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207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docx

水稻种业分析报告

 

2014年水稻种业分析报告

 

2014年9月

目录

一、全方位透视水稻种子市场:

全球舞台大有可为3

1、市场供过于求,种价持续走高4

2、杂交稻种普及率偏低,与常规稻种博弈仍在继续6

3、中国杂交稻种在全球舞台大有可为7

(1)技术优势+容量巨大=广阔前景7

(2)制种成本高企与政策壁垒是制约中国稻种“走出去”的枷锁9

(3)海外制种是“走出去”最佳途径10

二、品种为王:

回顾历史、审视当前、展望未来11

1、回顾历史:

水稻单产伴随育种技术发展不断提高11

2、审视当前:

新品种层出不穷,精品望眼欲穿12

(1)政策驱动,国有机构垄断育种格局逐步打破14

(2)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开通,加速推进种业龙头建立育种新格局15

3、引领未来:

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17

三、水稻种企:

品种决定未来19

1、并购加速,集中度不断提高20

2、品种决定企业未来21

一、全方位透视水稻种子市场:

全球舞台大有可为

过去,中国杂交水稻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截止2012年,杂交水稻市值达到149.4亿元,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6%,市值仅次于玉米种业。

我们认为,水稻种子市值快速增长主要源于:

(1)稻谷最低收购价逐步增长拉动种子价格提升;

(2)杂交种子科技含量的提高及售后服务的延伸推动种价提高;(3)育种技术进步推动杂交稻种普及率提升。

总体而言,中国水稻种业发展及展望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供过于求已常态化,但稻种价格却不断攀升;

(2)从商品化率来看,杂交水稻商品化率已达到100%,但杂交稻普及率仍然偏低;(3)从全球角度来看,杂交稻种发展空间巨大。

1、市场供过于求,种价持续走高

从供需端分析,2013年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种量2.72亿公斤,有效库存1.3亿公斤,2014年可供种4亿公斤,预计需种量2.6亿公斤,有效库存约1.3亿公斤,库存量占用种量的比例将从2012年的26%上升至50%左右,杂交稻种供过于求的形势开始加剧。

我们认为,短期内杂交水稻种子供过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善。

原因在于:

(1)制种成本持续上扬,库存成本低于新制种成本的现状驱动产种量居高不下;

(2)虽然大型企业逐步认清形势,开始主动削减制种面积,但一些中小企业在种价上扬的上市下存在投机心理,仍在盲目扩大制种面积。

尽管杂交水稻种子供过于求形势已成常态,但杂交水稻种子价格依然大幅上扬;2013年,全国杂交水稻均61.3元/公斤,四年复合增速达到20%。

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1)保底支出、劳动力、农资及水电成本等制作成本不断提高推动价格上扬;

(2)自08年以来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逐年提高对种子价格上涨形成有效支持;(3)供种结构发生变化,二系种子占比提升,而二系法种子普遍高于三系法种子;(4)种子性状提升种子价值。

2、杂交稻种普及率偏低,与常规稻种博弈仍在继续

目前中国杂交稻种商品化率已达到100%,但杂交水稻普及率偏低,截止2012年,杂交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8%。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杂交水稻普及率仍没有达到上限,未来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这主要基于:

(1)育种技术的发展促使杂交水稻米质不断提升,例如两系法杂交稻米质相较于三系法杂交稻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常规稻质优的优势不断削弱,杂交稻份额不断提高;

(2)杂交粳稻的普及率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目前粳稻种植面积约为700万公顷,约占稻谷种植面积的27%,但粳稻的种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仅为3%,参照杂交籼稻72%的普及率,杂交粳稻的普及率未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3、中国杂交稻种在全球舞台大有可为

(1)技术优势+容量巨大=广阔前景

杂交水稻市场是目前中国唯一没有被大型跨国种业集团所控制的粮食作物种子市场。

中国无论是在种质资源还是育种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中国水稻单产水平达到440公斤/亩,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截止2011年,世界上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杂交水稻出口量为5.8万吨,2003~201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51%。

目前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接近20亿亩,而中国仅占4.5亿亩,这为具有良好技术储备的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制种成本高企与政策壁垒是制约中国稻种“走出去”的枷锁

虽然近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增速较快,相较于国际种业巨头对玉米和大豆种子市场的控制水平,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截止2010年,全球水稻商品种子需求量为173万吨,除去中国国内需求量,约为77.2万吨,中国杂交水稻出口量为3.8万吨,占世界水稻种子市场的份额仅为6%。

我们认为,目前阻碍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走出去”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1)生产成本上升挤压了杂交稻种“走出去”的利润空间;

(2)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中国杂交稻种“走出去”举步维艰。

(3)海外制种是“走出去”最佳途径

无论是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出发,还是出于进口国政策考虑,海外制种均为企业的最优途径,然而由于中国种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大多数国家不匹配,为了保护国内领先品种,防止国内种质资源流失,中国制定了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其导致中国先进的水稻种子无法在国外生产,技术优势无法体现。

但是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政府可能将放宽稻种出口限制,支持企业到海外制种。

2011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交流,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拓国外市场。

我们预计,出于对保护种质资源的考虑,国家可能会对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进行一定限制,但是会逐步取消对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出口限制。

同时,也会对淘汰品种和未通过国审的品种的出口放宽。

随着出口限制的放开,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种企将会受益良多。

以隆平高科为例,隆平高科菲律宾研发中心开发的杂交水稻种子OPTIMA已开始在印尼推广,其售价约合人民币50元/公斤,比当地种子价格高出15-30%。

二、品种为王:

回顾历史、审视当前、展望未来

1、回顾历史:

水稻单产伴随育种技术发展不断提高

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史即品种的变迁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稻育种技术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

(1)高秆变矮秆育种技术。

使水稻平均产量从不足100kg/亩达到近300kg/亩;

(2)杂交水稻制作技术。

通过三系或两系杂交,中国水稻平均产量升至400kg/亩;(3)超级稻育种。

水稻产量达到800kg/亩。

2、审视当前:

新品种层出不穷,精品望眼欲穿

市场上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虽然日渐增多,但品种间优势不断缩小,更新速度快,精品品种望眼欲穿。

主要表现在:

(1)近年来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而单个品种推广面积却不断减少,2011年推广面积最大的“Y两优1号”仅为478万亩,不复当年“汕优63”单年(1990)最大推广面积超1.02亿亩之辉煌;

(2)相较玉米品种每年仅1~2个新品种新晋推广面积前十榜单,杂交水稻品种更新速度快,没有哪个品种具有绝对优势,近几年,推广面积前十的品种中,仅“两培九优”与“冈优725”持续时间在5年以上。

由表及里,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

(1)基础研究薄弱,具有新的特异性的遗传资源不易发现,导致市面上水稻品种同质化严重;

(2)种子企业间的营销模式具有趋同性,品种间推广竞争激烈。

注:

超大规模种植品种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以上的44个品种。

(1)政策驱动,国有机构垄断育种格局逐步打破

目前中国水稻育种创新仍以国有机构为主体,截止2012年底,中国各类品种权人共申请水稻品种权2877项,其中种业公司共申请水稻品种权820项,仅占28.5%。

但这种格局正逐步被打破,我们认为,未来种业龙头企业将取代国有机构成为品种供应主体,而打破这种格局的导火索是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12月发布《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要求在2015年前实现“事企脱钩”。

企业要着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逐步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

(2)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开通,加速推进种业龙头建立育种新格局

农业部品种审定委员会于5月29日正式发布《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明确了企业自行开展自有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方式方法。

这标志针对于大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绿色通道制度进入了实质性的可操作阶段。

绿色通道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品种审定流程及时间大幅缩短:

从过去的4~5年缩短为2~3年。

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相较于其他通过正常渠道审定的企业而言,研发周期可大幅缩短,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更快,在品种为王的种子行业,其核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以为大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育种主体的新格局将逐步显现。

3、引领未来:

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

“三系法”杂交水稻对资源利用率低以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杂交制种安全性约束(两系法以光温敏核不育性为主要利用,外界光温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不育系的育性波动,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是影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

引入新的育种技术,研创出对资源利用率高、杂交制种安全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方法是杂交水稻发展的方向。

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的运用将推动杂交水稻的生产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与常规杂交育种和常规转基因育种相比,智能不育给杂交水稻育种带来的突破包括:

(1)智能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不受环境和遗传背景影响,克服了三系不育系因高温诱导花粉可育和两系核不育系因低温诱导可育的育性不稳定给杂交制种造成的安全风险;

(2)智能不育系的不育性状遗传行为简单,易于开展优良性状的聚合育种,快速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适宜于各种生态条件的杂交组合;(3)育性恢复基因与花粉失活基因在转基因过程中紧密连锁,阻断了转基因成分通过花粉漂移,实现了用转基因手段生产非转基因的不育系种子和杂交稻种子。

三、水稻种企:

品种决定未来

影响未来水稻种业的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在:

(1)兼并重组。

从宏观角度来看,兼并重组的步伐在加速,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2)精品品种。

从微观角度来看,种子企业围绕品种的竞争日趋激烈,研发能力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1、并购加速,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市场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以及持续多年的种子执法年对无经营活动和违法企业清理的影响下,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截止2012年,全国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数量6003家,但多以产、销为主;杂交水稻市场CR20为55.7%。

对于水稻而言,兼并重组是水稻种企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主要源于:

(1)中国水稻种植在区域上的纬度差异决定了品种的差异,使得水稻品种有粳稻和籼稻之分;而在种植时间上,水稻品种亦有早中晚稻之别;因此中国水稻品种形成了多层次的丰富差异特性,因而并不存在单个品种打天下的可能,且水稻品种的互补性较强,因此通过外延式发展实现差异性的品种互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此为最根本原因;

(2)品种研发壁垒高,培育周期长,兼并重组方式是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迅速获取优良品种权的最有效途径;(3)发挥种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链的整合,提升整体实力;(4)强强结合,整合研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2、品种决定企业未来

研发和营销是种业价值链中最丰厚的两个区间。

我们认为,在大型种企的营销模式逐步趋同的情况下,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精品种子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对市场上主要的水稻种子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储备品种(通过选取单产、米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