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04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docx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

坚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

----2009年度中小学业务领导教学业务管理培训提纲

彭丰功

一、校本研训的重要性

1、深化课改内涵的需要

专家引领

名校联谊教师素质培养

2004年秋启动考察学习深化内涵学生智能开发

示范校培植学校文化构建

带头人评选

2、内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①教育内部外部一体化(内练硬功出成效,外树形象扩张力);

②中小学一体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③城乡一体化;

④教师素质培养一体化(教+学+研+训);

⑤学生素质养练一体化(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

兴趣+规范+习惯;

知、情、意、行相统一)

3、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

新课程要求教师: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升华理论

原因一:

“教研”,即教学研究教+学+研

是理使

实论二

践和者

方结

法合

原因二:

教师安身之命

专业发展终身发展优质发展(教书匠→教育家)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传统教师的课程意识:

按教科书、教参、试卷及其标准答案去做,离开了教科书,不知道做什么;

离开了教参,不知道怎么上课;

离开了练习册习题集,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学科本位论认识和消极被动执行(内容进度)的做法,了解和掌握国家、地方、学校、课堂、学生等各层次课程知识,加以整合、建设、开发,增值、丰富、完善课程,运用于课堂,传达给学生。

“两意识三能力”:

课程多元意识和课程参与意识;

课程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性教师。

学深为师

品正为范

专业型教师博学多才专业突出

学校型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榜样

社区型教师见多识广社区楷模

开放型教师

4、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

道德品质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个性与情感

5、保持内乡教育先进发展势头的需要

二、校本研训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教材为载体,以《2008-2009学年教学研究工作意见》为依据,以“教师业务素质培训与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乡、校主体作用,深入落实《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加强教与学的精细化管理,坚持领导引领、骨干带动、全员互动和考评督导,实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

三、校本研训的内容与方法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重点1、课程改革目标----“六个改变”

重点2、课程标准

重点3、教学过程

重点4、教材开发

重点5、课程评价

重点6、教师培养和培训

(二)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教材(一二三三四四五)

1、一个核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

教师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两个重点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

三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3、四种性质四个部分

四种性质:

①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②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④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四个部分:

基本理论

①前言

设计思路

总目标

②课程目标

阶段目标

教材编写建议

③实施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设

④附录(有关建议与知识要点)

4、五个方面特点

①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如:

△收集过去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

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地理课程标准》)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

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

(《数学课程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

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

△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

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

(《艺术课程标准》)

②突破学科中心

如:

△加大语言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

辑的要求。

(语言课程标准)

△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

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

(《历史课程标准》)

△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

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

△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

(《地理课程标准》)

△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削弱传统生物学按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

和内部结构的知识。

(《生物课程标准》)

△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

浓度计算等)的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

③改善学习方式

传授性、接受性过程性、体验性

如:

△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

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

(《历史与

社会课程标准

(二)》)

△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

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

史故事。

(《历史课程标准》)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

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生物课程标准》)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如:

●过程评价+多元评价

●成长记录与分析;

●测验与考试;

●答辩;

●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

●集体评议……

⑤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

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及阅读、背诵要求”

△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高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义务教育九年语文学习,“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三)教材(含现用教材和其他版本教材)研究应处理好的“五个联系”

1、现用学科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联系;

2、现用学科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联系;教材是教学例子

3、现用学科教材与学科其他版本教材的联系;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4、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的联系;

5、教材知识与社会实际及现代科技的联系。

(四)应该厘清的“五个观念”

平等中的“首席”(尊重、赞赏学生)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观课程建设、开发者(发现、整合多方面资源)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正德习能,反思促进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社区教育的示范者(言传身教,释疑解难)

文本课程+体验课程;

课程观现用教材+其他版教材+地方及校本课程+师生经历或感悟生成的课程;

[五观]

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以学定教;

教学观师与生互动;

教与学相长;

既重结论更重过程。

发展的人(潜能无限);

学生观独特的人(个性差异);

独立的人(学习主体)。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

质量观

差异发展(个性、特长)

(五)教研工作

主题:

优化“两个常规”,加强精细化管理;

深化课改内涵,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中小学教学常规

①备课: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共性教案,个性化教学

研课→说课→备课

共性过程个性体现

②讲课:

有效课堂“讲所当讲,讲要得法”

[四简]

教学目标要简明

教学内容要简约“前三后五模式”

教学环节要简化“三三原则(学、讲、练各1/3)”

教学语言要简练

③辅导:

(三性两重三个一)

体现计划性重学法指导弥补一个知识缺漏

针对性心理疏导给出一种学习方法

序列性进行一次心理疏导

知识巩固

④作业:

多元+特色书面

规范培养

读书、说话、口算、制作、绘画、实验……

兴趣+规范非书面

资料收集、主题讨论、家务劳动……

体现基础性(巩固所学知识,前挂后联相关知识)

层次性(知识梯度与学生水平)

开放性(发散性思维与探索性研究)

实践性(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注重动手实验操作)

趣味性(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⑤考试:

“科学规范”

[五要]

考试频度要适宜(考所当考,有的放矢)

考试难度要适中(立足中等生,着眼优等生,心系临界生)

考试形式要多样(笔试、口试、手试、心试、竞赛等)

考试之后要评析(命题意图、考试得失、典型解法或错误)

评析之后要跟踪(变式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中小学生学习常规

①学习卫生:

“三个一”

②学习习惯(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实验实践、课外学习或活动、相关领域涉猎)

③身体锻炼

3、教师业务素质培养与提高

①教学专业化(中学担课要专一;小学可“走教”相对专一,可兼科但要相对固定)

②学习常态化(自定目标、自定措施,加强过程督导)

教、学(含远程资源)、研、训、教学成绩

③实践课堂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磨课”、同课异构、课例观摩)

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记一本读书笔记;

(每学年)

[双五一工程]

教育理论方面写一本教育故事;

开展一个研究性课题;

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主持一次集体备课;

上一节公开课;

(每学期)

教学技能方面组织一次评教活动;

写一本教育教学随笔

举办一次科技创新竞赛(文科可开展联想想像思维竞赛)

[五个一工程]

每课写一点教学反思;

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

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评教;

每期上一节公开课;

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

师校镇定展标

教学乡自发目

 

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推门听课

学习提高(含“远教”资源学习使用)当堂检测

教研能力随机评教

参与培训检查教案作业

教学质量抽查目标达成情况

4、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

一个着眼点:

培植可持续发展力

课内(学科知识与方法教学、智能开发)

两个立足点

课外(学养积淀、智能开发、好奇心探索力实践力培养)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

三个着力点规范(规范是成功的秘诀;规范定乾坤。

习惯(我们首先养成了习惯,然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人是习惯的奴隶。

5、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①共性指导

②个性指标

四、校本教研的督导落实

1、校本研训的制度化:

每周至少一次学科组或备课组教研,“三随机”

参与并督查;每月至少一次教师业务素质专题

辅导,学校领导轮流主讲或教研员“菜单式”

送研送训。

2、校本研训常态化:

着力解决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

难,以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为主,围绕教师业

务素质培养(教师自定发展,学校加强过程督

导;学校确定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县局加强

过程督导和结果考评)和学生智能开发下功夫。

3、教与学常规落实精细化(六环节)

①推门听课;

②随堂检测;

③随机评教;

④零距离说课议课;

⑤随机抽查教案、作业或试卷;

⑥实事求是反馈视导意见。

4、坚持“三抓三促”:

抓领导和骨干,促群体教研;(领导担课,参与教研,示范引领,骨干主导带动辐射)

抓三级教研网络,促校本教研;(各司其责,突出学校主体责任)

抓教学质量考评,促过程教研。

(以评促研促教促学促管)

5、学校文化力建设支撑:

①校长精神的影响力;

②价值共享的渗透力;

③工作创新的发展力;

④团队考核的推动力;

⑤增值评价的促进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