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216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地质实习报告

绪言

1、实习时间

2012年7月9日

2、实习地点

秦皇岛柳江全国高校地质实习基地(石门寨乡上庄坨村)

3、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实习的目的为使同学初步具有野外观察分析岩石类型及其结构与构造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流水及其它自然地质作用特征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质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1.1位置与交通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

市区长50km,宽6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公里,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务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1.2地形地貌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1.3水系

秦皇岛市水资源总量为16.2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2.74 亿立方米/年,地下水7.08亿立方米/年,重复计算水量为3.6亿立方米/年。

现已开发利用水量为8.6亿立方米/年。

现有大型水库1座,蓄水量1.42亿立方米/年; 中型水库2座,蓄水量1亿立方米/年;小型水库 286座。

 目前国家正在青龙河下游, 位于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的三道河附近兴建桃林口大型水库,总库容17.5亿立方米, 年平均调节水量7.14亿立方米。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洋河和戴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且处于华北最大暴雨中心地带。

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

境内各河均发源于燕山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1.3.1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

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

河床总高差为400m,平均坡降为6‰左右。

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

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

大石河

第二章、实习区岩石描述

2.1沉积岩

沉积岩:

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纯灰岩、豹皮状灰岩、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2.1.1.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2.1.2.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

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2.1.3.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

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

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2.1.4.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

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

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2.2岩浆岩

2.2.1.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

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

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2.2.2.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石英斑岩:

出露于砂锅店东等地,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

  

2.2.3.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2.2.4.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2.5.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

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

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

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第三章、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

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北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断裂、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和东西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3.1断裂构造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

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

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

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6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

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

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

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山北往南上逆,规模颇大,延绵数公里.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70~80度,延深很远。

其中苏庄一伍庄一山羊寨逆断层延伸近10公里,断于寒武系张夏组与奥陶系亮甲山之间,缺失了上寒武统崮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一套地层.断层破碎带宽200~300米,其间有细晶闪长岩岩脉侵入.西翼中部杨庄一带有一组北东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带发育一组东西向的横断层,横切西冀的南北向逆断层,延伸不远,柳江向斜西南缘相邻一轴向北北东的次级褶曲——上平山背斜.其核部下寒武境地层两侧各有一断层.断层面均向北西倾斜,东侧为逆断层,西侧为正断层,以致核部成为地垒构造.垂直上千山背斜轴向有一系列横断层,自北而南,断层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东西向。

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

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主要断层有:

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

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

断层面多向西倾斜。

少数向东倾斜。

倾角70°~80°。

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

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

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

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 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

断层发育于二叠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

上盘为下二叠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叠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

下盘为 下二叠统粉砂质页岩。

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

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

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

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

宽约3.5米。

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

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

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

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

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

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

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

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3.2褶皱构造

我们的观察地点首先是在伍庄垭口(40°05′58.7″N119°35′45.6″E),该背斜分布在张赵庄、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4.5km,宽度0.5km。

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

伍庄背斜

该背斜北端被花场峪—王庄断裂,南端被吴庄—车厂断裂切割。

在花场峪以北,背斜向北倾没。

由于风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们所到的垭口。

核部为徐庄组,两翼依次为:

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有酸性岩脉充填。

应为流纹斑岩,呈灰白色、球粒结构。

镜下见有粒度为0.03mm的微晶斜长石。

吴庄垭口的东翼受南北向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陡,甚至出现直立或倒转。

右翼具有小型的褶皱与断裂。

位置确定为40°05′58″N119°35′45.6″E。

曾有两种认识。

其一是认为逆冲断层的牵引褶皱,其二认为这些挤压紧密的小褶皱与西部响山岩体侵入有关,属岩浆底劈型构造。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3.3岩体构造

溶沟与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砂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

这里的石芽一般高1.5m左右,远远望去,很像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

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

溶沟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中的缝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亦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

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所形成的沟槽间突起与沟槽形态,是喀斯特区山坡上和盆地里常见的一种凹凸不平的地形。

水的溶蚀和冲蚀,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岩石层面和节理处开始形成微小的沟槽,以及加深扩大的沟、小盆、斗和不规则坑等,统称为溶痕。

溶痕加深成为沟槽形态,称溶沟;沟槽间的突起称石芽。

溶沟宽十余厘米至2米,深由数厘米至3米,长度不超过深度5倍者为溶沟,大于5倍者为溶槽,其底部往往被土及碎石所充填。

被溶沟分割残存的、高度不超过3米的石芽,常分布在斜坡上。

当石芽全被溶蚀残余堆积物──红土所掩埋,则称为埋藏石芽。

石灰岩发育良好。

 

第四章、其他工程地质现象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

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2搬运作用: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

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3沉积作用:

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

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第五章、地层描述

结论与体会

通过此次的秦皇岛实习,它使我有了野外地质实习工作的经历,也从中总结出了野外地质实习的经验。

使我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讲解我们主要了解了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知识;还有对断层的形成的研究以及地层的类别划分。

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皱等抛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终于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构造,而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也看不到摸不到的这是实习的收获之一。

我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

我们全专业的同学经过3天雨中的实习后,受了很多苦,但是不管怎么样,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但最重要的是有了实践经验,使我们以后更加信心的十足的做地质工作。

在相对艰苦的野外实习环境中,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