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068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docx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

 

我一八九四年三月生于湖南,晚于毛泽东同志诞生三个月又二十一天。

一九一五年,我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同志已念完二年级。

他在第八班,我在第十三班。

从此,我认识了毛泽东同志。

在他的教育薰陶下,我懂得了革命道理,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革命活动。

今天回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掉的光荣历史。

毛泽东同志是恩师,他指引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在毛主席的好接班人华主席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革命,永远向前!

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光辉业绩实在太多了,毛主席伟大的一生,是说不尽、写不完的。

现在把我的亲身经历以及我还记得的一些事情回忆如下。

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形象,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勤奋的学习生活

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期,正逢国内辛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国称帝,南北军阀混战,封建官僚买办乘势横行,真是群魔乱舞,民不聊生。

国外各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弱肉强食,狗咬狗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整个世界的天空布满黑云,地上遍生荆棘。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这不平凡的年代里,进行不平凡的学习和锻炼。

他要在昏暗的漫漫长夜中,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他立定革命意志,高举革命大旗,天不怕、地不怕地领导一群革命青年,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及旧世界一切反动的东西猛烈开火。

毛主席在一师的五年学习生活,正如他在《沁园春·长沙》词中所说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毛主席在一师五年学习期间,是非常勤奋刻苦的。

他无论对校中规定的必修科目或课外的新旧读物,都以卓越的批判眼光去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他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方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日夜孜孜地刻苦钻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他的分析能力之强,批判眼光之高,是任何人想学而无法学到的。

譬如:

他对当时学校的教材和一些课外读物,一经过目,就指出哪些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哪些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他就奋笔打上“×”“?

”等符号。

如果是思想进步或有革命意义的,就用朱笔“圈圈点点”,并写入读书笔记。

毛主席对当时师范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认为是“杂货摊”。

他喜欢的就一丝不苟地去钻研,对不喜欢的就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他对图画课的静物写生极不感兴趣,有一次,学校举行图画考试,毛主席在试卷上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上加画一个半圆就交卷。

他说这是以李白诗“半壁见海日”一句为画题的。

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只画上一个椭圆形的圈,说是一个蛋。

他这是为了应付学校规定为图画而图画的。

毛主席的文学写作特具天才,他作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几千字。

真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笔锋犀利,气势磅礴。

可是他的语文老师是个前清举人,自称是桐城派的老学究,同学们给他绰号叫袁大胡子。

袁不喜欢毛主席的文体,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是梁启超式的文体。

而袁最不喜欢梁,说梁是半通不通。

袁劝毛主席多读韩愈的文章,以改变文章作风。

其实毛主席对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韩愈的文章,老早就加以批判地阅读过。

毛主席古文作得也是很好的。

不过经袁大胡子这么一提,毛主席就改变作文章的风格。

对《韩昌黎全集》除一些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墓铭墓志及无病呻吟的诗篇之外,曾重复加以取精去粗地研究,后来毛主席常对他人说:

我因阅读韩文,学了不少古文辞藻,这是要多谢袁大胡子的。

至于课外读物,毛主席看得最多最广。

对于我国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他都广泛地加以选择研究。

课余喜读的书籍有《楚辞》、《诗经》、先秦诸子的学说;史学方面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外,对《昭明文选》、唐宋诗词以及历代各家骈散文,也加以广泛的涉阅,并有好多都加了“眉批”“旁注”,写的读书笔记盈箱满民同学都喜欢读他的笔记。

只可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部分焚毁或遗失了,现在唯一幸存的一本共四十多页,一万多字,据说现保存在湖南某纪念馆。

毛主席除自己勤奋学习之外,还指导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同学组织读书会。

因师范学校的学生多是穷人子弟,没有余钱多买课外书籍。

他就组织读书会,比如组合五、六个人,各人买一部书,集中在一块,互相阅读,就可用少量的钱,读多量的书。

我们当时就这样在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外,合买了一些线装书,如四史、三通、二十二子、《唐宋诗醇》……,我们约定各人每天圈阅半本或一本,每星期大家集会讨论一次,谈谈各人的学习心得或互相质疑问难,这个方法,后来有好多青年学习而推广了。

毛主席特别关心国内和国际的时事,阅读报纸是他每天不可缺少的事。

当时学校设有阅报室,订有湖南、上海、北京

各地出版的报纸,都置放在报架或张贴在墙壁上。

毛主席每天早饭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两手捧着一碗茶水,走进阅报室,站着精心竺滨每张报纸,见有重要的新闻,即用本本记录下来。

这时如若有人有事要找他,跑到阅报室,准定能见到他。

晚餐后,毛主席常约三、五个同学,沿着湘江东岸粤汉铁路路基,边散步,边讨论当日各报记载的国内国际的大事,直走到猴子石方返回学校。

当时一师作息制度规定,早晨晚上都要到自修室学习,每晚自修到九时点名后,即离开自修室回到寝室,九时半吹号熄灯。

等学校学监查完寝室后,大家安静入睡了,毛主席又起床到楼道的电灯下继续读书,直到深夜才去睡觉。

早上天不亮,毛主席就起床,先到操场跑步,然后冲冷水浴。

到六点学校吹起床号,同学们都起床时,毛主席早已到自修室在高声朗诵古文诗词了。

每年寒暑假,一师放假后三天,就停止供应学生的膳宿,并进行净校,所有学生都离校回乡度假,可是毛主席并不回乡,他通过关系,借居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筹备处的半学斋,邀合几个同学住在一起,自己打柴,自己挑水,自己煮饭,自己洗衣,一切日常生活都是自己干,终日勤奋地阅读书报,有时集中到爱晚亭或爬上顶峰的云麓宫去讨论。

这样融融乐乐地过一个假期的收获,胜过在校一年的学习。

一九一七年暑假,因半学斋住不下,我和另外几个同班同学借居在屈子祠,距半学斋一箭之地,除吃饭、睡眠不在一起外,讨论学习,多是和毛主席在一起的。

毛主席还具有一种谦逊朴质的特性,他在学校很规矩,很正派,温文尔雅,受人尊敬。

他走路从不蹦跳,说话十分和气,平时正襟危坐,沉默寡言。

无论说话、做事都从容不迫,不紧张,不忙乱,平时是如此,紧急时也是如此。

遇到开会的时候,无论是他做主席或做会众,他不轻易发言,尤其没有冗长而庞杂的演说。

在大家纷纷议论或有激烈争议的时候,他常常静静地倾听,然后才开口,分析,作出结论。

大家都心说诚服地听他的讲话。

他在学校五年,从未和别人发生过口角,也不开玩笑。

平常和同学们、朋友们在一块的时候,都是谈论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或评论古今人物,谈读书的心得,谈得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谁若有悲观消沉情绪,一经和他交谈,就能振作起来。

在一师学习期间,他为同学们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但他从不居功,从来不说那件事是他的主意或是他做的。

毛主席在当时就是一个以谦虚谨慎出名的人。

一总之,毛主席在第一师范五年的学习期间,充分利用每一个学习机会,追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彻底改造旧中国作充分的准备。

后来毛主席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曾这样说:

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间,是在一师时建立起基础的。

二、为革命刻苦锻炼身体毛主席在一师的五年里,把体育锻炼一直看得很重要。

在他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就是他准备锻炼的开始。

毛主席从他进学校学习的那一天起,就反对旧教育制度的专重德智、忽视体育的倾向,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

他经常对我们说:

要有坚强的体魄,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

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活力、热情和革命干劲,同他的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他在体育上的这一光辉历程,也是我们的最好楷模。

一九一七年毛主席就用“二十八划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长达五千余言,都是他在体育锻炼中的心得。

文中最后一节是他自己日常不断操练的自编的六段操。

这是他每天天还未亮就独自起床跑到学校后面的操场操练的。

作完体操以后,他就跑步,然后走到手工教室前面的井边做“冷水淋浴”。

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从不间断。

毛主席为了准备在革命的征途上迎逆风,顶恶浪,为了克服重重阻力,征服种种困难,把革命进行到底,他专找困难,专找风险,迎着风暴走,顶着困难上,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别人在教室里、寝室里休息,或者在树荫底下乘凉的时候,毛主席却独自一个人跑到学校后山的操场上,赤着臂膀,在如火的骄阳下走来走去或卧在地上,让火辣辣的太阳曝晒全身,把皮肤晒得通红透紫,尽管汗流浃背,身上麻辣火烧似地痛,也从不肯休息,坚持他的“日光浴”。

每当大雨倾盆、雷鸣电闪的时候,别人都拚命往屋子里跑,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屋子里往外面跑。

他常常是一个人在运动场上,脱下衣服,让大雨淋个痛快,进行“雨淋浴”。

在严寒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呼呼怒号的时候,同学们躲在屋子里取暖,毛主席却乘这个时候走到旷野,或山谷的风口,脱去棉衣,只穿一件薄薄的衬衫,象一株高大的不畏严寒的青松,站在大风里一动也不动,让凛烈的寒风尽情地吹个痛快,进行他的“冷风浴”。

毛主席还时常在山中对着树木大声讲话。

在城墙上,在天心阁、妙高峰一带,在岳麓山中,他对着大风大声叫喊,大口地呼吸;有时在洗完冷水浴、完成六段操以后,天还没亮,他就在自修室外边高声朗诵古文和诗词,用这些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嗓子和肺功能。

毛主席把这叫做“空气浴”。

毛主席最喜欢游泳运动。

每年春末夏初开始到秋尽冬来的一段时间里,一遇假日就带领一些同学到湘江的橘子洲头去游泳。

在同学们中间,他的游泳技术第一。

他的《沁园春》词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便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

橘子洲头前面的湘江,水面最宽广,毛主席常在此横渡,或直游到上游的猴子石。

尤其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江水温度很低,毛主席在江中还能游上三、四十分钟。

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横渡长江,这是震惊全国和闻名于全世界的。

野营露宿,是毛主席的一项重要锻炼。

他常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如蔡和森、张昆弟、陈昌……到长沙郊外的山岭间或岳麓山等地去爬山和野营露宿。

岳麓山中的爱晚亭,就是他们爬山时休息和露宿的主要基地。

有时大雨滂沱,他们不戴斗笠,不张雨伞,从山下跑上山顶,又从山顶跑到山下,穿着湿透的衣衫,坐在爱晚亭畅谈国家大事。

有时晚上不回去,毛主席就让同学们一个个分散在爱晚亭附近深山野林中露宿通宵,来锻炼体魄,锻炼胆量。

除了爬山和露宿野营以外,他们还进行长途步行,作社会调查,这种活动经常在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进行。

有一次毛主席和蔡和森、张昆弟等几位同志长途步行,作社会调查。

他们冒着炎热,顶着骄阳,沿长沙至株洲的铁路向南走。

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问题。

遇到路边的茶亭或茅屋,就进去向工人或农民访贫问苦,攀谈一会儿,再向前行。

到大托铺过去五、六里的地方,看见一个大池塘,他们三人一齐跳下去,畅游一会儿再继续前进。

走不到三、五里,又见到路边的河汉,又跳下去游泳一阵,再行前进。

这样一直走到太阳落山,夜幕来临。

他们既不上饭店,也不打扰农民,就在山上坐下来,总结这半天的调查结果,然后露宿通宵。

军事训练,毛主席是特别重视的。

他早期当过短时期兵,对于军队编制和操练,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加以我国当时是采用军国民教育方针,所以一师的体育课程里,有兵式操一科。

毛主席认为:

要革命必须要有坚强的军队,他那时就具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因此在他任学友会总务(即会长)时,倡议在兵式操之外另组一支学生志愿军,在课余时间进行军队作操训练,每月作一、二次夜行军,一两次到郊外山岭间作野战训练。

全军分为红白两个大队,用紧急作战的急行军方式,翻山越岭地朝向指定的地点进军。

谁先占领据点,谁就得胜。

这样的野战训练,虽没有真枪实弹,但战术战略是与正式军队作战相仿佛的。

为了将来担负起革命的重担,年轻时代的毛主席就是以这样惊人的毅力锻炼自己的体魄,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性格,培养勇往直前的革命胆略和气概,好炼就一身钢筋铁骨,去把万恶的旧世界彻底砸烂,去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求得彻底的解放。

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光辉历程,为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敢把皇帝拉下马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封建官僚地主买办阶级的总头目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由临时总统当上了正式的“大总统”,还想做皇帝。

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签订了出卖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

这个卖国求荣的窃国大盗妄想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爬上皇帝的“宝座”,并派他豢养的走狗汤芗铭去湖南加强统治。

这个万恶的军阀汤芗铭杀人不眨眼。

他到了湖南,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人。

他助纣为虐,积极为袁捧场。

湖南的报纸,在汤屠的严格控制下,都噤若寒蝉,绝对不登一点对袁世凯稍表不满的文字,这样汤屠就更放肆地为所欲为了。

在这种极其恐怖的情况下,毛主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一本讲述时事的《明耻篇》上,以满腔愤怒的心情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十六个大字。

毛主席还把各地声讨袁贼的文章编印成小册子,冒着生命危险,在长沙城内大量散发。

毛主席这种天不怕、地不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受到了一师进步师生的称颂和拥护。

小册子一发出,长沙城就沸腾起来了,声讨卖国贼袁世凯的运动象滚滚的湘江水,势不可挡。

由于这件事,汤芗铭派大批军警包围一师搜查,搜遍了所有学生的书籍、行李,几乎把整个学校翻了过来。

毛主席早就料到敌人会来这么一着,预先作好了准备,暴徒们当然查不出什么“乱党”的痕迹。

一九一六年元旦,袁贼虽然在北京沐猴而冠地称起洪宪皇帝来,可是云南起义军早已进入川贵,接着四方响应,袁贼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被迫滚下台,气得喷血而死。

走狗汤芗铭也夹着尾巴从湖南逃跑了。

这是毛主席进行革命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四、驱逐校长的风潮一九一五年秋,我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在我入学前不久,学生们掀起了驱逐校长张干(字次伦)的风潮。

张干是湖南新化县人,逢迎汤屠,捞得一师校长位置。

此人顽固专横,对人苛刻。

新化县人来长沙办事找他,他既不接待,也不帮助,乡亲们怨愤得很,就抓他的疮疤,揭露他的私德上的一些问题,说他如何腐化,因此新化县的同学也对他不满,酝酿着要闹风潮。

正在这时,他又从新规定:

每个学生每年要缴十元杂费。

在穷苦的师范学生看来,十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同学们群起反对。

有人反映,这个规定是校长为了讨好汤屠而向政府建议的。

他还经常开除进步学生,贪污教学用费。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驱赶校长的风潮就爆发起来。

当时有人起草了一张宣言,专谈校长的私德如何腐化,不堪为人师表等等,同学们认为理由不足,不能推翻校长。

大家知道毛主席文章写得好,有理、有力又有说服力,特别佩服他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分析批判力强,所以大家主张起草宣言的事要请毛主席主笔,至少要请他帮助修改才定稿。

毛主席慨然应允,把原稿仔细地看了一遍,还曾给同班同学周世钊看了并征求他的意见,周还是请毛主席修改。

于是毛主席另写了一稿,历数校长的办学无方,指出在教学上的缺点,怎样贻误青年,理直气壮地写成一篇四千余字的宣言。

大家都赞同他的文章,于是连夜派人到印刷局赶印成传单。

第二天早晨,传单由一位姓王的学生带回学校。

那时校长正站在正门办公楼的天台上,他看到一个学生抱了一大捆纸进来。

后来传单一散布,张干看完以后,就断定是毛主席写的,因为他在检查学生作文卷时,曾看过毛主席的文章,印象很深。

这个传单笔锋犀利,思路周密,理由充足,有力有据,他一下看出这是出自于毛主席之手,而且他认识把传单带回学校的学生又是毛主席的亲戚,就武断地一口咬定是毛主席干的。

张干被这檄文般的传单气得怒发冲冠,立即召集全校教师大会,点了毛主席以及其他“肇事”学生的名,坚持要开除他们。

可是在会议席上,教职员们大多站在毛主席一边,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等重要教员说话了,都说宣言的内容有好多是发生在新化的,毛主席不是新化人,也不曾到过新化,怎能知道这些事呢?

其他校中的事是大家知道的,也不能都推在毛主席身上。

这样经过多次的辩论,驳得张干哑口无言,结果虽被张干开除一些学生,但不敢动毛主席一根毫毛,而张干自己终于被拉下马,从一师校长的宝座上滚蛋了。

全国解放后,被毛主席赶下台的张干,看见伟大的祖国解放了,他要求来京看望毛主席,经过徐特立、谢觉哉诸老的先容,毛主席允许接见。

可是也有人持异议,认为不见为好。

毛主席分析说:

我看这个人还不是很坏,因为他能说会道,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在国民党的时期,如果他去“蝇营狗苟”,也许能捞到一官半职,但他没有这样作,还是个穷教师,可见他还不是坏人。

后来毛主席终于接见了他,并赠给两千元,解救他的生活困难。

钱是交给几位老同学替他代管的。

张干从北京回湘后,感激得逢人便说:

毛主席的伟大真是“天高地厚”、“胞与为怀”,“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他啊!

”毛主席就是这样胸襟开阔,不念旧恶地宽厚待人。

他常说还要善于团结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不就是一个明证吗?

他这种宽宏大量,实在太感动人了。

五、领导学友会,创办工人夜学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一直受到许多教师、同学的爱戴。

这是由于他的好学不倦,品德高尚,克己极严,言行一致,作风谦逊和有伟大的抱负;同时也由于他富有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和非凡的胆识与机智;尤其是一九一七年以后,他接连几任主持学友会的会务,更显出特殊的领导和创造才能,有着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吸引力量。

因此他在全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第一师范于一九一三年创设过“技能会”,目的在使学生“养成种种生活技能”。

一九一四年改名“自进会”。

一九一五年改名为“学友会”。

学友会的宗旨是“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长学识,养成职业,锻炼身体,联络感情”。

学友会的会员包括在校的学生和已毕业的校友。

教职员为“赞助会员”。

会长由校长担任,但不过是挂名,实际上负全责的是“总务”。

学友会的主要负责人“总务”和各部部长等,由各班代表组成的代表会议产生。

毛主席自一九一五年起至一九一八年毕业时止,每学期都在学友会担任重要的工作。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七年上期的四个学期,担任文牍(以前几届未设文牍),一九一七年下期至一九一八年上期担任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

自毛主席担任总务的这一学期起,学友会特别活跃起来,办的事情特别多。

他在全体同学中主要倡办两件事:

学术的研究和体格的锻炼,这同他当时的思想有关。

他认为要挽救中国的危亡,改革一切旧的制度,必须是有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问和强健的体魄的全才,方能强毅有为,任重致远。

他希望从学友会的活动中,培养同学们朝这个方向前进。

这届学友会共设以下十五部:

教育研究、演讲、文学(内分国学、英语、日文三种)、书法、图画、手工、音乐、武术、剑术、架梁、足球、庭球、野战、竞技、游泳。

以前各部部长都是各科的教员,这一届学友会各部部长改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其中我担任书法部长。

这是毛主席向学校方面力争的结果。

他的理由是:

四、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毕业了,应养成办事和自动的能力,如果有教员从旁辅导,他们是能胜任部长职责的。

当时的代理会长、学监主任方维夏同志就接受了这个意见。

各部专聘教员担任辅导,如教育研究部的教员便是杨昌济老师。

各部每周活动次数多是一次,各种体育活动,则二次三次不等。

活动的时间是在下课之后或晚上。

全校五、六百学生,至少都参加一部,多的有参加三、四部的。

学校当局开行政或教务会,也吸收学友会代表参加。

这样高度自治的学友会,在当时的湖南还是空前的创举。

毛主席通过学友会领导全校同学,作各种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实践了他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主张。

学友会的经费很有限,毛主席精打细算,仍设法挤出钱来购买当时各种新杂志,如《新青年》《东方杂志》《太平洋》《科学》《教育研究》等,并向教职员、同学和校外募捐各种书籍。

图书室内设成绩展览处,把学生最好的作品,也当作图书,永久保存。

当时学校订有各种日报,但没有长沙出版的很受人欢迎的小型报《通俗教育报》,学友会就特别订了两份,并且做一贴报板挂在学校旁的大椿树上,这样过路群众也可以看到。

毛主席任学友会总务时,充分表现了他的领导天才。

他除了具有办事积极、思想细致和善于组织群众等特点之外,还有值得记述的是他的计划性和创造性。

他对于会务深思熟虑,某事要办,某事要急办,某事要全心全力办,他总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各部负责人商量进行,“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大家无不乐意接受他的意见。

每当学友会召开全体大会或全体职员会议时,毛主席总是照例担任主席。

同学们有时各持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辩,不肯相让。

毛主席对各种意见都用心倾听,记其要点,在大家争论激烈时,他不轻易表示意见,等到大家意见发挥已尽,他才起来作出总结。

他的总结总是取长补短,斟酌尽善,对于一个问题、一种争论,分析深入中肯,所以大家都心服口服。

毛主席在负责学友会工作的同时,还以满腔的热忱,主办工人夜学,这可以说是毛主席接触城市工人的开始。

在一九一七年上期,师范和附属小学两部的教职员曾建议办夜学,但没有实现,学友会就决定办工人夜学,归教育研究部主其事。

毛主席在学友会开会时提出开办夜学的四点理由,说明夜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依据国家现状,社会中坚力量实是大多数失学的国民即工人和农民。

第二,欧美的社会普及教育很有成效。

国人虽境遇不同,但人人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可作师范三、四年级学生实习的场所。

第四,可借以打破社会和学校分隔的鸿沟。

毛主席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理想:

“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为全体之大学校。

”夜学的学生主要是校外校内的工人,因为当时长沙南门外一师附近,是造币厂、黑铅炼厂一、电灯公司等工厂和铁路工人聚居的地方。

夜学招生时,特别发出一个白话招生广告(这在当时是很新鲜的),向工人们亲切地宣传道:

“列位工人来听我们说句白话:

列位最不便利的是什么?

就是俗话说的:

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

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呢?

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个夜校。

这个夜学专为列位工人设的。

从礼拜一起至礼拜五止,每夜上课两点钟,教的是写信、算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用的。

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

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

若是要来求学的,请赶快于一个礼拜内到师范的号房(传达室)报名。

有说时势不好,恐怕犯了戒严的命令,此事我们可以担保;上学以后,每人发听讲牌一块,遇有军警查问,说是师范夜学学生就无妨了。

”可是广告在街上张贴,并托警察分发以后,没有人来报名。

后来又用大张纸书写,贴在街头显眼处,报名的仍只有九个人。

毛主席分析原因,觉得办夜学的事,在长沙当时还是极稀少的,群众不容易相信,而且由警察发广告也不妥当,警察代表官厅,人民望而生畏,反增加疑惧。

于是,他组织同学们分头下去挨家动员。

大家又带着六百多份广告,到学校附近一带去散发,并作口头的宣传,果然见效;三天后就有一百二十多人来报名了,陆续要求补报的人还很多。

以后由于名额限制,只好截止报名。

毛主席在《夜学日志》上记载当时工人这种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形为“如嗷嗷之待哺也。

”夜学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三种。

国文内容分认字、短文、便条、写信等。

算术以珠算为主,稍加笔算。

常识最初规定的内容很多,包括历史、地理、理化、修身、卫生、实业、政法、经济、教育等九个科目。

所有课程都由夜校教员自编讲义。

编讲义的原则是少而精,必须同学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毛主席自己担任历史课,他是非常注重历史知识的。

十一月九日晚上,夜学正式开学,学监主任、代理学友会长方维夏讲了话。

毛主席将“上课说明书”逐条向学生详细解释。

“上课说明书”很周到,非常体贴工人的具体困难,内中有这样两条:

“每次上课,衣服听便,不必求好。

”“本校已函请警察保护,来往只可放心。

”关于夜学的大小事情,毛主席是照料得非常细致而妥贴的。

一九一八年上期,是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最后一个学期,夜学继续开办,教员和管理员比上一学期减少约一半,毛主席继续担任“管理”职务。

为了扩大夜学的社会影响,推动其它学校也来开办,他特向《通俗教育报》投寄了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