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96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docx

学年生物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

第21周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测试时间:

40分钟,总分:

60分)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能量

【答案】B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c/a

D.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不能循环,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故B项错误;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b/a×c/b=m×c/a,故C项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中的公式和运用。

图中草传给兔子的能量传递效率=b/a;兔子传给狼的能量传递效率=c/b。

3.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能量驱动

B.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C.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答案】B

【解析】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项正确;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往返循环,即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B项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项正确;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D项正确。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B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A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破坏的程度小,由于草原环境条件较好,恢复力稳定性高,所以恢复的速度快,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当一生态系统里的物种丰富度很高时,抵抗力稳定性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B项正确;不同生态系统的低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6.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D.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A

7.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

【答案】C

8.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D

【解析】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正确;由图甲可知,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正确;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C正确;从图乙可知,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性,D错误。

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正确。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

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1或丙2

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

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C

11.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2.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D

13.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1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的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

有关食物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是一条物质转换链,也是一条能量传递链

B.食物链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设计食物链能使能量被多层次利用

C.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设计食物链能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D.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延长食物链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16.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如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4分。

19.(12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D属于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分析,D属于______________。

①~⑥中代表相同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图中B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