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22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

2019届苏教版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南京六校联考)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植食动物,这种动物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下树排便。

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大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大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

C.树懒蛾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来自三趾树懒的同化量

D.三趾树懒、树懒蛾和绿藻构成的生物群落相对稳定

解析:

选B 根据题意,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有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三趾树懒移动缓慢,所以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树懒蛾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同化量,而三趾树懒的粪便不属于其同化量;生物群落应该包括所有生物,不仅仅是三趾树懒、树懒蛾和绿藻。

2.(2018·南通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B.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能加速群落演替、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一定会使群落丰富度增加

解析:

选C 群落演替是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

森林遭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可能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如加快演替进程、使群落演替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而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

群落演替的结果取决于群落环境,如草原退化。

3.(2017·镇江一模)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

B.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

D.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选B 甲昆虫的活动能力比较弱,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X物质,分别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错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C正确;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能驱赶乙昆虫,因此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D正确。

4.(2018·苏南七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即可

解析:

选B 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以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

5.(2018·南京9月调研)如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分析合理的是(  )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A.表中荒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B.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均呈“J”型增长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采用样方法获取数据时应随机取样

解析:

选D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表中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荒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最低,A错误;由表中数据不能确定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均呈“J”型增长,不能确定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B、C错误;采用样方法获取数据时应随机取样,D正确。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

选B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来说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利用昆虫信息素(即化学信息)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解析:

选B 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8.(2017·南京三模)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注:

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

B.调查马尾松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C.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不同层的物种丰富度都是最低

D.在群落发育晚期,物种丰富度减少的原因是种间竞争加剧

解析:

选C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B正确;群落G的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多数群落,C错误;群落发育晚期,空间资源有限,种间竞争加剧,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D正确。

9.(2018·南京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B.种群乙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可能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造成的

C.乙和甲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

选D 根据图中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种群乙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丙食物来源的减少导致的。

乙和甲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10.(2018·海门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流动是循环的,信息流动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

选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同化作用,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流动是循环的,信息流动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就越多,可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就越少,C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正确。

11.(2018·南京六校联考,多选)如图是一同学用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体内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血细胞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D.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用法是从图中选择位于角上的4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

解析:

选BCD 取样时,应先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后再取样;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盖上,然后再在边缘处滴酵母菌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用法是通过计数4个或5个中格中的酵母菌,并进行换算。

12.(2017·无锡一模,多选)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选ABC 由图知,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3周时就达到了K值;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更少了,所以生物甲与生物乙不可能互利共生;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所以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8分)(2018·宿迁期中)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子鳄的身体有诸多古老爬行动物的特征,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这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价值。

(6)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解析:

(1)图甲中①为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因此在①③过程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B、D。

(2)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R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N。

(3)生态系统中信息交流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对物种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科研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6)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在最低水平。

丝状菌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因此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曲线Ⅰ。

答案:

(每空2分)

(1)CO2   B、D 

(2)N+R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直接 (6)K2  Ⅰ

14.(17分)(2018·宝应期中)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

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

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8×109kJ,B的能量为1.6×108kJ,D的能量为1.8×108kJ,则A的能量最少为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3)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分析图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要求A的能量最少,所以传递效率按10%计算。

B种群中的能量为1.6×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

1.6×108kJ÷10%=1.6×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

1.8×108kJ÷10%=1.8×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8×109kJ-1.6×109kJ-1.8×109kJ=4.4×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4.4×109×10%×10%=4.4×107(kJ)。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2分)

(1)次生演替 

(2)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分) 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4.4×107(3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分)

15.(17分)如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图所示。

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和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和植物丰富度采用样方法,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种群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在中低潮带、高潮带和超高潮带不同种群的分布即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原来的荒滩上有植被,在这个地方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4)沙氏变色蜥可以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为食,二者构成捕食关系,同时沙氏变色蜥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都能以地面草食动物为食,二者构成竞争关系。

题图食物网中樟毛等植物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樟毛等植物同化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小型飞行草食动物、大型飞行草食动物和地面草食动物,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d+e,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100%。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2分)

(1)样方 随机取样 

(2)水平

(3)次生演替 (4)捕食 竞争 三、四(缺一不可)

[(b+d+e)/a]×100%(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