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75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新闻学:

是一门以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2.广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

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3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检验某一个受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B、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可分纵向、横向。

综合式比较。

C、调查研究法,以少数的访问调查面获得多数人态度资料的一种方法。

D、内容分析法,以语言方式表述转换为以数量方式表述。

步骤为:

选取样本、内容分类、内容编码、统计资料。

4、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及其思想

A、《新闻学大纲》徐宝璜1922出版

B、《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1923出版

C、《中国报学史》戈公振1927出版

第二章新闻

1、概念

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宣传:

是运用各种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迅速越快越好。

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多属延缓性新闻,但它讲究写作技巧,必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突发性新闻:

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要有明确时间。

延缓性新闻:

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很难有明确时间。

2、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迅速

3、认识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定义一:

新闻史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定义二: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现在定义:

随社会的发展,新近事实变动或正在发生的信息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地区别

新闻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讨论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新闻来源:

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是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①直接目击:

现场的重要性②他人转述:

消息来源很是关键

③文本资料:

提供线索和背景④大众传媒:

参与、竞争

5、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WhoWhatWhenWhereWhy

6、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分类的认识

7、新闻与信息的异同

同:

A、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及运动状况的反映

B、都有助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以利于认识改造世界

异:

A、外延宽窄不同;

B、传播手段的差异

C、主观色彩的有无:

信息可有可无,新闻通常有主观色彩

8、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

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

新闻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联系:

尽管二者从动机、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

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第三章新闻传播

1、新闻传播是新闻传者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将事实信息转换为新闻产品,广泛、迅速地传播给受众并接受受众反映的双向循环传播过程

2、新闻传播过程理论与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2、新闻传播过程

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文本,传递新闻文本,收受新闻文本,信息反馈环节(采、写、传、

接收、反馈)

3、新闻传播基本要素:

传者、内容、媒介、受众

1)传者:

记者,编辑,播音员,发稿人,总编辑等媒体工作人员构成新闻传播者。

他们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

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新闻传者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工作人员。

2)内容:

是在采集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记过写作,编辑并为受众所接收的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

新闻传播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播的内容。

3)媒介:

又叫大众传播媒介,是专门用来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信息的技术手段的总和。

新闻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4)受众(略)

第四章新闻传媒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新闻传播工具

2、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重点)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4、近代中文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新闻业诞生的基本条件

1)资本主义时代从16世纪开始,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这就客观上创造了受众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存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大大增多,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这就便利了报刊的采集和发行。

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集中加深,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2、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报纸:

A、记录性好,便于长期保持;B、选择性强,读者自由性大;C、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A、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时效性差;B、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C、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广播:

A、传播迅速,时效性强;B、渗透性好,不受空间交通的限制;C、对象广泛;D、感染力强。

缺:

一瞬即逝,使受众不能自由选择,传播性差。

电视:

A、强烈的现场感;B、亲切感,仿佛是面对面;C、简洁明了。

缺:

A、视觉性带来局限性,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B、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网络:

A、信息量大;B、时效性强,C、开放度高(信息分享度高);D、互动性强;E、链接便捷。

缺:

A、信息庞杂(信息自由流动的弊病);B、话语分散;C、把关弱化;D、浏览成本高

3、新闻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的多样化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新闻媒体的性质

1、新闻传媒业的共性、特性和个性

共性:

所谓的共性就是指所有新闻媒体的超时空,超阶级和超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

1)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属于上层建筑,仅仅只是舆论机构,没有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体主要传播新闻,和传播其他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是有区别的。

所以,新闻媒体的共性就是:

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性:

就是指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描述,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分:

民营、公营、国营

2)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分:

独立的XWMT、官方、半官方

3)从阶级性方面看: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4)从办报方针看:

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5)从媒体的内容看:

严肃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

个性:

是新闻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是:

报道迅速,及时;真实,客观,公正;见解独到;编排新颖;

2、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实质和外在形式

实质:

新闻媒体,既属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

外在形式: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3、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什么时代意义

双重属性的认识给我国新闻业带来重大转机:

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社会的反馈,以受众为中心。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问题是:

有些媒体为争取受众,格调低下,低级庸俗;有些媒体搞有偿新闻,将版面标价出售。

4、认识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1)经常思考读者的需要;

2)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

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

3)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存的经营管

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就是为了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单纯地迎合读者,产生了色情、暴力等内容。

5、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基本性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

1)中国新闻传媒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要支持新闻媒介

4)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党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5)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至少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团股份的新闻媒介。

6)新闻媒介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第七章新闻选择

1、概念

新闻选择: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价值:

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宣传价值:

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新闻传播的反馈:

传者通过新闻媒体把制作好的新闻传给受众,受众接受新闻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加入选择,理解,产生一种反应,又将这种反应通过各种方式返回给传者的过程。

2、新闻选择的意义

3、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

新闻史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价值:

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3)宣传价值:

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新闻法规:

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播放,这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

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

4、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时新性。

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2)重要性。

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系。

3)接近性。

地里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

心理上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是由于各种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4)显著性。

名人、圣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名人+普通的是=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

5)趣味性。

奇闻趣事,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5、新闻的宣传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这里的标准就是政治上的“利”与

“害”的问题。

对于我们国家的媒体来说,就要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

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新闻选择的标准。

2)针对性。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盲,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失的宣传。

3)普遍性。

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4)典型性。

事实不但要和坐着所想说的思想观点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要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心服口服。

5)时宜性。

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6、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选择如何实现?

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

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

这一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

这是个去掉“杂质”的过程。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和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

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

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价值、新闻法规、宣传价值的关系

新闻价值和新闻法规、宣传价值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新闻价值是解决阅读率、收视率问题。

既然任何社会效果必须以受众愿看、愿听为前提,那么掌握新闻法规,运用宣传价值就必须考虑到新闻价值。

限得过死、禁条太多,使新闻报道面过窄,许多有很搞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能上报,新闻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不愿看、听,那么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落空。

但新闻报道只考虑受众兴趣,不考虑受众看后、听后和社会效果,那就可能对社会产

生不良后果。

第八章新闻受众

1、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受众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来实现的。

比如:

受众调查,受众座谈,受众来信来电以及他们有选择性地收看,收听或阅读新闻媒介。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

从表面上看,是由媒介负责人、记者编辑决定;从长远、整体来看,决定权属于受众。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

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的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变革的依据归根到底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

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的变革。

所以,重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

2、受众的特点

一般特点:

1)广泛性。

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

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距,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造就了混杂性。

3)隐蔽性。

总体上来说,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

蔽的存在。

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3、影响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因素有哪些?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4、受众对新闻机构的制约通过反馈表现出来。

新闻传播各环节,受众都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第九章新闻媒介的功能与效果

1、新闻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最主要、最基本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舆论监督,抑恶扬善

4)信息传播,提供娱乐——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5)座位企业,赢得利润

2、如何认识新闻媒体作用的局限性原则(P150)

1)不能低估新闻的宣传作用,但也不能认为宣传可以“无敌不克、无坚不摧”。

2)新闻媒体可以揭露谴责各种不法行为,但不能代替法院去判决。

3)新闻媒体可以批评各种错误行为,但不能代替党政部门去处分任何人。

3)新闻媒体可以指导人们的思想、行动,但不能代替行政业务部门去指挥、命令任何人。

4)新闻媒体可以介绍各种知识,但这种认识介绍仅仅限于当前人们迫切需要的或新发现的知识,并没有系统性、阶段性,因此不能代替教科书和学校教育。

3、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原则

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4、怎么认识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

1)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行为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体联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5、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的内涵

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力,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和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2、新闻自由的内容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像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代表任何意见(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表达权。

2、新闻传媒业的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控制者的利益。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规定,税收控制)

3)资本控制(一种隐形的控制手段,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体的自律

3、社会是个整体系统

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过程都处在此系统中,都受它制约,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依存和制约。

新闻自由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合理运行,不能影响和危害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不能影响和危害其他子系统。

对新闻自由的控制,从科学角度去看,就是社会整体规范对新闻自由的制约,属社会制衡中的一个子系统。

4、公民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拥有获取相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概念们:

新闻学:

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

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理论新闻学:

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

 

  历史新闻学:

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应用新闻学:

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

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新闻:

(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

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信息:

(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

(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的定义)

  宣传:

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要素:

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

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新闻体制: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

 

  评论:

从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事件出发,加以分析,简洁、明快地指明事件发生地原因,它的性质影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新闻评论:

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地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新闻特写:

(报纸的新闻文体)新闻和文学的杂交。

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

(电视的新闻文体)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述、分析、评论。

 

  新闻述评:

新闻和评论的杂文,夹叙夹议。

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调查报告:

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

它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或人们关心的某方面的问题,全面地、系统地、精确地报告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力图揭示其本质或问题的症结。

  深度报道:

新闻与评论的杂交。

它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纯新闻:

又称客观报道,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