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0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

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

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

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

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

  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松鼠跑第几?

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

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

(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

下一站是__。

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教学内容: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

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

教室的前面是什么?

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

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

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

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

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

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

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

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认识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

2教时。

  6.1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

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

(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

找怎么样的人?

(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

怎么找人?

(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

(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

(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

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

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

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给它起什么名儿?

在小组中讨论。

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

  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

哪里不一样?

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

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

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P65

  演示:

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

  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

(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

)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

  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

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

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

  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

  做课本上练习。

  2、

  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

(或指定形状摸)

  3、

  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课后评析:

  6.2你说我摆

  

  月

  日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

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

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

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要求: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

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

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

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

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

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

(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

  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第六单元

  加减法

(二)

  单元知识目标:

  、

  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

  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相对应)

  、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

  2、

  认识><=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大小。

  3、

  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4、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5、

  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建议:

  、

  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样化算法。

  3、

  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

  4、

  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时间:

15课时。

  6.1

  捆小捧

  

  月

  日

  教学目的:

  、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

  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

  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

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

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

  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

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

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

  完成:

  (

  )个一

  (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

(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

  1个一

  是11

  0+1=11

  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

(口算)

  0+9

  0+8

  0+7

  0+6

  0+5

  0+4

  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二、

  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

(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

  开火车顺数

  游戏:

数数(顺数和倒数)

  3、

  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

  P69

  -6

  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课后评析:

  课后评析:

  6.2

  搭积木

  教学目的:

  、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

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

  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4+5=_

  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

(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9-7

  3+5

  6-3

  5+3

  4+4

  2+6

  5+13

  6-4

  5+4

  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

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

(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

  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

  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

  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