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689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1 岩石力学性质.docx

岩石1岩石力学性质

岩石的1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

岩石的强度:

岩石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岩石破坏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岩石的变形: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态(形状、体积)变化。

岩石在荷载作用下,首先发生的物理力学现象是变形。

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或在恒定载荷作用下,随时间的增长,岩石变形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岩石破坏。

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

▪1.5岩石变形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1)弹性(elasticity):

物体在受外力作用的瞬间即产生全部变形,而去除外力(卸载)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弹性。

▪弹性体按其应力-应变关系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线弹性体:

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

▪非线性弹性体:

应力—应变呈非直线的关系。

▪2)塑性(plasticity):

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在外力去除(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称为塑性。

▪不能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称永久变形,残余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塑性变形的物体,称为理想塑性体。

▪理想塑性体,当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时,材料没有变形,应力达到后,变形不断增大而应力不变,应力-应变曲线呈水平直线.

▪3)黏性(viscosity):

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时完成,且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称为粘性。

▪应变速率与时间有关,->黏性与时间有关

▪其应力-应变速率关系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物质称为理想粘性体(如牛顿流体),

▪4)脆性(brittle):

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5)延性(ductile):

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称为延性。

▪1.7岩石变形指标及其确定

▪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用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指标表示。

3)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工程意义

▪①揭示岩石试件破裂后,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②预测岩爆。

▪若A>B,会产生岩爆

▪若B>A,不会产生岩爆

③预测蠕变破坏。

▪当应力水平在H点以下时保持应力恒定,岩石试件不会发生蠕变。

▪应力水平在G-H点之间保持恒定。

蠕变应变发展会和蠕变终止轨迹相交,蠕变将停止,岩石试件不会破坏。

▪若应力水平在G点及以上保持恒定,则蠕变应变发展就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右半部,试件将发生破坏。

④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

▪循环荷载:

爆破,而且是动荷载。

▪在高应力水平下循环加载,岩石在很短时间内就破坏。

▪在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加载,岩石可以经历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岩石工程才会发生破坏。

▪所以,根据岩石受力水平,循环荷载的大小、周期、全应力—应变曲线来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破坏时间。

▪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②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大;

▪③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大;

▪④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弹脆性→弹塑性→应变硬化。

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②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大;

▪③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大;

▪④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弹脆性→弹塑性→应变硬化。

1.11岩石的扩容

▪扩容:

当外力继续增加,岩石试件的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度增加,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最终将导致岩石试件的破坏,这种体积明显扩大的现象称为扩容。

▪实验表明:

体积应变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体积变形阶段体积应变在弹性阶段内随应力增加而呈线性变化(体积减小),在此阶段内,轴向压缩应变大于侧向膨胀。

称为体积变形阶段。

在此阶段后期,随应力增加,岩石的体积变形曲线向左转弯,开始偏离直线段,出现扩容。

▪在一般情况下,岩石开始出现扩容时的应力约为其抗压强度的1/3~1/2左右。

▪②体积不变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随着应力的增加,岩石虽有变形,但体积应变增量近于零,即岩石体积大小几乎没有变化。

▪在此阶段内可认为轴向压缩应变等于侧向膨胀,因此称为体积不变阶段。

▪③扩容阶段当外力继续增加,岩石试件的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度增加,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最终将导致岩石试件的破坏,这种体积明显扩大的现象称为扩容,此阶段称为扩容阶段。

▪在此阶段内,当试件临近破坏时,两侧向膨胀变形之和超过最大主应力方向上的压缩变形值。

▪这时,岩石试件的泊松比已经不是一个常量。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合水:

产生三种作用:

连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

▪连结作用:

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结作用。

▪润滑作用:

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使原有的连结变成水胶连结,导致矿物颗粒间连结力减弱,摩擦力减低,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水楔作用:

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着力将水分子拉到自己周围,在两个颗粒接触处由于吸着力作用使水分子向两个矿物颗粒之间的缝隙内挤入。

 

▪3)加载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加载速率愈大,弹性模量愈大;

▪加荷速率愈小,弹性模量愈小。

▪加载速率越大,获得的强度指标值越高。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建议:

▪加载速率为0.5~1MPa/秒,一般从开始试验直至试件破坏的时间为5~10分钟

▪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风化作用:

是一种表生的自然营力和人类作用的共同产物,是一种很复杂的地质作用,将涉及到气温、大气、水分、生物、原岩的成因、原岩的矿物成分、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

▪风化作用降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①降低岩体结构面的粗糙程度,产生新的裂隙,破坏岩体的完整性。

岩石结构连结被削弱,坚硬岩石变为半坚硬岩石、疏松土。

▪②在化学风化过程中,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原生矿物经受水解、水化、氧化等作用,逐渐为次生矿物,特别是产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等)。

▪③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导致抗水性降低、亲水性增高(如膨胀性、崩解性、软化性增强);力学强度降低,压缩性加大。

▪三个概念: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粘性流动

▪流变现象: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称

▪为流变性。

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

▪象,称为流变现象。

▪流变的种类:

蠕变:

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增加而增长

▪松弛:

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弹性后效:

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蠕变的两种类型

▪a.稳定蠕变:

低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蠕变,图中sC

▪b.不稳定蠕变:

较高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蠕变,图中sA、sB

▪典型蠕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b),减速蠕变阶段:

应变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第二阶段(b-c),等速蠕变阶段:

应变速率保持不变。

▪第三阶段(c-d):

加速蠕变阶段:

应变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2.1.3描述流变性质的三个基本元件

▪1)弹性元件

▪力学模型:

▪材料性质:

物体在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完全符合虎克

▪(Hooke)定律。

称其为虎克体,是理想的

▪线性弹性体。

▪本构方程:

s=ke

▪应力应变曲线(见右图):

▪模型符号:

H

▪虎克体的性能:

a.瞬变性b.无弹性后效

▪c.无应力松弛d.无蠕变流动

▪2)塑性元件

▪材料性质:

物体受应力达到屈服极限s0时便开始产生

▪塑性变形,即使应力不再增加,变形仍不

▪断增长,其变形符合库仑摩擦定律,称其

▪为库仑(Coulomb)体。

是理想的塑性体。

▪力学模型:

▪本构方程:

▪ε=0,(当s

▪ε→∞,(当ss0时)

▪(3)粘性元件

▪材料性质: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与应变速率成

▪正比,符合牛顿(Newton)流动定律。

▪其为牛顿流体,是理想的粘性体。

▪第三章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状态

▪一维:

胡克定律

▪三维:

广义胡克定律

▪一、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材料塑性变形和作用力之间关系(本构关系)。

▪研究在塑性变形后物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

▪2.塑性力学的特点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与材料有关)

▪应力与应变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与加载历史有关)

▪在变形体中有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

(分界线)

▪区分加载和卸载过程。

(加载使用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卸载使用广义胡克定律。

▪地应力测量概述

▪水压致裂法

▪)水压致裂法的特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值直观适应性强

▪受到重视和推广

▪缺陷主应力方向不准

▪应力解除法

▪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地应力

▪主要特点:

▪)测量有操作简便

▪2)测量技术和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3)精度相对较高的地应力

▪4)目前使用最为广泛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使用的地应力测量方法

▪6岩体地下工程

▪6.1岩体二次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

▪围岩:

由于人工开挖使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应力状态被改变了的岩体叫围岩。

▪二次应力状态:

开挖后,无支护时,调整后的应力状态(原始应力,又称一次应力状态)。

▪求二次应力状态时,要给出的基本条件:

▪①原始应力②本构关系③岩体性质参数

▪二次应力状态主要特征状态

▪①二次应力为弹性分布(岩体坚硬,原岩应力小,不要支护)。

▪②二次应力为弹塑分布

▪围岩分两部:

弹性区、塑性区

▪结构面的处理方法

▪大结构面单独处理;小密集结构面用包容方法处理。

▪地下工程稳定

▪稳定定义:

地下工程工作期限内,安全和

▪所需最小断面得以保证,称为稳定。

▪稳定条件:

▪地下工程稳定性可分为两类

自稳:

不需要支护围岩自身能保持长期稳定

▪人工稳定:

需要支护才能保持围岩稳定

▪地下工程自身影响达不到地表的,称为深埋。

反之浅埋

▪1)可视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孔洞各方向无穷远处,仍为原岩应力;

▪2)当埋深等于或大于巷道半径R0或其宽、高之半的20倍以上时,巷道影响范围(3~5R0)以内的岩体自重可以忽略不计;原岩水平应力可以简化为均匀分布,通常误差不大(10%以下);λP0

▪3)深埋的水平巷道长度较大时,可作为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其它类型巷道,或作为空间问题。

▪(3)最佳轴比(谐洞)

▪最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的巷道断面尺寸,可用它的高跨

▪比表征(轴比),称为最佳轴比或诣洞。

▪最佳轴比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①巷道周边应力均匀分布;

▪②巷道周边不出现拉应力;

▪③最大应力值是各种截面中的最小值。

▪围岩压力与控制

▪地下洞室围岩在二次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是围岩与支护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与围岩应力不是同一个概念。

围岩应力是岩体中的内力,而围岩压力则是针对支护结构来说的,是作用于支护衬砌上的外力。

▪按围岩压力的形成机理,可将其划分为变形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和冲击围岩压力。

▪狭义地压:

围岩因变形移动和冒落岩块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称

▪广义地压:

岩体内部原岩作用于围岩和支架上的压力

▪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压力——围岩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力。

围岩压力与支护抗力相等。

▪岩体作为支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与支架构成共同存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调变形,共同承担全部围岩压力。

(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在不使围岩松脱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柔性支架,并及早进行支护。

▪四、压力拱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一)普氏平衡拱理论

▪1、自然平衡拱(压力拱)的概念

▪2、在松散体中形成压力拱的条件

▪坑道埋深Z≥(2~2.5)b,b为压力拱高度。

▪普氏理论假设条件

(1)将岩体视为具有一定粘结力的松散体

(2)洞顶岩体能够形成压力拱。

▪3)沿拱切线方向只作用有压应力,而不能承受拉应力。

4)采用坚固性系数f(普氏系数)来表征岩体的强度

▪可见:

松脱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无限增大;采用传统支护方法时,要尽量使支护与围岩紧密接触,使支护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控制围岩破坏。

▪普氏平衡拱理论适用于深埋洞室。

▪某矩形巷道,宽度为4m,高度为3m,布置在泥质页岩中,岩石的换算内摩擦角φk=710,,岩石重度γ=20kN/m3,按普氏地压理论试求:

(1)拱的跨度和高度;

(2)自然平衡拱的方程式;

▪(3)支架所受的顶压等于多少

▪解:

2a=4m,f=tg710=2.9,γ=20kN/m3

(1)压力拱跨度2a=4(m)

▪压力拱高度b=a/f=2/2.9=0.69(m)

(2)压力拱方程式:

y=x2b/a2=0.172x2

▪(3)总顶压力

▪维护岩石地下工程稳定的基本原则

▪.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1)避免岩石强度的损坏

2)尽量把工程位置设计在岩性好的岩层中

▪3)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

▪善围岩的应力条件1)选择合理的隧(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

▪2)选择合理的位置和方向。

▪3)“卸压”方法

▪合理支护

▪合理的支护包括支护的形式、支护刚度、支护时间、支护受力情况的合理性以及支护的经济性。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注浆、充填等)实现支护与围岩间的密实接触,从而实现围岩压力均匀传递。

▪4.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岩体作为支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与支护结构组成共同存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调变形,共同承担全部围岩压力

▪二、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

▪特点:

喷锚支护是喷射混凝土支护与锚杆支护的联合支护,其特点是通过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达到维护坑道的目的。

▪喷射混凝土的力学作用

(1)加固围岩。

(2)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

▪2)锚杆群的力学作用

▪A、悬吊作用

▪B、组合作用

▪C挤压加固作用注浆加固支护

▪岩土注浆主要有抗渗和加固两个功能

▪注浆加固方法适合于裂隙岩体或被破碎的岩体

▪岩石地下工程的监测监测特点

▪1)时效性

▪2)环境复杂

▪3)监测信息的时空要求

▪4)空间的制约

▪地下工程周边各点趋向中心的变形称为收敛。

边坡分类:

▪一般边坡:

土坡、岩石边坡

▪高边坡:

土坡(高于15米)

▪岩石边坡(高于30米)

▪成因:

自然边坡,人工边坡

▪二、影响边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1)天然应力水平天然应力使坡体应力重分布作用加剧。

(2)坡形、坡高、坡角及坡底宽度

▪(3)岩体性质及结构特征

▪(4)结构面

一边坡变形的基本类型

▪1、卸荷回弹

▪在成坡过程中,由于荷重不断减少,边坡岩体在减荷方向(临空面)产生伸长变形,即卸荷回弹

▪2、蠕变变形

▪边坡岩体中的应力对于人类工程活动的有限时间来说,可以认为是保持不变的。

在这种近似不变的应力作用下,边坡岩体的变形也将会随时间不断增加,这种变形称为蠕变变形。

▪二、边坡破坏的基本类型

▪崩塌:

斜坡岩土体被结构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跌跃而下的现象与过程

▪滑坡:

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称为滑坡。

▪倾倒破坏:

由陡倾或直立板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近平行时,在自重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弯曲、折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的现象称为倾倒破坏(弯曲倾倒

▪三、影响岩体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

▪1、岩性决定岩体边坡稳定性的物质基础。

▪2、岩体结构岩体结构及结构面的发育特征是岩体边坡破坏的控制因素

▪3、水的作用使岩土的质量增大、滑动面的滑动力增大;岩土软化、抗剪强度降低;对岩体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

▪4、风化作用使岩体内裂隙增多、扩大,透水性增强,抗剪强度降低。

▪5、地形地貌直接影响边坡内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而影响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及边坡的稳定性。

▪6、地震产生地震惯性力

▪7、天然应力

▪8、人为因素

▪安全系数:

根据各种因素规定的允许的稳定性系数。

大小是根据各种影响因素人为规定的,必须大于1。

▪影响因素:

▪①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的详细程度;

▪②各种计算参数误差的大小;

▪③计算稳定性系数时,是否考虑了全部作用力;

▪④计算过程中各种中间结果的误差大小;

▪⑤工程的设计年限、重要性以及边坡破坏后的后果。

▪安全系数一般=1.05~1.5

▪边坡维护

▪方法:

疏水、加固、挡土墙或护坡

▪(治滑坡六字方针:

避、排、挡、减,固、植)

▪一疏水:

目的降低水压

▪二边坡加固

▪方法:

预应力锚杆、抗滑桩

▪抗滑桩原理:

下滑力作用于桩体,一部分下滑力由桩体传至桩前的下滑体,增加抗滑力

▪一部分由桩体传至滑动面以下的岩体中。

▪增加摩擦力,直接提供抗滑力

▪新奥法简介

▪“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法,由奥地利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勒教授提出的。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2、柔性支护观点/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3、设计、施工、监测一条龙作业方式。

▪优点:

较好利用岩体力学特性,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