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75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docx

《语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docx

语文知识

36.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7.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8.无可厚非:

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39.不胫而走:

意为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0.身临其境:

亲自到那个地方。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1、茕茕孑立:

茕茕:

孤独的样子;孑:

孤单。

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42、耿耿于怀:

耿耿:

形容有心事。

指对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总是心存疑虑,担忧或不满。

43、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44、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45、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强调主观目的。

46、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

强调客观效果。

47、咬文嚼字:

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在特殊语境中。

48、处心积虑:

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亦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49、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50、忍俊不禁:

指忍不住笑。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6、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形容人不讲道理。

57、不可向迩:

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

例:

烈火燎原,不可向迩。

58、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59、一发而不可收:

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解释:

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拾”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用错!

 一发而不可收拾:

     

60、一发不可收拾:

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指不好的情况。

 区别:

一发而不可收:

     

解释:

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

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61、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贬义。

62、汗牛充栋:

运书很多累得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63、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64、赏心悦目:

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65、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6、不亦乐乎:

不也是很愉快吗?

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67、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68、息息相关: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69、休戚相关: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70、相濡以沫: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多用于夫妻之间。

71、改弦更张:

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

72、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73、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74、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5、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

与教训无关。

76、平铺直叙:

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77、不耻下问: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78、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79、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80、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81、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子给予回赠。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

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

82、改头换面:

佛教语,指人在轮回中只改变外形而已。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83、语重心长:

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情意深长。

含褒义,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教诲和嘱咐。

84、意味深长:

指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85、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般用于否定句中。

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86、苦心孤诣:

①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了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造诣,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

87、按部就班:

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

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88、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89、耳闻目睹: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90、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91、如履薄冰:

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92、奇文共赏:

①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

②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

93、不以为然: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别人的看法,多含有轻视的意思.

94、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95、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96、左右逢源:

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自如。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97、情不自禁:

一个使用率较高的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98、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99、振振有词:

贬义,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

100、目无全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01、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102、信笔涂鸦:

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

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103、心有余悸: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回想起来心里还是十分害怕。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104、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05、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是错误的。

 

相关典故一: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

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现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

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臼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扩展:

“相敬如宾”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专用于夫妻关系,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

他每日清晨都为妻子画眉,皇上知道了,认为他失礼,要拿他是问。

他说,夫妇房中这事,更有甚于画眉耳!

皇上无言以对,也便罢了。

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

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

时至今日,“相敬如宾”仍然是国人信奉的夫妻关系的最佳境界。

用法说明   “相敬如宾”仅限于形容夫妻恩爱,其他如兄弟、朋友等等关系亲密,用本词来形容是不合适的。

 相关典故二: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以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

“好呀!

妙呀!

”“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

“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

“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

”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

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

这成语的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文学常识】《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十四年)。

【文学常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文学常识】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秋词》《乌衣巷》等名篇。

【文学常识】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

家乡  2、桃李:

学生3、社稷、轩辕:

国家    4、南冠:

囚犯5、同窗:

同学   6、烽烟:

战争7、巾帼:

妇女  8、丝竹:

音乐9、须眉:

男子   10、婵娟、嫦娥:

月亮11、手足:

兄弟   12、汗青:

史册13、伉俪:

夫妻   14、白丁、布衣:

百姓15、伛偻,黄发:

老人    16、桑麻:

农事17、提携,垂髫:

小孩  18、三尺:

法律19、膝下:

父母    20、华盖:

运气21、庙堂:

朝廷     22、函、简、笺、鸿雁、札:

书信

【科举相关】〖乡试〗:

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

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

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古代主要节日】元日:

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

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

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

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国学知识】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

“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

“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

“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

《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

《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

如:

《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有意思的语文知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引人瞩目又言简意赅的效果,将成语改得面目全非。

下面就请你把这些成语改回原来的模样例:

消炎药广告词:

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随心所欲)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营养液广告词:

口蜜腹健——(口蜜腹剑)摩托车广告词:

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有意思的语文知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圣人”,你知道吗?

诗圣——(杜甫)谋圣——(张良)茶圣——(陆羽)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史圣——(司马迁)文圣——(孔丘)草圣——(张旭)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画圣——(吴道子)兵圣——(孙武)药圣——(孙思邈)……

【知识问答】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武

1、哀鸿遍野:

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

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迁: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

原意指小鸟饥饿时叫着,等待母鸟来喂食。

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

还可以形容婴儿刚刚出生,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

5、筚(bì)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相关典故:

哀鸿遍野:

 1、《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

其中有两句是: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

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

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2、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

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

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6、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7、白驹过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人到别人家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经主人解释才明白过来。

现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

9、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相关典故:

*抱残守缺: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

“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

对朋友说道:

“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

”朋友回答说:

“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老毛病顿时治好了。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

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

“不好了,救火啊!

柴车着火了!

”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

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

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别无长物:

 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

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王恭没有回答。

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

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很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6、不为(wéi)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

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这个词出现在外交场合的频率颇高,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在友邦人事面前特有的风骨。

当然,也指平常人的品格。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

本指禾苗中无野草。

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伍。

相关典故:

不卑不亢:

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成语故事:

不良不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大田》,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

“谷粒长了皮壳,长得坚实完好,没有稂草莠草。

除去青虫、丝虫等虫害,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

稷神有灵,快把它们投进大火。

”不落窠臼:

   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

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21、不容置喙(huì):

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23、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误解:

常与不以为然混淆含义,不以为然,释为认为不对,反对、不同意。

两个词意思完全不相通,但平时被人们误用率很高。

25、不刊之论:

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26、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易误解为尊敬。

28、出神入化:

①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②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9、城下之盟:

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

原指封建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辨析:

“诚惶诚恐”和“战战兢兢”都表示“谨慎害怕”的意思。

不同在于:

①“诚惶诚恐”偏重在谨慎;“战战兢兢”偏重在害怕。

②“战战兢兢”含贬义;“诚惶诚恐”在表示尊敬时不含贬义。

 〖成语故事〗:

侧目而视:

战国时期,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

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

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

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城下之盟1: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

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

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

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

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

“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

“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

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

”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

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

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

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

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城下之盟2: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楚国攻打宋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故事中,也有“城下之盟”这样的话。

那时,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

城里的宋国人,既没有吃的粮,也没有烧的柴了,很是恐慌。

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营帐,用非常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

“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

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

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好结盟。

31、曾几何时:

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

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

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

比喻逐步侵占或一举并吞。

(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35、从善如流:

从:

听从;善:

好的,正确的;如流:

像流水一样,比喻迅速。

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相关典故:

曾几何时:

宋·赵彦端《介庵词·新荷叶》词:

“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

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 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

“补官扬州,公得谢归。

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从善如流: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

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

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

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

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

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

“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

”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41、得陇望蜀: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常用“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含贬义。

42、登堂入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