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31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docx

广大附中三模试题

2012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三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氛围(fēn)      旖旎(yǐ)      扛鼎(káng)    大笔如椽(chuán)

B.殷红(yān)      绯闻(fěi)     通缉(jī)      金蝉脱壳(qiào)

C.铜臭(xiù)     佣工(yōng)    巷道(hàng)    拾级而上(shè)

D.奇葩(pā)      谂知(niǎn)     喘息(chuǎn)    解甲归田(jiě)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几天,谢亚龙出尽了“风头”。

先是因为谢亚龙不仅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还因为谢亚龙案的扑朔迷离,翻来覆去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

臭名昭著如谢亚龙的,政府官员无出其右者。

有足球比赛的地方,“谢亚龙下课”的吼叫声就会惊天动地。

2010年9月,一位外国的足球巨星对媒体说,我喜欢中国球迷,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不喊“加油!

”,而喊“谢亚龙下课”!

A.扑朔迷离      B.臭名昭著       C.无出其右      D.惊天动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

C.高三学生要不要刻苦学习呢?

能不能因为备考而搞坏身体呢?

只要稍加思索,就能断然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

D.据记者了解,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⑤⑥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梦狼

白翁,直隶人。

长子甲筮仕南服,三年无耗。

适有瓜葛丁姓造谒,翁款之。

丁素走无常。

谈次,翁辄问以冥事,丁对语涉幻;翁不深信,但微哂之。

别后数日,翁方卧,见丁又来,邀与同游。

从之去,入一城阙,移时,丁指一门曰:

“此间君家甥也。

”时翁有姊子为晋令,讶曰:

“乌在此?

”丁曰:

“倘不信,入便知之。

”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生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丁曳之出,曰:

“公子衙署,去此不远,亦愿见之否?

”翁诺。

少间至一第,丁曰:

“人之。

”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

丁又曰:

“入之。

”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

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益惧。

丁乃以身翼翁而进。

公子甲方自内出,见父及丁良喜。

少坐,唤侍者治肴蔌。

忽一巨狼,衔死人入。

翁战惕而起,曰:

“此胡为者?

”甲曰:

“聊充庖厨。

”翁急止之。

心怔忡不宁,辞欲出,而群狼阻道。

进退方无所主,忽见诸狼纷然嗥避,或窜床下,或伏几底。

错愕不解其故,俄有两金甲猛士努目入,出黑索索甲。

甲扑地化为虎,牙齿巉巉,一人出利剑,欲枭其首。

一人曰:

“且勿,且勿,此明年四月间事,不如姑敲齿去。

”乃出巨锤锤齿,齿零落堕地。

虎大吼,声震山岳。

翁大惧,忽醒,乃知其梦。

心异之,遣人招丁,丁辞不至。

翁志其梦,使次子诣甲,函戒哀切。

既至,见兄门齿尽脱;骇而问之,醉中坠马所折,考其时则父梦之日也。

益骇。

出父书。

甲读之变色,间曰:

“此幻梦之适符耳,何足怪。

”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弟居数日,见其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流涕谏止之。

甲曰:

“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

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

”弟知不可劝止,遂归告父,翁闻之大哭。

无可如何,惟捐家济贫,日祷于神,但求逆子之报,不累妻孥。

次年,报甲以荐举作吏部,贺者盈门;翁惟欷歔,伏枕托疾不出。

未几,闻子归途遇寇,主仆殒命。

翁乃起,谓人曰:

“鬼神之怒,止及其身,祐我家者不可谓不厚也。

”因焚香而报谢之。

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刻日为之营兆。

——而甲固未死。

先是四月间,甲解任,甫离境,即遭寇,甲倾装以献之。

诸寇曰:

“我等来,为一邑之民泄冤愤耳,宁专为此哉!

”遂决其首。

甲魂伏道旁,见一宰官过,问:

“杀者何人?

”前驱者曰:

“某县白知县也。

”宰官曰:

“此白某之子,不宜使老后见此凶惨,宜续其头。

”即有一人掇头置腔上,曰:

“邪人不宜使正,以肩承领可也。

”甲虽复生,而目能自顾其背,不复齿人数矣。

翁姊子有政声,是年行取为御史,悉符所梦。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微哂之            讥笑

B.心异之,遣人招丁    奇特

C.黜陟之权            升迁

D.因焚香而报谢之      道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丁乃以身翼翁而进         以肩承领可也

B.此胡为者                 为一邑之民泄冤愤耳

C.骇而问之                 刻日为之营兆

D.止及其身                 宜续其头

7.对比下列每组中的两句,梦境与现实不相吻合的一组是(3分)

A.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翁姊子有政声

B.而群狼阻道                        翁闻之大哭

C.且勿,此明年四月间事              遂决其首

D.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  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翁曾经梦见一个官衙,里面办公的全是狼,而领头的狼就是他的儿子白甲。

B.白翁梦后就让他的次子去劝说白甲迷途知返,但白甲百般辩解,执迷不悟。

C.白甲殒命的噩耗传来,尽管有人安慰他说可能是讹传,但白翁深信消息确切。

D.白甲殒命后,一位宰相因为可怜他的父亲就帮他接上了断头,但接得不是很正。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翁志其梦,使次子诣甲,函戒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祷于神,但求逆子之报,不累妻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诗的尾联有何寓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庄子《逍遥游》)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王永利

①中国画画分三科:

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②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③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

宗炳和王微则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

”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子说:

“道法自然”,使人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

”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士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士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

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

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

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

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

正如倪瓒(元四家之一)所说:

“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出,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

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

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

元之前的山水中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

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之情。

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一。

⑤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

画面中的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梦溪笔谈》)。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

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

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

E.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

13.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

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14.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

(4分)

15.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4分)

四、本大题3小题,15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类别填正确。

(一)文学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

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

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

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

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

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

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

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

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

我们痛饮过,我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

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

我们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

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亲近的。

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

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

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

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

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

但萧红却南去了。

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预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缘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

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

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

有一次我同白朗说:

“萧红决不会长寿的。

”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

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

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

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

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途。

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

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

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

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

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16.请通读全文,概括:

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7.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段的画线句各有什么作用?

(5分)

1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请综合全文概括。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

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

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

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

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

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

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

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

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

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

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

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

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

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

她曾说过:

“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

”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

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

“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

”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

“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

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

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

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

“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

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

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

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

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19.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4分)

20.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分)

2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12分。

2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6分)

例句:

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

要求:

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

②解释校徽的寓意。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