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117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吉林省省情复习资料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崛起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战略地位突出的地区。

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东北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形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后的又一快速增长区域,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优化发展格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的目标,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全局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是我国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动员全省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机遇,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步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五”、“二五”时期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吉林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老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243亿元,居全国第18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22元,居全国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44.4亿元,居全国第17位;实现净利润99.7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44.9亿元,居全国第21位。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43∶36.7。

形成了以汽车、石化为支柱,食品、医药、电子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框架。

支柱和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的70%以上。

国企改革日趋深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积极成效,国企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得到初步调整。

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分之二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

所有制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00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其中,出口17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投资3.4亿美元。

各类开发区GDP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20%和50%以上。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2002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4.1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3470公里。

电力装机总容量878万千瓦。

全社会邮电业务总量112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35.5%。

城乡信息化建设全面起步。

城镇化率达到50.88%,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和区域经济特色明显。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2002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26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8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人均储蓄存款居全国第10位。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8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7.6平方米。

(二)比较优势

加工制造业优势。

2002年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9.2%,近五年年均增长14.8%,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1.1%,食品加工制造业年均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年均增长19.2%,分别高于全国9个、10个和4.8个百分点。

一汽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重、中、轻、轿等六大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能力,汽车销售占国内市场份额18%,居全国领先地位。

吉化公司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现有乙烯生产能力53万吨,每年可提供超百种近60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

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人才和科教优势。

2002年,全省现有普通高校41所,各类科研机构678个。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均居全国第6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应化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

生态与自然资源优势。

我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环境系统完整,整体可恢复性强,是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200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2.5%,居全国第6位,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长白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质的矿泉水资源,油页岩、硅灰石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

吉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称誉。

耕地面积55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1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出口量等连续十几年居全国首位。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

吉林老工业基地既有历史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

1.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比重28.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为1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5个百分点;我省实际利用外资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占全国比重仅为0.5%左右。

2.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2002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和20个百分点。

有40%的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的费用。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2002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国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比重低于全国14.8个百分点。

原材料及初、中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突出。

4.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全省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为15%,属于70、80年代水平的为60%,还有15%属于50、60年代或以前的水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不足5%,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20%。

5.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

到2002年末,全省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超过100万人。

失业并轨和就业再就业面临很大困难。

全省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

全省城镇纳入动态管理“低保”对象149.7万人。

未来5年城镇约有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需要就业,农村约有200万富余劳动力需向城镇转移。

6.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困难,发展接续产业难度较大。

全省资源型为主的城市有辽源、白山、通化以及珲春、舒兰、蛟河等18个,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需整体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

全省4个采煤沉陷区沉陷面积为113平方公里,涉及矿区居民5.7万户,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

此外,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和“官本位”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仍较严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方法及发展环境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不够。

二、总体思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新形势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不是简单的填平补齐,也不是仅仅调整几个产品、上几个大项目、救活几户企业,而是整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因此,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2003年11号文件精神,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建设,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进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把吉林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为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做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

创新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灵魂。

体制创新是调整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产业创新是调整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把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跨越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

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以引进域外资金、技术和管理为主,注重在较高的起点上直接采用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先进科技成果。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把握吉林省情,立足于加工制造业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化,走吉林特色的振兴之路。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调整改造的优先目标。

把解决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壮大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解决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立足于自力更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既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又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吉林2700万人民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2003年至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把吉林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完成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任务;城乡就业矛盾有效缓解,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4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7300元,实现在全国位次前移;三次产业结构预期调整为13∶50∶37。

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达到143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达到4500元,年均增长7%以上。

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270万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

滚动实施600个重大项目。

第一阶段:

2003年至2005年,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初步形成1至2个有发展前途的接续产业;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110万人。

第二阶段:

2006年至2007年,调整和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总量实现提前翻番,产业基地形成规模。

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6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初具规模;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64万人。

第三阶段:

2008年至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调整和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新型工业基地基本建成,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48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22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0%;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96万人。

三、产业布局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

结合吉林实际,立足于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产品向消费领域靠拢。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

以扩大内需为主,以国内市场为主,围绕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构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1.汽车产业基地

依托一汽,支持一汽,服务一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扩大整车规模,增强零部件配套能力,促进汽车贸易和服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

到2010年,全省汽车产量预期达到150万辆;汽车工业销售收入32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地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占总配套比重达到50%左右。

做强做大一汽集团。

按照“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建设中重型车、轿车、轻微型车三大体系。

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民族品牌。

扩大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跨国公司合作领域和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加快建设长春一汽整车扩建工程,尽快建成一汽大众66万辆轿车、一汽集团10万辆轿车和10万辆卡车等整车制造基地。

到2010年,一汽汽车产量预期达到260万辆,其中省内120万辆。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以一汽集团为龙头,整合现有零部件企业资源,加快对外合资合作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零部件企业和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整体竞争能力,形成汽车电子电气、发动机附件、底盘、转向及传动等七大配套系统,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促进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建设长春、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提高四平、白城、辽源等地区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

2010年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预期达到900亿元。

努力开发专用车。

整合现有改装车生产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开发自卸车、水泥罐车、厢式车、清雪车、垃圾车、环卫车等专用车。

积极发展汽车贸易和服务产业。

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长春、吉林汽车储运、批发、零售中心,形成全国汽车物流集散地。

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保险业,扩大汽车消费信用贷款规模,开发汽车超市、租赁和二手市场。

面向国内配套和维修市场,建立和完善汽车技术、售后服务体系,形成维修养护、服务连锁网络。

2.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以吉化、吉林油田为龙头,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发展精细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提高加工制成品比重,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基本化工原料基地产品结构,建设国内重要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到2010年,石化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围绕吉化乙烯扩能改造和炼油、烯烃、合成氨、芳烃四个领域,加快建设百万吨乙烯扩建及其配套工程,改造ABS、聚乙烯、丁苯橡胶、有机硅等装置。

采用和推广三维地震技术,引进先进的测井技术,增加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提高原油采收率。

实施油田百万吨扩能改造,建设乾安等新区产能项目。

到2010年原油产量预期达到6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000万吨。

积极为吉化配套,大力开发地方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新产品,面向最终消费,延长产业链。

加快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加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建设吉林市化工深加工工业园区,推进长山化肥厂扩建及四平200万套子午胎等项目。

扩大碳纤维等新产品规模,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

积极推进化工原料多元化。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建设油页岩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开发和引进天然气,逐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

3.农产品加工基地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精深加工、畜禽乳精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产业,建设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把农产品加工业建成第三个支柱产业。

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粮食加工能力预期达到1500万吨。

加快发展玉米经济,形成独具吉林特色的玉米大豆产业。

玉米加工围绕材料、原料和能源三个方向,发展赖氨酸、高果糖、L乳酸、聚乳酸等淀粉深加工系列产品、饲料、燃料和食用酒精。

支持华润集团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建设华润生化集团4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和长春大成40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

实施大豆振兴工程,重点发展大豆磷脂、分离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发展保健食品源。

实施德大、东高科技和辽源裕龙等大豆综合加工项目。

到2010年,全省玉米加工能力预期达到1200万吨,大豆300万吨。

大力发展畜禽乳深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冷鲜肉、肉制品和奶制品等终端食品,实施德大2亿只鸡、吉发实业1000吨鹅肥肝、吉林华正180万头猪、长春皓月50万头肉牛综合加工、广泽乳业30万吨乳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白城科尔沁精品牧业园区。

到2010年,全省畜禽肉加工能力预期达到400万吨。

创立长白山品牌,发展长白山生态食品产业。

深度开发“吉林人参”,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产业化经营。

积极开发矿泉水、山葡萄、山野菜、林蛙等生态可食资源,发展园艺林地特产业和天然食品。

建设“百万吨长白山生态食品开发工程”,实施白山西洋参、集安新开河红参、双阳梅花鹿系列产品、泉阳泉和农夫山泉矿泉水、林蛙油和安图速冻山珍食品等项目。

“吉林人参”和“长白山矿泉水”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到2010年,长白山生态食品产量预期达到800万吨,其中矿泉水600万吨。

4.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

依托长白山北药资源和生物技术优势,着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全面完成企业GMP改造,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药产业。

壮大通化、敦化两大药城,建设长春、吉林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吉林修正、通化东宝、延边敖东、长生基因等10个制药集团。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品种50个。

到2010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现代中药产业。

采用生物技术、化合物提取和筛选技术、标准化检测技术,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的国家一、二类中药新药;大力发展疗效显著、产品附加值高的中药新产品;扩大一批量大面广的传统中药产品。

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GAP、中成药生产GMP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中药饮片加工基地。

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化,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

构建现代中药工程技术平台,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和扩大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生物药产业。

围绕生物技术制药和生物制品制药,加快开发和引进基因重组技术、单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和现代生物发酵技术,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和生物中药,扩大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干细胞等生物药品生产。

建设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程、长春生物制品所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园区、吉大通源公司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利用吉化医药中间体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合成药。

5.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核心,发挥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和产业化基础,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预期超过1800亿元。

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

围绕信息显示、光电子器件与材料、光电仪器仪表与设备、军事光电子四大产品系列,发展液晶显示产品、发光二极管及其上下游产品、光电编码器、光电子通讯器件和光学材料与电致发光材料;发展汽车光电子产品,光电医疗仪器设备;发展光电跟踪与测量设备、航天航空侦察设备等。

实施长春北方彩晶集团TFTDLCD工程、长春联信彩色STN显示器等一批重大项目。

建立液晶显示工程研究中心,形成“长春光谷”。

推进长春软件园建设,重点开发教育、农业信息、企业管理、自动识别等软件产品。

新材料产业。

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加快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积极开发新材料,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工艺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向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和产业化发展。

围绕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非金属纳米材料等,发展聚醚酮系列、聚苯胺等新材料产品,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形成长春、吉林、辽源等特色明显的产业群。

组建特种工程塑料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领域。

运用生物技术、旱作节水技术、工厂化农业技术,以优良种质资源繁育为突破口,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群体。

建设农业、畜牧业、林业优良种质资源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大豆杂交种等一批优质良种,创造条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长春、松原及公主岭等现代农业生产样板区。

(二)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按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遵循先改制后改造原则,加快有一定基础的重点行业、优势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抓好200户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试点,选择50户重点企业,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逐步实现计算机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优化,对企业内部的系统化管理和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大力推进政务、教育、粮食销售管理等社会信息化。

机械行业。

依托长春客车厂,研制生产高速铁路客车、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和出口专用客车,积极发展城市轻轨电车,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车辆制造基地。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电气成套设备、石油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装载机等。

发挥我省模具、铸锻造技术工艺和加工优势,形成东北重要的模具、铸锻造加工中心,为东北及全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搞好配套。

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努力扩大仪器仪表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环保设备生产。

冶金行业。

适应汽车、石化等产业需求,大力开发专用钢材、特种钢材,提高板管比、优钢比、合金比。

建设通钢集团百万吨热轧、70万吨冷轧薄带钢项目、临江3000吨金属镁等项目。

发挥国家级炭素技术中心的优势,开发研制核石墨研制品、炭素复合材料、碳纤维及制品,建设吉林炭素集团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

立足铁合金品种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合资合作,加快开发高纯净度、多元复合合金的特种铁合金制品,建设吉林铁合金特钢项目。

依托吉镍集团,扩大高冰镍、硫酸镍生产能力,积极开发钼矿资源,开展钼系列产品深加工。

建材行业。

整合省内水泥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亚泰、冀东两大水泥集团,建设亚泰日产8000吨和冀东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项目,积极发展特种水泥。

重点建设福耀集团700吨级优质浮法玻璃、300吨级压花玻璃和1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建设九台光大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

轻纺行业。

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重点地发展造纸、塑料加工、皮革加工和汽车配套等行业。

推进延边石砚白麓纸业与中竹纸业的资产重组,加快吉林纸业、白山嵩华纸业的改制改造,实施延边、吉林、白山年产84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2010年全省造纸能力预期达到100万吨以上。

建设四平纳爱斯洗涤剂二期工程和吉林百万台冰箱项目。

发展壮大吉林化纤集团,加快4万吨差别化腈纶改造、粘胶长丝总体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