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物质一.docx
《身边的物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的物质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边的物质一
备考建议和中考试卷分析:
一、通过涵义分析、分类、对比和建立联系等方法,注重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1、对化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和特征进行分析,抓住概念的本质
如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和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
2、对化学概念进行分类和对比,明确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为三种:
包含、并列和交叉关系。
如:
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是并列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之间是并列关系;氧化物就包含着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纯净物就包含着单质和化合物等;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这是交叉关系。
二、加强对化学用语写法及其意义的规范训练,注重培养正确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在历年的中考质量分析中,化学用语的失分一直较高,因此应对学生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
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正确书写。
另外,还要明确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三、归纳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识,领会经典性化学问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注重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是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即能发生哪些化学变化,因此应从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中去归纳整理它们的化学性质。
如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就是由H+和SO42—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1)与指示剂反应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碱反应
(5)与碳酸盐反应
(6)与钡盐的反应
其中
(1)—(5)是H+的性质(酸的通性),(6)是SO42—的性质,是稀硫酸的个性。
从各种(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中找出特征反应及其现象,就得到了各种(类)物质的检验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诸如检验题、除杂题、鉴别题、推断题等经典性化学问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例:
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气体,我们知道验证一氧化碳的方法就是先将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通过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来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在将混合气体通过氧化铜之前要先将二氧化碳除去,以防对验证实验的干扰。
四、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注重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和制取常见气体的能力。
基本实验技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简单仪器的使用;二是基本操作。
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常见气体,主要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
具体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注意事项。
需要理解选择不同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的原理,熟悉不同装置的特点,弄清步骤和注意事项。
另外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应该了解:
产生气体净化气体干燥气体收集气体尾气处理
对此方案首先要注意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其次还需要注意无论是净化气体还是干燥气体所用试剂都不能与所要制取的气体发生反应。
五、注重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
科学方法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方法;二是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或假设时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的方法。
另外对科学探究的八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理解其涵义。
例: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六、明确三种类型计算的依据,注重提高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依据是任何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依据是溶液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组成;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一定的原则。
1、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计算,解题时首先要弄清题中已知的和要求的是哪个量,是样品(一般是混合物)的质量还是样品中某种成分(纯净物)的质量;是物质的质量分数还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样品中的元素的质量分数还是纯净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溶质、溶剂的质量还是溶液的质量。
另外还需注意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等等。
良好的解题习惯还包括解题的格式训练
2、对重要的计算公式能够灵活掌握
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3、要能熟练掌握一些方法
如物质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简便计算方法:
即把所有物质的质量先加起来,然后减去生成的气体和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当然也可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的方法。
学习目标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
对于应用层面的知识点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
知识讲解
空气、氧
模块一 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各成分性质与用途(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
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
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
不活泼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制硝酸和氨的重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还可用作超导材料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
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
境,用于医疗麻醉
模块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实验现象: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粒),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必须密封;
③导管内先注满水;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思考】如果红磷不足会怎样?
【思考】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导致什么结果?
模块三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
在1.01×105Pa下,-183℃时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
【现象】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同时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2)。
【注意:
二氧化硫有毒!
】
(3)磷在氧气中燃烧:
P+O2
P2O5
【现象】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P2O5)。
【注意】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而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
固体小颗料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烟。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Fe+O2
Fe3O4
小贴士:
什么是“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现象】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但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Fe3O4)。
【思考】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者细沙,为什么?
【思考】通过以上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
物质
(颜色状态)
空气中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现象
注意事项
反应表达式
硫
(淡黄色固体)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木炭
(灰黑色固体)
木炭红热,放出大量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红磷
(暗红色固体)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
五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
铁丝
(银白色固体)
红热,离火后变冷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水
小贴士:
什么是催化剂?
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模块四 氧气的制备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H2O2
H2O+O2↑
【氧气的检验: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氯酸钾来制取
KClO3
KCl+O2↑
3.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KMnO4
K2MnO4+MnO2+O2↑
【注意】
①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易过长,略露出胶塞即可。
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④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时,必须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⑥实验结束后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⑦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尽量伸到集气瓶底部。
如下图所示:
【排水法该怎样收集呢?
】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注意】制取氧气收集完毕是应该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将酒精灯撤走,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至试管使试管炸裂。
【小贴士】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多变一】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一变多】
验满:
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能够复燃,则证明瓶内氧气已集满。
4.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196℃)和液氧(-183℃)的沸点不同。
【小贴士】
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自然界的水
模块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
2。
其中体积小的一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
而另外一种气体可以用火柴点燃它,它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其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H2+O2
H2O
小贴士: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把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组成的。
这个反应我们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如下:
H2O
H2↑+O2↑
2.最轻的气体——氢气
1.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氧气
水。
(2)氢气的爆炸范围
纯净的氢气点燃后安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3)检验氢气的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口朝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听到“噗”的声音,表明氢气已纯。
模块二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这是我们生活用水的净化流程:
1.加絮凝剂:
通常使用明矾,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一种叫氢氧化铝的胶状物,它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2.沉降:
不溶物自然沉淀。
3.活性炭吸附:
吸附除去水中的臭味和残留的少量不溶性杂质。
4.投药消毒:
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
2.水的分类
1.硬水: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
用肥皂水即可区分。
把肥皂水分别倒入盛有硬水和软水的烧杯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3.硬水软化: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我们常采用蒸馏的方法。
3.过滤操作
过滤:
通常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的固液分离与提纯或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操作的要点归纳: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指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口。
“三靠”指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2.过滤的应用:
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也适用于两种固体的分离(必须满足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另一种固体难溶于水),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
【归纳总结】过滤操作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要掌握仪器的名称,装置的特点,注意事项和过滤失败的原因分析。
模块三保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与防治
水体污染
水体防治
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如工业废水,电厂热水,矿山排水等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合格后排放
农业污染
农业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如农业排水,畜牧场排水等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
碳和碳的化合物
模块一碳单质
一、碳单质定义
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1.碳单质结构
【注意】对同一元素不一定只组成一种单质的说法理解不透。
所以说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物
理
性
质
外观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
琢磨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物中硬度最大
质软而滑腻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
熔点
很高
很高
用途
钻头、玻璃刀、
装饰品
铅笔芯、电极、
润滑剂等
超导体
说明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组成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碳的可燃性:
(1)氧气充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
(2)氧气不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C+O2点燃2CO
3.碳的还原性:
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如:
2CuO+C高温2Cu+CO2↑。
三、碳单质的应用
1.生活上的应用:
用墨汁书写或绘画的字画,年深日久,字迹也不退色。
2.工业上的应用:
(1)木炭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2)活性炭可以吸附毒气,防毒面具中的滤毒灌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的
模块二碳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点燃2CO2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
点燃一氧化碳前也要验纯。
2.
还原性(可用来炼铁):
CuO+CO 高温 Cu+CO2;Fe2O3+3CO 高温 2Fe+3CO2
【小结】对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顺序:
(1)加热前,先通CO赶出空气(通)
(2)再点燃酒精灯(点)
(3)还原结束,撤走酒精灯a(撤)
(4)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通)
尾气处理:
有毒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都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应进行尾气处理,处理时可采用容器的收集,也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处理。
如可燃性气体采用燃烧的方法处理:
如果是溶于水或者其他溶液的气体,也可以将气体通入其中,以达到尾气处理的目的。
3.毒性与解毒(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的中毒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气,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并急送医院治疗。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还不支持呼吸,
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它来灭火。
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所以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较高的地方时要做“灯火试验”,以免发生危险事故。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了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从溶液里逸出)H2CO3→CO2↑+H2O。
实验:
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现象:
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原因:
当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时,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石蕊变成了红色。
小贴士:
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逸出后,紫色石蕊又由红色恢复到了紫色。
(3)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O2+Ca(OH)2→CaCO3↓+H2O
这个反应很重要,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O2)
【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CO2+H2O光照O2+淀粉
光合作用
用CO2,H2O和NaCl生产纯碱
化工原料
干冰升华吸热
制冷剂,人工降雨
4.二氧化碳的制备
实验室制法:
药品:
用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步骤:
(1)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块状大理石,塞紧塞子,出气导管刚好伸入锥形瓶内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导管末端
(5)收集气体
(6)检验是否集满
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
【注意事项】
(1)一般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给实验带来误差。
(2)实验室也不用碳酸钠,粉末状石灰石来代替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原因是反应速度太快,不便控制。
小贴士:
如何检验CO32-的存在:
取少量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原物质中含有CO32-。
工业制法:
CaCO3高温CaO+CO2↑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例2】(★★2010甘孜)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例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有残余氧气B.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C.生成物溶于水D.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溶于水
【例4】(★★★2010鞍山中考)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上图所示装置: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
(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例5】(★★★2010·遵义)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人,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
可能原因是;(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
细纯铁铁
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