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833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答案.docx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请你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朝的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

(3)想一想:

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怎么看?

【答案】

(1)隋 大运河

(2)北京 杭州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好事。

它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依据图示可知,从余杭到洛阳,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点睛】

利用地图从南到北的顺序记忆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四段,加深理解掌握。

2.材料一臣又闻古语云: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

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指哪一位皇帝?

依据材料指出君民关系应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举出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景象?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武则天;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唐玄宗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出自《贞观政要》,可知“陛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意是说:

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就是百姓可以拥戴皇帝,同时水也能将船推翻吞没,也就是百姓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由此得出君民关系应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武则天时期的措施有: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依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意是说当年开元盛世时人口众多,农业丰收,仓库粮食储备充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景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时间(年)

次数

人数(人)

船数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7

27800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

1000-1500

17艘

旗舰长24.5米,

宽6米

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红海非洲

(2)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根据材料二的“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船只先进。

(3)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范围、特点和历史意义。

5.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6.观察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大运河中心点C的地名。

(2)和图中的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相比,大运河在走向上有何特点?

【答案】

(1)洛阳。

(2)南北走向。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由图可以看出,和图中的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相比,大运河在走向上的特点是南北走向。

7.

乾隆时,内阁大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请回答:

①这个案子叫什么?

②这种文字狱,你知道清朝还有哪些?

③简析文字狱的影响。

【答案】

(1)“胡中藻狱”。

(2)明史案、《南山集》案等。

(3)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

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铜了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乾隆时,内阁大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罪及师友。

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字狱,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罗织罪名。

题干中体现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胡中藻狱”。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事件还有:

康熙年间的明史案、《南山集》案等。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文字狱的影响是:

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铜了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举出一个敢于直言的“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答案】

(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

(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

(3)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民力量伟大的民本思想。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由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他重用善于进谏的魏征,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3)依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密切了唐与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

9.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答案】

(1)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的发达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和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据材料“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依据材料“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可知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依据材料“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可知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依据材料“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可知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外交通的发达。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

唐朝初年,唐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涉及我国古代哪项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什么?

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唐太宗为这项政策作出了什么贡献?

(4)材料所涉及到的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

(1)科举制度

(2)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

途径是走科举取士的道路

(3)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其封建统治;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是指平民百姓也可以凭借科举考试做官,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是说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因此两者都涉及科举制度。

(2)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是指平民百姓也可以凭借科举考试做官,可见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而途径是走科举取士的道路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是说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可见统治者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其封建统治。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外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1.根据所学回答:

材料“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兴盛,中外交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请写出宋元时期路上交通的三个特点?

【答案】丝绸之路仍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驿站比较发达;元代的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范围更广。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可知,宋元时期丝绸之路仍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逐渐形成完善的驿站制度;路上交通范围更广。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大约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个人,可谓凤毛麟角。

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录取在二三十人上下。

材料二:

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一下,看历经15次考试全部终场还没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

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共计106人的名字。

赵匡胤大笔一挥:

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

后来,在宋朝,这种进士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恩科进士”,即皇帝开恩特赐的进士。

材料三:

入宋以后,“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1)材料一中宋初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什么?

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宋太祖“大笔一挥”的目的。

(3)材料三反映了入宋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风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消灭割据政权,完成统一大业;说明宋初科举选士标准严格,录取人数极少。

(大意相同即可)

(2)目的:

提高文官地位;扩大文官队伍。

(评分说明:

答出一点且大意相同即可)

(3)读书风气盛行(大意相符即可);科举制度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等。

(评分说明: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据所学知识,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发动战争,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大业;由材料一“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大约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个人,可谓凤毛麟角。

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录取在二三十人上下。

”由此说明了宋初科举选拔人才的标准严格,录取人数极少。

(2)依据材料二“材料二历以15次考试全部终场还没有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甫为首共计106人的名字。

赵匡胤大笔一挥:

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反映了宋太祖“大笔一挥”导致很多文人进入仕途,目的是提高文官地位,扩大文官队伍。

(3)依据材料三“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可以看出,入宋以后读书风气盛行。

结合课本所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政府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教育发展,印刷术的发展等原因,导致入宋以后读书风气盛行。

13.材料论述。

材料:

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枝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鼎峰。

——摘编自李约品《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中的“远航”指的是什么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

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答案】

(1)郑和下西洋。

(2)观点:

世界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论述: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和所学知识,可知“远航”指的是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依据材料信息“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的造船枝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鼎峰。

”,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论述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可从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概况和影响等方面予以分析回答,如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4.材料判断题。

材料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

“岳飞虽然领兵取得了许多抗金大捷,但是他在南宋那个时代不死不行,最终被秦桧害死。

所以,秦桧是幕后主谋。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靖康之变

(2)不同意,因为岳飞被害死主要是因为宋高宗害怕抗金势力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便与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所以幕后的主谋是宋高宗。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军的豪情壮志。

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

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耻”,“靖康耻”来源于北宋灭亡的事件靖康之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岳飞领兵取得了许多抗金大捷,后来因宋高宗害怕抗金势力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便与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所以幕后的主谋是宋高宗。

15.下图是隋朝大运河图,读图回答问题。

(1)这条大运河以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_____。

(2)在上图口里填上运河河段名称

(3)陪炀帝时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4)唐朝文学家皮日休曾写诗云:

“尽道陪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大运河的开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洛阳;涿郡;余杭。

(2)永济渠;江南河。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基本同意。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

(1)根据“隋朝大运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根据“隋朝大运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