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35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docx

预防老人被骗大全整理参考资料

保健品骗局骗术大揭秘

 时间:

2010-01-08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

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

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

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术大揭底 推销保健品的9种常见骗局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

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买保健品能发财” 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

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工商已查处多起欺诈性讲座  8月,先后有市民通过网络或者上门向消保委举报,市区某宾馆里有人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课搞保健品促销,有举报人还表示,家中老人已被忽悠买了保健品。

  硖石工商所前去调查后发现,这是海洲街道某保健品商行举行的答谢会,参会者每人将获赠贵州产窖酒1瓶。

  执法人员在现场未发现违法销售活动,但发现他们以答谢会的名义吸引老年人参加,借机推销产品,让老人到他们门店购买产品。

因而现场对其进行制止、劝散。

  今年5月16日早晨5点半,长安工商所联合公安部门,在长安农发区某酒店内,对一起厨房用品违法促销活动予以取缔。

  现场听课的老年人有130余人,经营者为江苏的张某等五人。

“当时他们已组织了5天促销会,每天清晨5点多开始,送了不少礼品。

”长安工商所执法人员表示。

  “我们查到张某等人所交的房租只剩一天,他们很可能拿着群众交纳的预付金逃之夭夭。

”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张某退还预付金。

  发公开信揭秘推销套路  工商部门在公开信中总结了近期推销规律:

  第一步,一些经营者会注册个体工商户执照,取得合法经营身份,进一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普通食品放在店内销售,为推销产品作铺垫;另有一些经营者会在居民区、公园等地分发参加保健知识宣讲班的邀请书,并注明,与会者有礼品赠送。

  第二步,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印制成册,以理论探讨形式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让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并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

  第三步,播放正规的医学宣传片,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

  第四步,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经营者便会当场销售,给予各种承诺,想方设法让老年消费者购买。

如果老人钱不够,他们就会送货上门再结算;有些经营者则会“放长线钓大鱼”,只要求填写健康调查表,然后上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长期的营销关系。

民警总结常见骗术

  举办保健讲座商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

每瓶标价数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上价值仅几元。

  组织免费旅游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然后租用大客车把老年人送到景点,借机请所谓的 “专家”进行现场保健知识讲座,进而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宣传投资项目为把自己包装成正规公司,一些骗子首先在高档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装潢,然后虚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

老年人来投资咨询时,他们热情接待,并请所谓的分析师“分析”行业背景、利润走向,以高额利息诱骗中老年人加盟投资。

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公司就会人去楼空。

  上门维修检测 骗子一般两人,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到居民家中检修暖气,然后伺机实施盗窃。

也有一些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工作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冒充老人子女朋友 骗子谎称自己是被骗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子或女儿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

取得老人信任后,便谎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

  掉包分钱 骗子一般在两人以上,骗子甲在匆匆行走时故意掉下一个包,里面装有成捆现金。

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

此时甲返回找包,乙见状骗老人说:

“你带上捡拾的包,我引开丢包人,为防止你独自带包逃走,必须将身上带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押给我,待丢包人走后再分钱。

”两名骗子走后,老人才发现包里的钱是假币。

其他骗局形式

一、 “招聘”、“招工”     作案特点   以“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为诱饵,收取求职费用甚至谋财害命     侵害目标   失业人员或下岗工人     作案手段   为掩人耳目,此类诈骗活动在实施其违法犯罪行为前,均冠以“公司”、“中心”等头衔。

部分诈骗团伙甚至还会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先行注册,取得所谓的“合法身份”。

为敛取尽可能多的钱财,骗子还会在互联网络、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或是在街头巷尾,刊登、张贴许多广告,抛出“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令人心动的诱饵。

然后以“手续费”、“报名费”、“押金”、“服装费”及五花八门的“办证费”等名目要求受害人缴纳数额不大的费用。

一旦受害人有所查觉,大多会以损失不大而忍气吞声。

而骗子恰好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广种薄收”,骗取钱财。

     提示:

市民在择业时,理应到政府的劳动就业机构获取相应信息,不要轻信街头巷尾“牛皮癣”式的出国劳务、招聘、招工信息。

     当发现这类“公司”、“中心”向您索要名目繁多的费用时,务必要保持警惕,因为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职业介绍除要交纳一般为数十元的职介费外,其他收费均属不合理收费。

一旦发现此类“出国劳务”、“招聘”、“招工”有诈,应妥为保管、收藏对方开具的票据。

勿以恶小而不“诉”,并及时向警方报案,以利警方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二、祖传秘方     作案特点   漫步街头,常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祖传秘方”、“灵丹妙药”,大多是骗子骗钱的伎俩。

     做案手段   骗子们摆放在地摊上的的所谓海底珍珠、虎骨、虎鞭、牛黄等“珍贵药材”,大多是用牛骨、猪骨或其他相近物质,经加工、伪装而成,由同伙在一旁“忽悠”,引人上勾。

     提示:

患有各种疑难病症还是前往正规医院治疗、或有行医资格的个体门诊治疗,切勿因顾及脸面而耽误救治,甚至引来更大灾祸。

 

    三、手机短信     骗术揭秘:

     步骤一、群发短信投饵     步骤二、编造中奖信息     步骤三、设立“游击”帐户     当您与这些骗子取得联系时,他们总会找出“缴纳所得税”、“邮寄包裹费”、“折抵现金手续费”等等名目繁多的借口,让您先期把上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万元的费用汇入他们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旦您把钱汇了出去,便中了骗子的圈套。

   提示:

短信中奖莫轻信,不宜轻易把款汇,提供线索助查案。

    四、住宅电话失密     作案手段   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您的家庭住宅电话号码(有时还有家庭成员)和手机号码,随后便假冒“刑警队长”身份,通过手机联系,让您停机若干小时,以“配合警方查案”云云,以切断您与家人的联系。

当您停机后,不法分子随即挂通您的住宅电话,对您的家人谎称“×××出车祸了!

正在手术!

请速汇×万元到××地点!

”家人情急之下,又与您无法联系(此刻您的手机正处于关机状态),往往听任不法分子摆布,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去处。

数小时后,您与家人的联系恢复正常,方知受骗上当。

    提示:

  警方办案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普通公民的通讯自由,更不会用手机联系的方式要求普通市民“配合办案”。

因此,市民在接到此类来历不明的所谓“刑警队长”、“刑警”的电话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同时市民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轻易将手机、住宅电话或家庭成员情况透露给途中偶遇的所谓热心“朋友”或“同行”,以免引狼入室。

 

 五、证件被盗用,需汇钱了事

  洛阳市民李女士的父亲王先生今年80多岁,10月19日上午,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对方说他是长沙市公安局的,他们查到我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别人以我的名义买了100多万元的毒品。

”王先生回忆道,当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

电话里的“民警”告诉王先生,他现在可以帮助王先生将此事了解,让他免于刑罚,前提是王先生给他汇2.3万元。

  “民警”还交代王先生,千万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要立刻去汇款。

  想到事情可以迅速了结,王先生马上答应了,并立刻出门将2.3万元汇入“民警”提供的账号。

  当日下午,李女士下班回家后,王先生才向她提起此事,李女士得知父亲被骗赶忙报警。

  民警提示:

骗子利用老年人易紧张、判断力差等弱点,通过电话骗取老年人钱财。

老年人在家中接到陌生人电话,最好转接给子女,或报警询问。

老年人预防被骗的6个技巧

河北新闻网    2012-05-1108:

55  来源:

银率网

   

    骗子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

坚持如下原则,让老人毫发无损: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最后,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案例:

1月8日,家住银杏巷的余大妈被一位中年女士以借钱为名骗走4100元,这位女士曾多次以好心人身份到老人家中与其聊天。

得知被骗后,老人才发现对该女子的身份一无所知。

  在这些处心积虑的骗局中,以健康、亲情为诱饵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老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识别能力。

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他人,遇事要听取多方意见后再下决定。

老年人在与不知底细的陌生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恩小惠,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尤其涉及到钱的问题时,更要多加戒备,考虑周全,如果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有任何疑问,不要立刻做决定,多征求子女和身边朋友的意见,做到三思而后行。

要与时俱进,经常看新闻读报纸,增长见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老年人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多看新闻读报纸,关心国事民生,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开阔自己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对各种骗术的防范和鉴别能力。

调查称追求养生成老人受骗主因独居者更易上当

生活频道_光明网(组图)

2012年03月01日19:

01

 

  调查说明

  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社会各界在关注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社会功能以外,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相当一段时间,不少老年人在遇到骗局的时候,很容易受骗上当被忽悠。

有些老年人还深陷其中,甚至对家人和有关部门的劝说很反感。

那么,在关注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医疗保障和社会活动以外,怎样让老年人在遇到违反常识的陷阱面前有一个清醒状态,这很值得相关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老年人家属重视。

有句话说得好:

“防止老年人受骗也是敬老爱老。

”为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第一调查网,进行本次“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和职业进行随机抽取,回收1000个有效样本。

具体样本分配为:

男女性别为1:

1;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中专、职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档次。

为了如实反映老年人被骗的状况,选定了500位受访者有本人或者家人被骗的痛苦经历,这占有效样本的50%。

  受骗人群中八成是老年人  张阿姨刚刚过了70岁生日不久,在小区被两个中年人热情邀请参加免费体检,并且上了一堂有专家讲演的健康讲座。

结果,她花了3000元,购买了号称价值6000元的药。

晚上,张阿姨的女儿回家发现,那所谓的特效药,连批号也没有。

张阿姨面对女儿的埋怨,还振振有词地说:

“有人买了几万块钱的药呢,难道他们都是戆大?

”  有位退休职工,在网上发现一个证券网站,声称可以提供炒股信息,保证盈利。

这位老先生先缴纳了1000多元的咨询服务费,动用3万元本金,一周后,果然有不菲的收益。

于是,老先生连本金带咨询服务费一共向这家机构账户转账180万元,结果却是泥牛入海。

事后查明,这是个非法网站,涉嫌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交代:

“本来只想骗骗几千元的,没想到,这个人这么信任我。

他"扑心"太大了。

这样好骗,使我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

唉,真后悔极了。

  有位受访者是一家银行的经理,他说,自从警方发出各银行要注意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的警示后,已多次发生在银行柜台前的冲突,工作人员劝阻储户不要往不明账户汇款,但有时这种劝阻不被当事人理解,挡也挡不住。

  老年人上当受骗,此类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尽管被骗人中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但大部分还是老年人。

本次调查,我们设定了500个样本,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有被骗经历的。

从回收的数据表明:

在这些受骗家庭中,年轻人仅占5.7%;其次是中年人,为13.3%;老年人被骗的达到81%。

  那么,老人被骗主要发生在哪些场所呢?

调查表明,位列第一的是参加健康或者投资讲座被忽悠,达到46.4%;其次是被冒充的各类销售人员所骗,为39.7%;位列第三的是在马路上被买药或掉皮夹的忽悠,为26.6%。

以后依次为:

在家里被电信诈骗所骗;被熟人介绍参加优惠活动所骗;在马路上被冒充亲友老同学老同事的人所骗。

  那么,哪些老年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呢?

调查显示,尽管在被骗的老人中也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但受教育程度与被骗老人基本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高,被骗的比例较低。

数据表明,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占被骗老人的6成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被骗老人的15.5%;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被骗老人的11.9%。

唯一的例外是文盲的老人受骗的比例最低,为8.1%,依据相关资料分析,这类老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年龄也偏大,社交活动较少,因此,被骗的概率也比较低。

  那么,社会上针对老人,或者老人容易被骗的骗局有哪些呢?

调查显示,主要有下列几种:

  其一、以健康为诱饵:

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骗局,可以演化成许多版本。

有的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其二、以亲情为诱饵:

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

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心情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其三、以发财为诱饵:

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

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其四、以分赃为诱饵:

此类骗局多发生于街头巷尾,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让当事人参与“见者有份”的分赃,然后以分赃现金不足需要筹钱为由,由当事人拿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

其实,所谓的贵重物品或钱财,要么是假货,要么就被调包。

  其五、以“权威人士”为招牌:

此类骗局涉及健康、发财等多种骗局,而担任忽悠职能的人常常是披上权威的外衣。

例如,养生专家、海归博士、古董收藏鉴定师、荐股分析师等等,反正什么来头有效,就顺手拈来当作招牌。

而当事人往往被这些耀眼的光环所唬倒。

  其六、以恐吓手段圈钱:

此类骗局常见于利用电讯手段威吓当事人,他们常常冒充公安、银行、电信公司,甚至孩子、老师、亲友等,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甚至网上聊天工具,告诉当事人亲属遭绑架,银行卡密码泄露被盗用等。

什么让当事人担忧害怕,他们就采用什么手段,让当事人上当。

  其七、以“碰瓷”加威胁手段行骗:

此类骗局以当事人碰撞以后致人受伤为主要方式,其同伙配以恐吓威胁、和事劝架等多种方式,让当事人掏钱私了。

 

  哪些骗局老年人容易上当

  那么,面对这些处心积虑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的是哪些呢?

调查表明:

以健康为诱饵的骗局最容易让老人上当,达到73.3%;其次是以发财为诱饵的骗局,达到48.4%;位列第三的是以亲情为诱饵的骗局。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中招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骗呢?

本次调查表明:

有74.9%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特别关注健康,害怕生病,这是他们容易受骗的主要原因;有44%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渠道陈旧,对很多新事物,包括骗局了解不够;有39.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老年人年龄关系,认知能力退化。

以后依次为,老年人有较多的盲从意识,老年人渴望亲情友谊、渴望被尊重等。

  通过对一些老年人受骗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孤独的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本次调查显示,大约有5成的老人不与自己的小辈一起居住,老年夫妻一起生活的为37.8%,老太太单独居住的为8%,老先生单独居住的为5.3%。

这些单独居住的老人,缺乏家庭关心照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诈骗。

-些老年人热衷于参加保健品讲座,一方面是重视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心孤独,明知道是促销活动,就想去凑个“热闹”,去的时候还想着捂紧自己的口袋,但一到现场,就挡不住诱惑。

 

  部分老人的“贪小”心理作祟

  有些老年人存在着贪图非份之财的心理弱点。

走在马路上,遇上有“生财之道”的机遇,如工地挖来的金元宝,中奖的易拉罐提环,小票可变成大票等,都当作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明明摆着很多蹊跷的事,只因贪财心切,也就自然看不到了。

骗子对他们说什么,他们就相信是什么;骗子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有些老人希望能够证明自己  老人退休以后,远离了长期伴随自己的社会角色,部分老人有一定的自卑意识,加之与小辈的共同语言不多,有时候甚至感觉被小辈看不起,因此希望通过某些成功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类老人很容易被投资类、收藏类的骗局所迷惑。

而且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听人劝。

  部分老人迷信权威从众心理较强  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

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如何防止老人被骗?

受访者认为:

需要社会管理机构,家庭和老人共同努力。

首先是管理机构需要加大打击力度。

调查显示,就社会管理层面而言,受访者对各类骗局屡禁不止原因的分析还是比较理智的,有53.3%的受访者认为,骗子流窜作案,破案难度较高;有48.4%的受访者认为,有些骗局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或者介于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之间,界限比较模糊,执法需要较高的智慧。

然而,无论执法的难度有多大,有81.1%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显然加强打击管理是受访者的共识。

同时,受访者还表示,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身体比较健康的中老年人,也应该有所警惕。

首先是不自作主张,遇事先征求家人意见。

尤其老年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是莫贪图便宜,轻信花言巧语。

老年人要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深刻道理,克服了贪图便宜心理,做起事来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第三是老年人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识别能力。

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毫无疑问,在防止老人受骗这一系统工程中,家人的作用或许更为重要,对骗局进行打击,常常是事件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而让老人提高自身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何况,老人学习新的东西的难度很大。

受访者指出:

关爱老人,经常和老人交流是最重要的防骗手段。

调查表明,有88.4%的受访者认为,经常陪老人聊天,让老人从亲人的嘴里了解社会是最重要的;其次,有79.9%的受访者认为,让老人了解尽可能多的新鲜资讯也是防骗的重要手段;有70.9%的受访者认为,必须让老人有更多的健康的社交机会,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也正因为如此,下一代人如果孝顺的话,除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之外,提醒老年人别受骗上当,也是孝顺的基本内容之一。

有这么一个“老年人防骗协会”,结合着典型案例,经常给老年人讲一讲,念叨念叨,就会使老年人防患于未然,避免受骗上当。

还是用受访者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怎样防止家里老人上当受骗呢?

有空陪他们聊聊天,哪怕打一个电话问候,这也是我们做小辈的敬老爱老。

孝顺老人,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做得更好。

”(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来源解放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