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3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2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3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艺术3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艺术3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艺术3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艺术3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3下.docx

《艺术3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3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3下.docx

艺术3下

第一单元儿童剧场

课题一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角色进行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主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钱》录音带,CD光盘等。

第1-2课时

活动一:

演一演《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1.学生根椐老师的安排,将自己收集和知道的关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分小组讨论故事的含义,根椐自己的感受,交流对故事意义的理解。

2.观看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片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根椐故事节分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根椐对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改变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结尾。

例如故事中美好的梦想在干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现实?

主人公皮诺曹与大鲸鱼博斗的时候,大家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及皮诺曹早一些脱险等。

通过创编,使学生体验与交流合作中解决的问题。

3.欣赏教材中同学表演的故事片段,看他们的表演描述了什么?

他们的表演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小组同学一起,将大家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并和教材上的表演进行比较;加以评价。

活动五:

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的展开,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

从前有一位姓的秃头,非常滑稽,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

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众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

在当时的木偶队伍中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作郭郎。

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

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了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把握程度,指导和帮助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单元车世界

课题一遥远的车辙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车辆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

2.初步掌据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辆。

3.在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中,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不同的时代车的发展轨迹。

教学准备

1.不同时期车辆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第3-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车辆的问题在艺术课上不须考证,但车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科技的发展是的目共睹的事实。

无法想象,没有车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本课以不同历史阶段的车辆为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千姿百态的“老爷车”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或传媒等形式,学生共同欣赏不同时期车辆的特征和风采。

2.师生共同将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不同时期车辆的基本特征,用语方、肢体支动作、画笔、歌曲、诗歌形式表现出来。

3.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不同车辆发届的声音,根椐它们的声音,分组进行节奏、音高等方面的游戏性的表演。

活动一;车海漫步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车展大厅里静悄悄的,这时从角落里传来一声叹息:

“唉!

站了一天了,真累啊!

”原来是站在那里的自行车在自言自语。

“看你那副单薄的身架,也好意思来参加车展,真是不知趣。

”说这话的是停在展厅中央的小汽车。

它那尖刻的语方和不屑一顾的样子立刻激怒了大家,大厅里一片喧闹。

“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比起《多拉快跑》来你还差的远呢……

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

教学评价建议

1.启发学生根椐自己的审美感受进行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巧用材料,善于发现材料中的美的要素。

2.对积极参加表演活动,有创造性的学生要给予肯定与表扬。

要注意挖掘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3.鼓励同学们勇敢地进行自评,互评活动,看着谁做的车子最有特点,谁画的车子最美丽。

教学思路拓展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车辆动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尝试制作发橡皮筋为动力的车辆模型。

2.根椐车辆发展的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未来的车“

第三单元十二生肖

课题一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中“鸡”字与“吉”字谐音的广泛应用。

2.尝试在听赏西方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对绘画、手工制作和表演活动产生艺术表现手段的迁移与关联。

第5-8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金鸡交响曲

1.设想每天清晨临之即公鸡报晓的情景,根椐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关于鸡的相关知识,师生共同对自己眼中所认识的鸡发表看法。

引导着向下面的有关知识扩散。

2.“鸡是一种家禽。

其远祖即古代原鸡。

古原鸡可分三支,一支是经过人工饲养而进化的家鸡;一支是经遗传变异演化的雉《即野山鸡》,一支则是变化不大的现代原鸡。

3.学唱歌曲《小公鸡》《拉脱维严亚民歌》和相隔两小节的二声部卡农〈公鸡〉,感受它们的情绪和二声部配合。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准确地歌唱〈小公鸡,并体会歌曲所包含的情感。

2.能对两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描绘同一题材的中国画进行比较和欣赏,谈自己的体会或感情,能对我国艺术作品的深远含义进行初步的理解。

第四单元远方的朋友

课题一天涯若比邻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种族,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小朋友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们的文化和艺术。

2.学习波兰歌曲《芦笛》,体会歌曲中轻快、跳跃的特点,,并能试着用各种材料吹出芦笙音调。

3.欣赏外国儿童画,并能用各种美术工具描绘出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

1.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艺术等方面的音像资料。

2.世界上不同国家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录音带和绘画作品。

3.学生所需的工具与材料。

第9-10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向远方的小朋友致敬

1.全班同学共分5个小组,分别代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课前学生就自己小组所表现的内容,寻找相关资料。

如风土人情,文化艺术、服饰特点,外貌特征等。

2.各小组展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如图片、乐曲、舞蹈等。

想一想。

这些资料是不自哪些地区、国家。

通过音像资料或图片介绍世界上“五大洲”不同在地域的文化、艺术与风情。

3.用身边归简单常见的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外国小朋友,在自己收集的外国音乐作品中进行戏剧表演:

向远方的小朋友致敬。

4.根据《芦笛》音乐跳一跳异国风情的舞蹈,感受歌曲中的轻快,跳跃的节奏特点。

5.自己也试着用竹叶、树叶、纸片等吹出芦笙的音调。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收集的资料能展现出当国的文化特点及生活习俗,小组是否明确,合作密切。

2.学唱歌曲时认真感受,能体验歌曲轻快,跳跃的特点。

3.学生能就文化、艺术,习俗等方面提出有见解的问题。

教学思路拓展

1.结合本课学习,了解地球上五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的种族分布。

对有关国家的地貌、物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与认识。

2.本课在教学时可结合世界地图或地球仪进行,也可发挥老师的创造性设置一定的情境,师生共同将自己打扮一名外国人,并自编儿歌进行介绍。

课题二你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用多种方式如信件、贺卡、电话、手机及网络与远方的朋友联系。

2.学习制作贺卡和各种送给外国小朋友的小礼物。

3.能运用视谱、背谱的方式学唱西班牙儿童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能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美术作品来。

教学准备

1.各种废旧挂历纸,一次性纸杯、剪刀、胶水、牙签,棉线团等工具及相关美术材料。

2.不同国家的风光与民俗等方面的光盘资料、歌曲录音带等。

第11-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送给外国小朋友的礼物

1.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国家的风光、民俗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自由谈感受,看看自己对哪一些国家更感兴趣并说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五大洲的地理位置,看一看谁能说出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生活着的孩子都有哪些不同》虽然我们相隔千万里,但是通讯使我们的心连接在一起,使我们的距离更近了。

3.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一件美丽的贺卡,送给远方的朋友,带去一份浓浓的情意。

用自己美丽的歌喉唱出一首首歌曲,献给他们,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友谊。

4.播放西班牙儿童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学生进行贺卡制作,开提出制作要求:

表达要鲜明,热烈,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相互协作,主动查找资料,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制作时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作品有个性。

3.能用视谱、背谱方式学习歌曲。

教学思路拓展

1.借助国际互联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

2.鼓励学生与不熟悉人交往的信心与勇气。

3.丰富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情感体验。

课题三欢聚一堂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舞蹈、服饰、绘画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2.学跳非洲儿童舞蹈,体验其节奏特点。

3.学会在玻璃上绘画,表现异国风情。

教学准备

1.世界上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录像资料、服饰资料,美术作品等。

2.民族服饰制作所需的工具资料。

3.学生化装表演时所需的录像带等。

第13-1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五大洲小朋友跳起来

1.教师通过录像资料或自己的表演示范,向学生展现不同国家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特点。

通过欣赏学习这些基本动作,使学生对世界多元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2.听唱埃及儿童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配合自制乐器学习打节奏,掌握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和节奏以及半拍起唱的技巧。

3.欣赏非洲儿童舞蹈,学跳几个简单的动作,并自己创编动作,随着《我愿做个舞蹈家》的歌曲节奏自由舞蹈。

4.学唱埃及儿童歌曲《我愿做个舞蹈家》,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

5.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习舞蹈热情高,敢于大胆表演的同学给予鼓励。

对有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很好把握节奏,韵律的学生应提出表扬。

2.鼓励学生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肢体语方的表现。

教学思路拓展

结合本课的学习,运用舞蹈的形式,给爸爸、妈妈表演一个小节目,或给小伙伴们讲一个外国童话小故事。

第五单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课题一流过家乡的小河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体验家乡小溪和小河幽静,秀丽的自然美,有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感受我国民间音乐旋律,学习用接唱,对唱形式表现歌曲《浏阳河》,并尝试用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体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3.能从描写小溪和小河的文学,美术作品感受语言、色彩,曲线的柔和、秀丽、幽静的美感,并喜欢用诗歌,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小溪与小河的自然美。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小溪、小河的照片、图片等资料。

2.有关小溪、小河的文学作品资料及配乐朗诵《小河》的录音。

3.《门前有条小溪流》,《浏阳河》歌曲音像资料。

4.描绘小溪、小河的美术作品和学生表现小溪、小河的美术材料与工具。

第15-16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小溪静静流

1.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所见过,所知道的小溪与小河形象特征,体会其美感。

2.播放小溪、小河的音像资料或出其图片,照片及有关溪水流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小溪,小河的自然美,启发学生用语言或身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欣赏诗歌《小溪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拟人手法的情趣美。

4.学唱歌曲《门前有条小溪》感受诗歌的韵律五声调音乐的清淳及抒情性三拍子音乐子音乐的美感,体验歌中的诗情画意和对家乡小溪的赞美之情。

尝试读谱视唱时,可先练习节奏的准确,采用手拍节拍、口读节奏(用嗒嗒)的形式,之后再按分组接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的乐句划分。

活动二:

歌唱浏阳河,

1.播放歌曲《浏阳河》,欣赏《浏阳河》的照片或录像、美术作品,感受画面线条,色彩的美感及画面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美。

2.学生讨论交流,抒发对歌曲的感受和与体验,请学生演唱自己会唱的有关小溪、小河的歌曲。

3.教师在钢琴或风琴上弹奏《浏阳河》的旋律,请学生一起轻轻哼唱,并用拍手、跺脚、拍肩,捻指等不同的动作击出音乐节拍,并分出音乐的乐句。

4.播放《浏阳河》歌曲录音,学生使用扇子,红绸等道即兴跳舞,要求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小组讨论,选配适宜的民间舞蹈动作。

5.请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唱歌、敲打击乐、跳舞、画画等,表现歌曲《浏阳河》和对河流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评价建议

1.尊重和欣赏学生对小溪、小河自然景色美的真情感的流露,充分肯定表演小溪的小河的生动语言,具有个性特点的绘画,声情并茂的歌唱、富有想像的舞蹈及戏剧性表演。

2.赞美学生对家乡山水的关注和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思路拓展

3.引导学生收集小溪、小河的文学资料及图像资料,组织学生到家乡附近的小溪、小河边进行写生,并举办学生绘画作品展。

4.举办小溪小河诗歌朗诵会、赛诗会、歌吟会等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表现能力。

5.让学生了解家乡溪水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果自己家乡的河流已被污染,教学内容可根椐实际情况学生予以关注和行动。

6.启发学生讨论小溪、小河从哪里发源,流向何处?

让学生懂得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流向大海的自然规律及从小事做起的人生道理。

课题三:

高高的山

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大自然中的山脉,能够感受家乡山脉的雄伟,壮观、巍峨和峻峭等,感悟的“品格”,具有爱祖国和爱家乡山脉的情感。

2.能以自己的感受大胆运用诗歌、歌唱、绘画、书法等形式表现家乡的山脉,表达对家乡山脉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山脉的影像、图片资料,表现山的音乐、舞蹈、文学音像资料。

第17-18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横看竖看皆是美

1.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踏青、登山等活动,或欣赏大山的图片、照片,感受大山的雄姿与独特景色,体验从不同角度大山,如在山头、山下、半山腰、近处、远处等不同的位置欣赏山的不同美感。

2.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引导学生感悟大山的精神内涵,了解人类克服自然困难的动人故事(如〈愚公移山〉)

3.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感受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歌曲抒发的对大山的情怀。

4.能用独唱、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演唱这首歌,并用民间舞蹈形式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评价建议

尊重和理解学生对山的感受和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直觉冲动表现大山的雄姿。

教学思路拓展

1.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和开发当地资源,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关于大山的音乐、美术作品,积累学生的艺术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考察、了解家乡的山水,感受有山有水,山青水才秀,山水相依,有林才有水,林水总相亲的自然生态规律。

3.让学生谈论交流“我见过的山,我喜欢的山。

我爬过的山”,祖国的名山——喜马拉雅山、庐山、黄山、峨嵋山、华山等,分享对家乡、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课题三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周围美好的自然景色,运用听、看、触摸、亲身体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环境美,有亲近、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2.学习用水粉画,水彩画,版画,自然物粘贴等多种形式,制作表现家乡景色的壁画,壁挂、挂盘、旅游明信片等美术作品,有美化环境生活的愿望

教学准备

1.我国不同地域的风景图片,照片、录像带或VCD光盘。

2.让学生收集自己的老家或现在居住地方有关照片、图片、美术作品(如〈森林的早晨〉)〈冬猎〉等资料以及有关思念家乡、歌颂家乡的文学作品

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爱家乡的山和小〉和乐曲〈我的天堂〉,〈回家〉、〈思乡曲〉等音乐录音带。

第19-20课时

活动一:

美丽的家乡

1.学生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的老家所在地,描绘其老家的自然风光和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提高:

你们了解自己的老家吗?

你认为自己的老家或现在居住的家乡有什么最让你留恋、最让你喜欢,最让你难忘呢?

2.播放我国不同地域的风景图片、照片,录像带或VCD光盘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各地优美的风景,体验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3.欣赏歌唱家德德玛的独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感受女中中音音色的浑厚深沉,歌曲旋律的委婉悠然,理解赞美情感的起伏激荡。

4.欣赏歌曲〈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感受歌曲的旋律的清新,明快,优美与欢畅。

5.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唱出舒展、优美的歌声。

6.讨论如何表现好歌曲美感与深情,尝试运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的配伴奏。

7.鼓励学生唱出自己会的其他歌唱家乡的歌曲,表演自己会跳的各种民间舞蹈,朗诵家乡的童谣等。

教学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是否带着真情实感的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对学生的真情流露与理改正思考给予支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2.关注学生的均衡了展,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能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表现家乡的美丽。

教学思路拓展

1.寻找“落叶归根”的生活故事,站学生体验对家乡的眷恋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

2.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去郊游,,搜寻家乡古镇、老街,老桥、老房子,老字号等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生活用品,体验家乡环境保护的重要。

3.引导学生收集和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有特点有民歌。

第六单元雨中情

课题一一把小伞圆溜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小伞花〉,引发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结合自己曾经在雨中的经历,画出自己喜爱的“小花伞”。

3.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制作伞的方法,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小花伞”

教学准备

4.歌曲〈小花伞〉的独唱或合唱的录音带,光盘资料等。

第21-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设

活动一:

“小花伞”我亲爱的朋友!

1.师生共同就伞的功能、用形状、颜色、图案以及个人用过程中曾以发生过的有趣或难忘的故事(要能启发学生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动情地联想和回忆,如不同地域的伞,所过见的伞、用过的伞以及惹眼的色彩、图案、质地和难忘的事情),形成情景,启迪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倾听、表演、叙述、描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2.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叙述或描绘自己曾经有过的关于伞的经历和趣事,并将自己制作的“伞”的作品或照片存入艺术档案夹。

3.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请每个人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构思。

教学思路拓展

4.可用舞蹈活动导入教学,欣赏伞的舞蹈,学跳基本动作并进行组合,引导学生体验乐曲的情绪,风格,并讨论其与伞的动作,用简单的舞蹈语汇成表现乐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等。

5.欣赏有关伞的舞蹈、讨论其风格特点,表现的内容等,或找出基本动作进行模仿,并重新组合动作顺序,配合音乐,尝试简单舞蹈创作。

课题二风雨同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中》,感受和挖掘歌曲的人文内涵,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真情表现友好的情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演、歌唱能力,使学生自然地参与舞蹈的学习创作和表演活动,江体验其创作和表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歌曲《雨中》,《小花伞》的录音带、光盘等。

2.结合“风雨同行”的内容学生自编儿童剧、舞蹈、小品的动作、角色、人物以及故事梗概的设计方案、脚本等。

第24-26课时

1.听赏、学唱二声部歌曲《雨中》,可以与学过的歌曲《小花伞》进行对比,引发歌唱的兴趣,继而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声部、风格、唱好二声部的配合等。

2.结合歌曲、认识、理解、练习、掌握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如歌曲情绪、强弱、音色、速度、表情记号等。

3.虚拟或模仿雨中人物动作情景、根据情节、人物特征,分组讨论表演方案在歌声和音乐中即兴进行表演。

4.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体验,感受到的有关花雨伞的故事,体验友情关爱的情感。

用不同的声调、速度、感情朗诵《小雨伞》的诗句:

“谢谢你,小雨伞,为了给我遮雨点淋湿了你那美丽的衣衫。

教学评价建议

1.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演,意见和创作,特别对不爱表现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可将他们的演唱、表演等录像或照片,存入档案夹并在合适的场合播放,展出。

教学思路拓展

1.引导学生到室外观察街景或由雨中的情景进入,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或记忆画,并给“虚拟”表演制作人物道具展开教学。

2.可配合学校大型的艺术团体操等活动,将伞作为表演道具使其与音乐,舞蹈结合,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自己学校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学唱《小姑娘,小花伞》或其他熟悉的歌曲和舞蹈等。

第七单元民族乐器的传说

课题一来自草原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罚分明马头琴的乐曲蒙古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2.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器以及创编故事剧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对乐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认识。

教学准备

1.马头琴的传说资料、图片资料或实物。

2.马头琴的音乐录音带、蒙古族民歌的音乐录音带或VCD光盘及蒙古风光图片。

第27-29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草原一放声歌唱

1.单元页欣赏,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勤劳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他们用这些美丽的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瑶族和彝族的三种乐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2.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

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3.请同学们一起听赏或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乐曲节奏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还是忧伤,是热情还是沉静?

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

歌曲唱会后再唱乐谱,由音及形地学唱乐谱,并请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级,属于什么调式。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连环画创作中的表现给予充他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善于合作的绘画的同学要多鼓励。

2.挑选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大胆展示的学生为大家做演示,并请大家从舞蹈的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八单元辛勤浇出幸福花

课题二羊毛剪刀咔嚓嚓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罚分明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听赏和学唱不同地域表现劳动歌曲,聆听体现劳动快乐有旋律,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再现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能够基本准确地演唱《剪羊毛》,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用自编舞蹈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准备

1.有关劳动的舞蹈影资料,歌曲录音资料。

2.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打击乐器等。

第30-3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1.欣赏中外美术家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关于劳动的舞蹈资料,如壮族的扁担舞源于春米的劳动生活,流传于福建的采茶舞等。

从绘画作品和舞蹈欣赏中,感受美术、舞蹈与劳动之间的联系及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学习歌曲《剪羊毛》。

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查阅的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特产、图片、文学资料、照片、特色建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