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290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4月26日在晋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全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的重大考验,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艰巨任务,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在2008年平稳较快、协调推进、均衡发展、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从总体平稳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0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3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136.1亿元,增长20.3%;一般预算收入48.1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3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6亿元,增长37%;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1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255元,增长8.2%。

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好于预期,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为人民群众办的16件实事按进度要求全部兑现!

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稳定、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

  ——化危为机推进转型,宏观调控作用明显。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新上了一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明显拉动作用的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年计划投资规模和工程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阳翼高速、高陵高速、环城高速、嘉南铁路、兰花清洁能源二期、玉溪煤矿、维高水泥、煤矸石电厂、阳城北输变电、雨润肉类加工、晋城学院、市委党校、丹河湿地工程等81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新上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工业转型项目,实施了33项城市建设工程,启动了14个城中村改造和北石店区城市化改造工程。

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12个政策性文件,继续加大对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城镇化发展等资金扶持力度,实施了企业“五缓四降三补”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保留地方煤矿矿井129座,核定产能规模为年产11230万吨,均为全省第一。

新规划了玉溪、东大、沟底、里必、郑庄、胡底、金海、龙湾等一批30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为新一轮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煤化工和煤电化一体项目,天泽煤化工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晋煤合成油项目进入试生产,国投热电厂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煤层气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港华、联盛、新奥、中石油、中石化、中联公司等一批采气和液化项目建成投运,形成年抽采23亿立方米、液化3亿立方米的能力。

中美能源合作论坛和全国推进煤炭煤层气产业化协调健康发展经验交流暨现场会在我市举办。

加快推进富士康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乐百利特LED光源、鸿诺光电、路宝铝轮毂、中道能源锂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做大做强。

着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皇城相府景区积极创建“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皇城村入选全国首批60个旅游特色村。

王莽岭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

珏山和蟒河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

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63.7亿元,增长12.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上了国贸中心、白马寺接待中心、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浙江商贸城、金辇时代广场、金太阳家俱城等一批项目。

全省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各项农业财政补贴全部到位,粮食产量大灾之年达到14亿斤,保持了平年收成。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畜牧、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加大,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市”。

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

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荣获全省综合考评第二名。

“四供八库”水源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张峰水库、东焦河水库正式蓄水,围滩、西冶、湾则水库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市财政2000多万元扶持资金已落实到216个产业项目上;19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首批21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800户农村住房解困任务全面完成。

贫困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统筹进程提速。

“高速环绕、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东南出入口通道、泽州北路延伸段、泽州公园改造、玉龙潭公园建设等十大工程。

凤凰岭公园、赵树理公园、儿童公园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市客运东站完成主体工程,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城市规划展览厅竣工开放,首座公墓弘德园建成运营。

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47%。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

22个减排项目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持续下降,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通水运行,市区128台常年燃煤锅炉实现煤改气,全市煤层气、沼气和秸秆气居民用户达到26.7万户。

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52天,主城区和4个县城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环保工作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优秀奖。

东南出入口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5.7%,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全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社会事业倾斜,均明显高于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工作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人员再就业、创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工作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积极推进。

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进展较快,成效显著。

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全省第一。

千方百计抓好城乡居民供水、供热、供气、保障性住房、冬季生活供煤等民生工程。

市区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4.5公里,新增供热能力102万平方米。

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各项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广泛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广播影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文物保护、人防、气象、统计、地震、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绩。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有序进行。

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全省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举办了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全国“村长”论坛和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活动。

组团参加了中博会、长春、太原农博会等重大活动,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湖北荆门市、浙江台州市、北京大兴区、美国纽约州罗马市、杰克逊市和日本高知县等城市进行友好交往。

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重奖,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1件、政协提案251件。

政府信息化取得新突破,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积极进展。

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全省第一。

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

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形成了加快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共识。

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信访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平安晋城”建设成效显著,再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维稳任务。

扎实开展甲型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共晋城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逆势而进、奋发有为的豪迈气概,从容应对、化危为机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晋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全省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节能减排、社会就业压力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战之年,是谋划布局“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将好于去年。

中央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作用逐步显现;特别是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我们既锤炼了队伍,又积累了经验。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晋城新跨越、大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

约束性指标是: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37%;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与上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更加注重把国家政策机遇、全省发展战略与晋城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走好晋城特色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更加注重把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推进特色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把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谋求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

  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煤炭产业要在煤矿重组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推进技术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上来,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格局。

加快推进大型骨干矿井建设,提升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产业要积极推进国投晋城热电联供、阳城煤矸石发电、阳城北50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精密铸造、煤机成套装备、瓦斯抑爆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实现传统冶炼铸造向现代装备制造转变,实现精密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抓好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建设。

  精心培育新兴产业。

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新兴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要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下游产品,抓好多元复合肥、精细化工、甲醇深加工、煤制油等拳头产品,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气、煤电化一体化,形成煤肥电和醇醚烃并举的格局。

要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与中联、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业的合作,拓宽煤层气产业综合利用、高端开发新领域。

要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地方煤层气采矿权。

加快推进碳酸钙造纸项目。

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技术助推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信息网络产业。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重点做强果品饮料、乳制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做精丝麻纺织、小杂粮、肉类等特色产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完善产业规划,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酒店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拓展文化旅游产业。

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程颢书院、高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提高文化软实力。

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流景点,做强旅游景区,提高服务水平,加大营销力度。

举办第三届“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活动,不断提升晋城旅游影响力。

要将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旅游业发展,推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适合旅客观赏的演艺节目和文化产品,以文化增添旅游魅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互动繁荣。

  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功能。

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打造产业高地的重要载体,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投资机制,强化管理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承接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

加快推进北留周村、巴公、高平西部、金匠、阳城建瓷工业示范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

密切追踪富士康集团产业转移动态,争取自动化机器人等高端产品落户晋城,努力实现晋城园区三年创百亿目标。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下大力气解决好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等瓶颈制约,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和开工建设。

今年突出抓好和扶持省市县153项重点工程项目,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和20项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4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44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00个中小企业项目,11个高新技术项目。

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紧紧围绕晋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分析、论证,谋划新发展,探求新思路,把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各位代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的宏伟事业。

我们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下功夫解决发展路径单一、资源依赖过度、发展成本偏大的问题,加快实现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拓展,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跨越,由高碳经济向低碳发展努力,由粗放增长向绿色崛起转变,在转型发展的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用于“三农”的比例,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继续执行我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

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定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大全社会支农的力度。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4.5亿斤以上。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畜牧、桑麻、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发展。

抓好50个200亩以上桑园、6个千亩优质水果、2万亩优质谷子、10万亩连翘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一批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观光养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25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0个。

新建100个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网点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四供八库”完成扫尾,加大力度新建“一河四供四库”工程。

完成全市11座病险水库竣工验收。

切实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作,解决农村20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增和改善节水面积3万亩。

大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完成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3万亩。

全面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10项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工程。

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完成36个建制村的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

继续推进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实现1万人稳定脱贫。

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着力抓好127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建设,大力实施“四改四化”和“五个一”工程,全面完成“五个全覆盖”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各位代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民的一种关怀,更是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要坚持“四位一体、整体推进”,把特色城镇化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和产业人口集聚功能,扎实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局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

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不断强化规划对城乡建设的龙头作用和刚性约束。

中心城市实现控规和专项规划全覆盖,并编制“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增强实施城市总规的可操作性。

加快推进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规划和四个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实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全覆盖。

力争编制完成乡级土地利益总体规划修编和50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新农村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

  其次,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构建“六区联动、组团发展”格局,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城镇群和经济圈。

阳翼、环城、高新高速公路高平至陵川段实现通车,开工建设高平至沁水高速公路,全力推进高平至晋城、晋城至阳城两条一级公路建设。

做好阳城至济源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主城区到北石店、金村、南村的快速通道,尽快打通红星街东、西两段和北石店畅安路等城市骨干道路。

启动“煤层气利用城乡全覆盖工程”。

完善配套城市供水管网、热电联供热网、管道煤层气工程。

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县城年底前都要用上煤层气。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1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全部开工建设。

抓好北石店区、晋城学院、市委党校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第三,要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

从城镇区位、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特色城镇。

要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注重把发展小城镇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煤矿和大型企业生活区向中心城镇集中,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特色城镇化。

大力发展商贸、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市场和知名的专业市场,做到服务农村、繁荣城镇。

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城镇绿化、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特色城镇化为纽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化方向迈进,带动农民就业转移,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要抓好润城—郑庄沁河流域、北留—周村、环城高速环内等7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片区建设。

加快皇城相府风景名胜区建设步伐,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周边资源,形成以旅游业为纽带的融合城乡、引导集聚的城镇化发展新样板。

要进行探索性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各位代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市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和扎实的工作基础。

我们一定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动摇,缩小城乡差距不放松,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不停步,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新引擎、新动力、新成效。

  (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统筹规划和建设好城市的山、水、绿、文与人的和谐相融,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市民情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