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473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docx

xx市抗旱规划方案文本

 

XX省XX市抗旱规划

 

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三月

前言

水旱灾害是XX市主要灾害之一,解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人民为防治水旱灾害做出了巨大努力,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

XX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旱灾情,每次灾害对全市经济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因此,水旱灾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

如何正确认识水旱灾害,减少损失,创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氛围,提出科学的抗旱减灾规划,不仅是水利部门而且是全市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

XX市抗旱规划正是基于以上需要,根据渭南市水务局渭水发[2009]78号《关于认真搞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水利部《抗旱规划工作大纲》、《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等规程规范要求编制的。

规划以2007年为规划水平年,对1990年以来的旱情、数据及水旱灾害资料做深入分析,提出了2009至2020年期间全市抗旱减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

经估算,XX市抗旱规划项目总投资为9264.82万元。

但因XX市水旱灾害定量资料少,加之时间紧,水平有限,总感到还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抗旱减灾规划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1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4

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6

(一)规划范围………………………………………………6

(二)规划水平年……………………………………………6

四、编制依据和要求………………………………………6

(一)编制依据………………………………………………6

(二)编制要求………………………………………………7

五、规划目标和任务………………………………………8

(一)规划目标………………………………………………8

(二)规划重点………………………………………………8

(三)规划任务……………………………………………9

六、规划主要内容………………………………………11

(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11

(二)旱情监测预警系统…………………………………34

(三)抗旱水源工程规划…………………………………36

(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48

(五)抗旱减灾保障体系…………………………………49

(六)投资估算和规划实施意见…………………………53

(七)规划实施效益分析评价……………………………57

(八)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58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

附表一:

抗旱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61

附表二:

抗旱规划调查表和规划表…………………109

XX省XX市抗旱规划

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

干旱灾害是XX市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XX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据统计,从1990年~2007年的18年间,我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发生频次为100%。

而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我市就有3年发生了特大、严重和中等干旱,分别为1997年、2001年和2007年,发生频次为30%。

干旱发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去旱灾高发区域主要是在XX市的孟塬黄土台塬区和秦岭北麓洪积扇裙区,特别是XX市孟塬镇和卫峪乡、以及岳庙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等七个乡镇。

近些年来,我市其他乡镇(处)的旱情也在扩展和加重,目前旱灾发生的范围已经遍及全市。

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许多地方还经常出现冬春连旱或春夏连旱,有时是冬春夏三季连旱,给我市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会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当前我市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我市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68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应结合经济发展和抗旱减灾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抗旱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做好衔接,以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提升综合抗旱能力,避免重复建设。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

编制抗旱规划,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也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护生态与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编制和实施抗旱规划,逐步提高我市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最大可能地减轻旱灾损失,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市制定了许多水利专业规划,如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XX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实施,对我市的抗旱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规划主要是针对当前抗旱工作的迫切需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抗旱减灾职能,着重就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基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抗旱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防御重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完善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全面抗旱,最大程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的原则。

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协调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

抗旱减灾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抗旱减灾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用水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抗旱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肆意破坏。

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抗旱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处理水源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

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及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克服水利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的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防抗结合的抗旱减灾体系,提升抗旱减灾能力,增强抗旱工作的主动性。

统筹发展,抗旱减灾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

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抗旱减灾规划的目标、速度、规模和重点。

5、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

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抗旱减灾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6、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结合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干旱特点和抗旱能力现状,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确定抗旱规划的近远期目标、任务和重点。

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明确抗旱减灾发展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确定抗旱减灾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抗旱建设资金,保续建保投产,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抗旱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XX市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等五个自流灌区,以及XX市大部分机井灌区。

涉及孟塬镇、卫峪乡、岳庙办、太华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敷水镇、华西镇和北社乡等10个乡镇办事处,编制XX市抗旱规划。

(二)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以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

四、编制依据和要求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7]68号《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文件、XX省水利厅陕汛旱[2009]12号《关于认真做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渭南市水务局渭水发[2009]78号《关于认真做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

3、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抗旱规划工作大纲》和《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4、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XX市抗旱预案》、《XX市城市抗旱应急预案》和《XX市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

5、XX市水务局《XX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XX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和《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二)编制要求

为编制好本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

发挥气象、农业、供水、水资源等部门的信息优势,做好抗旱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料,协调好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

2、做好基础资料调研和核查工作。

对所采用的基础性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和分析,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抗旱规划编制质量。

3、处理好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做好与其它规划的衔接,避免重复规划。

五、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规划目标

本规划用于指导今后十年的抗旱减灾工作。

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我市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发生中等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

二是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基本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发生特大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

(二)规划重点

本规划的重点地区是旱灾易发区的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等五个自流灌区,以及孟塬镇、卫峪乡、岳庙办、玉泉办、五方乡、桃下镇和敷水镇等七个抗旱能力较弱的乡镇办事处。

本规划的重点内容是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和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并逐步健全完善XX市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做好蒲峪灌区、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的抗旱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级抗旱指挥调度系统,逐步建立乡镇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强化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三)规划任务

系统调查XX市的干旱历史资料、抗旱工程情况、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等,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估现状抗旱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10年抗旱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已建抗旱水源工程配套设施挖潜、改造和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方案,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预案制度、抗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宣传培训等;提出工程和非工程建设方案近期实施意见,逐步形成和完善XX市抗旱减灾工程与非工程体系,提升XX市抗旱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抗旱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为:

1、抗旱减灾面临的形势分析。

在资料收集和对典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规划区内抗旱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规划区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抗旱减灾的需求,研究提出抗旱减灾的有利条件与主要制约因素;

2、抗旱减灾思路研究。

在抗旱状况评价及主要存在问题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缺水问题,统筹安排抗旱减灾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水利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提出本区域思路;

3、抗旱减灾的规划目标制定。

根据抗旱减灾的规划思路,对比抗旱减灾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减灾目标;

4、抗旱减灾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研究。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的总体要求,结合规划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贯彻落实已批准的抗旱减灾规划,重点保障饮水安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维护河流健康生命、高度重视因干旱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抗旱减灾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研究确定重点抗旱减灾工程建设;

5、抗旱减灾管理体制与改革制度建设研究。

在对制约抗旱减灾的制度性障碍及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政府对涉及水行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妨碍抗旱减灾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研究确定事关抗旱减灾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思路和制度框架等。

六、规划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

1、抗旱基本情况调查

(1)区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供需现状调查分析

XX市位于渭河以南、秦岭以北的关中盆地东部。

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与洛南县以秦岭为界,北和大荔县隔渭河相望。

地处东径109°53′—110°12′,北纬34°22′—34°41′。

东西宽28.00Km,南北长34.50Km,总土地面积817Km2,耕地面积约20.99万亩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682mm,降水总量达到4.69亿m3,形成地表水资源1.15亿m3(其中秦岭山区0.93亿m3、山外平原区0.2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44亿m3;扣除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量0.81亿m3(其中山区基流量0.19亿m3、河水补给地下水量0.51亿m3,灌溉补给量0.11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8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8亿m3。

水资源特点: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7—10月,且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丰枯年相差4.1倍。

二是水资源总量有限,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仅为684m3,但在关中地区相对较好。

三是天然状态下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适合于工农业及人饮需要。

四是秦岭山区和平原地区水资源多一些,东部塬区比较贫乏。

XX市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其境内河流众多。

全市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有19条,5Km2以上的有15条,10Km2以上的有9条,皆发源于南部秦岭山区。

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白龙涧、杜峪河、黄甫峪、华山峪、仙峪河、瓮峪河、罗夫河、葱峪河、方山河9条南山支流,相继汇流到白龙涧河、长涧河、柳叶河、罗夫河、葱峪河、方山河6条较大的南山支流。

其中长涧河、柳叶河、罗夫河和方山河4条支流直接汇入渭河,白龙涧和葱峪河2条支流汇入二华排水干沟间接入渭。

南山支流的共同特点是源近流短,水流湍急,在山区均为“V”形河谷,比降50‰—150‰之间,出峪后比降变缓,峪口处多形成洪积扇裙,进入渭河阶地,由于历年修建堤防,河道基本渠化,下游进入渭河段。

南山支流中,以罗夫河最大,流域面积190Km2,由大夫峪、柳峪、竹峪汇流而成。

主河道大夫峪源于秦岭的后沟岭,峪口以上河长30.5Km,峪口以下河长16.7Km,在王家城子附近入渭。

峪口设有罗夫堡水文站,控制集流面积l22Km2,多年平均流量1.21m3/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942万m3;1957年7月17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43m3/秒,实测最少流量0.6m3/秒。

支流柳峪集水面积6.5Km2,竹峪8.95Km2,均在峪口以下汇入罗夫河。

次为柳叶河,流域面积134.9Km2,由仙峪、瓮峪汇流而成。

主源仙峪河发源于宋家沟,峪口以上面积37.2Km2,河长16Km;支流瓮峪面积38.5Km2,于峪口外南营村汇入仙峪,合成为柳叶河。

柳叶河年径流量2887万m3,1953年8月1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l62m3/秒。

长涧河由华山峪、黄甫峪、杜峪汇流而成,流域面积1l8.6Km2,年径流量2390万m3。

主河道黄甫峪源于秦岭拴马桩,峪口以上流域面积39.05Km2,年径流量1354万m3。

1953年8月1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09m3/秒。

支流华山峪面积17.95Km2,杜峪面积14.35Km2。

白龙涧流域面积119Km2。

主要为黄土台塬,年径流量1412万m3。

主流蒲峪,峪口以上集水面积35.35Km2,年径流量795.5万m3,峪口处已建成库容137万m3的蒲峪水库,故白龙涧的中下游河道基本干涸,河口排入二华排水干沟。

葱峪、方山河流域面积仅25.25Km2与17Km2,年径流量分别为240万m3、176万m3,其下游河道已成为排洪渠。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从西向东横贯我市北界,河道长度47.0Km,属典型的弯曲型泥砂质河床,河道比降为万分之一;据华县水文站实测资料,渭河年均径流量93.3亿m3,平均流量为295.85m3/s,实测最大洪水流量7660m3/s(1954年8月21日),调查最大洪水流量10800m3/s(1898年,频率为50年一遇)。

蒲峪灌区:

蒲峪水库总库容为137.5万m3,有效库容为119万m3。

83年投入运用以来,已淤积10.9万m3,现有效库容108.2万m3。

设施灌溉面积1.00千公顷(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1.20万亩)。

水库建成后,反调节水库均未落实,因库容小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在正常年份,来水量较大,水库调节能力有限,弃水较多;在偏枯年份,灌区引水量增大,弃水相对较少,供水量有所增长。

经计算:

50%代表年,以蓄水3次计算,其径流量为723.9万m3、可供水量为324.6万m3;75%代表年,以蓄水2.5次计算,径流量为548.9万m3、可供水量为270.5万m3;95%代表年,以蓄水2次计算,径流量为389.8万m3、可供水量为216.4万m3。

自流灌区:

包括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和罗夫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0.19千公顷(0.28万亩)、0.15千公顷(0.22万亩)、0.14千公顷(0.21万亩)、0.70千公顷(1.05万亩)。

农田灌溉可供水量采用供水保证率与灌溉保证率同频相遇,供水与灌区需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拟定的灌溉制度及灌溉时段,经排频分析计算,由于各自流灌区河源来水量大,灌区灌溉面积小,设计渠道过水断面大,不同频率年能够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灌溉渠道利用系数按0.65,分别求出50%、75%、95%代表年的净灌溉定额为2l4m3/亩,277m3/亩,321m3/亩,毛灌溉定额为329m3/亩,426m3/亩,494m3/亩。

经计算各自流灌区不同频率年农田灌溉可供水量分别为:

50%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1232.1万m3、1269.0万m3、840.4万m3和3499.8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92.8万m3、71.8万m3、68.2万m3和427.7万m3;

75%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934.3万m3、962.2万m3、637.2万m3和2653.7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120.1万m3、93.0万m3、88.3万m3和553.8万m3;

95%代表年,黄甫灌区、仙峪灌区、瓮峪灌区、罗夫灌区四个灌区的径流量分别为663.5万m3、583.3万m3、452.5万m3和1884.5万m3、可供水量分别为139.3万m3、107.8万m3、102.4万m3和642.2万m3。

(2)抗旱基础工程现状调查

水利工程建设:

全市已建成水库3座,即蒲峪水库和罗家沟一、二库,水库总库容173万m3。

其中蒲峪水库属于小㈠型水库,总库容137万m3,兴利库容117万m3;罗家沟一、二库属于小㈡型水库,总库容36万m3。

建成塘池14座,蓄水能力达到29万m3;抽排站23座,其中较大的抽排站有罗夫河、长涧河和桃林寨3座干沟排水站。

建成各类机电井2019眼,其中配套机电井1904眼,装机容量15.75千千瓦,供水能力8768.3万m3/年。

其中,工业用水占50%,农业用水占35%,其他用水占15%。

地表水占总开发利用量不到20%,地下水占80%以上。

全市灌溉面积达到10.28千公顷,其中:

有效(农田)灌溉面积10.01千公顷,园地灌溉面积0.20千公顷,其他灌溉面积0.07千公顷。

发展节灌面积8.54千公顷,其中:

喷灌面积0.16千公顷,微灌面积0.03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2.83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4.99千公顷,其他工程节水面积0.53千公顷。

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千公顷,其中蒲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黄甫灌区、仙峪灌区和瓮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0.19千公顷、0.15千公顷和0.14千公顷,罗夫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70千公顷。

同时建成河道堤防109.2Km,其中渭河生产围堤28Km;砌护长度19.84Km。

建成二华排水干沟28Km;新建防汛道路22.81Km。

蒲峪灌区水库枢纽工程:

蒲峪灌区西起孟塬秦峪,东至XX东界,南依秦岭北麓,北抵陇海铁路一线。

整个灌区平面分布大致呈条带状,东西长约5.00Km,南北宽约4.70Km,灌区面积约2.29千公顷(3.43万亩)。

可灌溉孟塬镇和卫峪乡2个乡镇21个行政村。

包括孟塬镇营里、楼底、严家、蔡家、柏庙、马村(赵家)、冯家、彭家(彭家窑)、池坡、迪家、司家、小寨、大寨、北城、红旗、沟里、贺家(六、八组)、余家(五组)18个行政村;以及卫峪乡东谢、西谢、苗家3个行政村。

灌区水源为蒲峪水库和罗家沟一、二水库,其中罗家沟一、二水库为蒲峪水库子库。

蒲峪水库位于渭河一级支流白龙涧河上游蒲峪峪口以上500m,距XX市15Km,兼有农田灌溉、调蓄防洪及人饮供水多种功能。

该工程始建于1969年11月,受益于1978年3月。

为Ⅳ等小㈠型水库工程,兴利库容117万m3,总库容137.5万m3,调洪库容20.5万m3,水库正常挡水位852.5m,设计洪水位854.15m,校核洪水位855.14m。

设施灌溉面积1.00千公顷(1.50万亩),其中东干渠灌溉面积0.41千公顷(0.62万亩),西干渠灌溉面积0.59千公顷(0.8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0千公顷(1.2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53千公顷(0.80万亩)。

灌区以白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