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56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三地理 第三讲 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docx

上海高三地理第三讲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

第三讲岩石与地貌练习教师版1

(2012上海卷)(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15.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

【答案】14.C15.D

(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答案】7.C8.A

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答案】9.D10.C

(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2.英国()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答案】D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

特征。

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1.A2.B

【解析】1.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2.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错。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

(2012安徽卷)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2分)

【答案】

(1)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断块、洪积—冲积平原,从图中断层陡坡范围可知A地、B地分别为断层的两侧,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根据材料二中提示“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则这些将被破坏,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湿地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来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作用、地貌和大规模建设住宅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

【答案】B

【解析】本组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

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

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

题干中“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C、D不正确。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B.河流C.沟D.原地

【答案】C

【解析】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答案】B

【解析】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

T设施相当于个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

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

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答案】C

【解析】①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

布的下游位置,③地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30°N,可知该地有茶园。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该考察线路起点海拔最低点,海拔为(100,200),最高点为④地附近,海拔为(500,600),即该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500),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

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答案】D

【解析】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答案】D

【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C

【解析】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答案】A

【解析】以景观图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易试题。

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或调动旅游景点知识即可作答。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6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B.①经历了先

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底层由下到上市连续的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答案】D

【解析】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本题有人教版痕迹),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推理、判断能力。

第8题现实的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

由于距今2300万年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流形成于后,排除A;根据地质过程推断,①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②处地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为三层,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

9.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答案】C

【解析】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

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

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

(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

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从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北方,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甲地缓坡可平整土地开垦农田,乙地山麓出口处河流泥沙淤积应疏通河道防止洪涝灾害,丙地陡坡山脊应发展林牧业,丁地冲沟出口处可打坝淤地防止水土流失。

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

成的是()

AI、IIBIII、IVCI、IIIDII、IV

【答案】D

【解析】从图可看出Ⅰ、Ⅲ处是沉积岩层,是外力作用的结构,Ⅱ处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Ⅳ处侵入岩是内力作用的岩浆侵入活动造成的。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答案】B

【解析】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突发地震可以引起滑坡,连降暴雨也可以引起滑坡,地表堆积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选B。

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四处房屋,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同时位于山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胁,所以b处符合要求。

(2011年高考广东卷)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乙处是背斜,丙处是向斜,甲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即为断层,所以选B。

(2011年高考广东卷)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答案】D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1为学

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答案】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与分析。

学生可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布情况,结合实习中观察的情况可以得知溪谷的坡度和溪流堆积物的粒径大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也可以测量,但是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需要气象站监测得出。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

【答案】B

【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溪谷发育地区,故甲和丙为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

(2011年高考上海卷)(八)右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

19.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s           B.200㎝/s          C.300㎝/s           D.400㎝/s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200㎝/s。

20。

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流速低于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答案】D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河流沉积物的重力分选。

 

【2010年高考题】

(2010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下列问题。

(1)“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

(1)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答案】

(1)C

(2)A

(2010上海卷)(五)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B.硅、铝C.铝、钠D.铁、镁

(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

【解析】此组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相关知识。

元素组成前几位的是氧、硅、铝、铁等。

有大量气孔构造的多是岩浆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含有动植物化石的多为沉积岩;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是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峰林、石芽为岩溶地貌,石灰岩溶蚀后产生的地貌形态。

【答案】

(1)A

(2)D(3)D

(2010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2010年3月以来的冰岛火山灰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1)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2)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

(1)B

(2)A

(2010山东卷)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1)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

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

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

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

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

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2)由题图,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土层瘠薄,土壤贫瘠,选项C正确。

显然,选项A、D错误。

而该地区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说明该地区的岩石为变质岩,选项B错误。

【答案】

(1)D

(2)C

(2010北京卷)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1)山脊和山谷:

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2)由题意,题干上讲:

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答案】

(1)D

(2)C

(2010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

(1)本

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

该地区

目前为陆地,出现古海蚀地貌,只能说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洋相对下降。

(2)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

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

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

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答案】

(1)A

(2)B

(2010浙江卷)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下列问题。

“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

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图中乙曲线附近为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该地区地壳活动活跃,石灰岩受挤压变质成大理岩,故选B。

【答案】B

(2010安徽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

完成下列问题。

(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