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05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诚信档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诚信档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诚信档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诚信档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诚信档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诚信档案.docx

《诚信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诚信档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诚信档案.docx

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

  教育部要求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诚实守信,诚信高考”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促使广大考生自觉遵守有关考试纪律。

各地在高考前普遍开展了诚信考试专题教育,并组织广大考生签订了“诚信高考承诺书”。

  今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实施部、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

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严重违规的考生,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中学生不诚信行为探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各种规章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教育得当与否,至关重要。

目前,中学生诚信道德究竟如何呢?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按照诚信标准要求自己,待人以诚,言行一致,但在少数学生身上的有一些不诚信行为。

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失约,说谎,不诚实,上学迟到,欺骗他人,拾到东西不上交,借东西不退,放假不按时回家,做错事不告诉家长,抄袭同学的作业,答应老师的事做不到,等等。

这一些不诚信行为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成为至理名言,几乎所有学生认同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对失信现象深恶痛绝,不少学生对诚信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

比如说我们调查中发现校园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两个100%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触及到了当前中学生诚信问题的关键,即认知与行为脱节。

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

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不诚信现象还有许多表现,有些学生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有些中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不关心他人;有些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但是一牵扯到自己就不行了。

教室窗玻璃敲碎了,学校篮球架被损坏了,就是无人承认,教师找到他了,能推则推,能赖则赖;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充分证据他是不会承认,即使你听到他说了脏话,他仍理直气壮说“我没说脏话”;此外,借钱不还现象、欺骗家长、老师现象、对老师的许诺和保证不践行想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这一系列失信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学生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更重要的,对中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二、诚信认知存在问题

大多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

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作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无用现象的影响,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

“利字提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

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

从内心认为会做假是本事而不以为羞。

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生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

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

笔者监考,有个学生竟说“监考这么严干什么,让我们过个好年吧”。

这种心态着实气人,也确实让人深思。

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完期中考试试卷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

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

碰巧在公共汽车上,他偶然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

“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

”“你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

”“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

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三、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

学生犯错误失正常现象,老师一片诚心和学生交流,学生大多表现为虚心接受,有的还对自己错误认识深刻,甚至痛哭流涕,信誓旦旦,保证接受教训永不再犯,然而,走出办公室,她照犯不误,还可能骂老师傻帽,真好骗;上课迟到、作业不交、常讲脏话等,老师的一批评时,他们马上就来“老师我错了,保证改正”,但绝对没改的意思,向同学、老师随便借钱借物许诺某某时还,到时就是不还,甚至就没准备还。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责任也不全在学生身上,但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一举一动无打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烙印,导致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大抵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诚信危机

1、假货、假账、假发票、假人民币、假冒商标等等大行其道,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拖欠赖账、三角债、多角债、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学术领域,假论文、假文凭、假科技成果一时风行,一方净土也被腐蚀;日常生活中,猜忌、欺骗、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往往夹杂于人际交往中……等等。

更令人担忧是在有某些人的思想深处已经麻木不仁的认为,诚实是“傻子”,守信为“疯子”,欺诈、背信者倒被视为“能人”。

难怪有人惊呼:

“十二亿人口十一亿假,谁不作假谁犯傻”。

诚信失范的行为和思想,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在慢慢的侵蚀着校园这方净土和本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和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工作稍一松懈,目前社会失信、欺诈现象大量存在的社会环境就可能污染学生变黑。

二、家庭的错误引导

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不良影响,个别家长对孩子承诺的事不兑现,一些家长为使自己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座位而不惜请客送礼,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迫使学生制造假象欺骗家长。

这些现象都为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温床。

三、其他因素

首先,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仿效,学生中一些不诚信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影响一些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

其次,分数高于一切的“应试教育”模式,无论家庭、社会、学校都把学生成绩看得重于泰山,从而使学生压力重重,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了不诚信行为的出现。

最后,学校的德育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有些老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认知,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更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有的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只针对学生,不针对社会其他群体甚至教师。

某些教师忽视了对自身的道德教育,单纯用命令、惩罚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用人格去感染、用心灵去交流,最后导致了诚信与功利在现实社会中脱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让学生成为讲诚信的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绝不是开展一个活动、制定一个措施就行之有效的。

笔者认为,面对学生的诚信现状,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诚信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率先做学生的榜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人格魅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

人格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一定能带领出一批具有诚实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规定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带头不做,特别是对学生有过承诺的,一定要说道做到。

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的诚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诚信教育需要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要使学生产生诚信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以诚相待。

首先,教师在平时提要求不要过高过苛刻,特别是对表现差的学生,防止一棒子把人打死的提法。

如”下次你再做了就自动走人”等,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教师又不可能这样处理,最终是教师自食其言,威信下降,教育效果不佳。

其次,教师无论是平时找学生谈话,还是课堂教学,每说出一句话,都要有亲切感,要充满仁爱之心、关爱之情。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如同是要求学生星期天完成作业,有的教师会说:

你星期天不把作业做完,小心上学后我找你的麻烦。

若换成:

我相信大家星期天会完成任务的,以免上学后少些麻烦。

这样,学生可接受性要好得多。

再次,无论是提出的要求也好,答应学生的条件也好,包括布置的任务,教师却必须检查落实,一一兑现,这样会丧失学生对你的信任度。

从而产生教育不力的后果。

正如鲁洁所说:

“教育和教学工作还要用自己的心去做,也即是要有感情投入,用自己的那片爱心去滋润学生,用心浇铸人的心。

”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三、诚信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配合

家长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注意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来净化学生成长的小环境。

有少部分家长,有的由于个体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思想境界不高,也有的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处于不利地位,产生心态不平,或多或少沾染了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气,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蒙上了阴影。

我们也发现有这样一些家长,在孩子的诚实行为遭到质疑甚至欺骗而吃了亏时,不是正面帮助分析引导,教育孩子用道德和法律的武器来批判不诚信行为,而是起反作用,教育孩子放弃诚信,把“不诚信行为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样做,不仅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更使社会陷入永远无法扫清阴暗面的境地。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大张旗鼓定期宣讲,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真情实意感染教育家长,使学校家庭目标一致、教师家长成为“同盟军”,齐抓共管提高教育的实效。

四、诚信教育需要营造诚倍校园

目前中学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美德教育。

校园更应该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如张贴班训(“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创诚信班”)、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读书立品,诚信先行”)等。

抵制一切反诚信文化,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

这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要积极的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如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对校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鞑,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我校已形成这样的一些制度,如行为规范宣讲制度、月月评制度,考试前的诚信专题宣讲制度等。

这些制度措施,必将为我校的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开展学校诚信教育,为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抓好养成教育从“小"着手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德育管理实践中,我们觉得养成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乌申斯基所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种资本不断升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一个人要建功立业。

需从一些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

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好事属“表面化”与“低层次”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种常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不拘小节”的人,要成就大业也难矣。

教育部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布了新的中学生守则和规范,《守则》从大处着眼。

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都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颇多。

但我认为应该从“小”抓起。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从小事抓起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个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的标准石油”字样,书信及收据也不例外。

因此他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作为一个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的人,但最后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卸任后只有他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

那不是一种必然?

恰科是法国银行大王,还在读书时,就立志于在银行界谋职,在他第52次求职遭到拒绝、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地上一根大头针,立即拾起来,以免伤人。

回到家里,回想命运的不公,连试一试的机会也没有。

第二天,又准备出门求职,突然发现一封信,竟是录取通知,原来昨天他拾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见,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

恰科是一个对一根针也不会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终于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另外,创立了享誉世界的连锁公司——“麦当劳”的克洛克就是记着父亲的教诲:

先把桌子擦好!

海尔总裁张瑞敏抓管理培训员工也是从擦桌子开始,由此培养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

他后来感慨:

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于细处可见平凡,于瞬间可见永恒,于滴水可见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

可见“举手之劳”折射出人的祟高与卑微。

我们再看看从血和泪中走来,在平凡而伟大中逝去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人生里,持之以恒地“为小善”,“做好事”,敬老尊贤、爱幼助妇、拾金不昧、慷慨解囊、扶危救难、济困帮贫、敬业爱岗、勤奋工作、艰苦朴素……他的事迹展现了人生的美好,实现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诺言。

雷锋精神是大量“举手之劳”的“集合体”。

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通过大量细小的好事体现出来的,而并非由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铸就的,雷锋逝去30多年了,但雷锋精神永存人间。

古人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许多学生对《规则》、《守则》是知道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学生上街头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教育学生见到了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轻声慢步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上课桌椅损坏主动修理,打电话先说“您好”!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日积月累,就可小中见大。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应建立于平时生活的每一小事、每一小节上。

已故周恩来总理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注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一朵花里看天堂,一个细胞看生命。

有理想、有抱负、干大事,当然好,但只有先把小事情做好、做精,才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

那些有成就的甚至是从擦桌子开始,先把容易干的事干好,把身边的事干好,把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干好。

这是成功的起点,是成功的作风,是成功的习惯。

二、从小毛病抓起

1845年,波斯沃斯战役中,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亲率军队上阵。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战马因马鞍脱落而失蹄跌翻,他也被掀翻在地,围上来的敌军将他俘获。

英军因此失去了主帅,全军溃败。

此后西方便流行了一首民谣:

“少了一颗铁钉,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仅因燃料舱的一块橡胶垫圈封固不严而导致一场大惨剧。

世界首位宇航员本来安排的是杨达连科,正因为他随手扔掉酒精棉团这一细节引起大火,不仅使他终究未能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而且断送了他宝贵的生命;也正因为加加林脱靴子入舱这一细节,使他的人生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毛病确实不可小觑。

从大的方面说,忽视“小”可导致国家或民族的一场灾难,从小的方面说,忽视“小”会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命运,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安徽省某一农民不慎将一只小小的烟头丢入森林,结果导致了一场火势凶猛的森林火灾,损失惨重。

手中一个小小的举动竟能造成如此恶果。

无独有偶,据报载,我国科学家苦心研究,研制出了一个葡萄新品种,不想在栽培过程中,由于几个农民嘴“馋”,导致这个耗时数十年的试验毁于一旦。

俗话说:

“做贼偷葱起”,就是讲大错的酿成缘自于细小的毛病。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因小失大”、“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贪小便宜吃大亏”,小毛病不注意改,就会闹出大问题来。

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身上的细小缺点和毛病抓起,决不可掉以轻心。

如某学生平时有小偷小摸行为,我们就千万不能忽视,应该及时抓住教育机遇,进行正确引导,设法消除他的贪心及侥幸心理,教育学生懂得得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痛苦,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只有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和自己正当努力所获,才是合理的、光荣的、不劳而获可耻。

我们大家应当做正直的人、无私的人,心中装有他人的人。

三、从小目标抓起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就大事,但如果目标过大,你应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否则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你依然达不到目标,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你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继续追求。

如果将最后的终极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逐一实现,你将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记者问他到底是采用什么的样练习方式,凭借什么取得胜利时,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凭智慧战胜对手”!

其实在每一次参赛前他总将地形看了一下,将全程划成几个段,如先到达到一颗小树,尔后到达一座小山或某座房子……他一一做了记号,每一小段都以短跑冲刺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就这样将全程跑完的。

美国的专栏作家格雷顿因失业为躲避房东的讨债,在街上闲逛偶遇俄国的音乐家夏里宾时,他已十分疲惫,夏里宾说“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跟我一起走过去好不好?

”格雷顿不敢相信,从他的42号街到103号街,60多个路口,要走4个多小时。

夏里宾后来解释为什么格雷顿并不感到疲惫的理由:

“今天这种走路的计划方式,你绝对要常常记在心里,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无论你与你的目标距离有多么遥远,都不要担心,只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

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使你烦闷。

常常注意于未来24小时,会使你感受到实现短期目标的快乐。

”夏里宾的实用哲学一直鼓舞着后人。

习惯是一种能力,一种定型性的自动化行为,它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演练才能形成,绝非一朝一日就能一蹴而就,改掉学生已有的偏差行为和已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和频率,毛泽东说“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作为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多样化的小型活动,努力从实现一个小目标开始,由无数的小目标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达到教育效果,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光靠空洞的说教是收不到好效果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零用钱积攒起来,也可以引导学生当家庭小会计,把家里每天的支出、每月的收入做好详细记录,等到满一月或一年时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父母赚钱不容易,钱应花在刀刃上等道理,并自小学会节财理财。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每天从写日记开始抓起,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从遵守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开始;为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可引导学生从天天读一段,抄一段文字开始;为纠正孩子迷恋电视的不良习惯,可逐步缩短观看时间,由看一小时到半小时到一刻钟……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拾级而上,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总之,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角度、多渠道、多样化的。

我们只要从学生的生活点滴抓起,围绕一个个小目标,不放过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涓滴可成汪洋大海,累寸土可成巍峨高山,于微细处见精神。

奖励与惩罚相结台的教育策略的运用

经常看到违纪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有的从早自修一直站到放学,办公室简直快要成了惩罚室了,反省自己曾经的教育方法,教育过无数学生,有失败也有成功,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简单粗暴的。

也有耐心开导的,但从未因学生犯错而被我叫到办公室罚站、写保证书和检讨书的,在我的骨子眼里我总觉得这是极为不明智的方法,但总找不出能说服那些喜欢叫违纪学生到办公室的老师的理由。

我们一直存抱怨现存的学生没有羞耻感,其实,有时这种现象何尝不是我们一手培“培养”出来的呢?

因为每个班级经常违纪的总是那么几个,动辄就被老师批评一不是在全班面前就是被叫到办公室当着众老师的面接受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无所谓了,倒练就了一身的“麻木”功,这正所谓的“死猪不怕开水烫”。

在办公室批评学生其效果不好,首先,教师以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不能得到平等的交流,其次,在其他老师面前批评学生,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最后,其他老师的谈话影响了他们的专注。

不是经常看到一边老师说得唾沫横飞,一边学生而无羞涩色,甚至有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也有东张两望的吗?

有的老师不惜牺牲学生上课的时间,干脆把他们撂在那边站着“反思”,果真他们能做到“面壁思过”吗?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那些人还是接二连三地被“请”到办公室?

“面壁反思”后的学生还经常得写保证书或检讨书之类的纸上文字呢。

“很多教师都以为,学生只要有了保证,行为就会跟上来。

学生写了检讨,也做了保证,以后这样的事大概不会发生了,自己的教育达到目的了,就这样把自己骗了。

”这话让我们这些经常教育学生的师不得不深思、反思。

说到“检讨书”,想起这么一个报道:

一个名叫川川的初一年学生,因屡屡犯错又屡教不改,老师万般无奈之下勒令他回家写检讨书,但写了十几份甚至几十份都没能让他的老师满意,老师说他认识不够深刻得继续写,为了完成这份检讨书,在父母的全员参与下,他们从初一上学期写到初二学期,直到初二下学期才被允许返校上课。

而最终的结果是这位学生没上学多久就离家出走——因为他落下太多的功课,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这样的检讨书够艰难的吧?

这样的检讨书起到了教育的目的了吗?

教育专家很客气地这么评价:

“这位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但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而我存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学生违反课常纪律,也会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也总想把他教育好,但总觉得力不从心,黔驴技穷。

原来大多教育者“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不想研究问题,却想解决问题,这是目前相当多教帅的思维方式。

当遇到犯错的学生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逼着学生承认错误并作出保证,再次就是想自己应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然而,承认和保证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我们很少去深究为什么会犯错,犯错的根源没有找到也就导致失去了教育的长效性。

一个外国教育家说,没有必要让孩子认错,关键是帮助他改正。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