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15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docx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

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在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应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

(3)用下图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小花将得到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

(5)为了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在互联网查阅到如下资料: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实验后,小明准备用如图装置来测定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除碳酸钠以外,其它物质与盐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

①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体完全反应后,A处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些不合理,指导同学们更换了其中的一种试剂并去掉了一个装置后实验得到了完善,并测得2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

你认为更换后的试剂是_______,去掉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原实验中实验值0.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操作均正确)。

⑤若改进后去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⑥数据计算:

根据正确值0.44g求得了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A控制反应的速率Ea倒放CaCO3+2HCl=CaCl2+H2O+CO2↑BCD不正确,酸性气体都能使蕊溶液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气体2Na2O2+2CO2=2Na2CO3+O2↑浓硫酸吸水干燥气体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使装置中残余的二氧化碳压入G装置中被完全吸收,使测量更准确稀硫酸E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偏大5.3%

【解析】

(1).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A;(3).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中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4).氧气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装置为E;(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应从a进入集气瓶内;(6).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倒放(7).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8).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CD;(9).酸性气体都能使蕊溶液变红,而盐酸有挥发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可能是挥发出的HCl气体;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中,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10).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11).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可用于吸水干燥气体(13).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14).反应后,装置内残留气体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如不能被吸收则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固体完全反应后,A处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使装置中残余的二氧化碳压入G装置中被完全吸收,使测量更准确;(15).盐酸易挥发,而稀硫酸不易挥发,所以换成稀硫酸,并且不再用碳酸氢钠除氯化氢,此装置可撤掉;(17).原实验中实验值0.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部分二氧化碳气体(18).若改进后去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导致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使结果偏大。

(19).根据正确值0.44g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为5.3g,故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Na2CO3的质量分数1.06g÷20g=5.3%

2.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呈中性。

已知固体A是一种纯净物,B是一种无色中性液体,C和D是两种常见的溶液。

将固体A与液体B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的各步反应均恰好完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操作a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2)有色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色中性液体B是纯净物,则该中性液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无色中性液体B是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该溶质可能是______或_______。

【答案】过滤CuCl2+2NaOH═Cu(OH)2↓+2NaClH2O氯化钠(或NaCl)硫酸钠(或Na2SO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操作a得到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可以得出操作a为过滤;故填:

过滤。

(2)固体A加入无色中性溶液后得到蓝色溶液,可以推测固体A为铜盐的溶液,而中性液体B可以为水或是不与铜盐反应的中性溶液,最后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判断操作a后的有色溶液为氯化铜,那么D为氢氧化钠溶液,而白色沉淀只能为硫酸钡,所以可以判断A为硫酸铜,那么C为氯化钡溶液,所以操作b后的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故可以知道有色溶液与D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铜的反应,它们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填:

(3)若无色中性液体B是纯净物,则该液体为水;故填:

H2O。

(4)若无色中性液体为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该溶质可以是氯化钠,硫酸钠等中性物质的溶液;故填:

氯化钠、硫酸钠。

 

3.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现用10g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_____、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2)由计算可知,稀释时需加水_____mL(水的密度为:

1g/mL),取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

A25mLB50mLC100mLD250mL

(3)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_____和试剂瓶。

(4)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样品10g放入烧杯,向其中逐渐加入10%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①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②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量取88C玻璃棒0.167.5%

【解析】

(1)根据浓硫酸稀释步骤解答;

(2)根据计算解答需要水的体积及选择所需量筒;(3)根据浓硫酸稀释需要的仪器解答;(4)根据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10g×98%=(10g+x)×10%,x=88g,88g×1g/mL=88mL。

由计算可知,稀释时需加水88mL;取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100mL,故选C;(3)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和试剂瓶;(4)①设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样品中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982

y49×10%x

x=0.1g

y=3.25g

②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

答:

①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②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4.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

(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_______。

A.abC.a=bD.无法比较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

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Al水和氧气6HCl+Fe2O3=2FeCl3+3H2OBC二氧化碳Fe2+铁、铜Fe+CuSO4=Cu+FeSO455.5%

【解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铁锈的质量等于反应前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水的质量和,所以锈蚀后的铁钉的质量大于原铁钉的质量;(3)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不反应,证明铁在锌后;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证明铁在氢前;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在铜前;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证明铜在氢后,由ABD三组实验即可证明锌>铁>氢>铜,所以C实验不需要进行;(4)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①A为二氧化碳,B为氯化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所以溶液C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铜;②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③设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X,固体F是铜,即生成的铜的质量是3.2g,10g×X×(128÷228×100%)=3.2g,X=55.5%.

5.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

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Cl

猜想三:

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猜想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

③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二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

2NaOH+CO2═Na2CO3+H2O。

10.6。

【解析】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猜想分析解答;【拓展延伸】

(1)根据必须将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装置D吸收分析解答;

(2)根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解答;(3)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实验探究】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故猜想二不成立;由实验二知猜想三成立,则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拓展延伸】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44

x0.44g

=

x=1.06g

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10.6%

6.康康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物质充分反应,在反应中用托盘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操作正确,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g/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2KClO3

2KCl+3O2↑m1+m2+m3-m4=ρV

【解析】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3)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2+m3=m4+ρV,即:

m1+m2+m3-m4=ρV。

7.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

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g.

(3)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

白磷燃烧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6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解析】

【详解】

(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故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27.6-(20+5)=2.6g。

(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故答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2.6;

(3)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8.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

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

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_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答案】Cl2+15化学变化Ca(ClO)2+H2O+CO2=CaCO3↓+2HClOC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种类不会改变,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Cl2;设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1+x+(-2)=0,则x=+1;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12%的“84”消毒液质量为x,x×12%=120kg×0.5%,x=5kg;

(3)①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②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H2O+CO2=CaCO3↓+2HClO;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自然沉降,过滤,消毒,最后是煮沸。

较合理的顺序是:

④③②①。

故选C。

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欣悦同学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端进入(填b或c)。

(提出问题)①导出的气体除H2外,还有哪些气体?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欣悦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个装置中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装置中的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气体中有H2O

乙装置中产生

气体中有HCl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戊装置中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H2能与Fe2O3反应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

①根据丁装置中实验现象,说明氢气具有性。

②丁装置加热前通入H2的目的是。

【答案】

(1)集气瓶

(2)BC或BD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实验现象和结论】白色沉淀3H2+Fe2O3

2Fe+3H2O(写加热也可)【交流总结】①还原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事故。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2)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欣悦同学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或BD,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该短进长出,故气体应从c端进入;【实验现象和结论】乙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H2能与Fe2O3反应丁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Fe2O3

2Fe+3H2O;【交流总结】①根据丁装置中实验现象,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②丁装置加热前通入H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事故。

10.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1)工业上可用铜屑、空气与稀硫酸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

①如图1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多孔球泡的作用为。

②工业生产时可用纯氧代替空气。

这一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③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备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图2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2)以CuSO4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过程如图3:

①“沉淀”时的反应为: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CO2↑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选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

③若所得产品的产率(产率=

×100%)偏高,其可能的原因为(填序号)。

a.反应物为完全沉淀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Cu2(OH)2CO3未洗涤干净

d.Cu2(OH)2CO3为完全烘干

④“沉淀”时若有少量3Cu(OH)2•2CuSO4生成,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T℃时加热32.0g硫酸铜,一段时间后得到15.2gCuO和Cu2O的混合物,计算该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①2Cu+O2+2H2SO4

2CuSO4+2H2O

温度易控,受热均匀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

③2H2O2

2H2O+O2↑AD

(2)①Na2SO4

②HNO3和BaCl2溶液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