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4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中卫一小陆颖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

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如第六课《飞呀飞》中歌词从小鸟和飞机拓展到还有什么能飞?

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

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三、教学重难点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五、教研小专题

《让开放的音乐课堂成为创新的舞台》

(一)研究目标

表现:

以愉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其基本表现技能,进一步巩固在听、视觉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要素及表现手段的应用。

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欣赏: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观察的习惯,发展学生对艺术各要素的感知与听辩、记忆、分析与判断能力。

熟悉、了解和积累一定数量的各国、各民族风格不同的作品。

创作:

在各种创作活动中,使学生感到满足、愉快,并获得自信。

运用不同方式和要素,表现不同的形象、情绪和个性,并进行即兴编创和即兴伴奏与即兴绘画。

六、教学措施

1、开学初针对一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认真制定教学进度、教学计划。

2、积极做好课后反思与个案分析,积极实施运用现代化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3、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4、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5、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6、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六、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见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30—9.4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唱歌《大雨和小雨》

2

2

9.7—9.11

唱歌《布谷》知识:

《声音的强弱》

唱歌《大鼓和小鼓》

2

3

9.14—9.18

欣赏《青蛙音乐会》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2

4

9.21—9.25

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唱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学乐器:

碰铃和响板

2

5

9.28—10.2

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歌表演《哇哈哈》

2

中秋节

6

10.5—10.9

庆祝“国庆节”

国庆节

7

10.12-10.16

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

读童谣《找朋友》

唱歌《好朋友》

2

8

10.19-10.23

欣赏《洋娃娃之梦》

歌表演《两只小象》

学乐器《三角铁和铃鼓》

2

9

10.26-10.30

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集体舞《拍手唱歌笑呵呵》

2

10

11.2—11.6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唱歌《小青蛙找家》

欣赏《野蜂飞舞》

2

11

11.9-11.13

知识:

声音的长短

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2

12

11.16-11.20

欣赏《水族馆》

唱歌《小蜻蜓》

2

13

11.23-11.27

第五单元《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一个师傅三徒弟》

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2

14

11.30—12.4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情景剧《三只小猪》

2

15

12.7-12.11

第六单元《迎新春》

唱歌《新年好》《祝你圣诞快乐》

2

16

12.14-12.18

学乐器《堂鼓和钹》唱歌《龙咚锵》

欣赏《新春乐》

2

17

12.21-12.25

欣赏《狮子舞绣球》

我的音乐网页

2

18

12.28-1.1

期末复习

元旦

19

1.4-1.8

期末复习

20

1.11—1.15

期末总结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

第一课

教学内容:

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

2、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模仿熟悉的声音。

3、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学生步入教室时,教师播放风、雷、青蛙、禅等大自然以及动物的音响,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2、聆听、模仿声音

(1)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前准备的各种音响。

学生仔细听辨时什么声音。

(2)学生模仿教师播放的各种声音。

3、编创声音故事

(1)将学生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个类别分组,请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模仿各种声音。

(2)将学生分组,设置一定的场景或情景,请学生哟哦那个声音进行表演。

如上学路上、快乐的一天、菜市场、我家的厨房、音乐厅里、春耕、秋收等。

(3)师生共同评价各组学生的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与小组同学合作创编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教师播放雨的音响,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2、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表现歌曲

(1)学生学会歌曲以后,教室可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音响,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教师提示学生:

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大雨的力度应该稍强,小雨的力度应该稍弱)

(3)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边唱边模拟音响为歌曲伴奏。

(4)学生分组编创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边唱歌曲边表演,

(5)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响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2、初步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3、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学生聆听并模仿。

(2)教师范唱“530”导入。

布谷

2、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教师提问:

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学生聆听钢琴伴奏(或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分小组演唱歌曲。

3、演唱姿势

(1)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简要讲解歌唱呼吸的方法。

(2)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1)第一、第二小节第三拍的四分休止符,最好不换气,应在第二小节之后再换气,尽量做到声断而气不断。

(2)“530”应唱的富有弹性。

布谷

(3)注意第二乐句应唱得连贯,后半句是前半句的上行模进,力度可以稍强。

(4)第三乐句中的“5–3”应注意不要与第一乐句的“530”混淆。

(5)设计简单的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以更好地表现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知识“声音的强弱”

2、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教师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

(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境,表现声音的强弱。

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辨声音

教师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聆听,说一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何不同?

(高低、强弱)

(2)聆听范唱

A、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B、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3)学唱歌曲

A、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B、歌曲中,有“1-55-1”大跳音程,教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C、第一乐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唤气,而第二乐句尽量不换气。

D、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A、教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B、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C、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

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

夏天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声音?

模仿一下.

2、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

(青蛙的叫声)

(2)教师揭题《青蛙音乐会》

(3)再次聆听,青蛙的叫声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次)

3、分段聆听

A:

引子部分

(1)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力度渐强)

(2)随录音轻声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

(注意力度渐强)

(3)再次聆听,除了力度越来越强外,还有什么特点?

(“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4)再次随录音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

(既要注意“强、弱、弱”的节拍特点,还要注意引子部分的力度变化时渐强)。

(5)教师选几种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木鱼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学生随音乐参与表现。

B、主题部分

(1)主题部分的音乐,速度以及音乐情绪与引子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慢;优美、宁静)

(2)聆听A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

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缓慢;仿佛月亮出升,青蛙也进入了梦乡)

(3)聆听B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

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比前半部分稍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逐渐醒来)

(4)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与B段主题音乐情绪。

C、尾声

(1)聆听乐曲尾声,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

(引子)

(2)再次聆听尾声,与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何不同?

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最后力度减弱;仿佛青蛙离我们越来越远)

(3)用打击乐器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随音乐参与表现。

4、再次完整聆听

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

要求:

感受、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5、表现

(1)师生一起讨论:

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

(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参与表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国歌的词曲作者。

知道演唱或聆听国歌的礼仪:

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及其变奏

4、初步认识木琴和手风琴,能分辨木琴和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几段视频(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冠军,学校举行升旗仪式、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视频等),请学生说出视频中播放的乐曲曲名,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歌曲欣赏

A、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B、教师出示歌谱,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解决难读的字词。

C、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

D、随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器乐合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A、欣赏铜管乐合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感受铜管乐雄壮有力的气势。

B、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提示音乐师由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合奏的,由于弦乐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丰富。

(3)简要介绍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礼仪,教师示范。

(4)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模拟升旗场景

(1)教师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

(2)教师提示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仪: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普通群众行注目礼,以表示对国旗的尊重。

(3)模拟升旗仪式,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师生起立,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导入

A、教师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B、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

要求学生用自然地声音演唱,不喊唱。

(2)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A、教师简要介绍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B、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C、教师简要介绍主奏乐器木琴,伴奏乐器手风琴,(出示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听辨木琴、手风琴的音色区别。

D、完整欣赏,能听辨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

4、检测评价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分辨哪段音乐是由木琴演奏的。

(1)《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段。

(琵琶)

(2)《我是人民小骑兵》片段。

(木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2、学乐器:

响板和碰铃

教学目标

1、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并能背唱。

2、认识打击乐器响板和碰铃,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教师出示国旗实物或图片并提问:

知道国旗的红色与五颗五角星的含义吗?

(3)教师简要介绍国旗。

2、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一边看歌谱,一边聆听歌曲范唱录音。

(2)朗读歌词

A、请一名同学朗读歌词,然后带领全体同学朗读。

B、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地朗读歌词。

(3)模唱

A、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提示学生:

声音要自然,不要喊唱;注意“星”字的咬字,不要把字“咬死”,应发“ing”的音,不要发“eng”的音,教师可以示范两种发音的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

B、完整演唱歌曲。

最后“亲亲您”,要唱的弱一些,想轻柔的亲吻妈妈脸颊时的感觉一样。

C、教师讲解前奏:

歌曲在演唱前有一段音乐叫前奏,当前奏结束后要准确的起唱。

3、学习响板和碰铃

(1)教师出示响板和碰铃,学生自主探索演奏方法,并分辨其音色差异。

(2)教师介绍响板和碰铃的不同音色并示范演奏。

A、响板:

声音短,清脆。

把响板放在左手心,右手轻轻敲击响板发声。

B、碰铃:

声音长、悠扬。

将铃口向上,两只手分别握住铃绳,相互敲击发声。

(3)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请两位同学按教科书第13页的图谱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4)换几组同学演奏,教师提示其他同学认真演唱歌曲。

4、表现歌曲

(1)指导学生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表演动作。

(2)教师做几个动作,学生模仿。

(3)最后请学生自主选择演唱、歌表演或打击乐器伴奏,全班同学共同合作表现歌曲。

注意响板和碰铃最好只选两名同学演奏,以保证伴奏的清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基本唱准“3-6”四度音程、“6-6”八度音程。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3、学习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引出新课内容。

2、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

A、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B、学生随范唱录音拍手、拍腿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

(2)模唱旋律

A、随老师的琴声用“LU”模唱旋律。

注意:

保持音色的统一以及正确的演唱姿势(小歌谣:

脚放平、身坐直,眼睛看着X老师),面带微笑;注意音准。

B、这首歌曲中有“3-6”四度音程、“6-6”八度音程。

,学生不容易唱准,需要多练习。

可采用教师弹琴,请一位同学模唱的方法进行练习,大家评议,然后集体模唱。

C、千万不要孤立地练习音程,要结合音乐,在歌曲学唱中进行音准训练。

(3)朗读歌词

A、请一名同学朗读歌词,师生评价,解决难度的字词。

B、教师指导学生用自豪的感情朗读歌词,注意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朗读,注意语气。

(4)学唱歌曲

A、用稍慢的速度,随教师分句学唱歌曲。

B、注意第三乐句最后一小节“2.5”中的“5”容易被“吞掉;还应该注意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之间的呼吸方法(急呼急吸),自然地进入第四乐句的演唱。

3、表现歌曲

(1)在前奏中加入手铃的伴奏,用渐强的力度表现小牧民由远而近的形象,前奏结束时准确的起唱。

结尾时用渐弱的力度,表现小牧民由近而远的形象,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2)演唱第二段歌词后,反复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同时加进串铃的伴奏,渐慢渐弱,仿佛小牧民骑着马、唱着歌渐渐远去的背影…….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几个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如“提压腕”和“”马步,随歌曲表演。

4、表演小结

(1)请两名学生用串铃和碰铃为歌曲的引子伴奏。

(2)全体同学演唱歌曲。

(3)歌曲的间奏部分,学生与老师一起做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过程

1、聆听导入

(1)聆听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听一听歌曲中唱到了哪条大江和哪条大河?

(2)简要介绍长江和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摇篮。

2、学习歌曲

(1)律动感受

A、学生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B、动作应轻柔而又摇荡感,与音乐的韵律一致。

(2)学唱歌曲

A、朗读歌词:

请一名同学朗读歌词,教师指导;集体朗读,注意“源远流长”“奔腾万里”的发音。

B、歌曲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个小节,演唱时要四小节一换气,保持声音的连贯。

开始时学生的气息可能坚持不到四小节,可在两小节时换气。

C、练习急吸缓呼的方法。

换气时不要耸肩,吸气后慢慢呼气,发“丝”声,尽量保持较长的时间。

D、教师教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指导,如“源远流长”“奔腾万里”等。

E、完整演唱,尽量要求四小节一换气,保持声音的连贯。

3、表现歌曲

(1)播放有关长江与黄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长江与黄河的壮丽景象。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表现出自豪的情感。

学生注意听辨老师演唱四个乐句的力度有无变化。

(第三乐句稍弱,第四乐句突出“我爱我的”)

(3)学生模仿老师的力度演唱,声音要柔和、连贯。

(4)教师提示前奏很有气势,指导学生在前奏之后准确地起唱(教师播放前奏,学生接唱,教师指导)。

(5)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提示前奏结束前一拍换气,做好演唱的准备,准备起唱。

4、打击乐器伴奏

(1)复习碰铃和响板的演奏方法。

(2)选几名学生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拍手、拍腿用声势伴奏。

(3)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娃哈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娃哈哈》

2、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边唱歌曲边演唱。

教学过程

1、舞蹈导入

(1)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师播放《娃哈哈》)

(2)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教师随歌曲表演几个舞蹈动作,可着重演示“动脖”“翻腕子”等维吾尔族舞蹈的代表动作)

(3)教师简介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4)观看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视频。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歌曲《娃哈哈》。

演唱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鼓掌表示感谢。

(2)请一位或几位会唱得同学带大家演唱,先用慢速,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地声音唱歌,不喊唱。

(3)注意两小节一换气。

特别是第二乐句第二小节处要指导学生用急呼急吸的方法换气。

3、歌表演

(1)学生分组为歌曲编创几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2)教师指导学生用统一的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童谣《找朋友》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