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6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2.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B.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C.

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D.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

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

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

6.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  )

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7.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频率减小

B.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响度减小

C.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音色改变

D.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声速改变

8.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9.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

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

11.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12.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

二、填空题

13.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14.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1(Do)”“2(Re)”“3(Mi)”“4(Fa)”,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

用棒子敲击瓶子的同一位置,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这种方法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6.热爱学习的小明做了以下几个书本上的实验:

(1)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

(2)如图,把钢尺按课桌边上,保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大.这说明________.

(3)如图,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为了实验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可以采用坡度较小的斜面进行实验,也可以通过增大_________来进行实验;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超声测位仪可用来定位被搜救舰船和测量海深,当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水深1531m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假设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相同,当在海面向此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超声波到达海底需要时间_______s(结果精确到整数).

19.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

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

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反射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_______m,汽车是在向测速仪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的。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m/s。

20.蝴蝶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次,则频率是___,人类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三、解答题

21.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大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司机按响喇叭,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求:

(声音的速度是340m/s)

(1)汽车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远?

(2)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

22.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

汽车静止

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2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完成下列计算: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24.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2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54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25.我们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利用秒表测量速度,有误差较大的缺点,现用一种用手机软件自带的计时功能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使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

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

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求:

(1)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求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

(2)本实验中声音从

处传播到

处所用的时间;

(3)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26.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的隧道口驶向一座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离桥头240m处鸣了一声汽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货车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则∶

(1)火车的速度为多大?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D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

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

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B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

A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解析:

D

【分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AB.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钢尺的材料与结构不变,则音色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振动幅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B

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高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

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解答: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继续传播出去,所以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符合题意;B.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不符合题意;C.次声波的频率较低,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不能听到次声,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无关,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但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10.C

解析:

C

【分析】

(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4)声音有三个特性:

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

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1.C

解析:

C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二、填空题

13.音调90

解析:

音调90

[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4.丙乙甲丁;丁甲乙丙

解析:

丙乙甲丁;丁甲乙丙。

[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

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

1、2、3、4。

[2]当敲击瓶子时,瓶内盛有的水越多,瓶子受到敲击后产生振动的频率越低,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高到低分别是:

丁、甲、乙、丙,对应四个音阶是:

1、2、3、4。

15.不能【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知识

解析:

不能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知识。

[1]由

得声音走过的路程为

海水的深度是声音走过路程的一半所以有

[2]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6.空气振动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的路程

解析:

空气振动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的路程

(1)[1]由图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又因为把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根据题意知道,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4]为了实验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当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还可以增大小车通过的路程;

[5]“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即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

17.振动响度音调

解析:

振动响度音调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

[2]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18.72

解析:

7.2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该处海水的深度

s=1531m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2]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

s′=11034m

得超声波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的时间:

19.靠近20

解析:

靠近20

(1)[1]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1=

×0.6s=0.3s,

因为v=

,所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t1=340m/s×0.3s=102m;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2=

×0.4s=0.2s,

因为v=

,所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t2=340m/s×0.2s=68m;

由于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在逐渐减小,说明汽车逐渐靠近测试仪;

(2)[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102m−68m=34m,

这段距离用时:

t=△t+t2−t1=1.8s+0.2s−0.3s=1.7s,

汽车的速度:

v汽车=

=

=20m/s。

20.4Hz不能

解析:

4Hz不能

[1]根据数据可知,蝴蝶飞行时的频率是:

[2]人的听觉范围在20到20000Hz,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三、解答题

21.

(1)40m;

(2)360m

(1)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20m/s×2s=40m;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s声=v空t=340m/s×2s=68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按喇叭时与前面大山距离的2倍,所以,按喇叭时与前面大山的距离:

s=

=360m.

答:

(1)汽车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40m;

(2)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大山360m.

22.

(1)680m;

(2)650m.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4s=2s,

由v=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s=v声t=340m/s×2s=680m;

(2)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15m/s×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s−s车=710m−60m=650m.

答: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3.

(1)85m;

(2)34m;(3)42.5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的距离为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所用时间为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

答: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为85m。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42.5m/s。

24.325m

解:

汽车的速度

v1=54km/h=15m/s

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2s=3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

2s=s1+s2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355m-30m=325m

答: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325m远。

25.

(1)17m;

(2)0.5s;(3)334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2)从

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

(1)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

(2)本实验中声音从

处传播到

处所用的时间为

(3)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26.

(1)30m/s;

(2)2720m;(3)1240m

解:

(1)火车的速度

(2)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

(1)火车的速度为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720m;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