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210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docx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

 

2009届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

论文题目:

___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__

姓名:

___________孙隆舟____

学号:

__________05132072_____

专业年级:

__________环境艺术

一、引言

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属性,但其最本质的、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基本属性只有一个。

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如此。

为使我们对其本质属性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首先应对其概念,亦即何为现代景观设计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方能对其本质有个准确的把握。

二、现代景观定义

现代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美学规律,并融入某种人文思想内涵,通过创新思维和艺术构思,来改造和创建优质的人居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一个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环境,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良性互动。

在此,我们对此定义逐一阐释,稍加展开,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一)、传统的园林艺术

现代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源远流长的人为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古老传统,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和演变扬弃。

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化自然的表现。

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园林设计的某些基本思想和艺术规律,只是有了更多的内涵、更新的发展,更具现代意识,也更为实用。

这一基于传统园林艺术的定义内涵,便道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历史渊源和一脉相承的与传统园林艺术的内在联系。

(二)、推动现代景观发展的因素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多媒体、3DS、PHOTOSHOP、遥感技术等许多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为现代景观设计拓展了广阔的天地。

2、各类新型材料发展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各类新型材料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又为现代景观设计,尤其是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利器和更多更现实的可能。

现代景观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艺术原理,融汇贯通,才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富有审美特征,又具精神内涵的人居环境和人化的自然。

三、景观建筑的含义

关于“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通常定义为集中活动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配置与构建,可分为小区、城市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包括土地发展规划、生态规划、景观设计和人文因素等不同侧重点。

近来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渐成热点,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以及交通、通讯网络等。

四、如何从科研角度来认识景观学

(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

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elements)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是具有明确边界、可辨识的地理实体。

一个健康的景观系统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只有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2、景观要素的异质性

异质性本是系统或系统属性的变异程度,而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别具特色的显著特征,它包括空间组成、空间构型和空间相关等内容。

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有利于物种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内部种的生存。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可运用负熵和信息论方法进行测度。

景观异质性也可理解为景观要素分布的不确定性,其出现频率通常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描述。

(二)、景观研究的尺度性

在景观学研究中,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景观单元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元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而时间尺度是其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尺度化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尺度分析和尺度效应受到格外重视和发展。

尺度分析一般是将小尺度上的斑块格局经过重新组合而在较大尺度上形成空间格局的过程,与之相伴的是斑块形状趋向规则化以及景观类型的减少。

尺度效应表现为:

最小斑块面积和随尺度增大而增大,其类型则有所转换,景观多样性减小。

通过建立景观模型和应用GIS技术,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佳尺度,并对不同尺度的研究成果进行转换。

由于景观尺度上进行控制性实验代价高昂,因此尺度的转换技术愈显重要。

尺度外推涉及到如何穿越不同尺度约束体系的限制,至今仍是一难点。

(三)、景观结构的镶嵌性

景观空间异质性通常表现为梯度与镶嵌,后者的特征是对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边界,连续空间发生中断和突变。

土地镶嵌性是景观的基本特征之一,forman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即是对此的一种理论表述。

景观镶嵌的测定包括多样性、边缘、中心斑块和斑块总体格局测定等方面,包括多样度、优势度、相对均匀度、边缘数、分维数、斑块隔离度、易达性、斑块分散度、蔓延度等指标。

此外,网络理论、中心位置理论、渗流理论(随机空间模型)等也被用于景观空间结构的研究。

(四)、生态流在景观生态过程中的体现

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受景观格局的影响,这些流分别表现为聚集与扩散,以水平流为主,它需要通过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对景观的覆盖与控制。

物质运动过程同时总是伴随着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斑块间的物质流可视为在不同能级上的有序运动,斑块的能级特征由其空间位置、物质的组成、生物因素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所决定。

(五)、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

景观变化的动力机制有自然干扰与人类活动影响两个方面。

由于当今世界上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性与深刻性,对于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类景观而言,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无疑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对变化方向和速率的调控可实现景观的定向演变和可持续发展。

  从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的转化多为正反馈,如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和城市扩张等。

耗散结构理论揭示,非平衡不可逆性是组织之源、有序之源,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景观系统的演化亦符合这一规律,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景观中原有的生态平衡,放大了干扰,改变了景观演化的方向并创造出新的生态平衡,重新实现景观的有序化。

(六)、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

景观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

价值优化是管理和发展的基础,景观规划和设计应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

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

景观设计还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

城市景观规划应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openspace),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六、结语

现代景观规划在人居环境研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属于一种人工创造的、以建筑物为基质的特殊人类文明景观,具有高密度(空间拥挤)、高流量(能流、物流、信息流大)的特点,景观建筑规划追求的目标是把自然引入城市和使建筑体现文化。

这门应用学科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人类走向绿色文明的浪潮,同时也推动了景观科学的革新和发展。

景观美学价值范围广泛、内涵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者:

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