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321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七里庙施工测量方案

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

第五标段七里庙站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1、工程概况1

2、施工测量工作范围、目的及内容1

3、执行技术标准及测量依据2

4、施工控制测量3

5、细部放样测量7

6、竣工测量9

7、测量复核制度9

8、质量保证措施10

9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12

1、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七里庙站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与汉桥路交汇处,其中汉阳大道规划红线宽度50m,汉桥路规划红线宽度15m,车站布置汉阳大道路下。

车站北面为沿街3-7层砖混住宅,里侧有大片1、2层破旧民宅;西北一侧为新建七里香苑小区及一座加油站;西南角是新建的带商业群楼的朝阳星苑,为11层框架结构;南面为宜昌市人民政府驻武汉办事处和武汉齿轮厂宿舍,为4~5和7层砖混结构。

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和现场调查,本车站施工范围内汉阳大道路下面有电力、通信、燃气、给水、雨水等管线,其中主要有直径800埋深1.48m。

混凝土给水管,直径500埋深1.4m混凝土给水管,直径1000埋深2.86m混凝土雨污合流管,直径900埋深1.80m混凝土雨污合流管,直径700埋直径1000埋深2.86m混凝土雨污合流管,直径500埋深2.05m混凝土雨污合流管,直径300埋深2.30mPVC燃气管。

七里庙站位于汉阳大道,沿汉阳大道东西向布置。

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03.6m,宽20.9m。

设计起点里程:

右DK8+024.700,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

右DK8+107.000,设计终点里程:

右DK8+228.300。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1687.28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

8453.28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

3234.000平方米。

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及一组冷却塔。

Ⅰ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西南侧,布置朝阳星苑附近;Ⅱ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东南侧,布置于宜昌市人民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旁边;Ⅲ号出入口及Ⅳ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北侧;四个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满足各个方向的客流和人行过街的需要。

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一组风亭,风亭均为高风亭,并在Ⅱ号风亭附近布置冷却塔。

主体基坑长度203.6m,标准段宽度20.9m,基坑平面总体上呈长方形,标准段开挖深度约16.1~17.1m,两侧端头井开挖深度约17.2~19.1m。

基坑面积4365平方米,

2、施工测量工作范围、目的及内容

2.1工作范围

本次工作范围为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七里庙站的施工测量工作,包括联测4号线二期本标段及相邻标段首级控制网,加密本段施工控制网(含平面与高程)与放样测量。

2.2施工测量目的

(1)建立施工测量基准。

(2)放样指导施工。

2.3施工测量项目

(1)接桩与复测,

(2)地面控制测量,

(3)联系测量;

(4)细部放样测量、

(5)竣工测量和、

(6)其它测量;

2.4施工测量预计完成的工作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埋设加密控制(墩)点

12

2

按GPSC级网观测

16

使用双频GPS联测4个首级点

3

按二等水准观测高程

公里

8

观测一对首级高程点

4

按一级导线精度水平观测

12-16

使用测量机器人观测

5

加密控制网复测

按要求进行周期性观测及应急加测

6

明挖一层、二层施工导线

8-10

根据实际情况布设

7

支护轴线放样工作基点

4-6

根据开挖分段确定4-6个

8

施工轴线(左、右)

56

根据轴距,6-8米放样一对

3、执行技术标准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GPS规范),2001年3月。

(3)《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版)》。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8)本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

4施工控制测量

按照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首先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来控制、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申报给监理及业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细部放样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主要有:

接桩与复测,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

4.1选点埋标

4.1.1、基准点、工作基点、导线点埋设

(1)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视野开阔的地区,以利于观测;至少应埋设两个以上的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应牢固可靠。

基准点应和附近的水准点联测以取得原始高程并且不定期进行联测,以保持精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控制点埋设示意图)

(2)工作基点的埋设与布置:

工作基点,作为每次施工测量工作的起始点,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并定期(1个月)与基准点进行联测,以保持精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工作基点可以埋设在附近建筑物的立柱上。

(3)导线观测点的埋设与布置:

在开挖的斜坡上布设稳定的点,以及在开挖的前进方向上布设一定数量的导线点。

4.2接桩与复测

4.2.1接桩

4.2.2复测

接桩后,我司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的规定进行复测,并把成果资料上报。

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

4.3地面控制测量

4.3.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由于所交接桩的平面控制点都在围蔽外,不方便施工放样工作,因此要进行平面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并与相邻工点的控制桩进行联测。

利用已经复测审批过的交接桩平面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I或II级全站仪在基坑变形范围以外加密平面控制点,我们布设一条附合导线。

观测角宜按左、右角观测。

外业观测完成后利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附合导线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中精密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

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

边长

(m)

导线

总长度

(km)

每边

测距中

误差

(mm)

测距

相对

中误差

测角

中误差

(″)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

全长

相对

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mm)

I级全

站仪

II级全

站仪

350

3~5

±6

1/60000

±2.5

4

6

5√n

1/35000

±8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平面加密控制亦可参照高铁CPIII的测量方法,采用边角网的方式,使用测量机器人,将加密点及支护桩轴线点(车站轴线交会4点)作为CPIII观测点,联测首级控制点(作为CPII),从而提高加密点及轴线点的观测精度,使加密控制点的相邻点精度达到1-2毫米的精度,从而使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大大提高。

4.3.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由于所交接桩的已知点距离较远,因此要进行高程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并与相邻工点的控制桩进行联测。

利用已经复测审批过的交接桩高程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水准仪和铟瓦尺在车站沿线左右侧变形范围以外的地方加密高程控制点,我们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施测时,进行往返观测,往返观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位置。

外业观测完成后利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网。

附合水准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中精密水准测量的各项规定。

规范中主要的要求如下面各表:

(1)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

中数中误差(mm)

附合水

准路线

平均长

度(km)

水平仪

等级

水平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

差M△

全中误差

Mw

与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

环线

平坦地

山地

±2

±4

2~4

DS1

因瓦尺

往返测

各一次

往返测

各一次

±8√L

±2√n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单程的测站数。

(2)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

标尺

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

距差

前后视距

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

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

20m以上

视线长度

20m以下

因瓦

DS1

≤60

≤1.0

≤3.0

0.5

0.3

(3)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基辅分划

读数差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

与中丝读数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0.5

0.7

3.0

1.0

4.4联系测量

4.4.1车站底板投点测量

利用经业主与监理批准的地面平面控制点以附合导线形式,直接将坐标传递至底板导线点。

在观测条件满足规范要求及通视情况良好的状态下,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外业用II级全站仪按精密导线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并进行严密平差,成果经业主与监理批准后才采用。

4.4.2高程传递测量

利用经业主与监理批准的高程加密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直接将高程传递至底板水准点。

在基坑边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检定后的钢尺上悬吊与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将高程传递到基坑底板固定点上。

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响应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高程点高差的较差应小于3mm,取最后结果的平均数加上钢尺尺长改正数作为最终的结果,成果经业主与监理批准后才采用。

高程传递测量示意图如下:

 

高程传递测量示意图

5细部放样测量

细部放样测量的目的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尺寸大小及高程等,在实地标定出来。

细部放样测量主要有基础施工放样和主体结构施工放样。

5、1车站隧道施工测量

车站隧道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宜在各层测设施工控制点或基线,各控制点和基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3mm,方位角允许温差为±8″。

有条件时各层间还应进行贯通测量。

采用导洞发施工时,上层边孔拱部隧道和下层边层隧道两侧到100m时,应进行上下层边孔的贯通测量,其上下层边孔中误差在±30mm之内。

贯通测量后必须进行上、下层线路中线的调整,并标定出隧道下层地板上的线路左、右线中线点和站中心点。

5.2地下连续墙施工测量

地下连续墙的地面中线应依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放样误差在±5mm以内。

内外导墙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mm之内。

连续墙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

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和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

5.3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土方开挖的施工测量

在挖土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该随时抄平,保证按设计标高降每一步土。

在土降到水准仪不能直接读取标尺读数时,就要进行高程传递测量,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把地面上的水准点引测到地下以便使用。

当挖土到离基底设计标高还有30cm时,将采用人工清底并且用水准仪抄平,清理完毕后钉木桩,在木桩上放出垫层顶标高。

(2)钢支撑位置的施工测量

用全站仪在冠梁上放出两个钢支撑中心点,用钢尺排出中间钢支撑的位置,再在冠梁侧面用水准仪放出标高,根据设计图纸算出每道支撑位置的下反数。

在支设钢支撑前用悬吊钢尺的方法放出每一道钢支撑的位置。

5.4主体结构施工放样

5.4.1主体结构中线的定位放样

利用经监理及业主批准的地面控制点,用全站仪将主体车站的中线放出,将控制点定在基坑上利于保存的地方。

还应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把标高传递到高于底板设计面处的连续墙上,作好牢固标志。

控制点要经测量组复核,成果经监理检验同意后,方可使用。

当完成第一块底板混凝土筑后,及时埋没永久中线控制点,以后用来控制各结构的位置及标高。

5.4.2车站柱、梁、侧墙的定位放样

以车站的中线为控制基线,根据图纸尺寸计算出相关点的坐标、标高,按数据用全站仪放出柱、梁的四个角点以及侧墙内边控制线位置。

用水准仪控制标高。

5.4.3车站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定位放样

车站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定位放样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测量,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方法是以车站的中线为控制基线,将几何图形墨线、红油漆弹画于底模上。

5.4.4站台板、轨顶风道及其预留孔洞、预埋件的定位放样

站台板、轨顶风道及其预留孔洞、预埋件的定位放样应使用已调整后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

站台沿边线模板测设应以线路中线为依据,其间距误差应为“正号”,最大不大于+5mm。

站台模板高程测设误差宜低于设计高程,最大不小于-5mm

6竣工测量

为了检查主要结构物和建筑物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竣工文件所需资料,也为将来运营中的维修工程提供测量控制点,必须进行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主要分为三部分:

(1)与相邻标段的平面及高程贯通测量。

(2)按业主要求移交足够数量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并经业主测量队检验合格后验收。

(3)车站结构净空测量和风亭地面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轮廓测量。

7测量复核制度

所有的测量工作执行二级复核制度。

由项目部测量监测组的两个小组分别对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进行测量复核,用于施工测量的点位及内业资料整理采用二级复核制度,定期向业主和监理报告进行复测。

各项测量工作本着“测量工对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程师对测量主管负责,测量主管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原则,测量工作坚持复核制度,确保外业点位正确,内业资料必须由一人计算后另一人进行复核,并且要对测量在岗人员实行岗位负责制。

对地面控制点交桩、地面加密控制网、底板控制点,均要进行多次复核,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地面加密控制点、地下导线及水准点、在施工完第一块底板后、施工至整个车站的1/2处及车站底板完工时,须经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专业测量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8、质量保证措施

8.1、质量管理目标

本项目严格执行议标文件中监测技术要求和相关规范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公司“三合一”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基坑监测质量管理目标为:

确保本项目监测质量优秀。

8.2、建立项目部

项目部具有完成本工程所需管理人员和测量技术人员,熟悉《工程测量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等技术性文件,熟悉各分项作业流程;配备充足可靠的仪器设备供测量使用;能处理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项目部能够独立完成测量成果的两级检查、审核和审定工作,项目负责人对测量成果的质量负责。

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设置及职责:

(1)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设置

一级检查由作业组长完成、二级检查由测量队技术负责人完成、审核由项目总工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审定由项目负责人完成。

(2)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作业组长:

负责本组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是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负责人;接收队分配的生产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妥善安排组内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全组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一级检查工作;组织本组员工进行技术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教育工作,爱护仪器设备,采取具体措施防止人身、仪器设备、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队技术负责人:

主持测量队技术质量工作,对测量队技术质量全面负责;根据技术设计书等编制生产技术措施,杜绝质量事故;负责测量资料的二级检查工作;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检查作业组对规范、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工程中的技术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具体安排全队的技术业务学习。

审核人:

负责技术设计书、测量报告的审核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工程的质量动态,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致力消除质量通病和隐患;负责检查上交外业资料和成果资料在技术、数量和质量方面是否满足规范、规程和甲方的要求;检查项目工作量;负责调查项目质量评定;督促作业人员修改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技术负责人:

负责调查队伍的技术管理;编写工程技术设计书、质量检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参与与业主、监理单位的沟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负责工程项目工作量的统计;负责工程的后期服务。

项目总工:

负责指导各作业队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现行有效标准、规范;负责质量计划、项目成果的审批;参与核验和验收。

8.3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1)坚持质量标准:

以《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工程测量规范》等技术性文件和业主的要求为依据,及时对中间过程和作业成果

进行检查;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以数据为依据,对质量做出评价,并找出规律,以指导后续工程的作业。

(2)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每一分项,直至每项技术,都要确保项目质量;从编写实施方案、外业监测到内业数据处理、检查审核审定,至编写工程总结,都要保证质量;参加本项目每个人,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测量人员,都要有质量意识,对本岗位的工作质量负责。

(3)预防为主:

做好事前指导、中间检查和事后审核审定工作,保证前道工序满足测量实施方案的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程序。

在工程实施中一经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防微杜渐;项目总工、工程技术负责人和审核人要深入现场跟踪指导,明确各作业人员的职责。

8.4采用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质量控制

按照PDCA的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互相衔接,滚动前进往复,上一个PDCA循环结束时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目标,每循环一次,实现一定的目标,解决一批的问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式的发展过程。

PDCA的四个阶段为:

(1)P(Plan)——策划阶段。

包括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职责、权限的确定,资源配置、检查验收的方法、改进的技术措施等。

(2)D(Do)——实施阶段。

按照策划的方法、流程等具体组织实施,D阶段是标准化作业阶段。

需要明确5W1H:

What——目标及项目Why——目的的要求Who——人员要求及职责

Where——地点要求When——时间要求How——方法及措施

(3)C(Check)——检查阶段。

按照规定的检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

(4)A(Action)——处置阶段。

对检查的结果与预定的目标比较是否达到效果,

同时对结果进行评价,进行持续改进。

9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9-1.拟投入本项目的设备仪器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自动全站仪

LeicaTCA1201

2

1″、±(1mm+1.5×10-6D)

2

全站仪

ZTS602

3

2″2mm+2ppm

3

电子水准仪

DNA03

2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0.3mm

4

水准仪

DSZ2

2

5

喷墨绘图仪

美国HP2000CP

1

6

打印机

惠普

1

7

对讲机

美国MOTOROLA

5

8

便携式电脑

THINKPAD

1

9

计算机

LENOVO

3

10

面包车

沈阳金杯12座

1

11

数码相机

索尼17310DSC

1

9-2拟委派本项目测量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在本项目中

担任职务

技术职称

专业

1

刘军平

33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工程测量

2

李明鸽

37

现场负责人

工程师

工程测量

3

李广朝

29

技术员

工程师

岩土工程

4

张云阁

29

技术员

工程师

地理信息

5

刘森

26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6

李刚

26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7

曾璐

27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8

秦亮

25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9

肖涛

26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10

周雄

34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11

胡伟

26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桥梁工程

12

张龙

26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工程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