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335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荒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课时1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时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

2.掌握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成因,简述它们的危害。

3.结合地图,掌握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一、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结构及天气

1.概念:

发生在①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

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②水汽;③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④凝结致雨。

3.特殊形式——台风

(1)界定: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⑤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结构及影响

组成

天气

影响

台风眼

无风、少云和干暖

伴随着⑧狂风、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⑥旋涡风雨区

产生强烈降水

外围大风区

风速从外向内⑦增加

(3)发生时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⑨7~11月最为频繁。

4.分布:

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⑩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⑪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1.台风带来的是不是全是灾害?

如何减轻台风灾害?

答案 台风带来的不全是灾害。

弊:

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和洪涝灾害。

利: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材料 中国网讯,2013年11月12日登陆或擦过海南的最强台风“海燕”造成海南、广西、广东3省区7人死亡,4人失踪;18.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据海南省民政厅报告,海口、三沙、三亚3市和白沙等15个县(市)183.2万人受灾,5人死亡,14.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00余间房屋倒塌,7100余间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00千公顷,其中绝收24.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9.7亿元。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报告,南宁、崇左、防城港等7市26个县(区、市)96.6万人受灾,2人死亡,4人失踪;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00余间房屋倒塌,700余间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4.8千公顷,其中绝收近6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台风会带来哪些危害?

(3)台风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答案 

(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造成的,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2)强风可以吹翻船只,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吹落高空物品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城市、村庄、农田、道路等受淹,甚至被冲毁。

暴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会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台风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增加水库的蓄水量。

热带气旋(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广阔的暖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3)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

迁移应用1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天气现象是(  )

A.冬季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D.准静止锋

答案 

(1)B 

(2)C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在气压最低时,风速陡然降低,说明为台风天气,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二、干旱

1.干旱

(1)定义:

因长时期⑫无降水或⑬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成因:

由较长时间的⑭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2.旱灾

(1)定义:

在某些地区较长时间内降水⑮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⑯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酿成旱灾。

(2)性质:

一种⑰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3)分布:

⑱非洲、亚洲和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⑳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2.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答案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的云南,五年连旱几成定局。

记者从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4月21日,云南全省因旱造成农作物受旱249万亩,因旱造成94.5万人、43.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因旱造成河道断流76条,水库干涸63座,机电井出水不足416眼。

(1)什么是干旱?

其成因是什么?

(2)干旱和旱灾有何区别?

(3)旱灾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答案 

(1)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常引起,常与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波动有关。

(2)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一定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所以其不是自然灾害。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指降水异常偏少,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酿成灾害。

(3)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旱灾的成因

旱灾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包括降水、蒸发、气温等因素的影响。

如一个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又较高,蒸发量大的情况下,易发生旱灾。

(2)人类活动:

包括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及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等。

农业的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决定了需水量的大小。

如果一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则易发生干旱灾害;城市规模越大,需水量越大,人口越多、生产水平越高,需水量越大,易发生旱灾;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不足,易发生旱灾。

迁移应用2

 读“某灾害景观图”,回答

(1)~

(2)题。

(1)关于该灾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灾害是舟曲泥石流

B.该灾害是土壤盐渍化

C.该灾害仅分布在干旱地区

D.该灾害是农田旱灾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灾害是旱灾,旱灾不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

(2)题,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A、C选项是地质灾害的危害,D选项是洪涝灾害的危害。

三、寒潮

寒潮

3.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能形成寒潮吗?

答案 不一定。

形成寒潮的冷空气活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强冷空气,即冷空气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二是所经地区温度较高,冷空气袭来后降温幅度达到寒潮标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不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但从2日起,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将改变这种天气格局,2014年2月1日晚间,中央气象台发布了2014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1)寒潮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什么季节?

(2)影响寒潮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寒潮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 

(1)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寒潮来临前当地气温的高低和寒潮造成的降温幅度。

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寒潮造成的降温幅度越大,寒潮强度越大。

(3)强烈降温使农作物、牲畜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寒潮

寒  潮

本质

气压

中高纬度极地大陆冷高压

气流

强烈发展的极地大陆反气旋

源地

极地高纬度寒带地区,入侵我国的主要来自北极(西伯利亚)地区

形成条件

一是广阔而寒冷的下垫面,二是流场的变化

大小尺度

直径可达几千千米,厚度伸展到6~7千米的高空

标准

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

发生季节

深秋到初春的冬半年,春初、秋末最盛

影响地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

影响因素

来临前当地气温的高低

危害

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迁移应用3

 2014年1月1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广西、贵州两省区境内部分地区大幅降温,导致贵阳至新寨高速公路、资源县道X144线龙胜至资源公路等出现严重结冰现象,车辆无法通行,滞留在贵新高速公路入口到六寨甲棉路段的车辆排队长达20千米。

造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

答案 A

解析 造成此次降温天气的原因是南方地区受到了寒潮的影响。

寒潮属于快行冷锋,四图中属于冷锋的是A图。

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台风,最大风力17级,狂风暴雨重创雷州半岛,广东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2.91千公顷,倒塌房屋445间,直接经济损失2.47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台风“威马逊”的是(  )

2.这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也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附近海域渔民捕鱼

B.有利于附近盐场晒盐

C.有利于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D.有利于杀灭害虫,便于第二年农业生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台风是低气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C、D两项。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台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由此确定D项正确。

第2题,台风常伴有狂风和暴雨,盛夏间台风带来的降水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2015年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持续高温干旱。

截至7月7日,全州有6条中小河流发生断流,66座水库干涸;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79.7万亩,20.98万人和11.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云南干旱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4.我国西南地区旱灾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答案 3.B 4.C

解析 干旱是在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情况多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

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5.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图显示的主题为干旱,造成我国干旱的原因既与水资源分布不均有关,也与水污染和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有关。

6.读“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春季和秋季。

 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较严重。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直接读出两者呈负相关,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题,春、秋季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最大,春季为播种季节,秋季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较严重。

7.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季节:

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原因:

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风暴潮次数相对集中于7~10月,属于夏秋季节;解答形成风暴潮的原因,可以考虑大风的动力作用,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容易形成大风,同时河流入海径流增多,对海水的顶托明显。

(2)题,防灾减灾措施可以从工程、技术、生物、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

教材P9思考

提示:

课文只讲解了三种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让学生自己讲解经历过的一次气象灾害,要求说出那次经历的时间、地点、情景、灾害损失和感受等。

该思考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北方的在冬季可以回答寒潮的经历,而东南沿海的同学可以回答台风等。

[基础过关]

2015年第6号台风“红霞”5月11日15时位于台湾东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面上,距深圳市约877公里,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0米/秒。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是“红霞”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

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飓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  )

①美国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④英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1.C 2.A

解析 根据台风中心气压低的特点,排除图中A(气压差太小)、B(气压差太大)、D(中心气压高)。

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应与有台风(飓风)出现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而且要考虑其是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

据此回答3~5题。

3.寒潮暴发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强大的气压梯度

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

C.单一广阔的陆地表面

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4.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5.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3.B 4.A 5.A

解析 第3题,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但一般寒潮的暴发更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有联系,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暴发。

而C、D选项只是有利于冷空气的聚集,不一定是暴发寒潮。

第4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

第5题,寒潮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上滇南各地方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这两处地区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所以也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只有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影响。

6.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

C.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不合理人类活动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答案 

(1)热带气旋(台风) 

(2)B

(3)处于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

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

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解析 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内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极低,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B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

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的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能力提升]

2010年7月中旬,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灿都”。

下图是“‘灿都’进入汕尾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2010年7月20日18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口的偏东方,则此时海口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9.台风中心最接近汕尾的时间为(  )

A.8时B.10时

C.13时D.16时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低压中心在海口偏东方,海口最可能吹西北风。

第9题,台风中心风力比其附近风力小,13时左右是台风眼经过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年1月8日报道,在过去7天里,澳大利亚遭遇史上最强热浪的袭击。

1月7日,澳大利亚全国平均气温达到40.33℃,悉尼的温度高达42℃,超过了1972年创下的高温纪录。

目前,炎热天气导致该国火灾频发,7日,大火造成澳大利亚6万多公顷的森林被烧毁,所幸并无一人遇难;1月8日,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共发生了100多起因高温天气引发的火灾。

新南威尔士州还发出警告,称当地已经进入红色警戒的“灾难”状态。

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11.澳大利亚旱灾的原因是(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答案 10.B 11.A

解析 干旱是在高温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情况多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并且澳大利亚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蒸发量大也是其干旱持续的原因之一。

12.寒潮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地区

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D.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答案 A

解析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地区紧邻北冰洋,当北冰洋或高纬大陆上积聚起来的强冷空气南下,便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13.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

答案 

(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上减少。

(2)高温、干旱、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很容易得出答案。

(2)题,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各地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

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导致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7~10天,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

在当年霜冻之前可能不能成熟或成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