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173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诗文名句或作品名称填空。

(1)行远必自迩,________。

(《礼记·中庸》)

(2)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5)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李商隐《秋词》)

(6)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cǒng派遣qiǎn晕眩yūn大相径庭jìn

B.呻吟shēng凌乱lín废墟xū参差不齐cēn

C.滑稽jī爵士jué庇护bì骇人听闻hài

D.微薄bó余晖huī温驯xún拈轻怕重zhān

3.下列汉字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概爱幕漠不关心杞人忧天

B.琢磨缥缈眉开眼笑不可救药

C.恍惚坍蹋惊慌失措沉默寡言

D.禁固惩戒怪诞不经神彩奕奕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上的街市》——现代——郭沫若

B.《皇帝的新装》——英国——安徒生

C.《狼》——清代——蒲松龄

D.《再塑生命的人》——美国——海伦·凯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县中小学普遍开设了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打开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得到广大观众的随声附和。

B.《一本好书》首创场景式读书节目,节目组在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C.小王子对身边的一切都爱刨根问底,只为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D.经过生态修复,昔日不毛之地的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已提升到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游记散文,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B.《镜花缘》是明代李汝珍的作品,鲁迅评其“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白洋淀”也因此成了孙犁的标签。

D.《三调芭蕉扇》孙悟空第一次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肚里却借来了假扇子,第二次借来真扇却在猪八戒手里被抢了,第三次请来天神降服牛魔王,才借到真扇。

三、综合性学习

8.腹有诗书气自华。

育才中学七(5)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分析阅读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民的阅读情况,同学们找到了以下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两个图表反映出的信息。

(任务二:

征集班刊名称)

全班推选了几名同学组成班刊编辑部,定期向同学们推荐读物并将同学们的佳作编辑成册。

现向大家征集班刊名称,要求:

文雅,富有文学气息。

(任务三:

探寻读书方法)

下半学期课本向我们推荐了《西游记》《猎人笔记》和《镜花缘》三部名著,总字数达170多万。

许多同学感到阅读量太大,时间不够。

你一定会有很好的读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就其中一部名著向同学们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四、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10.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了什么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对比阅读

阅读《吕氏春秋》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③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知友:

朋友。

②得无:

莫非。

③疾:

努力、奋力。

1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得一人之使

(2)于是退而疾耕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___

(2)人不对____

(3)顾野有麦场____

(4)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4.乙文中的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分点概括。

15.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A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⑤B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天使,这个早晨的天使,是不求回报的爱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他们的爱必将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6.文章第③段“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一句中的“情节”具体指上文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17.第①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8.根据要求对A、B两处划线句子作赏析。

(A)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天使,这个早晨的天使,是不求回报的爱的天使。

(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

19.阅读文章第④段与链接材料,说说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和“我”反思内容的相同点。

(链接)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郑振铎《猫》

表达方式相同点:

________

反思内容相同点:

________

七、基础知识综合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什么词性?

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八、名著阅读

21.填空题(每空只填一篇文章名)。

《朝花夕拾》收入了鲁迅先生十篇散文,其中,侧重写人的典型篇目是____,侧重叙事的典型篇目是____,侧重议论的典型篇目是____。

22.下面是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的一段对话,请结合对话内容说一说表现了沙僧和八戒各自怎样的心理?

沙僧道:

“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道:

“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

“哪方无火?

”八戒道:

“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

“哪方有经?

”八戒道:

“西方有经。

”三藏道:

“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沙僧道:

“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沙僧:

________

八戒:

________

23.《西游记》《镜花缘》中皆有“女儿国”。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题目。

行者、八戒、沙僧,同心合意,结束整齐,径迎着銮舆,厉声高叫道:

“那女王不必远送,我等就此拜别。

”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

“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女王闻言,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

“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

——节选《西游记》第54回

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

一面狠缠,一面密缝。

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

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

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

“坑死俺了!

——节选《镜花缘》第33回

(1)《西游记》片段中是怎样描写女王的?

这样描写女王的目的是什么?

(2)《镜花缘》中的女儿国有怎样的习俗?

作者写林之洋被缠足的情形有什么用意?

九、作文

24.生活中处处有惊喜。

请以“那天,我有一个惊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1)登高必自卑

(2)潮平两岸阔(3)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思而不学则殆(5)我言秋日胜春朝(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7)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此题需要注意的是“卑”“阑”“卧”“殆”“粹”的书写。

2.C

【解析】

【详解】

A.怂恿cǒng——sǒng,大相径庭jìn——jìng;

B.呻吟shēng——shēn,凌乱lín——líng;

D.温驯xún——xùn,拈轻怕重zhān——niān。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爱幕——爱慕;

C.坍蹋——坍塌;

D.禁固——禁锢;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B.英国——丹麦。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搭配不当,将“培养”改为“提高”。

C.缺少宾语,应在“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

D.前后不照应,删去“否”或在“养成”前加上“能否”。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A.“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

不符合语境。

B.“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符合语境。

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符合语境。

D.“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符合语境。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A.《猎人笔记》是小说集。

B.明代——清代。

D.第二次孙悟空变成了牛魔王骗走了铁扇公主的真扇子,但是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骗走了孙悟空的扇子。

故选C。

8.【任务一】示例:

近年来数据显示,9—13岁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和人均阅读量明显高于18—70岁的成年人。

【任务二】示例:

芳草地、小荷(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任务三】示例:

我的读书方法是采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如读《西游记》时,大闹天宫、女儿国遇难、三调芭蕉扇等很具代表性的故事要精读,细腻地感受并进行思考鉴赏;那些套路雷同的打斗场面或者渲染环境气氛的诗词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

如阅读《镜花缘》,小说前半部分想象瑰丽,人物鲜明,就去精读;后半部分偏于展示作者学识,人物塑造不够成功,就略读跳读。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图表的分析探究。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标题,标题能有效地提供信息。

然后审内容,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原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图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国民阅读率指标中9-13岁的比率明显高于18-70岁的成年人,通过观察图表二可以发现国民图书阅读量也是9-13岁的数量明显高于18-70岁的成年人。

据此整合成一句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

结合要求中刊物的目的“推荐读物并将同学们的佳作编辑成册”,所以这是一本充满文学色彩的刊物,名字可以结合刊物特点,发挥想象,选择一些文学气息浓,或富有诗意的名字即可。

示例:

书香苑。

(3)此题考查的是对读书方法的理解和名著的知识积累。

解答时首先要写出你采用的读书的方法,最好是独特的,而且是有用的,比较好操作的。

然后结合名著中的具体例子来说说这种方法的意义。

因为方法是你在读书时总结出来的,所以举例说明时可以具体些。

示例:

我采用了先泛读后精读的方法。

先了解故事的情节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后来采用精读法读了“三打白骨精”,充分了解了孙悟空爱憎分明的特点。

据此理解作答。

9.不一致。

李商隐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既有“秋”也有“雨”,蕴含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归期无望的无奈与凄凉;谭嗣同诗句中高云簇城、河流大野等皆是北方壮阔之景,此处“秋风吹散马蹄声”则表现其勇往豪迈、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0.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作用:

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或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解析】

9.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夜雨寄北》中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秋夜雨景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潼关》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秋风吹散马蹄声”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表现了作者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心情。

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10.此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诗中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西窗剪烛的幸福想象,是虚写。

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更加衬托了今日的孤寂。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1.

(1)得/一人之使

(2)于是/退而疾耕

12.

(1)待,等到

(2)应答,回答(3)看,视(4)改变

13.

(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这样。

(3)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4.自尊心强,不服输,善于思考,勤于劳作(意思相近,答对3点即可)

15.【甲】对于传闻应该加以分析、辨别,不轻易相信传言,也不要轻易传播未证实的传闻;【乙】做任何事情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相互间的联系,找出关键问题所在。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1)“得一人之使”翻译为“只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据此断句为:

得/一人之使。

(2)“于是退而疾耕”翻译为“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据此断句为:

于是/退而疾耕。

1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及其家穿井”翻译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意思是“等到”。

“人不对”翻译为“别人不回答”,“对”意思是“回答”。

“顾野有麦场”翻译为“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顾”意思是“看”。

“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为“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向”,“夺”意思是“改变”。

1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句中“国人”意思是“住在国都的人”,“之”是代词,指这件事,“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听到”。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中“非独”意思是“不仅”,“尽”意思是“全”,“然”代词“这样”。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句中“淫慢”意思是“放纵懈怠”,“励精”意思是“振奋精神”,“险躁”意思是“轻薄浮躁”,“治性”意思是“修养性情”。

据此翻译即可。

1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文中“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可以看出他自尊心比较强,“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于是退而疾耕”可以看出他勤劳。

据此理解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甲文通过写丁氏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乙文记叙了齐国人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总结失败经验之后,努力耕田致富,买了一条好狗,从此屡屡打到野兽,告诉了人们凡事都要思考,做足准备,万物都有联系,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就会事半功倍。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

“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

“只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乙)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

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的知心好友。

(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

他想得到一条好狗。

想要得到好狗,然而家里穷没有办法实现。

别人对他说:

“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

”猎人说:

“为什么?

”别人不说回答。

猎人自己思考,莫非是让我努力耕作有了收获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

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

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16.搭救落水的蝴蝶;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为蝴蝶搭建“避难所”。

17.引出下文两位孩子纯洁、善良的行为以及“我”的反思;设计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A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

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B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两个孩子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表达了“我”对两位你孩子由衷的赞美。

或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位孩子比作天使,刻画出孩子的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表达了“我”对两位你孩子由衷的赞美。

19.表达方式的相同点:

议论(抒情、议论)反思内容的相同点:

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少一点冷漠自私,关爱弱小生命,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解析】

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第③段“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一句中“情节”指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对蝴蝶的关爱。

文章第一段中写了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二段前半部分写他们“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后半部分记叙孩子们“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据此理解作答。

17.此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子的作用。

文中的句子根据位置通常有如下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