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663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docx

城规划与设计概论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论

1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论

1.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1.1基本概念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群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城镇体系urban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1.1.2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

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淮南子•原道训》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

(二)城市发展的历程

早期城市:

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

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

现代城市:

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

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导致:

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城市群城市带

1.2城市规划

1.2.1基本概念

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2.2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1.2.3城市规划的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

•现代城市问题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

•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

•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

•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

•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

•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

•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现代城市问题的特点

–城市问题的综合性。

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历史、艺术问题,还有社会经济问题。

并不限于城市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层面

–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发展经济会带来城市污染

发展汽车会带来交通堵塞

解决交通问题会带来噪音问题

解决住宅问题会带来生态问题

生活环境舒适会使城市土地增加

1.2.2城市规划的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传统

中国:

《周礼》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齐临淄(长5Km,宽4Km,7万人)

唐长安

明清北京城

汉长安

欧洲: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罗马

罗马圣比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的壮,它的大穹窿

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

圣比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以长

198米的长圆形广场

和梯形广场相接。

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

它在不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上的相似性和对比性运用上,达到了形成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三)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

社会改革思想:

E.Howard的田园城市

•1903年英人霍华德于「明日之田园城市」一书中首开推动人与城市空间之关系

•1903年第一个田园城市构想

由翁文(R.Unwin)及帕克

(B.Parker)于伦敦东北

三十哩处之

建筑学传统:

Le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

主要特点: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中心区域向高空发展,以降低城市建筑密度;95%为开阔地用以布置公园和运动场;道路采用棋盘式,可发展高空和地下交通。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1)《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大纲》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

(2)《马丘比丘宪章》(1977)1977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讨论城市问题。

–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

–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

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多功能融合/生活空间/群众参与

(3)《华沙宣言》(1981)人+建筑+环境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1992)可持续发展

(5)《北京宪章》21世纪的城市规划大纲

1.3城市规划任务和内容

1.3.1社会经济目标与城市规划

–物质空间规划与非物质空间规划

•非物质空间规划是关于各种城市活动的规划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

•物质空间规划是以上活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

–国土规划

–城市规划

•财政计划是物质空间规划的实施保证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实施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生活环境标准等

•城市规划是实施目标的手段之一

1.3.2城市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根据城市发展的资源及其他条件,做出城市终极规模的预测。

一般不设年限。

–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3—5年

1.3.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空间布局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广场系统

–5)、综合协调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提出城市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措施,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规划

–12)郊区规划

–13)进行综合经济技术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措施

–14)编制近期规划

分区规划阶段(见规范)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见规范)

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见规范)

1.3.4总体规划成果分为两个部分:

–规划文件——文本、附件(说明书和基础料汇编)

•规划文本是对城市规划各项目标和内容的规定性要求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

–规划图纸

•比例尺:

大中城市1/10000—1/25000

•小城市1/5000—1/10000

•建制镇1/5000

1.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1.4.1确定总纲

(一)城市性质与分类

城市性质:

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

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全国668座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37座

大城市50万人—100万人48座

中等城市20万人—50万人205座

小城市20万人以下378座最低限6—8万人

城镇2000人以上1.9万个以上

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

综合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首都及直辖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地级市

县城及县级市

•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

–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

包钢、鞍山、克拉玛依上海、青岛、唐山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铁路枢纽郑州、鹰潭、徐州

»港口城市上海、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大连、青岛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伊春、加格达奇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北海

–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成都、太原

–革命历史城市遵义、延安

–风景旅游城市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肇庆

–边境城市黑河、满洲里、丹东等

(二)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

•但实际上所有设施、用地的规模都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规划期限末达到的城市人口总数。

•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

城市人口的概念

–城市人口

•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职业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居住地

•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综合

–城市人口的构成

•年龄构成人口百岁图

•性别构成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家庭构成家庭人口

•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职业构成各个行业

城市人口的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代数和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入与迁出城市人数的代数和

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市场经济时期常用的方法

(三)城市用地及规模

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10大类:

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

对外交通用地T城市道路广场用地S

绿地G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特殊用地D水域及其它E

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

现在,小类的划分已不够用,又有了细分类。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75M2/人

75~90M2/人

90~105M2/人

105~120M2/人

一般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

小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10平方米;

特殊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

城市用地结构和指标

–重点是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市规划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四)城市环境与城市规划

–城市对环境的选择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商业城市多在水陆交通干线上大运河沿线、尼罗河沿线

–军事要塞多选择易于攻守地形雅典、北京

–工业城市多靠近矿产资源产地唐山、阳泉,克拉玛依、大庆

•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水对北方地区或土地资源对山区城市的制约

–地形地貌对城市形态的制约兰州、江南水乡

–山区城市的道路系统

•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

–丝绸之路的兴衰影响敦煌、嘉峪关陇海铁路影响沿线

–大运河的兴衰

–矿产资源的发现和枯竭

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

•用地结构变化,地面植被被破坏

北京西山的森林元明清被砍伐,风沙很大

•城市能量释放,形成“热岛效应”

巴黎的热岛效应,绿化的温度比较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上海、天津、太原的地面沉降,

水源由地下水改为地表水

•城市污染,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噪音电磁波

•城市发展,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城区下面的煤矿不能开采,密云水库周围的旅游、铁矿被禁止

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耐力(土地承载力)

地质构造/冲沟、崩塌、滑波/地质断裂带/地下矿藏

水文与水资源条件/水文条件:

地表水——流量、流速、水位、水质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存在方式、水深、水位、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等

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地面径流比例增加,渗透、蒸发比例减少,地下水补给少,地面径流峰值增高排水不畅,城市受淹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日照标准/影响到技术经济指标:

容积率、建筑密度

温度/热岛效应/逆温层/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风象

风力/风向/玫瑰图/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降水与湿度/对城市防洪、排涝、排水及用地有直接影响/雾都/酸雨

地形地貌条件/高差/城市道路系统、竖向规划、建筑布置、城市形象/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利于城市排水/影响城市道路、铁路、机场等

城市用地的评价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

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城市用地的选择

选择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平坦、地耐力高、不受淹、投资少

尽量少占农田尤其保护农田区

保护文物和矿藏

满足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条件

可持续发展

1.4.2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类型:

(二)确定城市布局发展方向的外部影响因素:

–地区经济地理条件趋向经济发达地区

–趋向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地区

–交通运输条件趋向交通便利地区

–能源条件趋向能源富足地区

–水源条件趋向水源丰富地区

–用地条件保护基本农田,避开不利地质条件

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

a.机头有三权广场(国会、总统府、

最高法院),三权广场庄严肃穆、

宏伟壮观,建有政府各部大楼。

b.机身长约8公里,是城市主轴。

c.两翼为长约13公里的弓形横轴,

是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

d.该城建成后,人们的反映是过

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

社会和传统考虑较少。

现有

100万以上的人口住在巴西利

亚及它的几个卫星镇内。

三)功能分区

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住宅等进行分区布局。

(四)城市艺术布局

总体布局

城市景观

城市轴线

1.4.3其他规划

(一)专项用地规划

(二)专题规划

(三)工程规划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1功能作用

(1)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2)改善城市景观

(3)提供心理安定剂-降低噪声

(4)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工厂废物、废气

(5)改善城市局部气候-温、湿、风

(6)防止和减缓自然灾害及公害-防风、防台风;地震;放火

(7)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8)提供农林产品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保护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

2、决定园林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

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全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园林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

3、提出全市园林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

划出需要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

订出分期建设、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4、验出重点公共绿地示意图,订出规划方案,写出规划方案,写出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游人量等。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及用地选择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类

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相对应。

绿地分类采用大、中、小三个层次。

此分类标准是根据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编号为CJJ/T85-2002,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G1:

公园绿地:

G11综合公园:

G111全国性公;G112区域性公园

G12社区公园:

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

G13专类公园:

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

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

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公园;

G137其他专类公园

G14带状公园

G15街旁绿地

G2:

生产绿地

G3:

防护绿地

G4:

附属绿地:

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

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

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

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G5:

其他绿地

二、各类园林绿地用地选择

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与地形、地貌、用地现状和功能关系较大,必须认真选择。

街道、广场、滨河绿地、工厂区、居住区、公共建筑地段上的绿地都是按照属性的用地,一般无须选择。

1:

公园绿地的选择

A.应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等绿地或现有林地、树丛等加以扩建、充实、提高或改造,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园林艺术水平,适应改革开放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B.要充分选择河、湖所在地,利用河流两岸、湖泊的外创造带状、环状的公园绿地。

充分利用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等不适宜于建筑而适宜绿化的地段,创造丰富多才的园林景色

C.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培植绿化树木,既能显出城市绿化特色,又能起到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

D.结合旧城改造,在旧城建筑密度过高地段有计划拆除部分劣质建筑,规划、为公园绿地、花园,以改善环境

E.要充分利用街头小块绿地,“见缝插针”开辟多种小型公园,方便居民就近休息赏景

2、生产绿地的选择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产用地,占地面积大,不能多用良田。

常在郊区选择交通方便、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既有利于育苗管理,又有利于苗木生长。

3、防护绿地的选择

A.防风林选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位置垂直的地方,以利于阻挡风沙对城市的侵害

B.卫生防护林按工厂有害气体、噪音等对环境影响程度不同,选定有关地段设置不同宽度的防护林带

C.农田防护林选择在农田附近、利于防风的地带营造林网,形成长方形的网格(长边与常年风向垂直)

D.水土保持林带选河流、山腰、坡地等地带种植树木,固土、护坡、涵蓄水源,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4、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的选择

郊区风景林地、森林公园绿地的选择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山水、森林地貌,规划风景旅游、修养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如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桂林漓江、江西庐山、山东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黄山,西安华山等。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

一、定义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定额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的城市园林绿地面积。

用以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的好坏,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福利保健的水平,也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二、影响城市园林定额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

质、土壤等的条件

6、城市用地的分布现状

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

8、园林绿地现状及基础

三、相关指标

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总面积/城市用地面积×10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园绿地总面积/市区人口数

注:

城乡新建区绿化用地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旧城改建绿化用地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

一般城市的绿地率考虑在40-60%比较好;一个地区的绿色植物覆盖率至少应在30%以上,才能起改善气候的作用;如果城市以城市人口的1/10数量到公共绿地中休息,则全市平均每人应需公共绿地6㎡,可满足全市人民游园的需要,远期则需达到7-11㎡/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布局原则

㈠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㈡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1、根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城市现状和规划远景进行选择

2、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湖泊

3、历史上著名的古建和园林遗址(恢复)

㈢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需要

点、线、面;大、中、小;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1、各类园林在城市用地范围内大体上应均匀分布;公园绿化的分布,应考虑一定的服务半径

2、旧城改建过程中首先发展小型公园绿地;

3、中小绿地的布置必须按照服务半径,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就可步行到达。

㈣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有近期安排,远近结合

二、绿地布局的形式

㈠块状绿地

在城市规划总图上,公园、花园、广场绿地呈块形、方形、不等边多角形,均匀分布。

这种形式最方便居民使用,但因分散独立,不成一体,不能起到综合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效能。

㈡带状、环状、网状绿地

带状绿地将市内各地区绿地,相对加以集中,形成片状,适于大城市。

环状绿地围绕全市,形成内外数个绿色环带,使公园、花园、林荫道等统一在环带中,使全市在绿色环带包围之中。

但在城市平面上,环与环之间联系不够,显得孤立,市民使用不便。

㈢楔形、放射状绿地

通过林荫道、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的联系,从城市郊区到市区内,形成放射状的绿地。

虽然把市区和郊区联系起来,绿地伸入城市中心,但它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不利于横向联系。

㈣混合式绿地

将前几种绿地系统配合,使全市绿地呈网状布置,与居住区接触面最大,方便居民散步、休息和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又通过带状绿地与市郊相连,有利于城市通风和输送新鲜空气。

三、绿地布局的目的与要求

㈠目的:

1、方便游览休息

2、满足生产、生活要求

3、生产防护

4、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

㈡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绿化覆盖率≥35%

建成区绿地率≥3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

3、质量良好:

①绿地种类多样化②树种多样化

4、环境改善:

通风

一、树种选择原则:

1、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带森林植物的生长规律。

2、选择乡土树种或多年来适应当地自然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