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12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

高二下学期中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8.05)

本试卷第I卷和第Ⅱ卷均属于必考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教育永恒的支柱

肖川

文学是虚构的艺术,是想象的殿堂。

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的解答,因此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还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

文学之于读者,是精神得以寄托于憩息的殿堂;读者之于文学,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

有作家说,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碰触人类伤口之后流出来的血。

好的小说是过渡读者精神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桥梁,我们可以抵达广阔的精神彼岸,奔向崭新的精神天地。

好的作家,会让不同的人在自己修筑的殿堂里找到恰当的座位,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走进去流连忘返。

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可以构筑这华美殿堂的超凡圣手。

手捧他们的作品,读着读着,我们久已忘却的梦想和沉沦的激情也渐渐升起来了。

想起安徒生,想起美人鱼,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爱与美,那是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它们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使我们平凡的生命焕发出非凡的亮丽。

然而,我们有一种很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

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什么意义。

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文学的艺术价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文学沦落为宣传的工具。

由于这种比较浅薄和恶劣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模式化的流程。

在文学经典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把可以拾得起的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说:

“文学是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这种多样性之价值的惟一武器。

”相信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

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我们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我们倡扬人文教育,其目的并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观念、学术思想的角斗场,竞才智之技,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感受博大、丰富、深邃。

惟其如此,人文精神方有望养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让学生从伟大人物的传记中、从文学作品中,去感悟生命的伟大,去感悟人性的美好,去感悟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去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价值。

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

“历史、文学、人物传记,并不是能更直接地参与世界的改造,但它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渴望改造世界的冲动和欲望,能唤起人之所以为人的自豪感受,能唤起一个人坚信自己内在的力量无坚不摧的信念。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文学作品,能使读者唤醒忘却的梦想,找回失落的激情。

B.文学能为生活的教科书,因为文学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

C.文学可以成为我们的武器,是因为它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多样性的价值。

D.文学能唤起人改造世界的冲动,作为人的自豪感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读者来说,他可以在文学的殿堂实现精神寄托与憩息,也可以在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B.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而要求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

C.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找回梦想和激情,发现爱与美,使生命焕发光彩。

D.倡扬人文教育,能养成人文精神、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小说会让不同的读者找到契合自己心灵的东西,乐意徜徉其中。

B.要求文学具有更多的文学以外的意义和功能,是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在作祟。

C.文学沦为宣传工具、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两者导致语文教学枯燥和模式化。

D.熟悉作家作品名称,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并无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

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

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

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

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

她一直倚在窗口。

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

“琴,瞧!

这是什么?

“啊!

”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

“白杜鹃!

白杜鹃!

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

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

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

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

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

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

“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

”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

我不是你的奴隶。

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竟答应了。

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

可竟也办不到。

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

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

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

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

哎呀,我怎么会忘啦。

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

”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

上帝呀!

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

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

哦,不。

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

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

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

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

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

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

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

丁茜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

她怔怔地望着。

直到那女的疲软地垂下了脸。

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

“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

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下文“她极其无力”等照应,表明这是女邻居病体沉重,不胜操劳所致。

B.“……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

C.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自由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

5.小说以“阳光很好”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

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2017-09-18

事件:

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

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

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

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内容大致如下:

“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

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

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

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

金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

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

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

“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

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2017年0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

(单选)

81.1%

没有

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

(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

(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

1343人)

性别

男:

49.5%

女:

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

12.5%

大专/高职:

25.9%

大学本科:

53.8%

硕士及以上:

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3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

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

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

①欹眠:

斜着身子睡觉。

②邯郸道:

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欹眠似听朝鸡”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2)《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成燃眉之急。

②海参养殖、加工企业鱼目混珠,导致市场上的海产品良莠不齐,让人优劣难辨。

③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意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④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

⑤肖邦的前奏曲影响深远,后人为其中的每一首都起了个名字,当然这些名字中有不少穿凿附会的内容,但有些也确实与音乐的意境相吻合。

⑥台湾经济存在许多病灶,新“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与产业政策,说好听是缓不济急,讲难听是望梅止渴、难见成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中华的传统。

D.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天气渐冷,老师您又工作繁忙,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学生在广州敬祝教安。

B.国庆节期间,爸爸想去登山,儿子想去游泳,父子二人磋商半天,也没有达成共识。

C.下月6号是老张乔迁新居的日子,他特地备下薄酒,邀请我们小酌几杯,共叙情谊。

D.承蒙先生赠我一本最新著作,必当惠存,认真拜读、研究,过几日再向您当面请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许多动物要冬眠,而海参却要夏眠。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习性特别,①:

冬季海面水冷,它们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海面水温升高,它们都浮上来觅食和繁殖。

生活在海底的海参,②,只好用休眠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因此,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不当,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

(5分)

面部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似,面部识别技术具有的生物基础,使人脸具有唯一性和不易复制性。

计算机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后,与数据库图像进行比对,完成识别过程,人面识别的准确率越高,人面数据库的数据覆盖率就越高。

面部识别技术非常适合用于机场、地铁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安保。

①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面部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②③、

四.写作。

(本题共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启动的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上,性感模特穿着比基尼京剧元素的衣服亮相T台,引来一阵惊叹。

比基尼京剧元素服装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引来争议。

有人觉得这是对国粹的一种创新传承,反对者觉得这“丢人”,侮辱传统。

对于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

高二下学期中段考试语文答案

1.*B.【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文学能做象征性的解答,但未必解决具体问题。

2.*D.【只有目的正确的倡扬才是。

3.*C.【文学沦为宣传工具也是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造成的恶果。

4.B。

【(“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这一表述不当,小说中并未言及丈夫的刻薄寡恩,从文中“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这句可以看出,丈夫只是近段时间因为病号病重需要诊治而早出晚归,暂且无暇顾及家庭)】

5.【①以“阳光很好”之景,给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丈夫对病号(女邻居)的关爱,女邻居的丈夫对妻子的疼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女邻居。

(3分)②以“阳光很好”之景收尾,还隐喻她对丈夫嫌怨的消释。

(2分)】

6.【①从情节结构看,“绿窗帘”是故事悬念的发端,是结构全篇的中心线索。

②从主题意蕴看,“绿窗帘”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幸福,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③从阅读接受效果看,“绿窗帘”本身富有诗意,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每点2分,若有其他理解,且符合文意,亦可酌情给分)】

7.B。

【A.“制止”不对。

C.“社会的普遍要求”不对。

D.“主要原因”不对。

8.CE。

【C.“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

E.“与调查……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不对。

9.【答案示例一:

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2分),应该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2分)。

答案示例二:

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2分),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