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09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

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

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草船借箭)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二、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妒忌都督幔子水寨擂鼓呐喊弓弩手丞相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为什么要借箭?

(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③怎样借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

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②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指名学生说)

三、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

(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

(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

这说明了什么?

(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

(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

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

(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

(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

(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

(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

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的人)

4.教师小结:

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

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

(板书:

知天文)

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吗?

课件出示

(1)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

(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

(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沉)

教师小结:

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

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

(鲁肃想:

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

(诸葛亮想:

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6.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

(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

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逞。

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7.教师小结。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

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

(2)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3)曹操生性多疑。

(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第8、9自然段)

(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

(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

《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

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

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

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碟”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4.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学难点:

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碟”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段及主题歌,师生随曲同唱。

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水浒传》)

2.你们对《水浒传》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景阳冈)

4.题目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

(武松)

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指名学生说)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不太好懂,如“筛酒、梢棒”等。

为了扫除字词障碍,你是怎样做的?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

(1)指名学生读这四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来猜一猜它们的意思?

(“筛酒”指倒酒;“吊睛白额大虫”指老虎;“梢棒”是防身用的木棒;“印信”是指印章)

4.课文中还有一些其他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吧。

课件出示

(1)指名学生读句子,猜一猜“但有”和“请勿自误”的意思。

(“但有”指只要有;“请勿自误”指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看到这样的告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

(十分凶猛、可怕)

(3)这个告示加上官府的印信,就是榜文。

官府都出榜文来警示了,说明情况怎样?

(十分严重、危险)

5.景阳冈上的老虎如此凶猛可怕,文中的店家是如何形容它的呢?

课件出示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是只猛虎)

(2)老虎现在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能随便打的吗?

(现在不能打老虎,但在北宋时期不仅能打这只老虎,打死它还是为民除害的行为)

(3)教师小结:

这只老虎伤了这么多人性命,简直就是恶贯满盈!

所以武松打虎大快人心。

三、再读故事,理清结构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肋”和“截”。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根据出示的课件,将内容补充完整。

(1)同桌互相交流应该怎么填。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故事的发展顺序)

4.请同学们拿出笔,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把全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这四个部分中,你认为哪一部分最精彩?

(打虎)

6.打虎这个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喝酒和上冈是为写武松勇打猛虎做铺垫的。

请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下了景阳冈的故事)

7.教师小结:

把故事的每个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学会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

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应该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

(学生自由交流)

2.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先读句子,再谈感受,有理有据,这是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课文。

4.这只老虎一跳出来,武松就开打了吗?

武松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到文中去找一找。

5.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初遇老虎的反应。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指名学生读这4句话。

初见老虎,武松一闪再闪,你怎么看?

(指名学生说)

(2)齐读这4句话,感受武松的机智、聪明。

6.此时此刻,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细,还要不要再闪下去?

(不要)继续闪下去会怎样?

7.武松是怎么打虎的?

(指名学生读文中写武松打虎的句子)

课件出示

(1)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找一找,“打”这个字出现了几次?

(一次)

(2)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还有哪些?

用红笔圈出来。

(指名读圈出的词语)

课件出示

(3)武松在打虎时只用了一种打法吗?

(4)这么多的打法,武松是在乱打一气吗?

(不是)你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就势)

(5)“就势”是什么意思?

(见机行事,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打法)

8.武松打虎这部分写得真精彩啊!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当时武松打虎的激烈场面。

9.试着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来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指名学生读)

10.就是因为这一次打虎,武松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

(板书:

英雄)

11.武松是英雄,他有勇有谋、力大无穷、机智灵活。

请小声读下面的两个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件出示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武松心里很害怕、紧张)

12.即使是无所畏惧、机智勇敢的英雄,也有害怕紧张的时候。

试着用自己的话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

13.每个小组选一名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述故事。

二、整体阅读,感悟平凡

1.同学们把武松打虎这个部分讲述得惟妙惟肖,请快速浏览喝酒、上冈这两个部分,说说你看到的武松是怎么样的。

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先读句子,再谈印象。

预设:

2.这位同学说武松豪爽是在表扬他。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说明他怎样?

(粗鲁,没礼貌)继续交流。

3.读一读武松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出武松的倔强。

除了倔强,你还读出了什么?

(爱逞能)

4.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武松爱逞能?

(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分角色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武松太逞能了,店家劝他晚上不要独自过冈,他不听,执意上去)

5.逞能又倔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任性。

我们继续交流。

6.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武松倔强、爱逞能、多疑、爱面子的性格特点。

默读这三个句子,这写的是武松打虎之前的表现。

课件出示

指名读这3句话。

武松说话时老在笑,他在笑什么?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特点?

(笑别人胆小,说明武松浑身是胆、勇敢无畏)

7.武松打虎之前笑了好几次,打虎之后还笑得出来吗?

课件出示

(1)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

我们抓住了一个“笑”字体会武松打虎前的状态,哪个字最能体现他打虎后的状态?

(挨)

(2)从这个“挨”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

8.从武松打虎这个部分我们看出他是英雄,从武松的豪放、倔强、多疑、爱面子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平凡)(板书:

凡人)

9.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喝酒、上冈的部分呢?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家静下心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是因为武松打虎打得好,还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呢?

单一个“打”,就有了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方式,看来生动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刻画出武松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2.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可爱。

在《水浒传》里,作者花了较多的篇幅和文字在描写武松上。

(课件出示描写武松的章回目录)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

课件出示

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武松真是很厉害的人,他兼具了梁山其他好汉的许多优点)

(1)向学生介绍宋江、林冲、吴用、张顺、武松五个人。

(2)学生自由读记他们的绰号。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

(3)全班一起背诵五位好汉的绰号。

(4)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上台讲一讲这五位好汉的故事。

(学生上台讲故事)

5.水浒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

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小说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请同学们课后读读《水浒传》,与英雄好汉们交朋友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有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能借助拼音会读这些字即可。

课文中还有些词语,能知其大意即可。

实在不懂的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用自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要逐字逐句地解释。

3.语言运用

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

在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

让学生抓住优美的语言文字,品味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和小说《西游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这首歌唱的是谁?

(孙悟空)他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

2.这本书你们看过吗?

(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大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

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

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

3.板书课文题目。

生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猴王出世)

二、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1.你是怎么预习这篇白话文的?

课件出示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3.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

2.学生交流: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课文说一说。

(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

3.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地说它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4.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

出世、成王)读到这里,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5.小结过渡:

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四、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1.学习“猴王出世”这个部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①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读这段话,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

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发现。

课件出示

(4)细细品读,把握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2.研读“石猴成王”这个部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味、感悟语言。

①石猴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

学生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这句话,体会石猴的勇敢。

文中还有一处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请找出来。

课件出示

(3)众猴连呼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他的勇敢。

众猴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

课件出示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

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其他猴子的胆小。

(4)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猴能称王了吧!

(板书:

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语言非常优美。

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3.同学们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