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220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docx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

关于青年律师案源问题

2009-7-2619:

23:

40

——政法点睛网络学堂记者专访刘彤海主任

一.您认为青年律师为什么缺案源

答:

缺少案源问题不仅仅是青年律师遇到的问题,老律师也同样面临缺少案源问题,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个是中国律师分布不匀。

第二个是青年律师缺少办案经验,面嫩,当事人信不过。

不要说本科生,甚至一些硕士、博士、也不会办案,甚至连怎样与当事人谈话,都谈不好,一般的法律文书都写不好。

实际工作经验很弱,文书制作能力比较差,需要多写多带多炼;第三,成名心切,功利心强。

我们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名的律师背后都有一本心酸奋斗史。

入道没几年就成功的青年律师不能说没有,但是概率非常小,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则适得其反。

第四是自尊心太强,放不下架子。

我认识几个青年律师他们也经常在一起研究怎样开拓案源,但总谈不拢,其中有个律师经常参加社区和社交活动,凡会必入,发名片包装自己,久而久之就有案源了,虽然没有的标的额较大的案件,但小案不断,挣不了大钱,但能顾住自己。

但有的律师则羞于走出去,觉得向小贩一样推销自己,太掉价,结果连吃饭都成问题。

再一个主管原因是浮躁,沉不下心去学习法学理论,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实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遇到疑难案件,就理不清法律关系,不知从何入手。

由于心里没谱,与当事人谈话时,自然拢络不住当事人。

须知当事人找到你是“求医问药”的,在你之前可能找过好多律师把脉,你是否能抓住当事人,就要看你的基本功了。

要想拢住当事人,不能靠吹嘘和承诺,而是要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解剖。

话不在多,而在于点到穴位。

前不久我接待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他是个博士,我听完他叙述基本案情后,为他分析了这个案件的法律关系和利弊,劝他不要打了,这场官司败多胜少。

但他非常执着,不在乎胜负,一定要与原单位较劲,我说那你找别人代理吧,我不代理你的案件,但他却执意要我代理,撵都不走。

最后我告诉他,我尽最大努力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但你要承担败诉后果。

这个案例说明,并不是一味讨好当事人,就可以得到案源,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当事人和不同的诉求,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让当事人对你有信任感才成。

有的青年律师,,为了抓住当事人,一味的大包大揽,甚至大吹大擂,并胡乱砍价,这十有八九不会成功。

二.您认为青年律师的案源在哪里,如何获得案源?

这是个大问题,很难说得清楚。

我认为青年律师要为自己目标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设计,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乱碰。

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设计。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供参考。

1.选择一个有名气的大所,接受规范化的系统的素质训练。

大的律师事务所一般都比较规范,对律师要求较严格,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你就知道怎样做案子了。

除此之外,大所是你一个好的平台。

因大所在社会上有影响,名声在外,除培养基本素质外,还可为你扬名。

经过几年之后,待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闯荡江湖了。

在大所你别指望挣大钱,只要学到本事就不愁日后没钱赚。

现在律所选人的标准不是看你有多高的学历,有什么学位,首先是人品,所谓人品,也就是人的品质,从道德层面上讲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如果耍小聪明,挖空心思整算计别人,那是不成的,律师这个群体都是精英,你精,还有比你精的,最后还是算计了自己,红楼梦有一句诗: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第二,要勤奋。

你在大所给老律师当助理,要有敬业精神,那个老律师都喜欢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人。

譬如开庭前,协助老律师进行调查,搜集证据,整理证据目录。

并能勤于思考,向老律师适时的提出你的真知灼见。

庭后整理庭审笔录、替老律师把代理词或辩护词整理井井有条,并将案卷归档,每办一个案件或开一次庭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注意吸取老律师长处,久而久之,与老同志关系融洽了,老同志是会善待你的。

古人讲,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如只知索取,嫌薪水少,不知奉献,整天萎靡不振、懒洋洋的,谁也不会喜欢的。

第三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聪明一点。

做律师这一行比做法官、检察官难,法官检察官无生活压力,办案虽有期限,但不是硬指标,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手里有公权力,可以随心所欲,你看一下时下司法部门的法律文书就知道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他们不用说理,以理服人,决断式的霸王式的论断就可以让一方败诉,一方胜诉。

而律师则不然,不但要有智慧,而且要有大智慧才行。

一个案件到手,要把法律关系搞清楚,有的案件比较复杂,有多个法律关系,你都要一一理清,然后选中切入点,这就需要把你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就是智慧,除了案件本身之外,还要懂得社交,社交也需要智慧,这些我就不啰嗦了,总的来讲,不能钻牛角尖,不能太笨,否则你在那个所都不会受欢迎。

2.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小的律师事务所.大所有大所的优点,但也有缺点和不足。

一般大所是团队作业,案件类型单一,比如搞企业兼并重组的就搞企业兼并重组,搞非诉的就专门搞非诉。

这样办案的面较窄,不利于你以后独闯江湖,并且大所的大律师也比较高傲,不容易接近,想得到手把手的教导是不容易的。

而小所则不然,人少,很容易和老律师接触,进所之后,要拜师,无论哪一行,都要先向老律师和有经验的律师学习,这是办案的初步。

唱戏的基本功是手眼身法步,学当律师也离不开这几样,只是内涵不同罢了。

对律师而言,手,即勤于动手,眼是指要有眼力,即使学老师的分析案情的眼光,且自己要有眼力价儿,想师傅之所想,想师傅之所急,俗话说: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没长眼睛的。

所谓身,即不管大小案件都要身体力行,多去参加庭审活动,协助老律师作好庭审笔录,并及时整理成文,供师傅修改。

所谓法,即指办法,除了吸取老律师的长处之外,认真研究分析案情,给老律师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老律师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样样都好(我指的是比较成功的老律师)。

但未考虑成熟的点子不要乱提,更不能老提,那样容易遭到老律师反感。

所谓步,就是要有方法和步骤。

小所,各类案件都有,这给你磨练的机会,我认为青年律师入行之后,先不要搞专业化,那样知识面太窄。

这如同学习法学基础理论一样,先打好“筑基”的功夫,待积累了一定得办案经验之后,选择一个热门的或你喜欢的专业领域,如债法、物权法、公司法、专利法等。

另外,钱道阳律师讲过,小所给你出错的机会,你碰的壁多了,就积累了经验。

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必然经过很多失误的阶段,律师也是一样,没有失败,哪有成功之理?

另外,我还想提醒一些青年同仁,不要有了一些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觉得翅膀硬了,就想跳槽,挣大钱。

当然跳槽是你选择的自由,但要慎之又慎。

跳得好,可一帆风顺;跳不好,就搞得人仰马翻。

我认识的一个青年律师,在京三年跳了四次槽,刚开始在老律师的关照下,每年能赚十万八万的,现在连吃饭的钱都挣不来,你说这是不是律师的悲哀吗?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就知恩图报,不能过河拆桥。

我从业二十七年了,在这方面的感触是很深的,须知你跳槽对老律师是有伤害的,不仅仅是我,在这次学堂青年律师案源研讨会上,很多老律师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人心不古,世态炎凉。

不用说,飞鸟各投林是必然的,但是会给为之付出心血和机会的老同志造成一定的伤害。

3.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

常言说: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话一点不假,我有一个律师同行在某个小城市当几年律师默默无闻,后来他调到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于悟性很好,他三个月就学会了上海话,这样与本土市民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了。

初到上海,他也遇到了很多困惑,茫茫人海,都是陌生的面孔,上哪去找案源?

当时网络刚刚兴起,社会上因包二奶引起的纠纷很多,他索性搞了一个中国婚姻法律网站,从网上揽案子,这样一下就火起来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网站,甚至香港、新加波也都设了网点。

几年打拼下来成了婚姻法律专家,上了《凤凰卫视》和央视《小崔说事》。

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当时属于创新,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对青年律师是很有启迪的。

我们能否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

还有一个例子,我的同乡律师,他在北京专给买商品房子的人做代理人,他平时很注意研究商品房买卖过程的一些陷阱,比如北京的房地产看似有序,实际很乱,黑中介到处都是,卖房人由于利益的驱使,一房两卖,甚至一房三卖、五卖的都有,买房的屡屡上当受骗。

为此他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判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编成了一本书,这样他就成了买卖商品房方面的专家。

而我们有的青年律师也写书,但却是一些大而无当的书,缺少针对性,更乏操作性,实际是没有深入某个业务领域,为出名而出名,这些东西对开拓案源并无什么益处(评职称还用得上)。

王才亮律师说他的关于房地产拆迁的书被某律师抄袭,改头换面的出版发行了,但他并没有钻进去,所以也很难出名。

总之,选择切入点很重要,但确实要下一些研究的功夫,光摆花架子不行,要三拳两脚的截拳道真功夫。

4.到乡下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我们有些青年律师有一个误区,怕到乡下挣不到钱。

其实不然,不如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沪的郊区经济都很发达,北京一个律所主任告诉我,他的所已从城市走到京郊乡下去了,干不完的业务,赚不完的钱,我听了很受启发,一些老律师都从城里跑到乡下去了,我们青年律师何必蹲在城市坐以待毙呢?

在城镇干出点名堂,有了一些资本积累之后,在进入城市也不迟。

现在又正值农村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人多地少,矛盾很多,我想那里也是青年律师大显身手的地方。

有的同志可能说,案子可能很多但赚不了大钱,有的情况可能是这样,但我想提示我们的青年同志,要不厌其小,也不要厌其少,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河?

要想吃这碗饭就要耐住性子,寻找机遇。

当然我不提倡青年律师到老少边穷的乡下,而是到有潜在发展趋势的乡镇去。

除了到乡下去之外,律师进入市社区也是好办法。

如北京的社区,外来移民多,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与街道居委会和物业搞好关系,多参加一些他们的公益活动,时间久了,也就有案子可办了。

5.选择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先做一段公司律师,为以后当专职律师做铺垫。

我们的一些青年律师一旦取得律师资格,就想当专职律师,就想一夜之间暴富,这是不可取的。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他的纠纷不会少,比如劳资纠纷、产品质量纠纷、融资纠纷、买卖纠纷等等。

总之,你不会闲着,企业给你可观的薪酬,在企业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积累了诉讼和非诉讼方面的经验,与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也都建立起来了,在你觉得能够放飞的时候,就可以放飞了。

我十多年前曾给一家改制企业当专职顾问,一年给三万元顾问费,但是案件特多,一年下来开了300多次庭,平均每日一庭,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我感觉很充实,很愉快。

在办案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有些大一点的企业的老板本事不大,但很高傲,一般是看不起青年律师的。

他不管你案情如何,而以成败论英雄,这样你要学会与老板处好关系,要学会韬光养晦,不要一遇到批评就垂头丧气,要有一点能耐住批评的性子(那怕是错误的批评),在老板眼里,她是不把你当律师看的。

彼此不是平等主体,因为你是他的雇员,所以批评是很正常的。

我在上海遇到一位给外企做顾问的律师,年薪达到一百多万。

如你不能胜任公司律师的职责,专职律师也是做不好的。

我前面说的是民营企业,青年律师最好选择在国企从事顾问工作,特别是大型企业,那里各种制度比较规范,杂事很少,待遇很高,在那里无衣食之忧,是很自在的。

6.经常参加一些企业家的联谊会、商会和行会。

中国是人情社会,要想建立社交圈子,就离不开人际关系。

据我了解,那个城市都有行会、商会,特别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同乡会。

你要千方百计的进入这个社交圈子,与他们结交朋友,当他们有案子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你。

为了能揽到案源,一些小案你可不收或少收代理费,获得当事人的好感。

如果你案子做得漂亮,在同乡会中一传二、二传三,你的名声会逐渐大起来的。

这样就不愁没有案子做。

7.媒体包装。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传输通过互联网在整个地球之间也仅是瞬间之事,我经常想:

象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在缺少媒介传输的唐代靠的是世代口传身授。

那些唐诗宋词元曲和一些民谣能流传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认为所谓诗人只要有一句诗传诵千秋万代,就可称为伟大的诗人。

而现在我们所称的国宝、伟大、大师等封的名衔都不算数,都要经过历史来检验,大师不是靠册封的。

季羡林(特长不是国学)之所以辞大师、国宝,并非谦虚,因其并未超越前贤陈寅恪、更妄论俞樾、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钱穆了。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未离信息的传输和包装。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并非要成为李白和杜甫,最现实的问题,是“稻粱谋”问题,即吃饭问题。

作为青年律师光有才气不行,有才可以作学问,但不能当律师,做律师要善于包装自己。

北京有个律师说,律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忽悠,怎么忽悠:

一是著书,二是讲学。

此论本人虽不敢苟同,但符合时下潮流,浮躁的时代需要的是浮躁表演,否则你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我作为老律师,也不能倚老卖老,应该与时俱进,所以我也很注意包装,我虽然是个网盲,只达到上网的水平,但还很关注网络的巨大的宣传和推介效应。

我的网站是点睛学堂帮我搞的,点击率在前五名。

我的网络与其他同行不同:

即不趋时。

钱钟书有一句名言:

趋时必过时,钱钟书先生、傅雷先生的文章没有一句文革语言,所以成为经典。

这些我是记在心里的。

对于时下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我从不诉诸笔端。

看法是有的,比如前一阶段的邓玉娇案,但不发表。

我所缺的东西我知道,就是民商法的学问,所以两耳只闻天下事,一心琢磨圣贤书。

青年律师不能以我为榜样,若以我为榜样那就糟了,肯定吃不上饭。

但是在利用网络媒体这点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青年律师除了网络包装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刊物进行推介和宣传。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北京的岳成所、大成所的律师等都是包装的范例。

除了媒体宣传外,还要研究点问题,即对眼前发生的问题及时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浙江京衡所的陈有西大律师比我小一岁,但比我勤奋,邓玉娇案件结论出来后,他在赴京的飞机上构思该案的赢家和输家,到京入住后,一直写到凌晨两点多,不谈别的,就说这种拼劲,也够青年律师学一学了。

成功不是上帝赐予的,每一个成功的律师的背后,都有辛酸血泪。

“包装”不是花里胡哨,而是要有点真功夫,否则,那家媒体也不会为你效劳。

此外,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确有见识,可以著书立说,但要对你著的说要进得去,出得来。

所谓进得去是要钻研进去,所谓出得来就是与律师实务相结合。

找枪手、东拼西凑的花样只适合那些有名气的律师,青年律师万万使不得,你是否有真功夫,在与当事人接触中,“三招两式”便见分晓,不论你怎样炫耀都是无济于事的。

8.充分利用你的社会关系。

我始终认为,中国不是一个法制社会,而是一个人治社会,即使是法制社会也离不开人,只是人的行为规范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而已。

这样,你就要学会利用你的同学、老师、朋友和亲属的关系,让他们帮你揽案源。

如果你在某个政府、企业、房地产等部门有关系,你的饭碗就有了保障。

关系就是资源,任何律师,年轻的律师也好,年老的律师也罢,都不能小窥“关系”二字。

在中国一个成功的律师,得有80%的关系成份。

这点算不上经验,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我也就不多罗嗦了。

三.作为律所主任,您是怎样寻找案源的,你是怎样获得案源的?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从事律师工作的,1986年调到河南一个区司法局当律师,那时律师所和公证处属于司法局的一个部门,律师都穿警服出庭。

因都有工资,当时提成是15%,其余上交司法局,由于干得比较出色,调去当年就被任命司法局副局长兼律师事务所主任。

我的事业心很强,还有以老带新的传统,我当时给财政局、计经委、建行、农行和建筑公司当顾问,所里其他律师无案源,我把这些顾问单位都让给他们了。

须知二十几年前的每年几万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我的月工资才是几十元钱。

但是这些顾问单位陆续的都被那些律师搞丢了。

现在多数都另立了门户,但从事律师工作的,业务还没有超过我的。

令我伤感的是你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那怕是道德上的回报。

我下海之后,改变了办法,有案件可以分给你,但采取按比例提成制,或三七、或四六、或二八,这样心里就平衡了。

对青年律师的培养,陈有西、王才亮等律师与我都有同感。

青年律师也要反思一下,当你没有案子可办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态?

当所里分给你案子有钱赚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心态?

案子是你办的,还有他人给予你的资源(不仅是案源,还包括手把手的教),这些你都忘记了,这是会对老律师造成伤害的。

我提示青年律师,千万不要做过河拆桥的事。

现在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我从东北调到河南某市一个月之内谈成了两个顾问单位。

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同,再加上地方上的排外情结,打不开局面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

但我当时30多岁,有一股闯劲,我跑到了计经委主任的办公室,直截了当的突出给他们当法律顾问的想法,这个单位是中原油田派去的人,很开明,当时计经委直接主管市区所有企业,大约有十几家企业,也正需要一个律师,我们一谈即合,一年顾问费用是二万元,但所里只给提成10-15%。

由于我的积极直爽,勤勉敬业,局面很快就打开了,业务很快发展到中原油田,给中原油田这个特大型国有企业当顾问好多年,一直到现在无案源之忧。

现在忧的是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希望青年律师要有那么一股拼劲和闯劲,放下自尊,一定会获得案源的。

我举一位新疆老律师到北京闯市场的例子,对青年律师可能不无启发。

北京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人满为患,像样一点的企业都有法律顾问,你若打进去是很困难的,但这位老律师放下自尊,在某区挨家挨户叩响企业老板的门,得到的回答是已有律师,但这位老同志说:

这没关系,我把名片放你这儿,你若有案子我可以免费给您代理,看看我是否胜任当你的律师。

这位老同志采取这种方式当年就签了好几家顾问合同。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

以上拉拉杂杂谈了青年律师如何获得案源问题,因我自己还未解决好这个中国式的律师难题,所以可能隔靴搔痒,谈不到点子上,还请青年律师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