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38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docx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

弟子规的学习体会

  篇一: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

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长大后,离开了他们,他们在家乡仍然是无尽的惦念。

父母已逐渐老去,有一天一定会离我们而去,尽孝的时日无多,作为子女,应该做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

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他们的爱让我们的人生阳光普照。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北宋范仲淹曾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

  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听过《满江红》的人都能感受到抗金名将岳飞撕杀沙场、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和精忠报国的崇高责任。

所有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所以要感谢所有的人。

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感恩医院,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丰富了生存的内涵,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医院给了我们稳定生活的保证,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

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感恩患者,患者是医生成长的基石和成才的源泉,患者以生命相托是对医生莫大的信任,作为医生,“对患者要有感恩的心”。

感恩患者是很多医护人员以前从未想到的。

因为“患者可以没有医院,医院不能没有患者”,患者是医院存在的惟一理由!

患者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是我们成为医疗专家成为医学大家的老师。

回望一下,任何伟大的医生其身后都有无数个经历过失败治疗的患者。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去着想,去体验他们内心的需求与困苦,把他们当作朋友,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命的未来。

感恩患者就是要求我们为每一个诊治的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的医疗方案。

医院的工作离不开医护之间的配合,离不开同事们的协调补位。

我们从事的工作更是辛苦,没有假日,没有轻闲,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样的病

  情,也不知道会面临何种风险。

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团结协作、互相补位、人人负责的团队精神可以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可以减轻我们面对不可知风险的担忧。

感恩同事,全体的力量帮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感恩同事,可以让我们共同的事业更加辉煌。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

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慈悲,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善举,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内省,怀感恩的心我们会更早地“知天命”,我们能更理解人生。

  第二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理想完善的人格。

  医德是医之根本,在传统思维方式中,医生的职责是看“病”,医生只需关注患者生的什么病、用什么药、如何治疗,至于治疗态度是否生硬、治疗动作是否粗暴、是否有不尊重病人或是漠视伤者伤痛之嫌,是其次于“病”的问题。

如病人在医生面前必恭必敬,医生语气粗暴地命令患者“站着、躺下去、衣服掀起来”等现象早就见怪不怪。

在临床医疗中,医者淡漠人性的表现还有诸如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患者心理需求;注重生物学手段的治疗,放弃诸如心理治疗等其他手段;拒绝对患者作必要的沟通等。

这暴露出医界人文精神非常缺乏!

  医术固然重要,然而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大医如果缺乏医德的支持是难以成就的。

也就是说医术到达一定程度,唯有医德才能使其继续得以提升。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医学道德理念,都把救死扶伤视为医生的修身之术。

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本仁术”的理念世代相传。

从古至今,医学对所有从医者都有着严格的医德要求,

  “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也”。

医学需要医德,有如人需要空气和鱼需要水一样。

  医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优劣。

首先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医务人员要实现自己的神圣责任,必须深知自己对患者、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必须在工作中对病人亲切、同情、耐心、和蔼,不论职务高低、贫富、美丑、男女老幼一律同等对待。

其次,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

医生在工作中如主动与病人接触,服务及时,亲切温暖都会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减少顾虑,减轻烦恼,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会起到医疗技术和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由此可见,医生的医德是与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医之根本。

所以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医德行为所尊奉的爱人和利他精神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调要以病家之苦为己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患者设想,对患者要有浓厚的同情及亲情,要挚爱职业,要有敬业精神,以医为荣。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弟子规中说“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也是对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基本要求。

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即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患关系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

  医患沟通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

医患沟通就是缓和这一关系的良药,试想一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就无以发现善于伪装的疾病真相。

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

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产生,病也就无从可治。

医患沟通需要多看,多问,多关心,态度和蔼,语气温柔。

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你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你的同情、温馨和关爱。

医师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唠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很轻易的就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有无既往史、用药否及用何种药物,检测前患者状态、检验目的等。

从而确信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是否吻合,用以了解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

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

善待病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那你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无贵贱之分,更没有身份的区别,神圣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远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善待。

从善待病人中给予医务人员自身心灵的回报。

对待病人,不管他是谁,熟悉与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样的礼节和敬意,就像你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一样。

善意地帮助病人,正确处理医患双方关系,从而分享病人治愈康复后的

  篇二:

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

?

”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

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

不过现在好啦!

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

养父母之身、心、志、慧。

小时候妈妈经常说: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

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

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

  《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

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爱洒向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让处处都充满欢声笑语,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点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浅薄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

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

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弟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

  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是对心灵的一次大洗礼。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人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悟到:

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里这样说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

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实际行动在茚旺这片热土上播洒汗水、耕耘人生,用无悔的的青春去追寻自己五彩斑斓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

不再让我的父母为操那么多心。

  篇三: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一)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富校园文化,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号召全校

  师生诵读《弟子规》。

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在我校开展。

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师生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礼与教育。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

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

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

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

’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

《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

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经典为他们指路、引航,让他们从心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真正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然流露的品质。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

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圣人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会为人处事的根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习、解读、实践这一经典,使圣人经典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二)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

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

  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

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