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35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6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docx

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完美版

2009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说明

【题型及题量】

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三、名词解释题(共3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四、计算题(共3大题,共计25分)

五、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计18分)

六、论述题(共1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复习范围】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绪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GDP(或GNP)的含义;

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

4.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式。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及其几者之间的关系

4.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

投资的含义、分类;投资函数

2.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含义、IS曲线斜率和位置的决定;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凯恩斯陷阱

3.LM曲线的推导和经济含义;

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计算;

5.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的调整;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2.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4.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政策效应及其运用;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与运用;

3.自动稳定器;预算盈余

4.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与运用。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含义、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3.三种性质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八章失业与通胀

1.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2.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3.奥肯定律

4.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

5.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7.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第九章和第十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2.汇率制度,汇率的决定;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

3.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黄金分割率

2.经济周期的含义,类型。

3.乘数和加速数模型。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绪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国民收入(总产出)

---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

---经济增长问题

---国际收支与汇率

 *核心问题:

国民收入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GDP(或GNP)的含义;

⏹GDP概念理解

★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以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并以货币加以衡量。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是个生产概念)

★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一、支出法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几大项目的总和。

⏹支出法

1、消费(consumption):

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

2、总投资(GrossInvestment)

⏹从投资主体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从量上分为重置投资(replacementinvestment)与净投资。

⏹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

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支出法

3、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4、净出口(netexports):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消费支出

C-consumptionexpenditure

C包括

⏹耐用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易耗品)

⏹服务(或劳务)

⏹总投资I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总投资与净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或重置投资)

⏹I=NI+D(Depreciation)

⏹D=I-NI

⏹支出法

投资与资本存量(投资额)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

⏹当年底的资本存量=上年底的资本存量+当年的资本流量

 即Kt=Kt-1+It,或It=Kt-Kt-1

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

GDP=C+I+G+(X-M)

⏹小结:

支出法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居民购买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投资中。

  ▼在计算GDP时,所有产品和劳务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其中自然包括了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

  ▼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时理论上也是有房租可收。

  ▼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

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购买土地、房屋、股票、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

  ▼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

⏹支出法

⏹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incomeapproach)

 又称要素支付法,即从要素收入(或企业生产成本)角度计算GDP。

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租金以及间接税、折旧等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包括: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

⏹资本折旧

即: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注意

+间接税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它是政府的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GDP变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数量变动;二是价格变动。

⏹名义GDP——用当年价格(现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前一年的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平减指数(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折算指数)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

 

4.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式。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只有消费者和企业,没有政府也就没有企业间接税。

同时,为使问题简化,不考虑折旧。

 在两部门条件下:

⏹国民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角度看,被分解为消费和储蓄

Y=C+S

⏹国民收入作为企业最终产品角度看,被用于消费和投资

Y=C+I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于C+I=Y=C+S

因此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

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S和I总量相等的。

⏹意愿量与实际量

⏹意愿量又叫计划量或事前量,实际量又叫统计量或事后量

⏹宏观统计恒等式中I≡S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即实际量,它们之所以相等,起关键作用的是存货投资。

⏹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要讲到的,指的是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即意愿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两部门基础上引进政府部门,体现在一方面政府通过向居民和厂商征税形成政府收入T,另一方面政府采取购买形成政府支出G。

从支出的角度看,包括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和政府支出G

Y=C+I+G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收入角度看,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居民先要纳税,又会得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T0中扣除了转移支付Tr后的净收入T

T=T0-Tr

Y=C+S+T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

C+I+G≡Y=C+S+T

即:

I≡S+(T-G)

这里T-G代表政府储蓄,体现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三部门基础上加上国际部门后构成的四部门开放经济系统。

从支出的角度看,包括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

     Y = C+I+G+(X-M)

从收入角度看,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支付:

     Y = C+S+T+Kr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

     C+I+G+(X-M)=C+S+T+Kr

或I=S+(T-G)+(M-X+Kr)

S代表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储蓄。

体现了四部门经济中的总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恒等式。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在y=(+i+g-t)/(1-)的公式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购买支出g变化,则政府购买支出为g0和g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i+g0t)/(1-)

•y1=(+i+g1-t)/(1-)

•y1-y0=Δy=Δg/(1-)

•所以Δy/Δg=kg=1/(1-)

•二、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此仅讨论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在y=(+i+g-t)/(1-)的公式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税收t变化,则税收为t0和t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i+g-t0)/(1-)

•y1=(+i+g-t1)/(1-)

•y1-y0=Δy=-Δt/(1-)

•所以Δy/Δt=kt=-/(1-)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因而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

y=c+i+gc=+ydyd=y-tx+tr

y=c+i+g=a+yd+i+g=+(y-tx+tr)+i+g

•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i+g+tr-tx)/(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2

•在其他条件不变,只有tr变化,则转移支付为tr0和tr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i+g+tr-tx0)/(1-)

y1=(+i+g+tr-tx1)/(1-)

y1-y0=Δy=Δtr/(1-)

•所以Δy/Δtr=ktr=/(1-)

•可见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四、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b=kg-kt=1/(1-)-/(1-)=1

•Kb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

•其所表示的涵义是增加等量的支出和税收能带来相同的国民收入的增加。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及其几者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2

•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因此: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第二、APS

•第三、由于APS+APC=1,所以有MPS+MPC=1。

4.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公式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e=(+I0)/(1-)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I),那么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

dY/dI=1/1-b即:

Y=(1/1-b)•I

投资乘数:

kI=Y/I=1/(1-)=1/MPS

第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

投资的含义、分类;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投资函数是反映投资和利率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投资函数:

i=e-dr(d0)

2.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含义、IS曲线斜率和位置的决定;

 

二、IS曲线的斜率

(一)β:

前提是不考虑t与d

1、数学意义:

β大→β(1-t)大→1-β(1-t)小→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

2、经济学意义:

β大→1-β(1-t)小→乘数大→Y的变动幅度大

(二)d:

前提是,不考虑β与t

1、数学意义:

d大→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

2、经济学意义:

d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Y的变动幅度大

(三)t:

前提是不考虑β与d

1、数学意义:

t大→1-t小→β(1-t)小→1-β(1-t)大→斜率绝对值大→IS曲线陡峭

2、经济学意义:

t大,乘数小,Y的变动幅度小。

三、IS曲线的移动

斜率变动,影响IS的倾斜度;若截距变动,则导致IS曲线本身发生位移。

(一)自发支出变动:

α+e↑→(α+e)/d↑→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IS右移,即r不变时,Y也增加。

(相当于教材中对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变动的解释)。

(二)乘数变动:

1/(1-β)↑→截距变大→IS右移。

(三)政府支出变动:

方程为:

G↑→截距变大→IS右移

(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

(四)T变动:

T↑→截距变小→IS左移(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凯恩斯陷阱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资本决定。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凯恩斯以前的所谓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与储蓄都只与利率相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从而储蓄越多,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利率就得以确定)。

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

他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二、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流动偏好。

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把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手边。

分类:

1、交易需求:

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2、预防需求:

为了预防意外支出和收入延迟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3、投机需求:

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

A、货币的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

由此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与人们的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间隔:

间隔越长,对货币的交易需求越大;收入越大,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B、货币的谨慎动机

由此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谨慎需求,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以上两种需求之和也可总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以L1表示;L1=ky,其中Y为名义国民收入,k为边际持币倾向;当P=P0时,也即价格水平是稳定不变时,名义国民收入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

C、货币的投机动机

因这一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即L2。

显然,L2=L2(r)其中,r为名义利率,一般可表示为:

L2=-hr,这是h是货币投机需求和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

D、货币的总需求

L=L1+L2=kY-hr;这里的货币总需求,是实际的货币总需求,当货币总供给用M表示时,是货币的实际总供给;我们还要用MD和MS表示名义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即:

L=MD/P;M=MS/P;

三、流动偏好陷阱

债券的价格与利率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低,或者是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

当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只下跌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人们的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因此,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L=L1+L2=L1(y)+L2(r)=ky-hr将其描绘在r—o—l坐标中,表现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3.LM曲线的推导和经济含义;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L=m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此时r与Y的一一对应关系以L和M为桥梁,体现为LM曲线。

均衡条件为:

 

注意:

LM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

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保持相等,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计算;

5.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的调整;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2.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4.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政策效应及其运用;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1.含义: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3.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策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一般原理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二、极端情形:

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一)条件:

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

(二)结论:

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三、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out)

(一)形成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四、问题的延伸——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挤出效应(crowdingout)

(一)形成:

G↑→Y↑→L1↑→L2↓意味着r↑→I↓、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1、Kg:

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

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

3、h:

g↑→y↑→L1↑→L2↓、h小→r必须大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

4、d:

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k、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二、说明(以第四种情况为例)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g↑→IS右移→y↑、r↑→挤出效应,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这时,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M↑→r↓,挤出效应被抵消。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

含义:

市场机制无法自动使AS与AD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总量进行干预和调节,根据经济目标使经济总量增加或减少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准则和手段。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与运用;

•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当局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

政府为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