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1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docx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0篇

与收藏。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

“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

单位?

有什么区别?

  总结:

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

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

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

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

(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

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总结:

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

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

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察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

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

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高低状况。

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

这就需要观察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

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察绘完部分,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

  总结: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小结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

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

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8时)

  执教人:

唐素芳执教班级:

(1)

(2)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行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较并回答。

  2.地图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握了三要素之一:

比例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

方向和图例。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投影:

“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1)经纬:

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后取综合。

  (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

  总结:

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

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板书)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

(指向标)

  小结: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

  2、指向标定向法

  投影图,学生思考: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图中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讨论后回答:

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距离是2.4厘米,比例尺为1:

1000000或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课本P15“活动2”

  学生活动:

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

学校与农业实验区的直线距离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公路到科技园区,距离约是855米(四段公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

  提问:

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一般定向法

  拓展:

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①白天:

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②晴夜:

北极星定方向;③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4、图例和注记(板书)

  请观察图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

你能记住一些吗?

  (提示学生注意分类观察,找区别,如界线、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

  三、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交流,然后找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

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偿性教学;引进竞赛激励机制,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

  不足之处:

对难点的突破及节凑的把握不准。

  解决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并精心备课,合理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读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课本P27页活动: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知识点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

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和,使得自然灾害加剧,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知识点四:

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等。

  2.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37,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在沟谷中修筑拦截坡地流失的,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

  6.38,林草护坡的作用:

植树种草,建设,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缓坡地应修建耕作。

  ②退耕结合,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确:

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探究

初中地理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

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初中地理教案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

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

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

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

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

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

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

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

自行车、汽车。

工厂生产。

  教师:

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

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

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

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

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

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

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

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

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幅图:

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

(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

  学生:

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

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国防提供许多高精尖产品,如火箭中的特种钢材。

看来工业产品对农业、城市建筑、科学研究、国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师:

工业生产与我们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同学: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一位同学做代表介绍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业产品(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学生代表介绍: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当然也不例外。

这幅图是我的小天地。

认为它像一个工业的展览室。

这里面有:

双人床、电脑桌、窗户、写字台衣柜和门。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写字台”。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来自于木材厂;表面的涂料来自于颜料厂;大家都知道抽屉是可以前后拉动的,这种可以前后拉动的物制是金属片制作成的拉轴,来自于金属厂;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灯、蜡烛等物质的支座用了弹簧平衡来自于弹簧厂;还有平行的连接导轨和可以调节的底架它们都来自于钢铁厂。

电脑桌、双人床、衣柜和门也都同样是在各种各样的工业努力下产生的。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房间中有各种工业品,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以说没有工业品,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便利。

  教师:

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也离不开工业产品。

  总结:

工业是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有利保证,也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

(注:

教师可查找一些工业数据,用来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学生更能够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师:

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如何?

请同学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的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建议:

在课件中对地图要进行加工,可以把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为清楚。

同时可把主要工业基地后面隐含各区的详细地图,为下节课分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做准备。

  学生:

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

  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特别是知道了我国有四大工业基地,请同学在地图上确认它们的位置,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教学反思:

  学生使用着许多工业产品,但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陌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举出学生生活的实例,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能开动脑筋,较好的体会工业生产及产品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教案篇5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

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

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

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2、课本P76活动

  3、课本P77活动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竞赛)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

  综上所述: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课本P77)

  三、四大地理区域(课本P78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

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人口众多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篇6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