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517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新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共39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生命给予我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时代(赐予/赋予)我们多样性的成功内含。

跋涉探索一场未知的旅程,胜过驻足等候一个已知的结局,更何况我们还年轻。

挥别前夕的一个傍晚,华丽的霓虹闪亮街头,灰蒙的天空苍茫寂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我(徘徊/徜徉)在岳阳路上,静默地(伴/随)着孤影,突然被一阵冷风吹醒,想起黄家驹《再见理想》的一句歌词:

“心中一股冲劲勇闯,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仿佛身边拥有一切。

”任重,则勇毅笃行;道远,则昂首阔步。

再见美丽的岳阳路,再见我的昨日,,很长也很宽……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内含跋涉探索B.霓虹驻足等候

C.苍茫勇毅笃行D.顾虑昂首阔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赐予徘徊伴B.赐予徜徉伴

C.赋予徜徉随D.赋予徘徊随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脸庞被无声的雨珠溅落路在脚下,心在路上

B.脸庞被无声的雨珠溅落心在路上,路在脚下

C.无声的雨珠溅落脸庞心在路上,路在脚下

D.无声的雨珠溅落脸庞路在脚下,心在路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初期,受利益驱使,市场乱象丛生,不少商人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②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③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④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这种行为实际上近于南辕北辙。

⑤季羡林老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没有丝毫改变。

⑥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家庭语言暴力问题,很多家长起初并不在意,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其危害丝毫不亚于粗暴的肢体伤害。

B.相声是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方式使观众发笑为艺术特点,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形式。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6.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的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妙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

品罢茶,妙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妙玉嫌脏,不要了。

D.“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7.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8.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灵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

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

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

征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1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

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

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卷(111分)

四、(25分)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⑵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⑶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两个小题。

(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⑶王羲之感叹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

“,。

⑷《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这一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五、(8分)

17.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18.把下列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性格”下定义。

(4分)

①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②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③这种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

④这种特征比较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

牛的写意

李汉荣

(1)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

牛终生都在流泪。

(2)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3)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4)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

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

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5)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

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

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

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6)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奸诈。

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7)牛的食谱很简单:

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

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

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8)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

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

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9)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

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

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19.本文题目为“牛的写意”,作者写了牛的哪些方面?

塑造了牛怎样的形象?

(5分)

 

20.文章第五段中作者描写“爱的争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21.请赏析“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这句话。

(4分)

 

2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的理解。

(4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风雨中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7级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答案(3)

一、1.A内涵

2.B

3.C

4.B(①鱼目混珠: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使用正确。

②引而不发: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

使用错误

③登高自卑:

释义:

自:

从;卑:

低。

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使用正确

④南辕北辙:

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可改为“买椟还珠”。

使用错误

⑤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使用正确

⑥遇人不淑:

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

使用错误)

5.DA项偷换主语,应在“才引起他们的注意”前面加上主语“这个问题”。

B项缺少介词,在“用笑话”前加“以”,与后面构成“以……为艺术特点”的搭配。

C项语序不当,应为:

“侃”是北京人特有的休闲方式,

6.B涉及《红楼梦》第五回中的相关内容,还可联系第三回中《西江月》二词中提及的贾宝玉“潦倒不通世物,愚顽怕读文章”的内容,互为印证,做出正确判断。

二、

7.D,(A从“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可见“逐渐走向衰微”说法错误。

B“因而”强加因果。

C“更似绝句律诗”于文无据。

8.C,(从“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可见“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错误,一是“汉魏古诗‘反律化’”无中生有,二则更无“继承”的说法。

9.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说法有误,本文意在介绍唐人古体诗,并非不同时代的古体诗。

三、

10.D(征:

应验。

11.D(A项,①②相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B项,①②相同,副词,可译为“才”。

C项,①②相同,介词,可译为“用”。

D项,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副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12.A(“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就是文学作品。

13.C.都指长安和洛阳。

四、

14.⑴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⑵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因而未能极尽那游洞的乐趣。

⑶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

15

(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

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注:

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

“乱”字写诗人此时出了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注:

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舳舻千里,旌旗敝空

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⑷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

17.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

18.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短句变长句。

解答思路是:

先在所给句子中找出一个中心句,以此句作为新句子的主干,再把其他的句子作为新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添加进去。

六、

19.第一问:

牛的眼睛,牛角,牛蹄印,牛的食谱以及牛粪。

(2分)

第二问:

本文中的牛有如下特点:

牛有诚实而略带忧伤,妩媚而不乏灵气;它们也会为爱情而争斗;它们吃草却不制造秽物;它们不在意留下什么,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路。

(3分)

20.第一问:

比喻(金属的声响、婚礼的烛光),拟人(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夸张(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

(3分)

第二问:

形象生动,能使这场爱的争斗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分)

21.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无论是圣人还是国王,关心接近平凡的下层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他们会更显得高贵和令人敬仰。

(4分)

22.散文要表现真实的生活,散文要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散文要颂扬生活的善良和真诚,这样的散文才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4分)

七、

23.参阅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