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955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docx

2教学设计《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诺恩吉雅——蒙古短调民歌》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相关

领域

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教学设计与实施者

姓名

单位

设计与实施者

万思妍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设计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本节课以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加强民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通过演唱、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学会音乐学习方法,培养其外在表现力,有效提高音乐素养。

(二)理论依据

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在“文化基础”之“人文底蕴”中的“审美情趣”中指出: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在“社会参与”之“责任担当”中的“国家认同”指出: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际理解”中指出: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这些都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体验蒙古短调民歌,旨在通过歌唱促进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继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的拓展教学内容,是初中学段首个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的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扩展音乐文化知识,进而强化学生音乐分析和音乐表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了解、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准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材选用歌曲为《天鹅》,学生对《天鹅》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为进一步拓展视野,教师做了灵活安排,将《天鹅》作为自学曲目,再另选一首结构、音域、调式相同的蒙古短调民歌《诺恩吉雅》作为本课授课内容。

2.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诺恩吉雅》2008年作为音乐国礼《中华五十六民族之歌》专辑中蒙古族歌曲的代表,赠送给2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要。

《诺恩吉雅》是蒙古族短调民歌,长达三十段,已搜集整理的有十六段,本课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也是流传最广泛的歌曲段落。

歌曲为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五声羽调式,节奏规整、曲调深情优美。

诺恩吉雅,蒙古语音译,蒙古族女子名,又译作“诺恩吉亚”“努恩吉亚”。

诺恩吉雅的父亲是清代奈曼王府第十一任王爷德木楚克扎布的亲弟弟。

自幼生长在科尔沁沙地与草原上的诺恩吉雅,天真烂漫,充满童真,在草原上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

一次宴会上,他的父亲看上了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王爷布仁巴特尔的长子,便想把诺恩吉雅许配给他,匆匆促成了这门婚事。

在盛大的送亲迎娶盛典中,诺恩吉雅远离故土,远嫁到锡林郭勒盟。

春来秋往,久别故乡的诺恩吉雅遏制不住思乡的情感,无数次爬上高耸的山峰,遥望着东方,呼唤亲人,呼唤故乡。

歌曲《诺恩吉雅》是民间根据这一史实创作出来的,最初始传于奈曼旗老哈河一带,后广为流传于内蒙古草原。

汉语歌词:

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曲为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音域为十度,节奏舒缓。

歌曲的结构短小、方整,音域适中,易于学唱,旋律中多四度、五度跳进,并伴有七度大跳音程,演唱中较多倚音、滑音、波音等装饰音。

两个乐句中包含四个句逗,第一乐句第一句逗的旋律进行先是一个上行四度音程后连续下行,然后再上行结束在mi音上,第二句逗与第一句逗旋律线条类似,尾音结束在ri音上。

第二乐句第一句逗由低向高形成一个七度大跳再向上结束在do音上,第二乐逗旋律是第一乐句第一乐逗的变化重复,结束在la音上。

两个乐句旋律线形成若干拱形,这也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典型特征。

长调与短调:

蒙古族民歌按体裁划分为长调和短调(或短歌)两大类。

长调指那些曲调舒展悠长、节奏自由、篇幅宽大,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的民歌。

短调是指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的民歌。

短调歌曲的一个最普遍的主题是唱“人”,而且主要是歌唱年轻的蒙古族姑娘,如《森吉德玛》、《德玛姑娘》、《龙梅》、《包金花》、《诺恩吉雅》等等。

本课采用的《辽阔的草原》获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象征之一。

而《诺恩吉雅》、《天鹅》、《嘎达梅林》则是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代表。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需要说明的是:

不同地区蒙语发音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发音及装饰音处理也各不相同。

备课中,教师结合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教授开设的《少数民族民歌》课上所学发音及旋律,从雷佳、乌兰托娅、呼斯楞、额尔古纳乐队等版本,选用了发音清晰又不失蒙古族民歌韵味,装饰音处理适中,更适宜中学生演唱的由呼斯楞演唱的版本。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为朝阳区近年成立的一所私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良好。

本次录课班级为初一4班,总人数32人,男生19人,女生13人;其中6人为校合唱团团员,平时按男生班和女生班分别授课,本次录课为男女合班授课。

初一4班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我所教授三个初一班级中属于中等偏弱,全班音准音质较好,歌唱水平参差不齐,男生大部分仍未变声。

1.课前能力

(1)能够保持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

(2)对柯达伊教学法较为熟悉。

(3)学生在前几次课学习了土家族歌曲《六口茶》以及《hellosong》、《comealone》两首外国小民歌。

(4)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有兴趣,但不会使用蒙语唱蒙古短调民歌,没有蒙语演唱的经验。

(5)学生可以进行八度内音程构唱,学习了《天鹅》旋律,并初步了解了蒙古族马头琴及长调民歌的相关知识。

2.课前问题

(1)四度、七度的准确构唱需进一步加强。

(2)对短调民歌不了解。

(3)歌唱状态不稳定。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示范演唱——教师运用蒙语示范演唱,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真实的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对《诺恩吉雅》的学习兴趣。

2.口传心授——运用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歌唱状态、呼吸、表情、咬字吐字等方面模仿学唱《诺恩吉雅》。

3.参与体验——通过演唱、聆听、表演,参与多首中外民歌演唱体验。

4.对比探究——通过演唱《天鹅》旋律,学唱《诺恩吉雅》,对比欣赏长调民歌《小黄马》《辽阔的草原》,分析总结长调和短调民歌特点。

本节课教师采用柯达伊教学法(2016年柯达伊教学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中国传统口传心授教学方式相结合,运用手指谱、“移动do”首调唱名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五线谱线间位置,使用节奏读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核心节奏,锻炼快速记忆能力,集中注意力。

使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找准、唱准重难点音程。

(四)技术准备

1.教师学习用蒙语演唱歌曲《诺恩吉雅》。

2.搜集《诺恩吉雅》、短调民歌等相关文字、音频、视频资料。

3.使用画图、FINALE、Word、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谱例和课件。

4.自制学案,配合本课所学,制作乐谱试题。

5.编辑谱例、图片、音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开学前两周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音乐能力测试,调查内容为学生学习音乐情况;测试则分为mi、sol、la三音列听记、节奏听辨和《国歌》演唱三个部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欣赏的音乐多为欧美流行音乐,没有学生主动欣赏民歌等中国传统音乐。

从音乐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本班学生入学时,音乐水平能力一般,虽然全班32人中27名学生有1年以上乐器学习或参加合唱团经验,但在音准、节奏和准确歌唱方面表现出较大问题,特别是准确歌唱存在很大问题。

全班近一半学生不合格,另外有五名学生存在严重音准问题,跑调情况严重。

针对调查显示的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教师选择富有感染力的范唱,用最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演唱、表演中国传统民歌的过程中了解并关注中国传统音乐。

针对测试凸显出来的问题,为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符合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每节课强调歌唱状态及聆听习惯,采用科尔文手势、节奏读法、手指谱和字母谱等柯达伊教学法,加强学生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经过近两个月系统学习,学生养成了规范的课堂音乐活动习惯;音乐知识技能,如节拍节奏感,音程、大小调式、五声调式等基本乐理知识和准确歌唱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音乐特点,关注并喜爱蒙古族音乐,培养民族意识,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听辨记写等方式学唱歌曲,能比较完整、有韵味的演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能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能够掌握并能够辨别长调和短调音乐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诺恩吉雅》,比较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表达音乐情感。

(二)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准确地构唱歌曲中四度、七度音程;能够在正确歌唱状态下用蒙语比较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突破难点的方法:

运用科尔文手势进行四度、七度及核心旋律的音程构唱,并在口传心授过程中纠正发音,分析歌曲音乐特征加以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热身活动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头部、颈部、手臂、腰部热身活动;配合科尔文手势演唱大调音阶、五声宫调式音阶、五声羽调式音阶。

2.复习歌曲《hellosong》

学生根据教师手拍歌曲节奏,判断是哪首课堂唱过的歌曲节奏;手拍歌曲节奏后配合身体律动演唱歌曲。

3.复习歌曲《comealone》

学生从教师手势中判断,是哪首学过的歌曲;在配合科尔文手势演唱歌曲唱名后加入歌词演唱,演唱同时用手指谱指出F调线间位置;最后分为两个声部,做卡农二声部演唱。

【设计意图】强调正确的歌唱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调整歌唱状态,用演唱已会歌曲代替发声练习,在复习已学歌曲过程中练习节奏及准确歌唱能力。

复习旧知识,温故知新。

(二)新授

第一环节:

温故知新

1.学习《诺恩吉雅》难点音程及旋律

学生根据教师科尔文手势构唱《诺恩吉雅》中四度、七度音程及歌曲核心旋律。

2.音程构唱

按照黑板箭头、字母和数字提示构唱音程,引出《天鹅》第一句旋律。

(箭头表示音程构唱方向,字母表示音程性质,数字表示音程度数,如↑M3表示向上构唱大三度)

3.展示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练习《诺恩吉雅》中的四度及七度难点音程,为接下来的学唱新歌作准备,音程构唱环节引导学生复习音程度数和性质知识,同时对照歌曲《鸿雁》的乐谱和教材中《天鹅》的乐谱。

第二环节:

口传心授学唱新歌《诺恩吉雅》

1.歌曲简介

学生聆听教师介绍,了解歌曲背景。

2.教师范唱

学生聆听教师用蒙语演唱《诺恩吉雅》。

3.口传心授教唱歌曲

教师口传心授用蒙语逐句教唱歌曲,在教唱过程中,关注学生歌唱状态,提示换气;滑音、波音、倚音等装饰音,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步步学唱歌曲,并边唱边记忆。

教师采用逐句擦去的手段,引导学生直至歌词隐去后可以完整用蒙语背唱歌曲。

【设计意图】歌曲简介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快速了解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学生一点点从“字儿”“气儿”“味儿”“劲儿”,学会歌曲,并且有韵味的用蒙语演唱歌曲。

关注:

①滑音②波音③倚音④换气符号

第三环节:

视唱练耳

1.节奏听写(重复三遍,答案写在学案上)

先进行节奏练习,第一遍手拍节奏用节奏读法口读当前幻灯片节奏,第二遍手拍节奏用节奏读法口读上一张幻灯片节奏。

节奏听写,教师演唱(唱名)三遍歌曲第一乐句,学生从所唱旋律中提炼出缺失节奏,记写在学案上。

2.音高听写(重复三遍,答案写在学案上)

教师演唱(唱名,缺失部分用“lu”音代替)三遍歌曲第二乐句,学生从所唱旋律中提炼出缺失音符,记写在学案上。

3.识读乐谱。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识谱演唱《诺恩吉雅》

【设计意图】生歌变熟歌,熟歌练技能。

以《诺恩吉雅》为依托,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附点音符的节奏组合,节奏训练后进行节奏记写,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及记忆力,音高听辨训练学生sol、la、do三个音听记能力,最后在识读乐谱环节巩固、提高识谱的能力。

 

第四环节:

长调、短调音乐特点

1.总结长调、短调音乐特点

学生欣赏马头琴演奏《诺恩吉雅》和长调《小黄马》音频片段,结合《天鹅》,对比两段音乐,与教师一起总结短调音乐特点。

2.听辨

欣赏《嘎达梅林》、《辽阔的草原》音频片段,判断两首歌曲属于长调还是短调,同时完成学案第3题长调短调音乐特点连线。

【设计意图】:

上次课学生学习了长调知识,掌握了长调音乐特点,本次课将长调与短调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判断出短调音乐特点。

随后的听辨及学案连线题,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长调与短调音乐特点知识。

 

小黄马(长调)

 

辽阔的草原(长调)

 

(三)扩展与小结

1.演唱《六口茶》(土家族)

全班分为男、女两个组,围成圆圈表演土家族民歌《六口茶》,在歌曲表演过程中进行节奏内心听觉和节奏读法训练

2.小结。

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

结合本课学唱、欣赏和表演的多首世界各地民歌引出马克思名言“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对本课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为以后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做铺垫。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评价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如:

听记旋律、构唱音程、演唱歌曲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均给予教学评价。

(二)评价量规

评价等级

评价内容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改进

完整、准确的演唱《诺恩吉雅》

节奏听记

音高听记

长调与短调民歌音乐特点

自然、积极的歌唱状态

上课专注度与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精选课题,传承中华优秀民族音乐。

《诺恩吉雅》是音乐国礼中蒙古民歌的代表,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

学生在演唱《诺恩吉雅》过程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促进了学生喜爱、热爱中国的民歌和传统音乐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二)重视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多样音乐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民歌演唱教学、音乐基本技能学习及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音乐技能的训练,提高音乐技能,实现“生歌变熟歌,熟歌学本领”。

(三)精准示范,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展现民歌传承过程。

中国的民族民间作品讲究“字儿、气儿、劲儿、味儿”,要更好的传承,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口传心授的传统学习方式。

本课教师生动、精准的以蒙语演唱做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配以自制旋律线加装饰音符号的图画谱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学生演唱《诺恩吉雅》,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并有韵味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设计合理,方式方法多样有效,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教师以生动的教学感染学生,熟练运用科尔文手势、字母谱、节奏读法、手指谱及口传心授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合理、过程清楚有序,教学节奏流畅,采取的教学方式多样,过程有趣、方法有效。

学生在聆听、演唱、记写、表演等活动中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八、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优点

1.本节课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积极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尤其是教师的示范演唱,使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貌,直接领略教师的风采,从而感染学生参与聆听、演唱、记写、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

2.柯达伊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导入部分旧有知识的复习中使用的“移动do”首调唱名法;解决难点音程使用的科尔文手势,字母谱;巩固练习部分使用的节奏读法,都是来源于柯达伊教学法,这些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音乐读写、听觉和视唱能力。

3.温故知新,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本课整体设计遵循了柯达伊教学法课程设计的三个步骤,即“准备——新授——练习”层层递进。

导入部分对旧有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练习在本课用时较长,这也是柯达伊教学法提倡的,一次课只学一首歌,将生歌变熟歌,熟歌练本领。

4.教师引导到位,学生表现活跃。

本次课在提问、节奏音高听写和听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学唱、演唱、表演歌曲过程中更是没有胆怯,勇于大方表现音乐。

(二)本节课的不足

反思本课教学,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时间把控能力应进一步加强。

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展示等环节,都应注意把控时间。

应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

.

2.科尔文手势示范动作应更加精准,去掉多余小动作。

3.教师的观察、组织和指导能力还要继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