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27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

(二)

历史(文)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

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夏者,中国之人也。

”可知夏者指的是华夏民族所聚居的地方,所以许慎认为中国指的是华夏民族,是一种地理中心。

而“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其中的中国指的是北方的曹魏政权,故此处的中国是一种政治中心,所以此题选择C。

考点:

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对中国的理解

【名师点睛】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

古中国直辖地区为汉地,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3]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促成汉文化圈,南北朝建“四夷馆”。

明朝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等。

自清朝统治中国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渐渐被打破了。

2.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

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宗法制主要目的的理解。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微子启虽为长子,但其母当时身份不是嫡妻,故大臣力争,以保证权力与财产的继承分配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虽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BD两项从题干中反映不出来。

故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归纳:

①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②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三个宗法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宗祠;④四个重要观念:

“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至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它的影子。

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C.兼并战争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周朝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周礼在维护周朝统治中的作用。

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中的“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亡于楚国”等信息可以看出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兼并战争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以及由分封制和宗法制反映出的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

这反映出

A.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

B.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C.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D.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完全确立

【答案】B

【解析】

事“神”而致福也意在强调礼属于宗教性文化,后来礼被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就属于了伦理性文化,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俗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礼也解决不了王位纷争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只是刚刚确立而未完全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

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

D.冶炼业分工细致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图片可知,青铜器的合金成分都有铜和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故A选项正确;图片反映的都是青铜器,不是铁器产品,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手工业生产规模化,故C选项错误;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也不是说明冶炼业分工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6.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以及“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可知秦朝的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C项。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不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是限制地方权力,与打破世袭特权无关,排除BD项。

7.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强调: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政权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革,下列不属于其变革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遭受削弱。

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中央权力日益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这种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的确分工明确,也提高了办事效率,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门下负责封驳审议职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省宰相不拥有最终决定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9.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A项符合科举制,但不符合军功授爵制度,排除;B项符合军功授爵制度,但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军功授爵制度改变了世袭制,以奖励军功为升官加爵的筹码,大大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科举制的实施,使广大庶族地主上升为社会统治阶层,可见二者的共性在于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D项与两种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

10.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

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答案】C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材料还反映了中国出口值增加,故“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说法片面,故B错误;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出口值增加,说明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故C正确;材料反映1894年中国进口值大于出口值,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属于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注意当时中国进出口值增加与世界市场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据此即可排除说法过于片面或错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

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D.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揭示了唐朝实施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三省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制衡关系,故C项正确。

A项说法属于现象,B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均排除。

1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目中未涉及外来货币对中国市场的干扰及民间贸易对清王朝统治的冲击,故排除B、D两项;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清初”,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皆有”可知“海禁”政策实施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故本题应选A项。

13.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

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

B.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

C.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

D.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政府大举外债的主要原因是支付战争赔款和购买战争物资,故A项正确;支付俸禄开支用不了如此巨款,故B项错误;对外贸易存在逆差和大举外债无关,故C项错误;兴办实业是民间行为,故D项错误。

14.如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性质的转型

B.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C.政府的支持

D.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

两次高潮期出现都是因为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即政府的支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社会性质未转型,一直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反帝斗争高涨只适合前一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也只适合前一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5.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该“运动”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

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C.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

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可知,该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客观上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故答案为D项。

义和团运动以抵抗外来侵略为核心目标,排除A项;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排除C项。

16.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是.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A.街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报道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A、B、C均符合史实,故选D。

考点:

辛亥革命

点评: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7.近代中国掀起了办报热潮,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报刊,如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孙中山的《中国日报》。

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为传播进步思想,开启民智

B.都采用白话文写作

C.都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D.都为宣传革命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又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他们的共同点是宣传进步思想,选A。

B项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C项不符合所学知识,D项只符合革命派报刊,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

18.政府往往通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

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民国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民国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

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

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民国5年至8年”可以看出正处于一战期间,即1917年至1920年,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其它时间则是相反,结合“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分析,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时代背景或“主要原因”的限定要求。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短暂春天”。

19.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C.革命党人在③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地理常识可知①②③④所示分别指上海、南京、武昌和广州。

根据所学仅有上海、广州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而非南京,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故C项正确;北伐战争期间,革命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而非南京,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南京条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

20.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0—1959年我国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特别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60—1971年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与西方国家仍然处于敌对状态,因此对外国技术的引进大为下降;1972—1977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好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状况有所改善;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技术引进状况,排除B、C、D项。

2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

B.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D.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山多地狭,海港众多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而非农耕经济,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2.《十二铜表法》表三第4条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如愿意,可自费供养。

若无力自费供养,则拘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亦可多给。

”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

B.突出强调权债双方自由平等

C.重点保护债权人的财产权

D.一定程度上保护债务人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是指在债务人被拘禁期间,债权人要保证债务人的基本生活,所以这种规定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务人的权利,故答案为D项。

《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的规定是对债权人财产权的限制,排除C项。

23.“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

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

这说明:

A.罗马法正在不断完善

B.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

C.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D.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

……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罗马法正在不断完善,故A正确。

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属于《民法大全》,材料未涉及,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成文法取代习惯法,故C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故D排除。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

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

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

24.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

这说明雅典民主

A.范围狭窄

B.方式落后

C.性质原始

D.形式开放

【答案】D

【解析】

“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说明雅典民主形式比较开放,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

25.“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

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B.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C.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D.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故答案为B项。

A项说法片面,没有看到人文主义对后世的影响,排除;近代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不再实行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6.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B.迪亚士的远航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麦哲伦的远航

【答案】D

【解析】

【详解】麦哲伦的远航完成环球航行,开辟了从美洲到亚洲越过太平洋的新航路,因此“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麦哲伦的远航。

故答案为D项。

明朝时期中国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迪亚士的航行发现好望角,与“太平洋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19世纪中后期,排除C项。

27.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T、V值被视为不变量,M值的变动影响P值。

据此分析16世纪的西班牙

A.M值减少,P值上涨

B.M值减少,P值下跌

C.M值增加,P值上涨

D.M值增加,P值下跌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后,积极进行资本积累,因此16世纪西班牙的货币成增加趋势(即时M值增加),导致白银等价格上涨(P值上涨),故C项正确。

ABD中M值与P值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8.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

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

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此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信息“巨大财富”“日益贫困”,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即D项《资本论》,正确。

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及其《资本论》

29.如下图所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