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562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docx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

苏州工业园区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立刻编辑>>

苏州工业园区(SuzhouIndustrialPark,简称SIP),全称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China-SingaporeSuzhouIndustrialPark),是苏州市所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区东部,东接昆山市,南连吴中区,西靠姑苏区,北隔阳澄湖与常熟相望。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苏州工业园区也是苏州经济的增长极,是苏州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以及未来的城市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快速导航

城市街景词条图册

中文名称苏州工业园区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辖地区胜浦、唯亭等四个街道

邮政区码215000

面积288平方公里

方言吴语太湖方言

著名景点金鸡湖、阳澄湖等

外文名称SuzhouIndustrialPark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电话区号0512(国际:

+86512)

地理位置苏州市区东部

人口72.3万(2010年数据)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展开内容

1区划变革

2行政区划

3发展成就

发展概况

主要成就

4未来展望

园区发展

四条主线

五个注重

5教育概况

6文化概况

7旅游产业

8新兴产业

9地理交通

10城市街景

11词条图册

1区划变革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4)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同年,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002年7月,将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东环路以西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2003年,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2003年,跨塘镇辖桥北、新镇2个居委会和蠡塘、娄江、娄东、娄中、湖滨、剑湖、古娄、上楼8个行政村。

唯亭镇辖唯亭、亭南、泾巷、东亭家园4个居委会和浦田、夷陵山、施家滨、悬珠、阳澄湖5个行政村。

胜浦镇辖胜浦镇街道、金苑新村、吴淞新村、园东新村4个居委会和金港、金东、吴巷、胜巷、旺坊、南盛6个行政村。

娄葑镇辖新苏、葑谊、葑塘、团结、星湾、独墅湖、斜塘7个居委会,苏安南、苏安北、官渎、东港家怡、东港家乐、金益、莲香7个社区和板阳、洋泾、倪庄、金厍、群力、东旺港、华莲、周葑、宅前、墩头、斜浜、金田、东巷、盛墩、建国、联合、南旺、南夏泾、姚东、西马、田巷、南沙里、临湖23个行政村。

(村居名录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苏州工业园区2004年9月30日,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04]89号)批准同意将吴中区甪直镇车坊居委会和朝前、横港、李家、大仓、金园、鄂田、旺浜、华云、车渔9个村划归苏州市娄葑镇管辖。

调整后,娄葑镇面积120.08平方千米,人口14.35万人,辖20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2009年末,娄葑镇面积72.56平方千米、人口323310人,唯亭镇面积115.74平方千米、人口202857人,胜浦镇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72910人。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2012年末,撤销娄葑镇,以星湾等36个居委会区域设立娄葑街道,以斜塘等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斜塘街道;撤销唯亭镇,设立唯亭街道;撤销胜浦镇,设立胜浦街道。

园区管委会驻娄葑街道。

2行政区划

《关于将我市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的请示》(苏府呈[2003]91号)悉。

现批复如下:

苏州工业园区同意该市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娄葑镇行政区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人,辖13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跨塘镇行政区域面积33.7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镇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2]102号2012年11月29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

该市《关于撤销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请示》(苏府呈[2012]169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苏州市娄葑镇,以星湾、独墅湖、团结、群力、葑谊、葑塘、金益、通园路、文萃路、徐家浜、新苏、泾园南、泾园北、东港家乐、东港家怡、苏安南、苏安北、官渎、东港二村、新城、新加、都市、师惠、东方、贵都、新馨、沁苑、四季新、湖左岸、加城、天域、高尔夫、大湖城邦、熙岸、水巷、天翔36个居委会区域设立苏州市娄葑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通园路28号。

以斜塘、联丰、莲香、荷韵、莲花一、莲花二、莲花三、莲花四、车坊、淞涛、淞泽、淞源、淞潭、淞渔、翰林缘、菁英公寓、朗科、荣域、怡和、景城、星辰一、东湖大郡、东湖春韵、枫情水岸、湖畔天城、凤凰城、第五元素、东湖林语、国际水岸、中塘、欧典、澳韵、星湖、钟南、琼姬墩、九华、海悦一、水墨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苏州市斜塘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普惠路456号。

二、同意撤销苏州市唯亭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苏州市唯亭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蠡塘路88号。

三、同意撤销苏州市胜浦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苏州市胜浦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中胜路8号。

行政区划调整后,娄葑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47.75平方公里,人口13.61万人,管理36个居委会;斜塘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72.33平方公里,人口22.83万人,管理38个居委会;唯亭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115.86平方公里,人口25.34万人,管理24个居委会;胜浦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35.8平方公里,人口8.12万人,管理9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望该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社会稳定。

3发展成就

发展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1]2007年,园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为动力,按照理事会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和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增长45%;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13%;新增注册外资47.7亿美元、到帐外资18.2亿美元,分别增长24%、14%;城镇职工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3%,经济发展保持了财税增长高于GDP增长,企业利税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局面。

[2]截止2008年6月底,园区吸引包括7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3299家,累计实现合同外资约339.6亿美元、内资1295.7亿元。

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均超过70%,投产两年期以上企业80%实现赢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产企业已收回投资。

[3]

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吴仪副总理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充分肯定园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4]

2013年年初,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情况通报,苏州工业园区在参评的90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总指数位列第二,其中,生态环境指标连续第3年排名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体制创新3大类指标中排名第一,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指标分列二、三位(注:

全国开发区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体制创新5大类指标构成)。

[5]

苏州工业园区的特点如下:

第一,它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

第二,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成片开发由中新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外招商引资由中新共同负责;

第三,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成就

苏州工业园区●利用外资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开发区第一

●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第二

●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

●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中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唯一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唯一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中国唯一纳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名第一[6]

4未来展望

园区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图片

苏州工业园区图片(4)

至2006年,园区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

园区将遵照中央领导关于“将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关于“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转型、优化、提升、创新”八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和谐社会主题,深化中新友好合作,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力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25%以上增幅,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高起点、高水平地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7]

四条主线

1、瞄准建成先进产业密集区,打造最具优势的产业高地。

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继续坚持龙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百十亿工程”(即五年内培育出10家产值超百亿、100家产值超10亿的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二是加快实现项目结构优化,更加突出科技和服务业招商,力争5年内集聚各类软件企业超1000家、生物纳米项目超500个、服务外包营业额超500亿元。

三是注重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切实提高工业用地门槛,推进“腾笼换鸟”、“优二进三”,力争中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超20亿美元。

2、瞄准建成科技创新“新硅谷”,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体系。

加快工作重点从载体功能建设向创新主体培育转型,通过加快亮点培育、扶持引导、科技人才“三大聚焦”,重点扶持50家拥有全国、全球领先专利技术的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力争“十一五”期末,R&D投入占GDP比重达5%,聚集各类研发机构超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70%,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超70%,其中留学人员和硕士以上人才占比达15%。

3、瞄准建成功能要素的集聚区,打造最佳的人居创业环境。

以CBD开发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经济,努力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

以中心城市向东推进为契机,大力推进环金鸡湖商圈与唯亭岛开发,努力打造全市最繁华的月光经济集聚区、高档时尚购物街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

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4、瞄准建成和谐社会示范区,打造最具魅力的和谐园区。

力争成为“三个新示范”,即: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国际合作和省内南北挂钩,争当区域合作和中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新示范;进一步提升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质量、环境建设水平、富民工作成效,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示范;大力创建法治园区、平安园区、文化园区、诚信园区、绿色园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争当和谐社会构建的新示范。

[8]

五个注重

注重产业优化升级

园区开发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始终坚持招商龙头地位,突出择商选资理念,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1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5亿美元,注册内资1156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从地区占比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

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8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12个项目。

从产业层次看,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0%,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2007年资料)

注重科技创新跨越

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快科技发展。

从科技投入看:

园区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科技三项经费连续3年翻番,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

从载体建设看:

启动建设国际科技园等创新载体200余万平方米,建成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IC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均落户园区。

从创新功能看:

园区是全国首家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集聚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设立了省内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园区”、国内首个具有外资成分的风险投资基金、首个由科技部与开发银行共同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时引进了一批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私募创投基金。

区内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90余家,软件和IC设计企业100余家,一批技术创新型、本土孵化型、原始创新型自主知识产权亮点企业呈现快速裂变增长态势。

(2007年资料)

注重城市能级提升

加快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大板块”建设,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园区开发之初,中新双方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协调布局了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开发建设快速有序地推进。

二是适度超前投入。

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集中供热厂等重点源厂,有力保障了项目持续进入和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

加大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流量经济和城市休闲经济培育发展力度,先后建成生产生活服务设施100多万平方米,引进沃尔玛、家乐福、崇光等知名商业品牌10多个,集聚香港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会计、律师、中介咨询等各类专业机构10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金融商务、现代休闲和商业文化中心。

(2007年资料)

注重和谐社会构建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城乡统筹与联动开发。

切实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和农村环境改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不断构筑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实现了城乡社保并轨,区内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95%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上岗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达100%,企业参保率达100%。

二是注重资源集约与生态环保。

不断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引导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取消农村宅基地用地规划,积极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累计节约用地超20平方公里;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中水回用和清洁生产。

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和97%,危险废物、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同时,园区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进入,累计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项目超300个、投资额超20亿美元,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45%。

三是注重社会事业与民生发展。

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实事工程建设,先后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善了覆盖全区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

(2007年资料)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成绩不仅仅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借鉴,积累了符合中国国情、适合开发区实际的新经验。

199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园区可以在坚持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对园区适用的经验。

为此,双方合作建立了有效的学习借鉴组织体系,并由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十三年来,累计派出2000余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自主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及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确立了全新的“亲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和公务员队伍及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环境。

(2007年资料)[9]

5教育概况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园区工委、管委会坚持科教兴区战略。

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宗旨,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现代化体系。

至2009年,园区共有幼儿园26所(其中2007年9月又新增2所)、小学9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社区教育中心4所、新加坡国际学校和特殊教育(博爱学校)各1所、独墅湖高教区入驻高校10所。

中小学(含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828人,在校学生33202人。

2004年,园区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市级评估。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自1994年开发建设以来,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环境、居住环境、发展环境来抓,通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园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大致经历了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园区根据《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遵循“高于省标”的原则,不断强化优势,努力提升弱项,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园区工委、管委会深刻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抓手,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现代化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着的现代化,为保持教育现代化水平始终领先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园区工委、管委会牢固确立教育投入是战略性投资、基础性投资的理念,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环境、居住环境、发展环境来抓。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区域会各有特色,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指标难有恒定和普遍适用的标准,而实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更没有统一模式。

为此,园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而不断探索,适应于区域现代化建设而不断推进,努力改革,不断创新,逐步丰富与提升园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与内涵。

园区着重把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锁定在六个方面: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2、办学条件现代化。

学校设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做到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逐步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国际联网。

3、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

实现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教育终身化,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4、教育教学体系的现代化。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合理,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与经济、科技、文化结合,普教、职教、成教、高教统筹。

5、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教师来源多元化、培养机构综合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

6、教育管理现代化。

推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探索建立现代教育体制、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大力应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管理专业化。

园区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行管理规范化;坚持区镇联动,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坚持素质教育,不断追求教育人本化;注重师资培养,全力推进队伍现代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实现教育多元化;坚持特色立校,基本实现办学优质化;坚持合作交流,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

园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而不断探索,适应于区域现代化建设而不断推进,努力改革,不断创新,逐步丰富与提升园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与内涵。

[10]

独墅湖高教区独墅湖高教区:

为适应园区,乃至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端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领导同意,苏州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决定建设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作为培养适应苏州跨世纪发展的多学科、高层次、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基地,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自成立以来,大胆创新人才培养与办学理念,致力推进中外名校入驻进程。

中科大、西交大、东南大学、人民大学设立了研究院、南大、复旦、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立了研究生院,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获得批准办学,苏州大学新校区规模不断扩大。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5万人,已成为区域高端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与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到2010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将完成整体开发,师生规模达5万人左右;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和研发机构超过50个,高等院校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累计达到50个以上,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区之一。

[11]

6文化概况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自园区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化设施的开设与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的是改变工业园区就是文化沙漠的观念。

无论是恢复修建重元寺、建设属于园区的“鸟巢”(即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或积极争取成为中国奥斯卡“金鸡奖”的评奖基地,苏州工业园区都传达了使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愿望。

园区是特殊的,因为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历史自然的沿革,但园区不是,它是一个政策的使然,也基于特定政策而发展成一个新城区。

中新两地决定成立园区时,原来的房屋全拆迁了,园区数十万居民都是“新移民”。

这是园区文化的特点—移民化,非常年轻而且很国际化,园区的文化(产业)要根据这个特色来做,这方面还在慢慢地积淀。

2007年10月开幕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以及2008年1月17日才开光的重元寺,就是园区重点发展的两个人文景点。

科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