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9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docx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国家信息中心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

 

经济预测分析

第55期

国家信息中心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内容摘要: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除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严重,但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局面,继续在周期底部徘徊,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继续加强扩大内需政策,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走出去水平,积极防范金融和债务风险。

一、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

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4%、1.3%和2.5%(均为环比折年率),低于去年3%的水平。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8%下滑至0.2%,呈现下行态势。

日本经济则因地震和核泄露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

巴西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2%和3.1%;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的态势,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7%;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3.5%,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逐季回落。

但是,从工业生产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以美国为例,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之上,是2001年至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从制造业新增订单来看,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也远远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另外,美国权威行业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6个月扩张,增速比上月略有提高。

欧元区情况与此类似,2011年8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继续7月份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平均水平也同美国一样超过历史同期,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基本面尚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直接冲击的是居民、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对企业影响是间接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充足,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三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品依然具有较大的需求。

2.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

2011年中,在金砖四国中印度和俄罗斯的通胀率均高达9%以上,巴西和中国的通胀率也分别达到了7%和6%以上的水平。

2010年,发达国家通胀率持续低位徘徊,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通缩,但2011年通胀压力则逐步显现,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已经快速升至3.8%,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的水平,核心通胀率也达到了2%的警戒目标;欧元区通胀率则连续9个月超过2%的警戒线,英国通胀率更是高达4.5%。

货币泛滥是影响世界各国通胀的共同原因,但在各国又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和表现形式。

中国和印度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巴西农产品供给充足,但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部分工业品供给不足而影响价格上涨;在国际油价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美国汽油价格上涨推高了物价,原因在于炼油能力利用率下降。

3.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

2011年,美国失业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欧元区失业率在10%左右徘徊,而德国失业率明显低于世界经济繁荣时期。

根据德国劳工署统计,德国9月份失业人数降至279.6万,近20年以来首次少于280万人,失业率下降到6%,而2006年8月德国失业率还高达10%,这说明德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上世纪德国产业国际转移没有像美国和法国那样彻底,新兴市场国家对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拉动了德国出口;另一方面,德国用工制度相对欧洲国家而言比较灵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就修改有关法律,使临时工合法化。

2011年8月,巴西失业率下降到6%,比世界经济繁荣时期的2007年8月下降3.5个百分点,创2002年有该项统计指标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巴西失业率下降,固然与经济增长有关,但更受到政策影响。

自卢拉执政以来,巴西以加速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为目标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第一次就业计划”,主要针对16-24岁第一次就业的低学历青年人。

目前的成绩说明该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印度工资出现普遍上涨,涨幅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07年,达15.5%,2009年和2010年工资涨幅分别为6.6%和11.7%,预计今年涨幅将接近13%。

尽管印度没有详细的就业统计数据,但从工资上涨情况来看就业状况在明显改善。

俄罗斯情况也大致如此,2011年8月失业率为6%。

4.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严重,但美国部分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2011年,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但从整体上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和银行资金依然充裕。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2011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292.3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6%。

另外,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由该公司担保的银行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情况大幅改善,共实现利润288亿美元。

当季的利润总额比2010年第二季度大幅增加了79亿美元,也是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

同时,第二季度,作为衡量盈利能力基本标杆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上升至0.85%,高于上年同期的0.63%。

另外,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24万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约1.4万亿至1.6万亿美元,回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上述数据说明,国际资本和金融市场并不缺乏经济发展的资金。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是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击而诱发的。

二、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未来世界各国将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以降低债务危机的影响,关注就业并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削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会进一步刺激内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但是,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发达国家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将持续存在,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延续2011年低速增长局面,仍然在周期底部徘徊,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一)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发达国家将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五年使其出口额翻一番、重振制造业等计划,虽然这些计划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去工业化趋势将会停止,再工业化的步伐已经缓慢开始。

因此,从现实条件来看,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一方面,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工资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商品在美国制造具备了一定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美国还具有大量剩余产能,2011年9月美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4%,低于1972-2010年工业设备80.4%的平均开工率,这意味着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仍可提高工业产出。

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处于资本积累快速增长的周期,在技术上又可发挥后发优势,人口众多且年轻,消费意愿和能力在不断增强,这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历经全球金融危机和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仍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

上述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或减弱,并将继续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在逐步增强,贸易往来和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就我国而言,2010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由“十五”末期的42.7%提高到48.3%;另一方面,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处于转型时期,均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由此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

在当前形势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3.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趋缓但将长期存在

从需求方面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这意味着未来对原材料大宗商品的需求将较为温和,降低需求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供给方面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强调结构调整和供给管理,从而抑制物价上涨。

比如,在2011年出台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中,印度政府发展重点放在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面,以在防范通胀的同时满足未来五至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俄罗斯和巴西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我国也在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障农产品供给。

但是,由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胀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

(二)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就业市场疲软仍将制约经济复苏

就业市场疲软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因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者开支带动,而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民众无法增加支出,从而使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挑战,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均表示会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刺激就业,然而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却迟迟未见明显起色。

截至2011年9月,仍有1400万美国民众无法找到工作。

以目前境况看,近期内美国失业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回归自然失业率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而且,从周期角度看,就业通常慢于整体经济复苏。

2.汇率变动对全球贸易是此消彼长的零和乃至负和博弈,贸易摩擦此起彼伏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汇率变动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事实表明,某国或经济区域通过本币贬值会形成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但一定会有相反的结果在其它国家产生,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摩擦将此起彼伏,两次“广场协议”能够更清晰地说明问题。

1985年,“广场协议”决定降低美元汇率,这把美国制造业带向繁荣,东亚地区则因货币与美元挂钩,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与此同时,日本和德国制造商开始经历长期的危机而不能自拔。

1995年,为了避免日本经济危机的爆发,美、日、德三国签署了所谓的“反广场协议”,允许日元贬值、美元升值,日本和德国制造业走向复苏之路,但美国制造业利润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

东亚则陷入了本币升值、出口停滞、股市泡沫膨胀的困境,并以金融危机的爆发告终。

今后,由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汇率矛盾和贸易摩擦将会加剧。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汇率竞相贬值的后果将变成负和游戏,原因在于汇率变动在短期内不可能调整国际产业格局,由此只能导致贸易萎缩、价格上涨,从而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

3.发达国家仍然没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个世纪的后50年,西方每次经济衰退之后,美国都可以通过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带动经济复苏,而不是靠原有的增长点,它反映出美国的经济是有活力的。

但美国历次新的经济增长点都不是靠政府发现的,而是通过市场经济靠竞争形成的。

比如IT,即通讯和计算机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对美国经济带动非常强劲,使美国政府财政由赤字变成了顺差,其作用确实非常明显。

但这要靠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长期的投资,而科研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目前看不到美国具体的某一个行业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来自哪个领域,在什么时候能够发生,仍然很难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将持续低迷。

4.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存在

历史经验表明,临时性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有限,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需要重大政策或技术方面的突破,即便罗斯福新政也不例外。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1934-1937年GDP均实现了连年增长。

但1938年GDP再度出现负增长(图1),跌至1929年的水平,同年私人投资萎缩了41%。

这说明,扩大财政支出、兴建大型工程等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危机的负面影响,但不可能取代经济增长本身所需的动力。

二战的爆发促使美国经济再次进入快速增长轨道,但是战争结束后,1945-1947年美国经济再次陷入持续衰退,产能严重过剩,战后的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美国产品也失去了国际市场。

在此背景下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促进了欧美经济复苏,并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此资本主义经历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持续繁荣。

当前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政策大多是短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矛盾的化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存在。

图11929-1953年美国GDP与重大事件(以2000年价格折算)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2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贸易保护政策和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不振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迅速传导至我国,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针对国际经济的新形势,我国政府有必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首先,继续加强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税收方面应进一步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以减轻国内企业税负,降低内销产品价格,从而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同时,应积极探索经济增速减缓情况下的就业增长模式。

2011年,德国和巴西的经济增速都在回落,但失业率却创历史新低。

我国应借鉴其经验,探索经济增速下降情况下的就业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应加强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合作和交流。

由于我国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相互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这种趋势在未来将不断加强。

因此应加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与金融支持,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带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第三,通过扩大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同时拉动发达国家出口。

发达国家为了扩大外部需求,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会有所减弱,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当前,我国应当加强装备制造业、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高新技术以及传统制造业高端产品和技术的引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我国的整体生产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人力资源,吸收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我国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教育培训工作,加快我国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

第四,积极参股发达国家企业,提升走出去水平。

有的发达国家虽然经济规模较小,但是科技发达,产业创新能力很强,我们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方式吸收这些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例如,挪威的炼油设备世界领先,该国的石油公司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瑞典拥有高质量的机械行业,机械产品具有精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

这些国家经济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国际开放程度非常高。

通过在主权债务危机这样特定时期的战略收购,不仅可以将以金融资产形式存在的外储转变为企业股权,而且能够缩小我国与西方技术水平的差距。

最后,进一步加强内外债管理。

一方面,借鉴欧美债务危机教训,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防范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另一方面,控制外债规模,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425亿美元,在当前我国国内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外债规模,防范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执笔:

张亚雄程伟力)

 

编辑部地址:

北京三里河路58号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邮编:

100045

联系电话:

68557122,68557142传真:

68558210

电子邮箱:

gxf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