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655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

15 真理诞(dàn)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依据这一目标,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课题中提出的观点,这三个事例中的‘?

’和‘!

’分别是指什么”,将其作为教学重点。

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探究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内涵,以期达到全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训练和提升的教学目的。

最后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进行当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全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事例,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

1.查阅文中不懂的词语,如:

盐酸、石蕊试纸等。

2.搜集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探求真理的科学事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思,谈话入境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篇议论文,课题便是文章的主要观点。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了作家叶永烈先生紧紧围绕这个观点,运用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现在,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看看文中都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真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既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表现,也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

利用谈话法在新课伊始便告诉学生关于文章体裁的特点,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遇到难读的字音或是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疑问 偶然 建树 石蕊试纸 明显 提取

系统 搜集 灵感 无聊

①指名认读,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表扬。

强调“搜”是平舌音,“蕊”是翘舌音。

②学生齐读词语。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①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锲”的读音是qiè。

②学生齐读词语。

③我会用:

请将下列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锲而不舍

只要我们善于从平时(  )的小事中(  ),并(  )地进行探索,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筛选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语言加工。

(2)全班交流。

预设:

师:

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

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一下吧。

生:

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

那么,同学们概括一下,都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呢?

生:

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发明了石蕊试纸。

(课件出示)

师:

非常准确。

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生: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课件出示)

师:

好!

生: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课件出示)

…………

5.小结:

课文运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设计意图:

检测预习围绕字、词、句三方面进行,从认读能力、运用能力、语感等方面进行检测与提升;采用个性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准确而简洁的概括能力。

既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又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设计意图:

运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四、回顾全文,精设作业

1.导学: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大有收获吧?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预设:

生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又认识了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他们都是敢于探求真理的人,我很尊敬他们!

生2: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积累了一些成语,例如:

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我应该尝试着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准确地运用它们!

…………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

从知识复现、语言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作业布置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有利于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词语。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左)与“!

”(右)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质疑。

(1)导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有趣的图片,并动脑筋想一想:

从问号到感叹号的转变,到底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2)导学:

(教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几位科学家,与他们共同体验探求知识与真理的快乐!

设计意图:

课件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抓住文中关键句(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以点带面,自主研读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也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后面加上批注。

读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一定要有自己的读书见解。

2.学生依据“自学导航”,展开独立阅读。

教师巡视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

(大约6分钟)

3.组内交流。

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也可以共同探究自己的疑惑。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4.全班交流,相机导学:

(1)学生汇报后相机出示: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3)追问:

有了发现,化学家波义耳是怎么做的呢?

接着汇报。

(4)学生汇报并读句子“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然后谈感受。

(5)指名多次朗读这句话,并适时表扬。

(6)导读:

化学家波义耳的科学发现,谱写了科学史上的又一个新篇章!

作者运用这个事例,向我们证明了——

学生齐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方法,在小组内探究性地阅读第二、三个事例。

(大约10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师细心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

人物

“?

从“?

”到“!

”的过程

“!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2)小组内共同交流探究。

引导学生了解:

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一般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得到的启示。

(3)全班交流第4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①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②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③导思:

你很有自己的阅读见解!

抓住了表现人物所想所做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这个事例,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那么,同学们,如果你们也发现了类似这样奇怪的现象,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④学生汇报。

(4)交流第5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①学生汇报后相机出示:

他(阿瑟林斯基)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②其他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

③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5)导读:

同学们,从这三个生动鲜活的科学事例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学生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它们和开头有什么联系?

(1)学生自主阅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预设:

师: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见微知著。

文中这样写道(朗读):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我在课前查阅了词典,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那么,联系上下文的话,我觉得就是像波义耳或是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那样,能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由此不断探索,最终将“?

”拉直变成“!

”。

生(朗读):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老师,我想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里所说的“偶然的机遇”并不是碰运气的意思,而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拥有。

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告诉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那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和文章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吗?

生1:

文章的开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这两个自然段是在列举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之后进行的总结,并告诉我们:

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2:

我觉得这两个自然段是对开头所提出观点的拓展与延伸,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

(4)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利用“自学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进行方法上的引领,从而学生才能依据此法阅读后面的两个事例,并从中有所收获;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结尾处的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的论点,透析开头与结尾的关系,再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阅读,当堂练笔

1.读读“阅读链接”中的《詹天佑》,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章。

(2)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1)学生明确练笔内容与要求后,尝试进行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学习他人在运用语言上的闪光点。

(3)教师任意选取一篇习作,用课件展示,全班共同赏析。

(赏析要围绕“描述的具体事例是否能证明观点,对具体事例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点”来进行。

设计意图: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一个重点。

采用拓展阅读和小练笔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并认识这种写法,提升学生对这种科学精神和议论文结构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给足学生宽松的读书时间与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第二课时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利用“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3自然段,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阅读第二、三个事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引,发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

2.小练笔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练笔之后,引导学生交流评议有利于学生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写法产生更深一层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令教师欣慰。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制订“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活动内容

1.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记录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激发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2.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搜集相关的作品、照片、寄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六年小学生活的精彩瞬间,唤起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3.展示活动成果,以联欢会的形式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依依惜别之情。

活动形式

1.搜集资料。

2.召开分享难忘回忆交流会。

3.开展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写赠言、写策划书等。

4.举办毕业联欢会,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校、老师、同学告别。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结合材料内容制订活动计划,明确任务。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2.讨论确定研究的专题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3.小组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如确定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专人整理讨论意见、专人记录讨论结果等)

4.制订完整的活动计划,选择合理的汇报形式,如举办毕业联欢会。

第二阶段:

阅读、搜集相关材料,回忆往事。

1.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读后小组内交流感受,激发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恋、感恩之情。

2.收集不同年级时最有意义的照片,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最难忘的人或事。

3.召开交流会,畅谈成长故事,在全班分享自己小学生活的难忘回忆。

第三阶段:

收集、筛选成长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1.收集、筛选成长资料。

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如照片、作品、证书、奖牌等)

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3.编排成长纪念册。

第四阶段:

依依不舍话惜别,写书信、毕业赠言。

1.自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

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

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2.诵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学生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与祝福。

第五阶段:

学习成果展示,举办毕业联欢会。

1.小组讨论,确定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与母校告别。

2.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3.根据分工,创编节目,各司其职,认真准备。

4.确定节目单。

活动一 回忆往事

活动目标

1.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2.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针对书中的“阅读材料”设计学生交流的话题。

学生准备:

1.认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收集、整理小学生活中的资料(奖状、照片、日记本、旧玩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赏读佳作,感悟师生情

1.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自己的老师,也一定会有老师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佳作:

《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卡,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2.出示阅读要求:

(1)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表示作者情感的语句画下来。

(2)这两篇文章中有哪些你觉得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或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3)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由文章中的人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往事?

(5)完成阅读卡。

一、我阅读    重点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的老师

主要事件

表达的情感

印象深刻的句子

二、我难以忘怀的(  )

人物

主要事件

表达的情感

二、读后交流,情感大碰撞

1.谈一谈:

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话题进行交流。

(1)《老师领进门》写的是作者回忆小学时的田老师用故事来引导学生,让作者爱上了文学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作文上的红双圈》主要讲的著名作家黄蓓佳小时候因为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自己的作文获奖并发表,所以自己爱上了写作,成了作家的事,表达了她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作文上的红双圈》中写道: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读出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

3.说一说:

借助表格,简单介绍自己难以忘怀的人、物、事。

三、分享故事,抒发感恩情

1.过渡:

同学们,时光飞逝,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这六年一定让你有笑有泪,难以忘怀。

让我们来回忆这段美好的过去,抒发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赞美、眷恋与不舍之情吧!

2.分享难忘回忆。

(1)填写时间轴。

①回忆自己难忘的点点滴滴,选择每一年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用关键词句概括出来。

②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填在相对应的时间点上,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2)交流自己的成长故事。

①展示难忘的纪念物品。

借助自己搜集的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等。

小组内交流个人成长经历,说一说物品背后的故事。

②先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各组推荐一些成长故事,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四、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布置课后活动:

课后,请大家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修改好,开展一次班级“难忘小学生活——成长故事会”活动。

4.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对同学、老师、母校浓浓的眷恋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二 制作成长纪念册

活动目标

1.明确成长纪念册的意义,交流探讨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制作并展示成长纪念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

2.制作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

1.小组研究成长纪念册的创意。

2.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等资料,准备制作成长纪念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回忆往事

1.导入:

同学们,时光匆匆,再过不久大家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呢?

2.欣赏视频《多彩的校园生活》。

3.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难忘的瞬间。

5.过渡:

同学们,从你第一天迎着朝阳跨入校园,从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从你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春游……这无数个第一次,汇聚成了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我们该怎样保存好这些珍贵的记忆呢?

我们可以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

二、欣赏范例,明白意义

1.看一看:

欣赏教师展示的几本课前搜集的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关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内容丰富:

有校园活动的活动剪影,有学生的作品,有参加比赛的精彩瞬间,有学生取得的证书、奖状,有学校的环境照片……

形式多样:

有照片资料,有证书、奖状,有文字记录,有直接书写,有资料粘贴……

主题突出:

纪念册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3.小结:

“岁月悠悠,成长历程难忘。

”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点滴,奋斗历程。

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记录着同学们成长故事的成长纪念册,谁的心中又能平静呢?

今天,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让我们也来精心地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把母校的点点恩情,把恩师的谆谆教诲,把同学的浓浓深情……永远地留下来。

三、集体讨论,形成方案

1.阅读教材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集体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交流:

(1)收集个人成长资料,可以是照片、绘画作品、证书等,筛选出可以用来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内容。

(2)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按年度进行分类,也可以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

(3)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4)按顺序编排正文。

四、互帮互助,动手制作

1.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填写资料准备卡。

资料准备卡

资料名称

类型

时间

主要事件

例:

比赛证书

照片

××年×月×日

市级歌咏比赛获“二等奖”

2.讨论交流,进行资料筛选,完成资料归类卡。

要求:

(1)具有代表性,挑选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典型事件。

(2)资料不雷同、不重复。

资料归类卡

时间

事件

代表物件

形式

2009

加入少先队

红领巾

照片

2012

参加市小百

灵合唱比赛

证书

证书原件

3.群策群力,确定纪念册板块。

(1)讨论:

①纪念册共几页?

②纪念册由哪些板块构成,才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呢?

(设计小标题)

③纪念册的标题是什么?

(2)完成表格。

纪念册标题:

《       》

板块

内容

呈现方式

页数

例:

卷首语

老师寄语

请老师撰写

1

“踏入校门”

①一年级入队仪式

②一年级上课  

照片、红领巾

2-3

“精彩瞬间”

①校运动会

②参加市合唱比赛

③风筝比赛

……

①照片

②证书

4-8

(3)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确定成长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