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549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docx

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

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

案例1

案例名称: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案例适用:

产业关联

案例来源:

改编自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管理世界?

,2000年第4期。

案例内容:

产业结构变动是国民经济开展的重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深刻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

分析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关联的变化对产出结构产生的影响,一般可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最终需求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需求诱发依赖度等指标来描述。

从经济意义上看,投入产出逆矩阵系数的列合计,反映了该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涉及与拉动的绝对水平,也就是表示当某一部门增加单位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对各部门所要求的生产量,可称之为影响力程度。

而影响力系数,是指各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涉及的相对水平,它是通过各列和的总计除以部门个数所得到的平均值与各部门列和的比率。

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与影响力系数相近的另一个指标,就是感应度系数,它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供给量。

感应系数涵盖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感应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需求的影响越大。

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是指满足一定量的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与间接消耗而对某部门所需的总产出额。

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那么表示增加某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部门生产额,也就是对不同部门的涉及程度。

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涉及效果也越大;各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是指某项最终需求对某部门的诱发额与该部门总产值的比率,它反映了各类最终需求对某部门增加值的需求奉献,也就是说,某一部门的增加值的实现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消费需求来实现,又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来实现的。

按照影响力与感应度、最终需求诱发系数以及各部门生产对各类需求依存度的计算公式,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

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

、?

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

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三个表格。

表11995年影响力与感应度及其变化

产业

1995年影响力与感应程度系数

1987-1995年变化

影响程度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农业

-

煤炭采选业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金属矿采选业

-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

-

纺织业

-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给业

-

石油加工业

-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

-

化学工业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89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其他工业

-

-

建筑业

-

货运邮电业

-

商业

-

饮食业

-

旅客运输业

-

-

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

-

金融保险业

-

行政机关

0

-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

、?

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

表21995年最终生产诱发系数

产业

C1

C2

C3

C4

C5

I

B

NX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

-

金属矿采选业

-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0.035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给业

石油加工业

0.022

-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化学工业

-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15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4

-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

-

机械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建筑业

0.000

货运邮电业

商业

饮食业

旅客运输业

-

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

金融保险业

行政机关

注:

C1:

农业居民消费;C2:

非农业居民消费;C3:

居民消费;C4:

政府消费;

C5:

最终消费;I:

投资;B:

存货投资;NX:

净出口。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

、?

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

表3:

1995年各部门生产对各类需求的依存度

产业

C1

C2

C3

C4

K

B

NX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0629

-

金属矿采选业

-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

-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931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给业

-

石油加工业

544

-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化学工业

-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9

-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

机械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

建筑业

-

货运邮电业

商业

饮食业

旅客运输业

-

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

金融保险业

行政机关

注:

C1:

农业居民消费;C2:

非农业居民消费;C3:

居民消费;C4:

政府消费;

K:

资本形成;B:

存货;NX:

净出口。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年?

、?

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

案例评析:

1.表1的分析:

表1显示了1995年我国各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系数以及1987-1995年间的变化。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1995年影响力系数按从大到小的静态排序,依次是:

缝纫及皮革制品〔影响力程度为3.37,表示对缝纫和皮革的消费每增加1元,将带开工业总产值3.37元;影响力系数为1.25,表示其涉及程度是所有行业平均水平的1.25倍。

以下其他数据可进行类似解释〕,纺织业(3.29,1.22),交通运输设备(3.26,1.21),电气机械(3.19,1.19),金属制品(3.17,1.18),电子及通信设备(3.15,1.17),造纸及文教用品(3.12,1.16),其他工业(3.10,1.15),化工(3.09,1.15),机械(3.09,1.15),炼焦煤气及煤制品(3.07,1.14),木材加工及家具(3.0,1.1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2.99,1.11),建筑业(2.97,1.11),机械设备修理(2.98,1.11),仪器仪表(2.94,1.09),建筑材料(2.79,1.09)。

从感应系数来看,感应系数较大的部门依次是:

化学工业〔感应程度为7.66,表示所有部门都增加1元的最终消费时,要求该部门生产7.66元;感应度系数为2.85,表示感应程度是所有部门平均水平的2.85倍。

以下其他数据可进行类似解释〕,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6.35,2.36),商业〔5.79,2.15〕,农业〔4.87,1.81〕,纺织〔4.72,1.76〕,机械〔4.23,1.57〕,货运邮电〔3.28,1.22〕,建筑材料〔3.08,1.15〕,交通运输设备(2.94,1.09),电气机械(2.89,1.07),电力〔2.79,1.04〕,造纸及文教用品(2.75,1.02)。

必须指出,尽管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各部门对生产的拉动和受需求的感应程度,但它们存在两方面的局限:

其一,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的变动局部地反响了最终消费,但无法反响最终消费结构的变动;其二,不可能出现所有部门都同时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因此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还必须结合部门需求变动趋势来分析。

2.表2的分析:

在表2中,从1995年居民消费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看,居民消费需求对农业、食品制造和化学工业的生产诱发程度较高;其次为纺织、商业、缝纫及皮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文教卫生科研事业、造纸及文教用品、机械、建筑材料、货运邮电、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力、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金融保险、金属制品和饮食业等部门。

从1995年投资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看,投资需求对建筑业、机械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生产诱发程度较大,其次为商业、建筑材料、化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农业、货运邮电、电子及通信设备、纺织、电力、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石油加工、其他非金属矿采选、造纸及文教用品、金融保险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从1995年净出口的生产诱发系数看,净出口对纺织业、缝纫及皮革制品和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的生产诱发值较大;而净进口对机械工业的生产诱发值较大。

3.表3的分析:

在1995年,食品制造业、农业、饮食业、旅客运输业等部门高度依赖于居民的最终消费,依存度达60%以上;建筑、机械、仪器仪表、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建筑材料和交通运输设备业,对投资需求的依存度也高达60%以上;而缝纫及皮革制品和纺织两部门对净出口的依存度也较高,分别为36.05%和30.71%。

在1987~1995年间,对消费需求依存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有机械设备修理、饮食、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仪器仪表等,对消费需求依存度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商业、货运邮电等;对投资需求依存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有公用事业及居民效劳、货运邮电、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对净出口依存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交通运输设备、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仪器仪表、其他工业、电气机械、商业、纺织、造纸及文教用品、缝纫及皮革制品和煤炭采选等部门,对净出口依存度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旅客运输等。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增加单位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所能带动的产出分析,缝纫及皮革制品、纺织、造纸及文教用品、交通运输设备、化工、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其他工业、仪器仪表、炼焦煤气及煤制品、石油加工、机械设备修理、木材加工及家具、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矿采选、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建筑材料、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金融保险业等部门或行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

在需求缺乏的情况下,如果这些部门的需求能够得到较大的刺激,将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增长。

第二,由于投入产出关联程度的差异,满足消费需求所带动的生产部门结构与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可无视的差异。

这说明考虑消费对生产结构的影响时,不能只考虑直接消费结构的差异,还必须考虑消费对生产的间接拉动差异。

第三,居民消费支出对农业、食品制造、化工和纺织业的生产诱发值较高,并不意味着农业、食品工业和纺织业等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上升。

道理在于:

除投入产出差异外,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动,使一些部门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上升,而另外一些部门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下降。

第四,刺激经济增长宜在影响力系数比拟大的部门或行业着手,但对需求因素作进一步分解说明,各部门的增长推动力各有不同。

譬如,消费拉动作用较大的部门是化工、缝纫及皮革制品、纺织、机械设备修理、仪器仪表、造纸及文教用品、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同时,缝纫及皮革制品、纺织业还对出口有较大的依赖。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其他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等对消费和投资均有相近的依存度。

而建筑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那么主要依赖投资推动。

案例讨论:

1.根据新的统计数据和有关公式,计算新时期我国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表,并进行分析。

2.本文的案例说明,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且,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往往表达为一种技术上的联系,但技术大多效劳于市场,因此就会受市场上交换关系的制约。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体会?

3.与兴旺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其他开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存在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这种差异,对我国经济增长战略的制定有何影响?

案例2

案例名称: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案例适用:

产业结构

案例来源:

改编自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案例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

一次发生在1989~1991年,短短三年时间的治理整顿是针对经济过热所进行的被动调整;另一次始于“九五〞初期的1996年,这次调整是经济出现“软着陆〞后所采取的主动调整。

经过“九五〞时期的努力,我国在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积累反通涨和反通缩两方面经验、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我国“六五〞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亿元

亿元

构成〔%〕

亿元

构成〔%〕

亿元

构成〔%〕

“六五〞时期〔1981-1985〕平均

6445

2021

2851

44.2

1573

“七五〞时期〔1986-1990〕平均

14510

3809

6265

4436

“八五〞时期〔1991-1995〕平均

37626

7884

17628

12113

“九五〞时期〔1996-2000〕平均

78401

14255

39072

25074

1995

58478

11993

28538

17947

1996

67885

13844

33613

20429

1997

74463

14211

37223

23029

1998

78345

14552

38619

25174

1999

81911

14457

40418

27036

2000

89404

14212

45488

29704

1.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

“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比“八五〞     :

33.2。

比照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方案〞,可以发现:

从“九五〞时期年度间的连续变化上观察,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规律互不相同:

第一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根本稳定,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具体如下:

〔1〕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

中间两个五年下降幅度较大,由“六五〞时期的31.4%下降到“七五〞时期的26.2%,再由此下降到“八五〞 时期的21%,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下降幅度略有缓和,5年下降2.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除“七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八五〞和“九五〞时期都呈上升趋势。

第二产业比重已由“六五〞时期的44.2%上升为“九五〞时期的49.8%。

〔3〕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前三个五年方案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六五〞的24.4%上升为“七五〞的30.6%,“八五〞 时期继续上升为32.2%,“九五〞时期那么下降为32%。

2.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

“九五〞期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农业比重下降,林、渔业比重上升。

在199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58.4%,林、牧、渔业分别占3.5%、29.7%和8.4%;而到1999年,农业占57.5%,下降了0.9个百分点,林、渔业分别占3.6%和10.3%,分别上升了0.1和1.9个百分点。

牧业比重为28.6%,有所下降。

粮经比例成为种植业调整的主线。

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3.4% 下降为1999年的72.4%,棉花播种面积由3.6%下降为2.4%,而油料、蔬菜面积那么分别由8.7%、6.3%上升为8.9%、8.5%。

经过五年的调整,优质早稻、专用小麦、特用玉米、“双低〞油菜、名特优水果和蔬菜正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大宗农作物向优质高产高效优势产区集中,种植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迈步。

 

3.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 

工业结构调整是“九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九五〞前三年,受1992年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势头的影响,我国纺织、家电、化工等轻工业仍保持较快的开展,这期间轻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42.2%上升为1998年的44.8%。

自1998年起,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多数传统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国内需求明显缺乏的困境,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根底设施建设投资,大力调整工业行业结构,特别是对传统的纺织、钢铁、石油、建材等行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调整、改造。

受此影响,“九五〞后两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开始上升,由1998年的55.2%上升为2000年的59.9%〔参见表2〕。

从40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也可看出“九五〞期间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明显改善。

1995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给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而到1999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那么变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给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00年电子通信、电力、电力机械等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又有明显提高。

工业统计资料反映,“九五〞期间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的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而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迅速成长起来。

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生产格局,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

 

表2“九五〞期间轻重工业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轻工业

重工业

附注:

指标口径:

1995~1997年为乡及乡以上全国工业企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1998年以后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轻重工业比重;

数据来源:

?

工业统计快报?

〔1995~2000年各期〕。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 

从几个大的效劳行业来看,“九五〞时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其他效劳业〞比重迅速上升。

1995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5%,到2000年该比重下降为24.6%,下降了3.1个百分点;“其他效劳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那么由30.2%上升到35.2%,上升了5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增长缓慢以及金融机构效益不理想,导致“九五〞时期“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参见表3〕。

表3“九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第三产业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运输邮电业

商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其他效劳业

案例评析: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目前研究产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也是许多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关于三次产业的分类,最早是费希尔于1935年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出的。

费希尔认为,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阶段相适应,可以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分为三个产业,即所谓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一般地,划分这三次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那么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都是创造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部门,而第三次产业那么被认为是创造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