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025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情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陈情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陈情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陈情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docx

《陈情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docx

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写作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说得天衣无缝又要极尽委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文心雕龙章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二、课文分析

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

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

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

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第一,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

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

所以古人评说:

“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父凿痕。

”(《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

“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古文观止》批注)

第二,说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

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把真实情况摆开不可。

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

“况臣孤苦,特为尤其!

”也就更有力量。

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

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耳,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空出主意:

“但以刘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余,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三、鉴赏要点

1、逻辑严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归祖母刘氏抚养。

曾拜蜀的重臣谯周为老师,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为郎。

晋泰始初,始被征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

后刘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马,出为温县令,官至汉中太守。

严密的逻辑,真实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现,而陈述又是那样委婉,衷曲又是那样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显得摇曳多姿。

《丽泽文说》曾指出:

“文章贵曲折斡旋。

2、章法多变

说理之文有直有曲。

思路豁达,曲令释精微,辨析透彻,都得根据说的对象和文章所在表达的内容的需要而定。

一篇文章讲究顿挫、跌宕、抑扬、迂回等等。

就不单是形式上一种技巧,或只是章法的变化了,它有更恰当、更委婉的说理作用。

四、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补充文化常识;讲解练习。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

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

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

“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一、课文悟读

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文章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本文交错出现了几种感情:

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满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如奉诏,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如顺私情,又陈述苦衷而不被允许。

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了。

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出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但理在情中。

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常“侍汤药,未曾废离”。

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对这种感情作了照应: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此情之下,要让李密撇开祖母远去,实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

作者就是这样将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在人听来既合乎情,又达于理。

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所以,“愿乞终养”。

即先尽孝后尽忠,亦合情合理!

晋武帝阅其表后,竟赞扬他说: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不但停诏,而且给予优厚待遇:

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从这惊人的效果中,足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二、亮点探究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探究学习:

陈情,述说自己的心情境况。

表,向皇帝上书陈述请求的一种文体。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

三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

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

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如“猥以微贱”“犬马怖惧”“伏惟”等,以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

特别到结尾处,简直是含泪哀求的语气,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忠爱之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语言骈散并用。

探究学习: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地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

例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

又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为主,间以长短句。

探究学习:

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作者在写到应诏与奉亲的矛盾时,一连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催促甚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刘病日笃”,使他不能成行。

所以,他处在“欲奉诏奔驰”和“欲苟顺私情”的“进退”之间,状况“实为狼狈”。

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三、选题设计

“忠”“孝”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请同学就当今社会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谈谈自己的看法。

研究方法:

(1)比较法。

可将本文与《郑伯克段于鄢》《狱中上母书》等作比较阅读,从中揭示规律。

(2)情境探究法。

可联系具体的背景和情境进行分析。

参读书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狱中上母书》。

(3)《家训粹语》。

(4)《汉书·董仲舒传》。

(5)《礼记·礼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4、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奏章。

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千百年来,有“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的说法,可见该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

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

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何况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在“孝”字上做足文章,采取婉转的方法和坚决的态度。

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祖母死后,李密无奈还是出任了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

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陨首逋慢矜育拨擢

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日笃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或用法:

以: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形影相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拜表以听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指导学生再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亲情)

第二段:

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忠诚)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向谁陈情?

晋武帝。

(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

(一)翻译理解分析第一段。

上面,我们总体把握了《陈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也委婉表达了辞官不做的目的。

那么,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1.朗读。

2.检测巩固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xìn夙sù闵mǐn凶愍mǐn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床蓐rù茕qióng茕独立

3.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

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

闵:

通“悯”,忧伤

见背:

古今异义,背弃我,这里是死的委婉说法。

见,我。

不行:

不能行走。

古今异义,今译不好,不可以。

成立:

古今异义,成人自立。

今译成功或建立。

儿息:

儿子。

外:

在外面,名词作状语。

与下面的“内”同。

吊:

安慰。

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极其孤单。

婴:

缠绕。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

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7、文章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

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

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

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看你还咋说?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逵kuí猥wéi陨yún首洗xiǎn马逋bū慢日笃dǔ

3.学生翻译第二段。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

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

察:

察举,举荐。

举:

推举。

拜:

授予官职。

寻:

不久。

除:

拜官授职。

孝廉、秀才、洗马:

晋代的官职。

陨首:

杀身,牺牲生命。

闻:

使……知道,使动用法。

逋慢:

怠慢。

急于星火:

比星火还急。

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

赴京就职。

古今异义。

日笃:

一天天沉重。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

古今异义。

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

到朝廷做官,辞官不做。

古今异义。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

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

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知遇之恩: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的句子:

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亲情,这段说的是恩情。

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8.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三段:

过渡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

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