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321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十四.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十四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十四)

1.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经多次出现过许多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  )

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C.宰相权力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解析 据题干“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信息,说明由于皇权的专制,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2.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其形成主要得益于(  )

A.社会经济的繁荣B.学校体系的完备

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

解析 据题中“唐朝”以及“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信息,可知由于科举制的推行,社会形成了一种读书的风气,故D项正确。

答案 D

3.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

A.皇权专制B.等级观念

C.自然经济D.社会习俗

解析 据图示信息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根本因素应该是封建小农经济,故选C项。

答案 C

4.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

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

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B.显示朝廷的威严

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 据题干“官窑……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体现了官窑主要是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来满足统治者需要,故选A项。

答案 A

5.史载,明朝后期“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注:

管理之意)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农业人口的增加D.政府管理商业的加强

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

明朝后期贫富差距大,金钱观念增强,人们贪婪财富,不惜骨肉相残,可知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 A

6.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  )

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解析 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迎合了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故选C项。

答案 C

7.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

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解析 根据材料“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可知学者们重视宗法思想的作用,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强化儒学重忠孝、讲廉耻的社会伦理道德要求,故选D项。

答案 D

8.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

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答案 D

9.有学者指出:

“其时(罗马的)法律已失去狭隘和形式主义的特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得灵活、合理。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  )

A.罗马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B.文艺复兴的深远影响

C.罗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D.民主政治的相对完善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法律已失去狭隘和形式主义的特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得灵活、合理”可知,罗马帝国随着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故选C项。

答案 C

10.学者杨师群在完成专著《中国历史的教训》后说,到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开始时,人们在努力转换传统的制度建构与思想文化之际依然很难摆脱沉重包袱。

其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封建思想的束缚

解析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外因,不是“转换传统”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B项正确;“努力转换传统”、“很难摆脱沉重包袱”,侧重于传统包袱,是突出旧不是新,故C项错误;封建思想束缚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民族主义的高涨

解析 中国社会性质在1918~1924年未发生变化,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义和团的看法转变,与十月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从排外到爱国,与“民主”无关,故C项错误;从排外到爱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解析 根据题干中“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的信息可知服饰西化损害了国内传统纺织企业的利益,故选A项。

答案 A

13.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答案 B

14.学者王顺生认为:

“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答案 C

15.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

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解析 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符合“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故选C项。

答案 C

16.尽管法国主流文化并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对巴黎公社还是有许多正面的评价。

法国人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

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

A.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B.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D.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解析 据材料“法国人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主要涉及普法战争失败,巴黎人民为自己国家而奋斗的理想,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故选B项。

答案 B

 

1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解析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成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故选B项。

答案 B

18.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

”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

A.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

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C.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

解析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使自然科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挑战,彻底否定了上帝创世说,故选C项。

答案 C

19.美国独立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领土逐步扩张到中西部地区

B.美国中西部地区适合棉花种植

C.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D.工业革命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扩展

解析 从“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和美国独立后的时间,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为满足对棉花的需求而向中西部地区扩张,故选C项。

答案 C

20.阅读“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发生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影响B.美苏争霸

C.美苏“冷战”D.德国分裂

解析 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出两个德国的形成。

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在美苏的支持下,两个德国形成,德国分裂,故选C项。

答案 C

21.“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材料中作者认为“美元偷取黄金的生命”,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元的强势地位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样“美元偷取黄金的生命”。

美元能与黄金挂钩主要原因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故选A项。

答案 A

22.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崩溃

解析 “1948~1962年”,美国经济实力正处于鼎盛时期,故A项错误;当时是两极格局,不是“多极化格局”,故B项错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力上升,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瓦解,与“1948~1962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

……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

”信中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

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

答案 D

24.(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

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

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答案 

(1)特征:

救亡图存;由浅入深;参与阶层广;以失败告终。

(2)原因:

长期探索屡受挫折;十月革命和苏俄对华政策的影响;列强侵略加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和介绍。

(3)态度:

合理借鉴;反对全盘西化。

(言之有理即可)

25.(2016·湖北黄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

总理衙门大臣奕訢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

奏折说:

“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

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

”“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

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仿西法”,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

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

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

以后,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

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

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

——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答案 

(1)意义:

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筹划了近代海防,推动军事的近代化。

背景:

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2)进步:

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意义:

有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