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63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见了 亲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再见了亲人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XXXX小学

教学内容

14.再见了,亲人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课文重点

1----3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1——6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从文中的那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将祈使句、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最后三个自然段直接抒情的写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4、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读课文和查资料,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      )依依惜别的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       )的伟大友谊。

                                                    

6、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亲人?

从那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用一两句话概括在课本的旁边。

7、小组合作:

读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8、找出自己喜欢段落,把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在摘抄本上。

9、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

10、质疑。

(至少提出3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动态修改)

1、成功展示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呢?

毛岸英是怎么牺牲的呢?

他是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中结下了友谊,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再见了,亲人》就是在八年的抗美援朝结束后1958年3月1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回国的那一天,千千万万朝鲜人民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地前来送别,志愿军们含着泪花握着一双双热乎乎的手,一遍遍的说——生:

再见了亲人,火车开动了,他们挥着手,追着火车,大声的呼喊——生:

再见了,亲人,火车开远了,大家在心里默念着——生:

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通过检查预习,发现有些同学积累了很多抗美援朝的资料;比如王睿涵、张灿、薛天乐等;有的同学词语听写写的既认真又漂亮,有张蕾、王鸿羽、谢明珠等;张爽、姜欣雨等同学概括的课文内容很简洁,指名说一说你是如何概括的。

(题目扩展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句子摘录法等)

3、出示部分生字:

“谊”在本课的读音是y,指导书写“嫂”,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注意“竖”要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

“噩”字要注意笔顺:

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

书写时要注意疏密匀称,把字写美观。

 

师补充资料: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

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

动的统称(多指抗美

援朝战争),是20世

纪50年代初,中国人

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

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

动。

1950年10月,中

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

战,抗美援朝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

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

的全力支持,得到了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的配合。

1953

年7月,双方签订《朝

鲜停战协定》,从此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

撤回中国。

10月25日

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精讲点拨

二、精讲点拨

1、刚才我们说到“亲人”,他们为什么不是亲人却称作亲人呢?

 师:

请同学们在自由的读读课文,想想朝鲜人民为他们做什么事,志愿军才称他们为亲人呢?

朗读课文,小组成员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亲人,分别写了几件事?

2、出示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大娘组,小金花组,大嫂组)讨论交流。

A.他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B.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C.找出文中直接体现他们情谊深厚的句子,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分组互相交流。

(1)、志愿军跟大娘告别的部分

A.学生交流

生:

从大娘为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几夜都没有合眼中,我体会到大娘关心,爱护志愿军战士,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生:

大娘冒着炮火,为战士送打糕。

说明大娘为了志愿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

为了救伤员,牺牲了自己的小孙孙。

B.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朝鲜人民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就像是自己的亲人。

师:

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但大娘为了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和亲人的生命,这样的情谊怎能忘怀

C.出示反问句:

学生朗读体会(板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D.出示大娘的图片,让我们向大娘告别。

师:

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八年的时间,像慈母一般地照顾、爱护志愿军,在看到她的孩子马上要离开他了,她一直爬着山坡,走啊,送啊!

看着老大娘,志愿军满含热泪:

E.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师:

可是大娘还是不肯走呀,让我们用恳求的语气对他们说。

其实送别的人不止有这样的一位大娘,还有许许多多像大娘这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对他们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了……。

(2)、小金花和志愿军战士告别的部分

A.学生交自己感动的地方

生:

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战士牺牲了。

生:

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我还体会到了……

B.引导学生去朗读小金花失去妈妈时的情形,和志愿军战士离别时小金花的情形做一对比,你能体会到了什么?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C.和小金花告别。

师:

就是这样的一个刚强的孩子,失去妈妈的她,没有落泪,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她哭着扑到在叔叔的怀里,抽噎着:

叔叔,你别走,你别走。

看着小金花,志愿军热泪盈眶:

(课件)小金花,不要哭了,不要再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摇》吧!

(学生齐读)

(3)、大嫂和志愿军战士告别的部分

A.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地方。

B.出示反问句:

学生朗读体会出示课件: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该怎样读。

师点拨:

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C.拓展:

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情深似海,军民鱼水情,亲如家人等)

D.向大嫂告别

师:

大嫂呀,想到您为了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山路这样的崎岖,你已经走了几十里路了,手上磨出了泡,脚上正在淌着血,我们不忍呀:

请回去吧!

出示课件,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用恳求的语气,用乞求的语气) 

(4)请同学们展开想像,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们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呢?

师过渡:

是呀,爱是相互的,大嫂为我们挖野菜炸伤了双腿,架上了双拐,大娘为救我们的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小金花妈妈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了生命,为了抗美援朝,无数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是亲人。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是亲人;他们的血都流在一起,所以我们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

遇到了怎样困难?

“炭”本文指什么?

“送”大娘是怎样送的?

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

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补充:

课前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提纲时,对“课文前三自然段在表达方法上有何相同点?

”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课上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小组讨论1--3段在格式上的相同点后,师又给与点拨:

开始都是祈使句开头,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然后让学生再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对比读,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拓展延伸

(四)、感情升华师:

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时,当志愿军战士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想到再也见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志愿军战士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喊着: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再见了,亲人!

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4、系统总结

老师小结:

亲人虽然离别了,但是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却让人难以忘记,这种友谊跨越了国度,跨越了民族,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竖立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课堂练习设计(限时作业)

见《配套练习册》1.3.4.5题

补充:

实践性作业  收集抗美援朝的资料 

因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不多,所以课前让学生收集和抗美援朝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地了解,以便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大娘  送打糕——昏倒在地再见了,            

     救伤员——失去小孙               

                            深情厚谊亲人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鲜血、生命)

大嫂  挖野菜——失去双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教学反思

  

刚上完《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颇有感受。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

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

“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

遇到了怎样困难?

“炭”本文指什么?

“送”大娘是怎样送的?

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

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