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448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docx

龙源期刊网

禅宗与唐代山水诗的意境

作者:

刘宁宁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1期

摘要:

禅宗思想作为佛教中国化之后的产物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

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就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喜欢自然,爱在自然山水中创造一个禅的世界,在鸟飞鱼跃中得到佛性的体悟,诗人们也爱自然,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的享受天地之美、万物之美。

文章主要以王维、孟浩然的诗作为例,来阐述禅宗思想与山水诗意境的关系及其影响。

关键词:

禅宗;诗;意境;自然;宁静;平实

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5)03-0072-01一、禅宗的简介

禅最早产生于古印度,是印度古代人所发明的一种修行办法,汉字“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

所谓“禅那”就是静虑的意思,即精神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哲学思想,禅宗固然有着来自于印度佛教思想的渊源,但更是与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相融合的产物。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在佛教空前兴盛的唐代备受推崇。

禅宗为诗人们打开了另一个思维空间,一个可以展示自己心迹的平台。

禅宗喜欢自然,爱在自然山水中创造一个禅的世界,在鸟飞鱼跃中得到佛性的体悟,所谓“万类之中,个个是佛”,在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中了无佛性。

李泽厚是这样评价的:

禅宗非常喜欢讲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打交道。

它所追求的那种淡远心境和瞬刻永恒,经常假借大自然来使人感受或领悟。

二、山水诗的意境

诗人们也爱自然,大自然没有俗世的纷扰、没有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诗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的享受天地之美、万物之美。

“意境”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华抒情文学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典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结晶。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

我国唐代山水诗的创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诗人们以禅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物象也进入诗中,也就有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味。

诗人们将心情的闲寂和大自然的空幽融为一体,对自然景物色彩和声音的敏感与自然山水本身的秀美相结合,创作出物我两忘、心灵和自然契合无间,深具禅思画意,涵蕴山水清音的意境。

三、禅宗与山水诗的意境

禅宗思想与山水诗的意境的关系可以用“禅入人心,诗显禅意”这八个字来形容。

黑格尔

说:

禅之于诗,并非是消极的、淡漠的关系,恰好相反,禅观以一种特殊的角度使诗人获得更有利于创作的审美心胸。

受到禅风熏陶的诗人,写出的山水诗,都会有一种渊静、悠远、空明的意境。

这种意境在唐代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王维、孟浩然的诗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王维写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诗人循终南之美景走到山之深处,不觉日暮,欲寻宿处,完全适意而为,和终南山之自然美景融合为一体。

对于禅,诗人们并不是希求得到彼岸世界的承诺,或者期盼来世轮回的美业善报,而只是想要获得一种心灵的安适。

禅门所说的“静”,是一种心境之“静”,倾心于禅的诗人们,在山水诗中所描写的宁静世界,实际上是诗人心境的外化,使得他们的诗呈现出一种宁静幽寂的意境,也在静谧中显现出禅意。

如孟浩然写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其未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的薄暮时分,群壑归于静谧,月光穿过松枝,风声、泉声、琴声一起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禅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心灵的存在方式,当人们在仕途上受到挫折或者在精神上、心灵上饱经忧患之后,往往会领悟禅机。

禅学思想中的“任运自在”,“随缘自适”,是文人士大夫度过人生困厄,消解心里疑虑的“良方”。

王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心灵创伤之后,在晚年开始摒除世事的烦扰,这都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他的诗中,如《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人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可供心灵徜徉的寂静的世界。

禅宗机锋讲究自然天成,不假修饰。

禅宗它将彼岸拉回到此岸,把对人格神的崇拜置换为对主体心灵的自我皈依。

在禅宗的经典中,一再申言佛性也即“自性”,“自性”乃是“顿悟成佛”的依据。

禅宗所云之“心”,并非是“知识心”,而是自身存在状态的栖息之地,是自我的终极关怀。

孟浩然笔下那些清澄明净的景物是其内心品格外化的表现。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力求把人生的种种感受融入具体的情景之中,以朴素自然之笔生动逼真地展现恬淡而蕴藉的日常生活。

如他为人熟知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以禅的眼光人诗而创造的不假雕琢、浑然天成、自然适意的境界,体悟到那种说不清的平淡悠远的闲适之情,可以听到诗人心灵和自然宇宙之间展开的对话而感悟到空灵、清幽的禅意。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郁玉英.禅思画意.山水清音——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3).

[3]张晶.禅与唐宋诗人心态[J].文学评论,1997(03).

[4]张晶.禅与唐宋诗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