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山水花鸟教案长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山水花鸟教案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山水花鸟教案长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山水花鸟教案长版
8.山水花鸟
[板块说明]
山川河流、花鸟树木……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两首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花鸟诗、一篇童话和一个表达组成。
通
过教学《绝句》《遗爱寺》这两首古诗,要让学生读懂诗句,领会山水花鸟的神
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清新开阔的景观,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
事《稻草人穿衣服》通过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奥妙
无穷的山水花鸟世界。
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与人的和谐相处创造了美。
在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
内容,品味美感。
并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宽视野,搜集相关的
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表演等。
教学本组课文可用7~8课时。
8—1 绝 句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通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四句诗,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
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
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
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
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的是动景,呈现动态之美,诗
的后两句主要写的是静景,体现了静态之美。
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动静
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花鸟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时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吟
诵,感受到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积累诗中的名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
兴趣。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文以及相关的图画的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本课生
字中,要注意“行”的读音是“h€醤g”而不是“x€韓g”;“泊”的读音是“b€?
”而不是“b€椤保弧按洹钡亩烈羰恰癱u€臁倍皇恰癱hu€臁保诮萄е锌梢远?
这些字画出重点号,或者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朗读、做生字
游戏等方式来记住字音。
(2)由于这一课生字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或是指导
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记忆。
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比如上下结构
的生字:
“含、吴、鹭、翠”;左右结构的生字:
“绝、鸣、岭、船、鹂”。
也
可以对生字进行对比记忆,如“含”“令”“岭”,三个字分别含有今和令,但
“今”和“令”所不同的是下面少了一个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对比观察记忆。
(3)对于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从字理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绝”:
是会意字,演变过程为:
。
甲骨文是两束悬挂的丝,其上有三横,三横
表示用刀切开的痕迹,会意为用刀断丝,小篆从糸,从刀,从卩,从糸表示丝,
从刀表示工具,卩即节的本字,从卩表示有节度。
“绝”由刀断丝引申为断其他
东西,后引申为完全没有了、穷尽,如“斩尽杀绝”。
注意强调“绝”与“决”
的含义上的区别:
前者为断绝的绝,而后者为决心
“鸣”:
是会意字。
演变过程为:
。
甲骨文从口,从鸟。
小篆略同甲骨文,只是
鸟的形象更整齐划一了。
隶书、楷书笔画化,鸟字略失形。
鸣的本义是鸟类的啼
叫,后泛指动物的叫声,也引申为其他东西发出的响声,如“鸣锣开道”。
“令”:
是会意字。
演变过程为:
。
甲骨文从。
,是集的古字,有集聚之意;从
人表示人的活动。
令的意思是聚集众人而命令之。
金文略同甲骨文,小篆形体规
整、匀称,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
令的本义是命令,后引申为使。
“含”“岭”“船”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声旁进行记
忆。
(4)写字指导
“含”和“令”容易写错,“含”容易多写一点,“令”容易少写一点;“船”
的右边起笔在上一线上,比较扁。
“船”的书写是重点;“舟字旁”是新的偏旁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强调舟在做偏旁的时候,要把横变成提,并且右边是不出
头的;左右两个部件分占竖中线的左右两侧,左右同宽,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
不是横折弯钩;口落笔在下一线的上下两侧。
2.朗读指导
(1)介绍诗人,激发学生读的热情。
(2)欣赏插图,直观感悟:
出示插图或让学生观察本课插图,初步感受到大自然
的美。
(3)教师指导初步朗读。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学生可以根据以往对七言古诗的朗
读的经验进行朗读,在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事物以后
,自然就能够找到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这首诗不用作为教学的重点。
这首诗比较
适合采取四、三的停顿方式。
(4)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
《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
。
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一说。
注意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把读懂的内容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内部解决一下。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把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交流解
决。
(1)全班采用各种方式读古诗。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相
机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或是自己动手画幅图,图文结合。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背诵古诗。
5.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
这部分内容是对生字的再一次巩固、复现。
通过这样
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生字的复现和巩固。
在教学时,先安
排学生读准确,然后再对词语进行进一步的扩展,用喜欢的词语说句话;或对“
口令”“翠绿”等这些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词语,进行游戏或现场找颜色
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找一找,说一说”。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相对有一定难度,即找到古诗
中相对的词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古诗中“对仗”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不可作为
教学的重点来处理。
在教学中,可以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找,然后在集体订正的
过程中,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除了“一行”对“两个”以外,还有“黄鹂”对
“白鹭”“翠柳”对“青天”,“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
(3)“背一背”。
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积累和感悟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与同桌反复地进行诵读记忆,同时可以加入教师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
6.实践活动
课外选取一首与本课古诗有相关联系的古诗,例如描写风景的古诗或杜甫的诗等
等,让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
外学到的古诗。
7.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由于本课生字比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面面俱到,要做到有的放矢,针
对重点字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可以把学习生字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
内学习生字,教师再在全班的范围内进行生字的检测,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
在教学“船”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先给学生呈现错误的写法,这样容易误导学生
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可以在小范围内,如同桌或同一个讲座小组的范围内进行纠
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对生字进行记忆,如“含”可以采
用字谜法:
口里喊口令;“船”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法;“令”和“岭”可以采
用字族识字;“绝”“鸣”等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
2.字理教学容易出现复杂化。
本课的生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字源,教师在教学的
过程中,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字本义的基础上再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进行
适当的讲解。
例如在讲“鸣”时,指出鸟发出的声音就可以了,至于它们一步步
的演化过程不必让学生接受。
3.古诗的教学过程中,重在领悟诗歌所带给我们的意境,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有
感情地朗读来体现的,而不是把古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呈现给学生,这样古诗
就成了“古文”了,失去了古诗教学的真正意义。
在教学中,感受古诗的意境可
以采取很多种方式:
如根据古诗来编排课本剧,根据古诗说话、画图,甚至是古
诗的描述或转述都可以达到感悟古诗意境的目的。
4.在课后练习的处理上,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主,适当地可以变换题目的要求,
灵活运用。
如“背一背”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对子歌”
进行改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庭的传统。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壮游(35岁以前)
长安守职(35岁—44岁):
天宝十四年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
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陷贼与为官(44岁—48岁):
756年—759年发生安史之乱,长安陷落,杜甫流亡
,被叛军俘获。
759年,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省天水),12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岁—59岁):
48岁至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
后又回草堂,友
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
57岁
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艘船上。
今存诗1400多首,文21篇。
2.词语意思与古诗大意。
黄鹂:
指黄莺。
白鹭:
羽毛纯白,能高飞。
西岭:
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
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东吴万里船。
古诗大意:
两只黄莺在翠绿的柳树上不断地鸣叫,一行白鹭鸟排着整齐的队伍飞
向蓝天,从窗子可以望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的是要开往万里之外
的东吴一带的船只。
8—2 遗爱寺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
诗人白居易通过四句诗,二十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通过这首古诗,你会沉醉于遗爱寺周围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
弄石、寻花、观泉,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妙
。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这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所感受不到的。
短短的
小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花鸟图。
诗的前两句是以诗人为中心,写诗人的动作
;诗的后两句则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声声入耳的自然界的奥
妙。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吟诵,感受到诗中所描写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
搜集遗爱寺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
象。
3.体会诗人对景物描写的精要美妙以及作品中所表达的作者热爱山水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诗文以及相关的图画的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诗人及诗作
(1)大家了解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2)同学们介绍课前对作者了解到的资料。
(3)教师做相应的补充。
2.初步读诗,识字指导
(1)出示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
(2)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初步读诗,标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3)识字指导。
在本课的生字中,要注意“弄”的读音是“n€騨g”,而不是“
l€騨g”;“寺”的读音是“s€臁保皇恰皊h€臁薄T诮萄е锌梢远哉庑┳只?
重点号,或者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朗读、做生字游戏等方式来
记住字音。
这课的生字虽然不多,但字形比较难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所
有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开动脑筋进行多种记忆:
可以运用字谜法,如“寺”
,可以说“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可以进行对
比识字,如“爱”和“受”;可以进行字族识字,如“绕”可以说成是“绞丝族
”的,这个族生字多和丝线、绳有关系;也可以进行字理识字,如“弄”“临”
“语”的记忆比较容易,哪里见过“语”“临”,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
“弄”。
“弄”:
会意字。
演变过程为:
。
弄是双手举玉,表示欣赏玩耍之意。
引申为戏
耍、游戏,后又引申为做、办、摘等动作,如“弄假成真”。
又指小巷,这个意
义时读“l€騨g”,如“弄堂”。
“临”:
会意字。
演变过程为:
。
金文像用眼睛向下俯视,下边有物品。
小篆将
三个“口”的位置改变。
隶书、楷书笔画化,又调整了各部分的位置,面目全非
。
“临”的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为面对、来到。
临字是草书楷化。
3.写字指导
教师范书“寺”“弄”等学生易写错,或者写得不美观的生字。
注意在指导的过
程中长横的书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长横分别出现在“寺、弄”上,在书写的过
程中要注意写得伸展,成为整个字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寺”的书写,传统意义
上通常把“寸”的横写成长横,是不正确的;“临”在书写时要注意强调下面的
部件不是“日”,而是一个放倒的“日”;“绕”字上面没有一点。
这些都是写
字指导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
4.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文中插图初步感受诗意。
(2)教师根据挂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
这是一首五言诗,学生可以根据以往对五言古诗的朗读的经验进行朗读,在学生
初步了解所描绘的事物和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后,很容易就能够找到停
顿和重音的地方,这里不用作为教学的重点。
这首诗比较适合采取二、三的停顿
方式。
(3)让学生自由谈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
(4)进一步朗读指导,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
书中的图画或是自己动手画幅图,图文结合,更利于朗读过程中情感的把握。
5.古诗背诵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也可以进
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6.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
这部分内容是对生字的再一次巩固、复现。
通过这样
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生字的复现和巩固。
教学时,先鼓励
学生自己读,读得字音准确,声音洪亮,然后再对词进行书写练习,在本课要求
必须会写的生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写。
同时可以对这些词进行拓展,用喜欢
的词说句话,如“爱心、临时”等;或者依照“三言两语、一语中的”这样的成
语,用从一到十的数字也来说几个积累的成语,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汇报一下课前
预习中通过生字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例如通过一个字,自己所扩展的词、句、
成语、名言等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
加知识含量。
(2)“欣赏”。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带给我们的意境。
在
读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感受古诗的意境:
可以
以画画的方式来展现;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来展现;可以通过描述古诗的方
式来展示;还可以请老师帮忙进行展现。
这里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
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3)“背一背”。
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积累和感悟的训练。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杜甫诗的基础,所以对杜甫的生平不用作太多的介绍,要把重
点放在古诗意境的感受上。
可以先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再由教师
进行纠音,这样既可以保护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避免读错字音
的情况发生。
7.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本课生字不多,但要加强书写的力度以及规范性。
比如“弄”和“寺”的书写
,引导学生先来观察虚宫格中这两个字的占格规律:
都出现了两组线。
为什么要
出现这样两组完全“一样”的线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条线分别规定了这两个
字的宽度,主体位置要写在左一线和右一线之间,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规范、美观
、
2.生字的处理要紧紧地围绕着古诗。
即在古诗中学习生字,再把生字回归到古诗
当中。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像白居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
原。
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传说始生就会说话,能认识“之、无”二字,五六岁就能
懂得声韵,十五岁就能作诗作赋。
十七八岁时,曾携带着自己作的诗文到长安,
特意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起初瞧不起他,一眼觑卷上的名字“
居易”二字,便戏笑他说:
“居易、居易,长安米价昂贵,恐怕居住下来大不容
易。
”可是当他翻阅到白居易的诗卷第一篇,正是《赋得古草原送别》一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特别是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
时,顿时吃惊,非常欣赏称赞,慌忙改口说:
“有才如此,能作这样的诗真是难
得,那就在长安居住不难了。
”于是设宴款待,多方宣扬。
从此,白居易的声名
大振。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
他的主要作品是《白氏长庆集》,他把自己
的作品分为四类:
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闲适诗;伤感诗,如《长
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
2.注释与古诗感悟
临:
靠近。
寻:
找寻。
闻:
听到。
古诗大意:
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着石头,站起身来绕寺庙而行寻找开放的花儿。
时时刻刻都能听到鸟叫声,到处都可以听到泉水发出的叮咚声。
3.《江畔独步寻花》的相关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七首,是杜甫在成都所作的。
组诗以花为主题,抒发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春花之美和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跃然纸上
。
4.名词解释
黄四娘:
身份不详,可能是杜甫草堂附近的邻居。
留连:
留恋,不忍离去。
恰恰:
正好,恰巧。
8—3 稻草人穿衣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的内容以“稻草人穿衣服”为线索,
写出了一个普通的稻草人在各种小动物、各种植物装扮下变得美丽起来。
将众多
的景物巧妙地融在一起。
整篇文章生动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和缤纷的色彩。
更
为巧妙之处在于,通常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稻草人和小动物之间是“警察”与“
小偷”的关系,而这篇文章中,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稻草人和一群小麻
雀之间发生的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动物、植物和人这样和谐美好的世界中。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想象稻草人被装扮起来那绚丽
缤纷的色彩,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作者产生共鸣,热爱身边的事物,热爱生活
。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画插图等等,进一步增强学生
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认识多音字“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热爱身边的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草人的图片以及与稻草人相关的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识字指导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在课前预
习自学,再在自读课文时进一步识字。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合作学习,探
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再加以指导。
本课的生字中,要注意“息”在单独出现
的时候读“x ”,而在和“消”组成词语的时候则要读作轻声“xi”;“系”在
本课的读音为“j€臁保皇恰皒€臁保皇赋稻罩校笆浮钡亩烈羰恰皊h ”,
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记住字音。
由于本课生字比较多,字形又比较难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记忆,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比较法、
字族识字、猜字谜识字、游戏识字、编故事识字、字理识字等。
比如:
“、叽、
喳、消、扣、紫、结、穗、帽、装、领、息”都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形
声字的构字规律对生字进行记忆。
其中“息”字中,自是鼻子的象形字,古人认
为气从鼻子吸入,要进入心脏,从心表示吸气通过之处。
息的本义就是呼吸;“
装”可以采用字谜法进行记忆:
壮士穿新衣;“领”可以采用字族识字,属于“
页字族”,和人的头、脖颈有关系;“系”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手形,下边
是三束丝连结。
小篆有省,只剩一束丝和上面的横线相连结。
隶书、楷书笔画化
,将丝和上面的横线脱节,失去原形。
系的本义是自上而下的连结,引申为拴绑
,又指打结。
除了“结、扣”之意时读“j€臁币酝猓渌鸵迨本痢皒€臁薄?
(2)写字指导
“消”的书写中,要注意把“月”的撇变成竖;“系”和“菊”的书写是个难点
,“系”容易写得太宽,上面的部件容易写成绞丝旁,一点不可丢掉,“菊”的
书写要注意上下同宽,米字的捺要变成点。
2.朗读感悟
(1)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要采用灵活多样、生动
有趣的形式朗读,可自由读或小组读,同桌之间互读,分角色读等方式。
学生自
读后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稻草人穿衣服啰!
”“稻草人穿衣服啰!
”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句式,但所表
达的感情却是一句比一句强烈,要指导学生读出兴奋、高兴的语气;“如果脖子
上系个领结,就神气啦!
”要指导学生读出神气的语气;“呀,稻草人还没有帽
子呢!
”这句是麻雀们的新发现,要读出吃惊、新奇的语气;“稻草人的头上,
有了一顶世界上最美丽的帽子。
”在这句话中,要重读“最美丽”的“最”字,
突出表现这是一顶其他帽子所无法相比的帽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
感受,再由教师进行范读的方式进一步指导。
使学生从读中感悟到文中所表达的
感情。
(4)让学生通过读文谈一谈,稻草人为什么会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呀?
并找出自
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进一步感悟课文。
(5)体会重点词语。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这样的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理解;“麻
雀们左看右看,还是不满意。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小麻雀们为什么不满意呢?
从而体会到小麻雀们对稻草人的喜爱。
(6)拓展联想。
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稻草人穿上了这样的新衣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路过
的小动物们又会说些什么?
让学生进入一个美妙和谐的童话世界。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复现所学习的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对词语进行检测
,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个或者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句话。
“叽叽喳喳”可以
让学生们表演一下;“衣帽”可以进行实物展示;“万紫千红”可以让学生说一
说生活中的色彩,像这样的成语你还能说出多少?
(2)“涂色”。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课文,在对稻草人
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再涂色,对涂色合理又美观的可以进行集体展示汇报,
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稻草人的情感加入涂色过程中。
(3)“读一读,说一说”。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适当的色彩描写可以使
句子或文章增添色彩。
第一句的练习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拓展,除了“金色的
稻穗、绿色的狗尾草、蓝色的矢车菊”以外,这里还有哪些带有色彩的花呢?
比
如黄色的蒲公英、红色的月季花等等;第二句中可以对“五颜六色”进行扩展,
问一问学生“稻草人的衣袋里都装有哪些颜色呢?
”第三句是对前两句的扩展训
练,可以引导学生像这样也来说几句话,可以适当地加入表示颜色的词语,但语
句一定要通顺。
此练习可在读文时随机处理。
4.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本课生字比较难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对书写后
仍然有困难的生字,教师要进行详细地讲解。
如“系”的书写:
撇写在上二线的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