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4992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14总结与2015思路.docx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资产质量监控工作

在2013年信贷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启动重点领域和行业大额非不良授信客户名单式监控管理工作,对名单内客户实行总、分支行二级监控,督促分支行对名单客户及时进行风险分类的动态调整,以强化风险防范的主动性,授信夯实资产质量,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二)、稳步开展新版风险统计制度实施准备工作,打牢风险监控预警数据基础

严格按照监管机构要求,稳步开展实施新版风险统计制度的数据质量提升和系统开发工作,完成客户风险信息统计系统优化上线工作,目前进入投产试运行阶段,数据校验错误条数从年初的100万余条下降到1000条以内,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为后期开展风险监控预警的数据分析、模型应用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优化完善制度

起草制订《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呆账核销操作规程》,修订完善《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及相应规程。

充分用足国家政策,建立快速、高效、自主的呆账核销机制,准确反映风险成本,及时处置资产损失。

(四)、积极响应开展“四个能力”提升活动

精心准备学习课件,定期参加集中学习;为打造学习型团队,组队申报调研课题《风险经理(信贷管理)专业技术序列任职资格培训及认证体系研究》,探索建立有效促进风险管理条线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得以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课题成果通过总行的评选获得优秀奖。

(五)、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和行业客户信贷风险监控预警工作。

按月编纂《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预警信息》,前瞻、及时地预警到白酒、化工等行业风险。

发布《关于集团授信管理监管风险的提示》、《关于中药材行业信贷风险的提示》。

(六)、组织开展“信用风险管理专项检查”“风险分类工作专项检查”。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当前,经济下行在银行的资产质量上已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银行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461亿元、6944亿元、7669亿元,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1.04%、1.08%、1.16%,创出四年新高。

部分资产质量问题已经从小企业传导到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呈现较强的行业、区域分布集中特点,也令银行风险处置难度加大,不良贷款高发态势短期难以扭转。

存量资产质量问题将影响银行年终资产质量指标表现,并由此增加银行加提拨备的压力。

预计年末各银行核销的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而且,上市银行资本补充面临一定压力,银行业优先股发行或将加码。

面对当前同业不良贷款普遍反弹的形势下,我行不良贷款在核销后却可能呈现逆市走低的表现,因此,为实现资产质量双控的目标,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首先摸清家底,做实五级分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应对,前瞻性的制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其次,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阶段,信贷质量下降是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有效的压缩退出机制,及时地、有序地从限制、淘汰类产业和过剩产能中压缩退出,持续优化信贷结果,最后是,探索多元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有效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资产证券化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三、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

(一)、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就我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工作还停留于皮面,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了事务性工作中,对问题的思考研究不够。

2、对于基层的调研还不充分,业务状况了解不够全面。

造成工作中有时只是就问题谈问题,没有能很好地就问题或者风险本身进行更好的总结、拓展和升华。

3、对分支行开展五级分类工作的过程控制和业务指导还需要加强。

(二)遇到的困难

1、总、分支行间和总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部门间各自为政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协调成本较高。

由于思想不够统一,全局意识薄弱,造成在跨部门协同工作中,往往首先考虑如何免除自身责任、减轻自身工作负担,而不是首先从如何协同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出发考虑问题。

2、签批环节过多,增加较为随意,造成重复签批,且要求的签批领导层级越来越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如;向科技部门提出提数需求时,需求书需要分管行领导签批,然后在从机房拷取相应数据时,可能又需要分管行领导签批同意;

3、数据安全管理“一刀切”,无论所需数据敏感与否,涉密与否,均被要求需要分管行领导签批后方可提取,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障碍,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数据安全名下被“管死”的数据能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因此亟需实施“分级”的密级管理。

另外,相对于数据安全性的管理,我行在数据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管理上明显不足。

4、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前瞻意识有待加强。

管理思想上,满足于现状,怠于跟随新形势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为只要还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就安于现状,缺乏超前意识。

风险管理重在防患于未然,见漏才补漏,往往会承受很大的代价。

四、2015年工作思路

坚持一以贯之地推动“三化”战略落地,树立强化全面、全程、前瞻、真实、专业的资产质量管理理念,突出重点领域风险把控,有效平衡信贷成本,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借助内评法的实施,推动风险计量工具运用,创新管理,服务发展;强化行业风险研究,结合重点客户名单制监控管理,不断增强风险识别的精准性、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注重五级分类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对分支行的培训和指导;持续提升“四种能力,持之以恒地收集、阅读、整理专业领域学习资料,并加以吸收运用,定期或不定期地编写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预警信息及案例分析。

2014年,通过非现场监控对54个对公客户的88亿元贷款的授信风险进行了红色/橙色预警,并对其中29户共计68.98亿元贷款进行了重点监控,经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截止9月末,对13户共计14.99亿元公司贷款进行了风险分类动态调整,及时、准确地的反映了资产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