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268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D.地热

2.关于逆温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底部,白天容易出现逆温B.逆温出现时,对流运动将会增强

C.逆温出现时,气温随海拔升高会增高D.逆温出现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会变大

3.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④季风洋流的影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

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C.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易被破坏

D.南极臭氧空洞使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5.读高空等压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6.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赤道低气压带 ③盛行西风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 ⑥副极地低气压带 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②③⑥

7.关于今年我国台风偏多的原因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道辐合带异常活跃B.赤道地区对流偏弱

C.南方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副高势力偏弱

 

8.按图中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9.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大气环流

10.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

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

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

00-2:

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

00-11:

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北京日报》2009年11月22日消息: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11~12题。

11.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12.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下图)单位(hPa),回答13~15题。

13.此气压分布图最有可能出现在()

A.隆冬季节

B.冬春之交

C.春末夏初

D.秋末冬初

14.此时,上海的风向是()

A.东北风B.偏南风  

C.偏东风 D.西北风

15.此时北京地区的气压与山东半岛气压相比()

A.北京地区的值气压可能比山东半岛的大6hPa  

B.北京地区的值气压可能比山东半岛的至少大1hPa

C.两处可能相等

D.北京地区的值气压可能比山东半岛的小3hPa

读下图,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16~17题。

16.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

17.甲地可能分布在下图中哪个地区()

 

下图为某地经历某天气系统过境过程中气压、气温变化图示,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在本月中旬经历了()

A.快行冷锋  B.慢行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19.历经此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地气温变化值约为()

A.9.2℃ B.3℃  C.8℃D.6.2℃

右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

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可能在()

A.60~80米

B.100~800米

C.1000~1300米

D.1800~2000米

21.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A.aB.bC.cD.d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

据此回答22~23题。

22.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

23.判断E地的天气是()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若图中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为()

A.1005B.1010C.1015D.1020

25.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A.L1附近B.L2附近C.L3附近D.L4附近

下图是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7~9日天气受()

A.气旋影响B.反气旋影响C.冷锋影响D.准静止锋影响

27.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伏旱D.风高物燥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

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28~29题。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最低气温

23°C

23°C

24°C

25°C

26°C

27°C

28°C

28°C

28°C

25°C

最高气温

31°C

32°C

33°C

34°C

35°C

36°C

37°C

38°C

38°C

30°C

天气

多云

风力

较强

28.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29.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

据此回答30~31题。

30.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A.较高B.较低C.相等D.不确定

31.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32~34题。

32.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3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3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读右图,回答35~37题。

35.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6.b地肯定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D.南半球大陆西岸

37.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B.b—c—a

C.c—a—bD.c—b—a

读右图,完成38~39题。

38.图示时期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9.a、b、c、d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a

D.c>a>b>d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40~41题。

 

40.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41.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

读右侧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2~43题。

42.在模拟演示中,若黄赤交角为0°,甲地气候类型将不存在,

那么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43.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性质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下面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示意图,回答44~45题。

44.下列关于锢囚锋符号的绘制,正确的是()

 

ABCD

45.图中P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A.气压会持续降低B.气温将会升高

C.持续晴朗的天气D.出现阴雨天气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左图)和“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46~47题。

46.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处气压低于①处

B.③处气压低于④处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处比②处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处比③处高

47.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东北风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上升气流D.d为阴雨天气

下图为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48~49题。

48.此时()

A.甲群岛受低压控制B.乙海域盛行西南风

C.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D.北冰洋有极夜现象

49.关于图中四个地点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与③地都夏季多雨B.②地与④地都夏季多雨

C.全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④地D.冬天最冷的是①地

50.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A.8月9日有寒潮到达

B.8月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云量大

C.8月9日受台风系统影响,出现阴雨天气

D.8月9日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梅雨连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3分)

ABC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填字母);全球变暖与(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2分)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

(2分)

(4)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3分)

52.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P、Q两地气压差的取值范围为。

(1分)

(2)若该区域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M、N、P、Q四地点中地面温度最低的是。

(1分)

(3)判断M地此时的风向,比较M、N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4分)

(4)此时,M、N、P、Q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哪里?

简述理由。

(2分)

(5)说明图中虚线处所示锋面的类型及其移动方向。

(2分)

5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某天气系统图

材料二A、B两城市部分气候资料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

5月~10月

1月

平均气温

(℃)

7月

平均气温

(℃)

降水量

(mm)

占全年比重(%)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A

115.8

11.2

918.1

88.8

7.5

19.7

B

278.5

24.7

849.8

75.3

4.6

24

(1)说明材料一图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名称,并描述该系统的走向。

(2分)

(2)说明上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季节,并据图分析其成因。

(3分)

(3)请在下图内绘制该天气系统简略示意图。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A、B两城市冬季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4分)

(5)描述A城市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分)

 

54.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

(4分)

(2)说明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分)

(3)简述B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征。

(4分)

(4)悉尼和上海均受季风影响,但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分析其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10分)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3分)

(2)BC(2分)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分)

(4)②(1分)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2分)

53.(15分)

(1)(昆明)准静止锋(1分)西北—东南走向(1分)

(2)秋冬季节(或冬半年)(1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地形(云贵高原)阻滞形成(2分)

(3)(2分)

(4)差异:

B城市气温低于A城市,降水多于A城市(2分)

成因:

B城市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A城市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气温较高且天气晴朗。

(2分)

(5)A城市夏季凉爽(温和)多雨(1分)

原因: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