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501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docx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目

2014年秋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霰雪(xiàn) 天姥(mǔ) 地坼(chè) 怆然(qiànɡ)

B.扁舟(biǎn) 垆边(lú)  渌水(lù)   风浦(pǔ)

C.訇然(hōnɡ)信笺(jiān) 聒噪(ɡuā)  涕泗(sì)

D.栖息(qī)  砧板(zhēn)窥伺(kuī)  涟漪(yī)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云霄  通宵达旦  拖杳  沓无音信

B.世事  知人论事  逾越  坚贞不渝

C.缅怀  沉湎酒色  频繁  要言不烦

D.题纲  金榜题名  聘用  驰骋疆场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11年夏天,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最终落户鸟巢,能够在现场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数球迷拍手称快。

B.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C.她茫然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D.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听说博士村官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

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根据钱币史书的资料可知,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起源于殷商,统一于秦。

不过,钱,最初并不叫“钱”。

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货币是“贝”。

贝在商代后期已经变成交换的媒介物,以货币的角色出现于商业舞台。

贝在中国货币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有一个很好的证明是,在我们的汉字体系中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甚至“贤”也从“贝”。

“贤”与钱有关系吗?

《说文解字》释“贤,多财也”,后世引申为“多才”,或许与“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念有关吧。

从滨海地区流入内地的贝,最初是与玉和龟甲等礼器一起,共同行使神权政治文化象征的功能。

贝在古人心目中具有“魔术”性或巫术性,这可以从它的使用得到证实。

早在新石器时代,从事渔猎的先民就把贝壳作为避邪的灵物挂在颈项和胸前,还把它用作奉祀的祭品。

后来,珍美的贝币在先民的手中慢慢褪掉了“神魅”的色彩,真正以货币的身份进入到商品流转的长河之中。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海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仿制贝币。

青铜器时代到来后,金属铸币的先河被开启,海贝币的替代品仿贝铜币诞生了。

顺便说一句,当中国已经广泛使用铜贝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未出现金属铸币。

钱币那性情单纯的少年时代并不长。

春秋战国时期,当天才的发明家们将目光从海贝的形制转向陪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用具后,大量的布币、刀币出现了。

到战国时,使用更方便的圜钱出现了,圜钱的主要铸行国秦国开始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秦半两”是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时铸行的。

秦惠文王“初行钱”时铸行的这种“秦半两”,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中国圆形方孔古钱币千百年的形制就是由此而来。

秦始皇将方孔圜钱作为统一货币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但《吕氏春秋》的解释可能最合始皇帝的口味: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故而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时,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信仰,已是神权的象征了。

一枚钱币,竟能将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政治、哲学等诸多因素融合的文化核心体现出来。

而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等国早期的钱币,仅为防伪而刻有帝王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

比较起来,中国的圆形方孔钱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时空无限丰富的想象,承载了更为厚重的文化信息,要“神”得多。

(选自《中华遗产》20011年第12期)

6.下列关于“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是中国最早的原始货币,它在商代后期就已担当起商贸往来中的货币角色,后来人们才把它叫做“钱”。

B.汉字体系中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从中可以看出“贝”在中国货币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C.“贝”是从滨海地区流入内地的,最初并不是作为钱币使用的,而是行使着神权政治文化象征的功能。

D.“贝”成为货币后,并不仅仅局限于海贝,还有诸如石贝、玉贝、骨贝、铜贝等仿制贝币。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钱币用青铜器铸成,铸币材料比较单一的时期并不长。

B.钱币由海贝或仿制贝币充当,形制比较单一的时期并不长。

C.钱币功能单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物的时期并不长。

D.钱币以铜贝为主,品种单调的时期并不长。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贤”最初与“才”并没有关系,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是表示“多财”,而“多才”的意思则是由这一义项引申而来的。

B.中国古代钱币经历了贝币、仿制贝币、仿贝铜币、圜钱、“半两”钱、方孔圜钱几个演变过程。

C.秦始皇铸造的圆形方孔古钱币的形制在中国的使用长达千百年,这一形制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奠基性的意义。

D.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体现了几百年间政治、哲学等诸多因素融合的文化核心,承载了厚重的文化信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

乡试后,捷举。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既而曰:

“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

”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

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

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

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

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

“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

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

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

”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

“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

”先生曰:

“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群丐应声起曰: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

”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

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先生亦平淡视之。

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

“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

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

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

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

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

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

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宮:

指“礼部"。

②浼:

玷污。

③解组:

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

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

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

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

间或

10.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3分)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悚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

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

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

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

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

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

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

(3分)

②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3分)

③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对  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结合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思考作者是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情的。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 云青青兮欲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举杯断绝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 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5)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7)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        ,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4、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怀表,很老很老了             骆文

  一块怀表很老很老了。

  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

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

  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

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过一般机械表还是106个零件吧……上点油?

”我说:

“你看哩!

”他拧了拧发条说:

“只要动个小手术。

等着好了。

”他打开表,拆了零件。

我点烟吸着。

给他一支,他急忙阻拦:

不是吸烟时候,烟灰掸不得的。

于是,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

然后,以极细软的纸吸干,装配。

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上在轴上,上在钻石上,“行喽。

”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我把它收进口袋,回到家里。

  母亲说,这是爸爸留下的一块表。

吃粉笔的人嘛,攒钱攒了半年,才买了这块表。

跟他一起走了四十年。

他说,他一辈子别的什么都不要,只要知道时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几件打发寒暖季节的衣裳。

就是这样,他起五更睡半夜,改课本,改答卷。

还写了两本数学书。

他从不讲究吃的,锅塘里埋几个山芋,拿出,拍拍灰放在袋里,往往可以度过一天。

虽说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头,却像纬梭穿行于岁月的经绷。

他学生的鬓角发灰了,他自己的头发也更加银白了。

前两年,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灯油熬干,捻子熄掉了……变成一堆灰。

他就留下这块表。

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几十年。

  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我时常摸出看看它。

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

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

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

  四周的木落,有些蕴藉深沉,然其飒飒之声不是唏嘘叹息,而是和我们蓝色星球搏斗的一种动力。

  这块薄薄的圆圆的金属,我揣着好久了。

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

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录的是秋天。

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

还会有什么抱憾的事么?

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

在人生旅途上,除非你老在惦记:

多几个安适的驿站好让我打尖……

  “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

”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亲,像踏着骤起旋风似的马蹄,会不会这样惊醒我,促使我时常警觉。

——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

(原载1990年3月号《散文》)

  *骆文(1915——2003),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错一项得0分)

  A、“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从全文看,这句话含有人到老年,只要有一种精神动力,仍能充满活力的寓意。

  B、“他就留下这块表。

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几十年。

”这是说,父亲一生辛劳,但一生清贫,除了这块表,什么也没有留下。

  C、“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

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着的是秋天。

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

”这段描写主要是反映作者对四季自然景物的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D、“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

”作者通过拟设的泉路上父亲的这句发问,引出“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的自励之语。

  E、 父亲已经辞世了,“我”也“进入暮年”,“怀表很老很老了”,作品表现出一种时间无情、人生无奈的思绪。

 17、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

(限30字以内)(4分)

                                                                

 18、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4分)

                                                                 

 19、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探究这样安排的作用、好处。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诗歌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感情。

我们学过的诗词中都有挥之不去的“月”的影子。

请选择你所知道的诗歌中含有”月”的意象的诗句,仿照下列句式,写出诗人笔下借月抒发的情感。

(4分)

例句:

友人左迁,愁肠百断,太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排解充塞胸臆的苦闷;

21、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

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

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

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

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4分)

2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写一个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

所以,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捧沙在手,松紧有度,沙子绝少流失;握得太紧或太松,沙子会从指缝间流出,手里的沙子所留便少。

有人说,它富有生活的哲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这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呢?

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