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415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docx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现状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在现代大多数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

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具体表现为: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

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

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呢?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授课主题】

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授课目标】

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家庭中亲子沟通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知道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让家长们清楚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懂得有效沟通的技巧。

【授课策略】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现身说法式。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家长

【授课流程】

一、心理测试引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代表四年级组的老师们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衷心地感谢!

同时,请大家给自己有这样的学习精神一个热烈的掌声!

在座的都是家长,我首先做一个了解,大家看这幅图:

请依照直觉看下面的风景图,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你最先看到的东西。

选好了吗?

那我来公布答案了!

这是一个测试“你是哪种父母类型”的小测试,请大家记住自己的选择。

结果分析:

A.华丽的小船【完美型】

表现:

强迫倾向,过分关注细节,不仅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标准,父母也容易被误会难相处。

建议:

从小事情开始赞美,让孩子学会如何欣赏自己和他人。

反思:

这类型的父母可能会期待孩子像天才一般,是团体中最优秀、最出类拔萃的人,或许父母本身对自己就是这般要求。

赞美的本意不该是传达父母期望孩子成为超完美的人,这种期望孩子维持「巅峰状态」的赞美之词,会让孩子被无形的压力所折磨哦。

B.太阳、彩云图【空转型】

表现:

缺乏方向,不知从何着手,父母花很多力气却常事倍功半,孩子依然没有进步。

建议:

针对当下的行为赞美,强调愿意去做比结果重要。

反思:

一味夸张地赞美孩子得到的胜利,容易引导孩子把重点放在输赢之上,造成孩子害怕失误,对于困难度很高、自己没把握、不能拿第一的事情,也许就会放弃或选择逃避。

因此,父母应该避免过度赞美或强调最后的高分或名次,而是将赞美的焦点放在「努力过程」,让孩子摆脱「一定要赢」的迷思。

C.小树与松鼠【压力型】

表现:

担心孩子表现不如预期,觉得孩子的表现就是父母的成绩,本身易受到压力影响,常感到沮丧。

建议:

赞美不要附带条件,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好。

反思:

这类型的爸爸、妈妈有时心中常常期许:

「孩子,我以你为荣!

」、「孩子,我要你比我强!

」、「我为你感到骄傲!

」有时可能对孩子付出过多,但却不是孩子需要的。

建议父母亲别将自我存在的价值、生活乐趣和孩子的表现画上等号,以避免无形之中带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及压力。

D.花园小屋【权威型】

表现:

担心孩子夸不得,但却常以实质奖励为主,反而使孩子会错意。

建议:

赞美不要包含负面讯息,使孩子感受到信任感和被肯定。

反思:

常常碰到比较具权威感的父母,觉得需要有一套标准方式去管教孩子,其实保持一致性很好,但若缺乏了口语或态度这些最直接的赞美与肯定,那么教条便是一个硬梆梆的框架,别忘了身为人的初衷,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落实,也需要感性的调养。

相信大家现在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因此,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它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呢?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今天,我们就以“沟通——打开心灵的钥匙”为主题召开。

二、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一)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

到了四年级,同学之间来往增多,到同学家里作客,一个人独自上街买东西、看电影等,这些活动使孩子接触的面扩大了,同时独立性也增强了,他不再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

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未形成,假如有人牵着去做一件不好的事,他也会盲目地跟着去做。

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对游戏机、手机感兴趣,要留心观察,正确引导。

(二)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即判断对错、好坏等能力)开始逐步形成

一二年级时,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能力。

三年级时,这种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大体上是依照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到了四年级,情况就不同了。

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当然,由于这种自我评价刚开始形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偏向:

一种是比较好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别人都不如我好,骄傲自满。

另一种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低,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

这两种偏向,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有妨碍。

各位家长都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学习上的进步,又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承认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与班里、年级里最优秀的同学还存在差距,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进步、更健康地成长。

(三)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的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

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四)孩子出现了作假——学会欺骗的行为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这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例如,让孩子在家写作业,他表面答应很好,等大人走了,他可能把门锁上去玩游戏;在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可能会把漏写的作业说是“忘记带了”。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辩护。

与小时侯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相比,四年级学生知道选择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隐瞒真实的情况。

这是小时侯发现孩子偶尔说假话时没有及时纠正所带来的恶果。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沟通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心理健康。

如果人与人之间沟通顺畅,就不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人们的心灵就不会“痛”。

相反,如果沟通不畅,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心灵自然会“痛”。

其次,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良好的亲子沟通给孩子带来的是温暖和亲情,是关怀和激励,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产生持久的努力和进取心。

另外,当父母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给予积极鼓励时,对孩子的成就动机会更强,学习成绩也会更加优异。

相反,孩子在紧张沉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父母的期望变成了压力,孩子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被压抑,甚至导致孩子厌学、厌恶父母和社会。

而且,由于沟通不畅,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温情,得不到父母在学业上给予的支持,容易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因而对学习厌恶、抵触,智力发展水平受阻,学习成绩恶化。

第三,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同伴关系的建立。

良好亲子沟通是孩子学习有效沟通方式的重要途径。

正是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他们学习到了交往技巧,获得了交往的信心,从而使孩子在沟通中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

如果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状况不好,孩子在家庭中就遇到了交往和表达的困难,那么他在与同龄人交往中也缺乏信心,难以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那么,如何让孩子乐于和我们父母沟通呢?

怎么解决这个沟通难题呢?

四、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要为沟通做热身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

有一位母亲说过她和孩子的沟通状态:

四年级的儿子放学后刚进家门,妈妈立刻就问:

“为什么昨天没告诉我你的作业没写完?

”结果孩子拎着书包,掉头就走。

妈妈只是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孩子沟通一下,然而却没有效果。

见面就质问孩子,他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立即启动,接下来无论父母再说什么,听到孩子耳中,就全成了恶意的批评。

因此,家长们和孩子说话,其原理如同和陌生人见面认识一样,先要寒暄,得有谈话预热的动作,等到彼此建立了值得信赖的谈话氛围之后,再开始主题沟通。

一起来看看,沟通热身的步骤有哪几步:

*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及时间说话;

*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爸妈一开口,通常说的都是:

“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

”“学习得好不好啊?

”“能不能减少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啊?

”说来说去,这些话题有共同的特性——都是爸爸妈妈感兴趣的事情。

孩子懒得开口回应的原因是,他根本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他为什么还要接话呢?

曾经碰到过一个妈妈,在多次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无效之后,从开始的多加责骂,转变为后来的自怨自艾,感觉十分挫败。

终于她想通了,决定改变战略。

她开始积极接近孩子的内心,搜集了很多孩子喜欢的明星的信息(当然都是积极奋斗的内容),然后做成小册子,送给孩子。

孩子收到的时候惊讶极了,高兴极了。

而这个友善的举动,也让孩子理解,父母亲真的很关心他。

所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去跟孩子交流,就能为亲密的亲自沟通做好成功的暖身。

(二)耐心地倾听孩子心声

沟通这件事情,大多必须先由倾听别人说的话开始。

对孩子来说,父母亲不带价值判断的倾听,是让他们建立沟通意愿及信任的重要基础。

例如,“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当你听到孩子这么说,你怎样回应孩子的话?

你会怎么说?

(让家长自由发言,并提示家长:

如果在平时,你会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

你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与孩子讲话?

一定要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回应孩子被洒水弄湿书的问题。

孩子说:

“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孩子这样说,只是在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并不是真的想去揍小明一顿。

我们怎么回应?

我们可以这样说:

“小明朝你脸上洒水,还把你的书弄湿了,这让你很气愤。

”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立刻会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绪被接纳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怎么能这样说话?

孩子的问题不是还是没有解决吗?

各位家长,我们耐心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孩子会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向父母诉说,是表达情绪,不是在向父母请求解决问题,父母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帮助了,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特别疼爱我的孩子,我非要帮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的帮助孩子,那就采用最好的帮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什么吗?

(让家长略作思考)是不帮助!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当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起来了,他以后就再也不会依赖父母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最好的帮助方式也是最根本的帮助方式。

所谓倾听的技巧就是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引导孩子说话,比如:

“妈妈感觉到你好像有很多话要说。

”“你可以跟我说说吗?

”“我很想听听这件事。

”还有很多类似的语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说话方式以及孩子当时的情况自己设计运用,当孩子说的时候,我们要全神贯注,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去思考,并不断地作出一些简单的反应,比如:

“嗯”“哦!

”“是这样的啊!

”“还有呢!

”“后来呢?

”我们不断地引导孩子去说,孩子说着说着,可能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是发现不了,如果孩子没有强烈的需要或是特殊的需要,我们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要狠下心来,给他这样的机会,如果要想真的帮助,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帮助,让孩子去发展、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使中途觉得孩子所说的话有误,还是应该先听孩子把话说完再说。

有些父母常常会忍不住中途就插嘴反驳孩子:

“不是那样吧?

应该是这样!

”或是“你那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但若真的这样反驳孩子,孩子不但得被迫中断自己的话,说不定心里还会非常懊恼地想:

早知道就不跟你说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说了。

所以,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先耐心地倾听,并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同时适时地给予点头示意等附和的行为,直到孩子把话说完为止。

(三)与孩子产生共鸣

所谓共鸣,就是懂得对方的痛楚,能与对方共享喜悦的一种力量。

当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的主张,甚至愿意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时,总是会让我们深受感动。

即使是大人,也会因为知道有人与我们产生共鸣,而因此对自己产生信心。

常有人说,只要有人愿意听自己诉苦,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不论是谁,只要能将心中的苦处说出来,心情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所以,父母应该先倾听孩子诉说,而且不论孩子的说辞是否合理,在听孩子说完后,还应该确认一下孩子真正的内心感受,并传递一个讯息给孩子: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我懂”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理解”他的心情,并与他产生了共鸣。

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原来妈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原来爸爸也可以理解我的心情”、“爸爸(妈妈)还是最爱护我的”。

孩子会庆幸自己将内心的话说出来,并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进而放心、安心。

一位家长说:

孩子四年级,下午放学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妈妈打招呼,直接进了房间。

她看到孩子好像有点不高兴,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大约15分钟后,孩子从房间出来,告诉她,好朋友把他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他很生气。

各位家长,你们会怎么回应?

(1-2名家长说说)

这位家长是这样处理的:

妈妈:

确实挺让人生气的。

孩子:

妈妈,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我以前那么信任他。

妈妈:

是的,他辜负了你的信任。

孩子:

妈妈,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我还要原谅他吗?

看,当妈妈看到孩子的心情不好,先采取了冷处理。

孩子和妈妈倾诉时,妈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说出了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共鸣。

产生共鸣后,孩子更乐于征求妈妈的意见。

我们继续来看妈妈给出的建议。

妈妈:

妈妈给你两个建议:

一是你直接去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是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用书信的方式,说出你的伤心。

要不要原谅他,你自己做决定。

孩子:

谢谢妈妈,我会认真考虑的。

成长中的孩子,会因为拥有太多新奇的体验,脑中常有混乱的想法,也会对毫无来由的烦闷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会莫名其妙地愤怒生气!

万一真的遇到这种情形时,一定要保持“应与孩子产生共鸣”的态度,仔细聆听孩子说的话,千万不可以拼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要追根究底地逼问孩子,有时只要淡淡地回应一句“原来如此”、“真的啊”就行了。

家长们还要注意,绝对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地逼问孩子,否则孩子只会对你产生戒心,以后就更不会主动开口找你谈了。

(四)思考让沟通更有效

当孩子主动开口时,父母只要在一旁侧耳倾听,然后适时地回应一句"太好了",表示自己对孩子有所共鸣,然后就可以结束这个话题。

这种情形非常普遍。

但有些时候,依据对话内容来看,恐怕不适合就这样随便让这个话题结束。

举例来说,当孩子的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时,此时应该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例如跟孩子说:

“数学这种东西,不懂的时候,还真的就是很难懂!

不过如果真的考零分就不好了,你觉得要怎么学才好呢?

”  

此时的重点,在于父母不可以急着直接说出答案或结论,而是应该耐心等候孩子自己思考出结果来。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不论此时孩子所想到的结果为何,即使完全不符合父母所期望的答案,也绝对不可以彻底否定孩子的主张,而是应该重复之前所提的“倾听”“产生共鸣”的步骤,然后再继续引导孩子。

“嗯,不过会不会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对呢?

”在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的同时,身为父母不妨也适时地提出让孩子有办法更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提示。

此时的重点,在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

你还可以说,“说不定前一页有解答的提示喔!

要不要回前一页去看看?

”或者“与其做新的题目,要不要彻底将课本里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呢?

说不定反而可以考到高分呢!

”。

给孩子重要的提示或想法,之后完全让孩子自行思考,好设法引出孩子想"试试看"的意愿。

最后由亲子共同承担结果。

如果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时,亲子之间就能共享成就与喜悦。

(五)适时地鼓励孩子  

一旦依序和孩子这样聊过以后,接下来只要在孩子背后适时地推他一把就行了!

因为此时的孩子在通过与父母聊天后,已经开始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了!

此时为了让孩子向前跨出一步,真正找出解决之道,应该再多加一句鼓励的话,比如“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可以做到!

”“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吗?

”“你就试试看吧!

”。

这句鼓励的话具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因为孩子能明白父母是站在他这一边的,父母其实是非常了解他的,他自己绝对不是孤伶伶的一个人,因此,自然就会有勇气向前跨出一步。

即使不是用言语来鼓励孩子,只要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甚至只是对孩子温柔地微笑都可以,就连带孩子一起外出去买东西,也是鼓励孩子的一种表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只有经过前面“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等一系列的过程,“鼓励”孩子才会有效果。

如果缺少前面这几个步骤,一开始就突然鼓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抗的心理,甚至对父母感到不信任。

五、结束语

家长们,孩子的成长,会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效果是相互叠加,但三者的叠加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授课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作为家长学校的正式家庭教育讲师给家长做培训,会后,我认真翻阅了四个班的家长反馈意见表,很多家长在开始的心理测试环节就都能试着对号入座产生共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同时,家长们觉得收获很大,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家长在反馈表中表示:

在今后遇到一些事情是与否的决择时,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听听他们的心底话,然后再一起讨论他所做出的决定的可行性。

孩子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这次活动,能得到家长的肯定,我非常开心,我欣喜地看到,家长们在要求学习、进步,这正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所向往的。

因为有家长的加入,高素质家长的投入,学校、家庭才能形成合力,孩子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